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目的:探讨PDCA管理模式在儿科病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研究时间为2016年5月~2017年5月。医院自2017年1月起实施PDCA管理,比较实施前后儿科病房的护理工作质量、不良事件发生率和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儿科病房的基础护理、专科护理、健康宣教、护理文书质量评分均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护理不良事件较实施前明显降低(P0.05),患儿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儿科病房实施PDCA管理,能够有效提高护理工作质量,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患儿家属的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新生儿早期预警评分系统在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医院新生儿科病房于2017年1月起应用早期预警评分系统,对所有患儿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早期预警评分以确定风险程度,根据预警评分危险程度展开护理。观察应用后2017年1~6月的护理质量、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及患儿家属的满意度情况。同时选择未实施早期预警评分前的2016年7~12月的相关数据作为对照,比较实施前后的数据差异。结果:实施新生儿早期预警评分系统后,新生儿科的整体护理质量和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与实施前比较差异显著(P0.05)。实施后的家属对护理满意度明显提高,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早期预警评分系统的应用,有效减少了不良事件的发生,对于提高护理质量和患儿家属的满意度、减少护患纠纷的发生都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在新生儿静脉留置针护理过程中实施风险管理的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5月~2016年5月收治的行静脉留置针输液治疗的新生儿242例,随机分为两组各12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风险管理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新生儿不良事件发生率、护理质量及家属满意度。结果: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新生儿家属对护理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新生儿家属(P0.05);观察组新生儿家属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新生儿静脉留置针护理过程中实施风险管理,能够提高护理质量,减少留置针不良事件,提高新生儿家属的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针对手术安全管理中使用4R危机理论的应用效果。方法:医院于2016年6月开始在手术室的安全管理中实行4R危机理论,2016年6月~2017年5月为实施后,选择2015年6月~2016年5月为实施前,比较实施前后护理人员的成绩考核情况、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及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实施后护理人员的考核成绩,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针对手术室安全管理实行4R危机理论,能够增加护理人员的安全预防意识,在治疗护理上注重细节,改善治疗护理的情况,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从而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析品管圈应用于新生儿合理用药模式中的作用。方法:在医院2016年1月~2018年2月出生的新生儿中选取80例为研究对象,于2017年2月起实施品管圈管理,2016年1月~2017年1月为实施前,2017年2月~2018年2月为实施后,实施前后各40例,比较实施前后医护人员不合理用药情况、新生儿家属用药满意度。结果:实施前医护人员不合理用药发生率,显著高于实施后(P0.05)。新生儿家属的总满意度,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在新生儿管理中应用品管圈,可有效提高合理用药情况,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新生儿家属满意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儿童心血管安全用药的管理措施和效果,总结临床经验。方法:在2016~2017之间展开研究。2016年期间实施常规儿童心血管用药管理,为实施前。2017年期间实施儿童心血管安全用药管理,为实施后;对其不同方法管理下的效果进行探讨,即儿童家属对于用药的满意度、用药期间的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实施后用药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实施前(P 0.05);实施后患儿家属的满意度高于实施前(P 0.05)。结论:儿童心血管安全用药的管理可减少不良事件发生,保证用药安全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探讨在心内科医疗风险管理中应用ERM的效果。方法:于2017年5月在心内科医疗风险管理中建立并实施ERM,2017年5月~2018年4月为实施后,2016年5月~2017年4月为实施前,比较实施前后的护理管理情况。结果:实施ERM风险管理后,医疗风险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实施前,实施后因医护人员与患者自身所致的医疗风险发生例数,显著低于实施前,数据比较差异显著(P0.05)。实施后,患者及其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在心内科医疗风险管理中使用ERM管理,可减少护理人员、用药及患者自身方面的护理风险诱因,有效减少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同时可显著提高患者及其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应用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分析全面质量管理在风湿免疫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措施和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医院2016年7月~2017年6月的风湿免疫科护理人员共20名,作为研究对象。于2017年1月起实施全面质量管理,2016年7~12月为实施前,2017年1~6月为实施后。比较实施前后的管理效果。结果:实施后在基础护理、特殊护理、病房管理、文书书写等方面的护理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护理人员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全面质量管理在风湿免疫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理想,提升护理质量,减少不良护理事件发生,提升护理人员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护理安全日历在急诊科动态监控护理不良事件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7年12月为研究时间段,2016年2~12月为实施前,实施前未应用护理安全日历;2017年作为实施后,实施后在护理不良事件的动态监控中应用护理安全日历,比较实施前后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和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结果:护理人员在护士服务主动性、护理安全质量、全年护理质控、病房管理质量等方面的评分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患者对护理操作、技术满意、护理服务、护理态度等方面的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在急诊科护理不良事件的动态监控中应用护理安全日历,能够提高护理质量和满意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故障树分析法管理制度在外科护理管理质量提升中的作用。方法:研究时间为2016年7月~2017年6月。2016年7~12月采用传统管理方案,视为实施前,2017年1~6月起实施基于故障树分析法的管理制度,比较实施前后外科病区的护理管理质量及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并采用问卷调查法了解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改善情况。结果:实施后外科病区的基础护理、护理技巧、护理文书、护理安全评分均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外科病区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外科病区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将故障树分析法应用于外科病区的护理管理,能够有效地改善护理管理质量,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了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儿科护理中应用能力素质冰山模型管理模式的效果。方法:选取医院儿科18名护理人员进行研究,于2017年实施能力素质冰山模型的管理模式,将实施结果与2016年进行比较。比较实施前后护理人员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考核成绩,记录实施前后儿科护理不良事件和护理纠纷发生情况,调查实施前后患者满意度。结果:实施能力素质冰山模型的管理模式后,护理人员理论知识考核成绩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实际操作考核成绩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实施能力素质冰山模型的管理模式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实施前(P0.05),护理纠纷发生率显著低于实施前(P0.05)。实施能力素质冰山模型的管理模式后,患儿家属满意度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实施能力素质冰山模型的管理模式可有助于提高医院儿科护理人员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提高护理人员综合能力,减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避免护理纠纷发生,提高患儿家属满意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护士与患儿家属双人核对在儿科安全用药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医院自2018年1月在儿科安全用药管理中开始实施护士与患儿家属双人核对法,以实施时间为界,将2017年7~12月收治的患儿1 540例设为实施前,2018年1~6月收治的患儿1 582例设为实施后。比较实施前后的用药不良事件发生率与患儿家属满意度。结果:实施后的用药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实施前(P 0.05)。实施后的患儿家属满意率,显著高于实施前(P 0.05)。结论:实施护士与患儿家属双人核对法,能提高患儿身份识别的准确性,有效减少用药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提高家属的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五心"工作法在肛肠外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法将120例肛肠科患者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实行"五心"工作法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质量和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护理质量评分和护理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护理不良事件和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肛肠外科护理管理中运用"五心"工作法,可有效提高护理质量,提高护理满意度,减少护理不良事件和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柔性管理在医疗质控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6年4月医院开始在医疗质控管理中实施柔性管理。统计并比较2015年1月~2016年1月和2016年4月~2017年4月间医院发生的医疗质控管理不良事件。随机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和2016年4月~2017年4月间的住院患者各100例,调查实施柔性管理前后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实施柔性管理后,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减少(P0.05),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明显提高(P0.05)。结论:医疗质控管理上实施柔性管理,可以明显减少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提升医院的医疗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危机管理应用于重症监护室护理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6年8月~2017年11月期间于医院重症监护室治疗的90例患者进行研究,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组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于对照组护理管理基础上实施危机管理。记录两组护理期间发生的不良事件和投诉率,采用医院自制问卷调查表调查两组患者家属对护理管理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投诉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家属对护理管理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重症监护室护理中应用危机管理可有助于降低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减少家属投诉率,提高患者家属满意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分析"五心"工作法在肛肠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医院肛肠科2015年1月~2017年1月接受治疗的2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2015年1月~2016年1月的100例为对照组,使用常规护理;2016年2月~2017年1月的100例为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五心"工作法。比较两组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护理满意度,分析整体护理的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效果显著高于对照组者(P0.05)。结论:将"五心"工作法用于肛肠外科护理管理,能够提高护理满意度和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刻字标号法在手术室特殊器械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研究时间为2016年5月~2018年6月,于2017年6月起实施刻字标号法进行器械管理,2017年6月~2018年6月为实施后,2016年5月~2017年5月为实施前,实施前采取彩条粘贴分类法进行器械管理,比较实施前后手术室特殊器械管理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并比较实施前后手术医师的满意度。结果:采用刻字标号法进行手术室特殊器械管理,在器械清洗、打包、使用等过程中器械交叉、混淆、错包等情况发生明显减少,实施后手术室特殊器械管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手术医师对所使用手术室特殊器械管理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在手术室特殊器械管理中采用刻字标号法,能有效提高管理质量,管理工作效率,减少器械管理不良事件发生,确保手术顺利进行,提高手术医师满意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OEC管理模式在妇产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研究时间为2016年11月~2018年10月,2017年11月起妇产科开始构建OEC管理体系,将2016年11月~2017年10月设为实施前,2017年11月~2018年10月设为实施后,比较实施前后的护理管理质量和不良护理事件发生率,以及不良护理事件上报情况。结果:护理措施落实率、健康教育知晓率、患者满意度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护理差错率、护患纠纷率、护理投诉率显著低于实施前(P0.05),护理不良事件上报率、即时上报率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将OEC管理模式用于妇产科护理管理,能够有效提升护理管理质量,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护士不良事件上报的主动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方案在新生儿脐静脉置管护理中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行新生儿脐静脉置管(UVC)治疗的190例患儿,将2017年1月-2017年6月行常规护理的95例患儿设为对照组,将2017年7月-2017年12月行集束化护理的95例患儿设为观察组。对比两组患儿脐静脉置管时间、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及家属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脐静脉置管时间较对照组长,院内感染、导管堵塞、皮肤试验阳性反应、发热等发生率均较对照组低,护理满意度评分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集束化护理方案可有效延长新生儿脐静脉置管时间,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提升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全程护理包干制在神经内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医院2017年的20名神经内科护士为研究对象,将2017年1~6月设为实施前,2017年7~12月设为实施后。实施前实行常规护理管理,实施后在常规管理的基础上加行全程护理包干制,比较实施前后的效果。结果:护理人员在基础服务、护理文书书写、健康宣讲、护理态度等方面的护理服务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实施前(P0.01),护理人员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在神经内科护理管理中加行全程护理包干制效果理想,能够提升护理服务质量,减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护理人员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