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比较传统染色体核型分析技术和高通量测序技术在稽留流产遗传学分析中的应用,探讨高通量测序在临床遗传学分析中的价值。方法采用绒毛细胞培养及染色体核型分析检测稽留流产绒毛组织1530例;采用高通量测序和生物信息分析技术检测稽留流产绒毛组织例。比较两种方法的一致性及差异。结果 (1)传统染色体核型分析技术:1530例稽留流产绒毛培养成功率为93.5%(1431/1530);在1431例核型分析结果中,染色体正常占44.4%(636/1431);染色体数目异常占53.9%(771/1431)(其中含嵌合体29例);染色体结构异常占1.7%(24/1431)。(2)高通量测序技术:25例稽留流产绒毛样本全部检测成功,成功率100%;染色体正常占28%(7/25);染色体数目异常占56%(14/25)。染色体结构异常(染色体片段的缺失和重复)占16%(4/25)。(3)通过两种检测方法的比较,发现高通量测序技术具有更高的染色体结构异常检出率。结论高通量测序技术用于诊断稽留流产绒毛组织是可行的,与传统染色体核型分析技术相比成功率高,且对染色体结构异常的诊断有较高的敏感性,可以作为传统染色体核型分析技术的补充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早期流产组织进行遗传学检测,并对各种染色体异常的年龄分布进行分析。方法综合应用染色体核型分析、高通量基因测序及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对180份稽留流产绒毛组织进行检测,分析不同年龄孕妇流产组织中染色体异常的发生率,同时分析各种染色体异常的年龄分布情况,并分析异常胚胎的亲代染色体核型。结果在180例稽留流产绒毛样本中,共发现染色体异常89例,其中数目异常77例,拷贝数异常12例。在35岁以上的孕妇中,胚胎染色体异常发生率最高。结论高通量测序技术能够对流产组织进行高效检测,失败率低,对样本要求低,检测分辨率高。同传统的染色体核型分析以及荧光原位杂交相结合,能够显著提高染色体异常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基于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基因拷贝数变异检测(NGS-CNVs)在胚胎流产物遗传学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6年2月在唐山市妇幼保健院产前诊断中心确诊为稽留流产,流产原因不明,要求遗传学检测的样本105例。在知情同意的前提下行绒毛细胞培养染色体核型分析检查和NGS-CNVs检测。分析两种诊断方法的检测结果。结果 (1)NGS-CNVs成功检测101例(96.0%),失败4例(4.0%)。诊断染色体异常53例(50.5%),其中包括数目异常36例(34.3%)、结构异常(微缺失或重复)17例(16.2%)、48例未见异常(45.7%)。(2)染色体核型分析成功检测89例(84.8%),失败16例(15.2%)。诊断染色体异常38例(36.2%),其中包括数目异常32例(30.5%)、结构异常(平衡易位及多态性)6例(5.7%)、51例未见异常(48.6%)。(3)两种技术相比,NGS-CNVs检测成功率明显高于绒毛细胞培养染色体核型分析,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5);NGS-CNVs检测出更多的染色体结构异常,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5)。NGS-CNVs检测染色体数目异常结果与绒毛细胞培养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一致。结论 NGS-CNVs检测用于胚胎流产物遗传学检测切实可行。NGS-CNVs可以快速准确的检测出染色体数目异常,同时能够检测出常规染色体核型分析无法发现的大量微缺失或重复,其临床意义有待进一步证实。  相似文献   

4.
目的运用高通量测序技术(NGS)检测流产胚胎或绒毛组织染色体数目及结构异常,深入探讨复发性流产遗传学病因及NGS临床诊断价值及意义。方法整群抽样选择2016年1月-2016年10月的甘肃及青海两所省级医院的99例初次自然流产患者及165例复发性流产患者的胚胎或绒毛组织进行NGS技术检测,分析胚胎染色体数目和结构变异结果,探讨复发性流产与自然流产组织因病情、流产次数、年龄、孕周等因素造成的染色体异常差异。结果与初次自然流产患者相比,复发性流产患者胚胎染色体数目异常率(36.4%versus 44.4%)及结构异常率(6.8%versus 10.2%)均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初次自然流产与复发性流产患者流产组织三倍体发生均以22、16号染色体多见,单倍体以X染色体单体多见,但两者染色体非整倍体发生顺位有差异。两种流产方式在染色体结构异常发生率方面,均以染色体结构缺失为主,染色体结构重复次之。孕妇年龄越大,流产次数越少,胚胎染色体异常发生率越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GS技术对遗传因素造成的高龄流产及复发性流产查因均适用,可作为流产组织常规染色体核型分析的补充检测。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绒毛细胞遗传学分析了解稽留流产患者的病因。方法无菌条件下取220例稽留流产患者胚胎绒毛,采用细胞培养法制备染色体进行G显带分析。结果220例稽留流产患者绒毛细胞培养成功212例(96.36%),收获染色体207例,成功率97.64%(207/212),检出染色体异常115例(55.56%)。异常核型中三体72例(62.61%),性染色体单体16例(13.91%),多倍体14例(12.17%),嵌合体10例(8.70%),结构异常3例(2.61%)。结论胚胎染色体数目异常是稽留流产患者的重要病因,进行绒毛细胞遗传学分析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对稽留流产患者的流产绒毛组织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探讨染色体异常与稽留流产之间的关系。方法对2011年2月至2017年6月,因稽留流产在我院行流产绒毛组织培养和染色体核型分析的286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86例稽留流产绒毛组织中,培养成功262例,成功率为91.61%(262/286)。共检出异常核型135例,异常率为51.53%(135/262),其中数目异常占118例(87.41%,118/135),结构异常17例(12.59%,17/135)。结论胚胎染色体异常,尤其数目异常是导致孕妇稽留流产的最主要原因,为流产孕妇提供绒毛组织染色体核型分析可明确其稽留流产原因,对再发风险评估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在全基因组水平分析自然流产组织的染色体异常情况,并评估该技术在临床流产查因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1000例于2017年10月~2018年12月期间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就诊的自然流产样本,提取DNA,进行高通量测序分析。并利用统计学方法分析流产胚胎染色体异常与孕妇年龄、流产孕周之间的关系。结果成功检测995例样本,共有579例(检出率58.19%)检出染色体异常。在579例异常样本中,染色体数目异常489例(84.46%),染色体结构异常85例(17.38%),嵌合体27例(4.66%)。染色体异常比例与孕妇年龄、流产孕周有关(P0.05)。结论染色体异常是导致自然流产的主要因素之一。高通量测序可应用于临床流产物遗传学分析,其检测结果能够对再生育风险评估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8.
目的运用高通量基因测序(nextgenerationsequencing,NGS)技术探讨孕妇自然流产组织的遗传学病因。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的90例稽留流产的孕妇,对其行流产组织取样,采用NGS技术对流产组织行全基因组拷贝数变异(copy numbervariants,CNVs)检测,对其染色体异常的类型和比例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90例流产组织均成功得到检测结果,检测成功率为100%,90例稽留流产的病例(包括绒毛组织66例和胎儿脐带根部组织24例),流产绒毛组织66例中,检测出染色体异常44例(66.67%),其中染色体非整倍体异常34例(占染色体异常的77.27%),染色体嵌合体异常6例(占染色体异常的13.64%),CNV异常9例(占染色体异常的20.45%);中晚孕期胎死宫内引产后取脐带根部组织24例中,检测出染色体异常9例(41.67%),其中染色体非整倍体异常7例(占染色体异常的77.78%),CNV异常2例(占染色体异常的22.22%);11例CNV异常的病例中,均检测到10Mb以下的染色体微缺失和微重复,这些微缺失和微重复的片段均包含与胎儿结构畸形、发育异常、智障、心脏缺陷、骨骼肾脏畸形、特殊面容、肌张力下降、认知障碍、自闭症等相关的致病性CNVs。结论自然流产与染色体异常密切相关,应用NGS检测技术,不但检测成功率高,还能检测出传统核型技术无法检测到的亚显微结构的染色体异常,可提高疾病诊断率,为患者再次妊娠提供很好的遗传指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技术在快速检测稽留流产者绒毛组织染色体数目异常中的价值。方法采用13,16,18,21,22,X和Y染色体特异性DNA探针,对512例稽留流产者绒毛组织进行FISH检测,同时了解稽留流产者绒毛染色体异常情况及其与患者年龄和流产次数的差异。结果 512例标本FISH检测全部成功,绒毛染色体数目异常231例(45.12%)。其中24例13-三体、68例16-三体、11例18-三体、16例21-三体、50例22-三体、15例X单体、31例三倍体、11例四倍体和5例其他异常嵌合情况。孕妇既往自然流产次数、孕妇年龄与染色体数目异常无明显关系(P0.05)。结论染色体数目异常是导致稽留流产的重要原因,FISH技术可以快速检测流产绒毛组织染色体异常,为病因诊断和再生育的优生指导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107例稽留流产胎儿绒毛染色体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统计分析胎儿染色体核型异常与稽留流产发生的关系。方法对107例稽留流产孕妇行清宫术时,取胎儿绒毛组织,按常规技术方法制备绒毛细胞染色体,G显带后进行核型分析。结果检测分析流产胎儿绒毛共107例,核型异常64例,异常率为59.81%。其中数目异常58例,染色体结构异常5例。结论染色体异常是稽留流产的重要原因,对稽留胎儿绒毛进行染色体分析可为病因诊断和再生育的优生指导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染色体核型分析方法与染色体拷贝数变异(CNV)检测技术在流产组织遗传学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17年3月到2018年12月,在我院确诊为稽留流产患者201例,对流产组织进行绒毛染色体核型分析和CNV检测。结果 (1)CNV检测成功率较高并且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核型分析;(2)CNV检测与核型分析比较发现10例标本除染色体数目异常外还存在染色体片段的拷贝数变异,显示其在染色体亚显微结构上的检测优势;(3)CNV检测34例拷贝数变异共发现10个具有致病性,与早期流产相关,表明拷贝数变异也是早期流产及胚胎停止发育的重要原因;(4)流产绒毛组织染色体异常以数目异常为主,其中16三体占比最高,约为22.47%。结论 CNV检测技术在染色体亚显微结构水平上具有明显优势,可以作为核型分析的补充手段在临床中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稽留流产绒毛细胞的染色体异常特点,寻找流产的原因,为再次生育风险评估提供支持。方法应用全基因组测序(WholeGenomeSequencing,WGS)检测49例稽留流产患者绒毛细胞染色体。结果 49例绒毛组织均成功检测,成功率100%,染色体正常例数20例(41%,20/49),染色体异常29例(59%,29/49),其中非整倍体异常21例(72.4%,21/29),三倍体异常3例(10.3%,3/29),2例双重三体异常(6.9%,2/29),染色体结构异常2例(6.9%,2/29),三体嵌合2例(6.9%,2/29),单体嵌合1例(3.4%,1/29)。结论稽留流产绒毛细胞染色体异常中以染色体非整倍体最多见。WGS对流产物的遗传学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基于高通量测序(next generation sequencing,NGS)技术的基因组拷贝数变异测序(copy number variation sequencing,CNV-seq)技术在自然流产物遗传学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CNV-seq检测技术对我院407例自然胚胎停育样本进行染色体拷贝数变异(copy number variations,CNVs)的检测。采用SPSS 21.0 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例数和百分数描述,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407例胚胎停育样本检出染色体异常结果175例(43%),其中染色体数目异常133例(76%),染色体结构异常29例(16.57%),嵌合体13例(7.43%)。年龄35岁流产绒毛组织染色体异常发生率显著高于≤35岁患者(P0.05)。133例染色体数目异常,其中染色体非整倍体异常122例(91.73%,122/133),染色体三倍体异常11例(8.27%,11/133),异常核型比例前3位依次为16-三体(19.55%,26/133),45,X(15.04%,20/133),22-三体(10.53%,14/133)。染色体基因组CNVs共检出29例,携带40个拷贝数变异,其中致病性CNVs 24个(60%),临床意义不明的CNVs 8个(20%),良性CNVs8个(20%)。CNVseq技术检出嵌合体13例(7.43%),其中性染色体嵌合6例(46.15%),常染色体嵌合7例(53.85%)。结论染色体异常是胚胎停育的最重要原因,基于高通量测序(NGS)技术的基因组拷贝数变异测序(CNV-seq)技术在自然流产组织遗传学诊断中有较高的应用值,有助于判断流产的遗传学病因,为再次妊娠提供遗传学咨询提供服务。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早期自然流产患者流产组织染色体异常检测的临床及遗传学应用价值。方法收集86例早期自然流产绒毛标本,提取绒毛组织的DNA进行检测,构建DNA文库,通过测序仪器平台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86例流产组织染色体异常检测中,异常检出率为51.2%,异常总数共44例。其中染色体数目异常28例,占32.6%;嵌合体9例,占10.5%;微缺失、微重复7例,占8.1%;结论在早期自然流产患者中进行流产组织染色体异常检测,及时查找流产原因,为临床指导患者下一次妊娠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5.
目的应用荧光原位杂交(FISH)方法检测早期流产及孕早期胚胎停育的绒毛组织,分析染色体数目的改变情况。方法应用FISH方法,对不明原因早期流产及孕早期胚胎停育的368份绒毛组织进行检测分析,观察上述样本中13、16、18、21、22、X以及Y染色体数目的改变。结果 211例绒毛组织存在13、16、18、21、22、X、Y染色体数目异常,占总检测例数的57.3%;非整倍体异常132例,占36%;检出男性胚胎146例,女性胚胎221例;16-三体42例,占常染色体数目异常的42.9%。性染色体数目异常34例,占异常染色体样本的21.7%;其中X0 27例,占性染色体数目异常的79.4%。结论染色体数目异常是导致孕早期胚胎停育及自然流产发生的主要遗传学因素。女性胚胎的自然流产数远大于男性胚胎。孕早期自然流产或胚胎停育的绒毛组织中16号染色体三倍体发生率最高。荧光原位杂交方法可以有效检测孕早期停育的胚胎及流产组织,但无法检测探针覆盖区域以外的染色体异常。  相似文献   

16.
目的应用高通量测序技术(HT-NGS,High throughput-next generation sequencing technologies)研究自然流产发生的遗传学病因分布情况。方法提取孕早期流产绒毛组织或孕中期流产胎盘组织,裂解细胞后提取DNA。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检测染色体异常图谱。结果共检测174例流产组织,诊断成功率100%。诊断正常核型110例,占63.2%,女男比例1:1.39。诊断染色体数目异常64例,占总病例的36.8%。其中45,X 14例,占数目异常的21.9%;21-三体10例,占数目异常的15.6%;16-三体、14-三体和22-三体各5例,分别占数目异常的7.8%;18-三体和13-三体各4例,分别占数目异常的6.3%;69,XXX、69,XXY及3-三体各2例,分别占数目异常的3.1%。诊断CNV81例,占46.6%。其中有临床意义的28例,占16.1%,无意义及意义不明的占30.5%;正常核型合并CNV58例,占CNV总数的71.6%,染色体数目异常合并CNV23例,占CNV总数的28.4%。其中1例患者检测到13号染色体大段缺失。174例组织中,早期妊娠135例,其中染色体数目异常61例,占早期妊娠病例的45.2%;检测46,XN 74例,占早期妊娠病例的54.8%。结论高通量测序技术为发展的新技术,可用于任何孕期诊断。其取材量少,检测成功率高,快速、覆盖面广,但缺点是价格贵,对于平衡易位无法诊断。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孕早期稽留流产中绒毛染色体核型异常结果的分布情况,以探究流产绒毛染色体检查在孕早期胚胎停育的应用价值。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65例孕早期稽留流产患者的孕周、年龄以及流产绒毛的染色体结果。结果 65例孕早期稽留流产绒毛染色体结果正常47例(72.30%),异常18例(29.70%),异常染色体涉及众多条染色体,主要有16三体3例、22-三体2例,还有涉及性染色体数目异常3例,其余还涉及2、3、4、7、8、9、13、15、21号染色体等染色体三体或单体;18例染色体数目异常患者中,其中8例病例的年龄超过35岁,属于高危妊娠。结论在早期稽留流产绒毛染色体异常较为常见,且以染色体数目异常为主,染色体数目畸变中,高龄妊娠是一个重要致病因素。同时绒毛染色体核型分析有利于查明患者稽留流产的真实原因,为遗传咨询提供了有力的诊疗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 ART助孕后稽留流产胚胎/胎儿组织采用高通量基因测序技术测定染色体,明确ART助孕后稽留流产遗传方面的原因,为指导下一次妊娠提供遗传方面的依据。方法对我院2015-2016年因稽留流产行清宫术患者,自愿留取胚胎/胎儿组织采用高通量基因测序技术测定染色体,统计染色体异常的类型,正常和异常的比例,统计染色体异常与夫妻年龄、妊娠方式、民族、文化程度、既往妊娠情况、夫妻染色体之间的相关性。首次分析青海地区缺氧对自然流产的影响。结果共纳入120例稽留流产患者,样本检出率100%,检出染色体异常62例(异常率51.67%,数目异常62例,结构异常4例)。(1)女方年龄35岁组与≥35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女方高龄是导致染色体非整倍体发生的重要影响因素;(2)妊娠方式、文化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民族分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既往妊娠情况分组,三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是自然流产两次组异常率高于其他两组。结论 (1)染色体异常作为引发自然流产的一个主要原因(51.67%),ART助孕不会增加胚胎/胎儿染色体异常,导致稽留流产,非整倍体为染色体异常的主要表现形式(55/62,88.71%),而且异常类型相对集中,具有明显的非整倍性高发核型。(2)对于有2次及以上自然流产患者建议行胚胎/胎儿绒毛染色体检查,复发性流产患者可以考虑行PGS助孕。(3)女方高龄是导致染色体非整倍体发生的重要影响因素,而性染色体单体则多见于较年轻孕妇,16-三体不存在母亲年龄效应。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FISH和核型分析在遗传检测稽留流产绒毛组织中的优势与不足。方法应用13、16、18、21、22、X、Y七条染色体特异性FISH探针对122例稽留流产绒毛进行杂交检测,同时进行细胞培养和核型分析。结果 122例标本中,绒毛细胞核型分析98例,成功率80.3%,发现异常核型49例,阳性率达50.0%;FISH检测成功率100%,数目异常35例,阳性率为28.7%。结论 FISH可以快速、准确地诊断染色体数目异常,成功率高,但无法检测结构异常,易受母体血和胎盘组织污染,核型分析可以检测所用染色体的数目和结构异常,但需要培养细胞,时间长,成功率不及FISH,但准确性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早期自然流产绒毛样本的细胞染色体核型,探讨孕早期绒毛染色体分析技术在流产查因中应用现状。方法应用长期培养法对77例早期流产的胎儿绒毛组织进行细胞培养,对培养成功的绒毛细胞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 77例自然流产的绒毛组织中细胞培养成功40例(51.9%)。其中,检出染色体异常25例(62.5%),数目异常17例(68%),结构异常6例(24%),数目异常合并结构异常2例(8%)。结论胚胎染色体异常是早期自然流产的主要原因,绒毛染色体的检查有利于查明流产原因,但实际应用中培养成功率不高,可结合其它分子技术共同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