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观察中药穴位贴敷治疗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84例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2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中药穴位贴敷治疗。对照组给予维生素B1、B12注射液肌肉注射。两组均以15d为一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8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2.71%,两组对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膀胱残余尿量均改善,与治疗前相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两组对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中药穴位贴敷治疗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能明显地改善症状和膀胱残余尿量,比注射维生素B_1、B_(12)治疗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
秦文 《光明中医》2016,(1):92-93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艾灸治疗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的疗效。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针灸组30例和药物组28例。药物组采用降糖、营养神经等常规治疗,针灸组在药物组的基础上给予针灸治疗。两组均以10天为一个疗程,2疗程后统计疗效。结果针灸组总有效率86.67%,药物组总有效率67.86%,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可改善膀胱残余尿量,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针灸治疗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能明显改善症状,减少膀胱残余尿量,疗效优于甲钴胺肌肉注射。  相似文献   

3.
陈方胜 《山西中医》2014,30(11):25-25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的临床疗效。方法:在糖尿病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47例DNB患者口服甲钴胺+莫沙必利,治疗组47例则在此基础上口服中药自拟补肾利尿方,对比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血糖和膀胱残余尿量变化。结果:治疗组在临床疗效、膀胱残余尿量的改善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疗效确切,优于单纯西药治疗,能更有效的减少膀胱残余尿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黄芪注射液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性膀胱病的临床疗效。方法61例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31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采用黄芪注射液联合甲钴胺治疗,对照组采用甲钴胺治疗,4周为1疗程。结果治疗组有效率93.5%,对照组有效率80.0%,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两组的治愈率分别为48.4%及23.3%,有统计学差异(P<0.05)。膀胱尿残余量治疗前后比较,两组患者均有明显改善(P<0.01),而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黄芪注射液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性膀胱病的临床疗效优于单用甲钴胺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中药靶药穴位贴敷对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患者5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26例和对照组26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另给予补气温阳之中药靶药穴位贴敷治疗;对照组给予维生素B1、B12肌肉注射治疗。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88.5%,对照组有效率为69.2%,两组疗效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膀胱残余尿量减少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中药靶药穴位贴敷能有效治疗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中药穴位贴敷治疗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的疗效。方法:将70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5例。两组均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中药穴位贴敷治疗。对照组:给予维生素B1、B12注射液肌肉注射。两组均以15d为一个疗程,治疗两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4.29%,对照组总有效率85.71%,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可改善膀胱残余尿量,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中药穴位贴敷治疗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能明显的改善症状,改善膀胱残余尿量,比注射维生素B1、B12治疗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7.
艾灸治疗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39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观察艾灸治疗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的疗效。方法:选取收治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67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9例,采用艾灸治疗;对照组28例,采用弥可保注射液500μg,肌肉注射。疗程结束观察膀胱残余尿量及周围神经传导速度的变化。结果:1个疗程后,对照组总有效率71.43%,治疗组总有效率92.31%,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χ2=3.77,P<0.05)。膀胱残余尿均有不同程度较少,两组比较,治疗组尤为显著;同时,治疗组周围神经传导速度改善明显,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艾灸治疗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疗效确切,不但可以改善自主神经功能,且能改善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艾灸联合膀胱功能训练治疗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平行对照法将我院收治的83例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患者进行分组,对照组41例患者采用膀胱功能训练治疗,观察组42例患者采用艾灸联合膀胱功能训练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膀胱功能指标和尿流动力学检测水平变化。结果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5.2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49%,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均有所改善,观察组日平均单次尿量、日单次最大尿量、最大膀胱测压容积及最大尿流速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日平均排尿次数,日平均尿失禁次数、残余尿量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艾灸联合膀胱功能训练治疗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能够改善患者症状,缩短建立反射性排尿时间,提高临床总有效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9.
穴位注射治疗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猛  高怀林 《河北中医》2010,32(4):562-563
目的观察穴位注射治疗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均给予降糖、降压、降脂及抗氧化治疗,对照组给予维生素B1注射液、利多卡因注射液肌肉注射,治疗组给予维生素B1注射液、利多卡因注射液足三里、三阴交、委中穴位注射。2组均4周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观察临床疗效及膀胱残余尿量。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6.7%,对照组总有效率80.0%,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膀胱残余尿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穴位注射治疗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疗效肯定,优于单纯药物肌肉注射。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穴位注射甲钴胺注射液治疗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DPN)的疗效。方法: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用基础治疗加甲钴胺片口服,治疗组用基础治疗加甲钴胺注射液穴位注射。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TCSS评分较治疗前降低(P0.01)、血清SP含量较治疗前升高(P0.01),而治疗组TC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血清SP含量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穴位注射甲钴胺注射液疗效优于口服甲钴胺片。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济生肾气丸治疗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的临床疗效。方法:在基础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给予济生肾气丸加减治疗,对照组给予维生素B1、维生素B6口服,甲钴胺静脉滴注治疗,7 d为1个疗程,治疗4个疗程,观察两组每疗程后临床症状、残余尿量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1,2,3,4周末两组膀胱残余尿量均有不同程度减少(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在同一时间点残余尿量减少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济生肾气丸加减治疗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有良好疗效,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济生肾气丸治疗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诊断标准的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针刺联合济生肾气丸治疗,对照组给予口服西药治疗,两组患者均治疗4星期为1个疗程。比较治疗后两组临床总有效率,治疗前后膀胱残余尿量以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3.8%)高于对照组(68.8%)(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膀胱残余尿量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P0.05);治疗组残余尿量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联合济生肾气丸治疗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疗效显著,可有效降低患者膀胱残余尿量,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艾灸联合自我间歇性清洁导尿在神经源性膀胱康复中的方法及效果。方法:2016年7月至2018年4月,纳入神经源性膀胱患者7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5例,实行自我间歇性清洁导尿;观察组35例,在实行自我间歇性清洁导尿基础上,联合艾灸治疗;两组间年龄、性别、文化程度、职业、住院时间、干预前膀胱残余尿量等基线资料均衡。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干预后的膀胱残余尿量的减少量高于对照组(P0.05)、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艾灸联合自我间歇性清洁导尿能明显促进神经源性膀胱康复,改善膀胱残余尿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栝楼瞿麦丸加减治疗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的效果。方法:治疗组41例用栝楼瞿麦丸加味治疗,对照组42例用甲钴胺、胰激肽原酶肠溶片治疗,两组疗程均为12周。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82.93%、对照组61.90%,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尿流动力学指标、膀胱残余尿等改善均较对照组好(P<0.01,P<0.05)。结论:栝楼瞿麦丸加减治疗糖尿病神经源膀胱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济生肾气丸治疗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86例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3例,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济生肾气丸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膀胱残余尿量情况、临床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残余尿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各时间段两组患者残余尿量均明显下降,其中研究组下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3.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4.4%,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济生肾气丸治疗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安全且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推拿加中药治疗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 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两组基础治疗相同,治疗组予推拿同时服用中药导水汤;对照组采用甲钴胺肌肉注射,每日1次,并训练定期排尿。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其每日排尿次数及膀胱残余尿量减少亦优于对照组。结论推拿加中药是治疗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耳穴压豆加中药治疗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两组基础治疗相同,治疗组予耳穴压豆同时服用中药化气行水汤;对照组采用静脉滴注硫辛酸,肌肉注射甲钴胺,每日1次。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其每日排尿次数及膀胱残余尿量减少亦优于对照组。结论:耳穴压豆加中药口服是治疗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病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补气行瘀散结法配合针灸治疗糖尿病性膀胱病(DCP)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2例DCP患者分成两组各26例,治疗组补气行瘀散结法配合针灸治疗,对照组服用甲钴胺、维生素B1。疗程4周。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8.5%,对照组总有效率50.0%,两组疗效有显著性差异(P0.01)。两组治疗后临床症状、膀胱残余尿量均明显改善。结论:补气行瘀散结法配合针灸能有效治疗DCP。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味结合西药治疗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DNB)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6例DNB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常规西医基础治疗,对照组42例采用甲钴胺片和溴吡斯的明口服.治疗组44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味口服.疗程2周.治疗前及治疗后、治疗后4周检测尿流率、残余尿、最大尿流率、平均尿流率及排尿期逼尿肌压力,并进行美国泌尿科协会症状指数(AUA-SI)评价.结果:治疗后及治疗后4周,治疗组AUA-SI指数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膀胱残余尿量显著减少,平均尿流率、排尿期最大逼尿肌压力、最大尿流率显著增加,优于对照组(P <0.05,P<0.01);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2%优于对照组的73.8% (P <0.05).结论: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味联合西药治疗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优于单纯西医治疗.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艾灸联合甲钴胺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的疗效以及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血同型半胱氨酸的影响。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15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艾灸组、甲钴胺组、联合组,艾灸组取太溪、三阴交、足三里、合谷、曲池进行艾灸,隔日治疗1次,10次为一疗程,治疗3个疗程;甲钴胺组口服甲钴胺片500μg/次,每日3次,20 d为1个疗程,治疗3个疗程;联合组在口服甲钴胺片基础上进行艾灸治疗。观察3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神经传导速度以及血同型半胱氨酸(Hcy)的变化。结果:艾灸组总有效率为74.0%(37/50),甲钴胺组总有效率为82.0%(41/50),联合组总有效率为94.0%(47/50),联合组明显优于其它两组(P0.01)。甲钴胺组及联合组治疗后较治疗前神经传导速度明显提高、血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下降(P0.01),联合组与艾灸组及甲钴胺组比较,神经传导速度提高、血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下降(P0.01)。结论:艾灸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不仅能改善患者的症状、提高患肢的神经传导速度,还能降低血Hcy水平,方法简单、经济、安全,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