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观察扶正化瘀方对脂多糖(LPS)诱导的M1型RAW264.7巨噬细胞一氧化氮合酶(i NOS)基因和一氧化氮(NO)分子过表达的影响,探讨其可能的抗炎机制。方法采用LPS刺激小鼠RAW264.7巨噬细胞,建立M1型巨噬细胞炎性细胞模型,分别给予扶正化瘀方50、100、200μg/mL和10 nmol/L JNK蛋白抑制剂SP600125进行孵育。Griess法检测炎症介质NO含量,RT-PCR检测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i NOS基因表达,Western blot检测i NOS蛋白表达和MAPK信号通路中JNK、p38、ERK蛋白的磷酸化水平。结果与LPS比较,扶正化瘀方和SP600125均显著降低巨噬细胞中NO分泌(P0.01)和i NOS蛋白表达(P0.01),降低MAPK信号通路JNK蛋白的磷酸化水平(P0.05,P0.01);扶正化瘀方对炎症因子IL-6、TNF-α的基因表达及MAPK信号通路ERK、p38蛋白的磷酸化水平无明显影响。结论扶正化瘀方可能通过抑制JNK蛋白的磷酸化而抑制i NOS基因过表达,最终减少NO的生成,从而抑制RAW264.7巨噬细胞M1型极化,发挥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山香圆总黄酮对脂多糖诱导的RAW264.7细胞MAPK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采用脂多糖刺激RAW264.7细胞制备炎症模型;CCK-8法测定细胞活力;ELISA法检测TNF-α、IL-1β、IL-6的分泌量;western blot法检测ERK1/2、JNK和p38蛋白的磷酸化水平。结果低于400μg/mL的山香圆总黄酮对RAW264.7细胞生长无影响;山香圆总黄酮各剂量组均能抑制p-ERK1/2、p-JNK、p-p38蛋白的表达以及TNF-α、IL-1β、IL-6的分泌,中、高剂量组呈显著性抑制(P0.05,P0.01)。结论山香圆总黄酮能通过抑制ERK1/2、JNK、p38磷酸化水平,降低TNF-α、IL-1β、IL-6的分泌,发挥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表儿茶素对脂多糖(LPS)诱导小鼠单核巨噬细胞RAW264.7分泌炎症因子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用脂多糖(1 mg·L-1)刺激生长良好的RAW264.7细胞24 h建立体外细胞炎症模型,以噻唑蓝(MTT)比色法测定不同浓度表儿茶素对RAW 264.7细胞的毒性作用,Griess试剂法检测一氧化氮(NO)含量,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细胞上清液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IL-1)和白细胞介素-6(IL-6)含量,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一氧化氮合酶(i NOS)及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s,MAPKs)磷酸化表达。结果:表儿茶素在100μmol·L-1时对RAW 264.7细胞无毒性作用。与空白组比较,LPS可明显诱导RAW264.7细胞分泌炎症因子NO,TNF-α,IL-1和IL-6(P0.01);与LPS组比较,25~100μmol·L-1的表儿茶素可以明显降低LPS诱导的RAW 264.7细胞释放炎症因子NO,TNF-α,IL-1和IL-6(P0.05,P0.01),抑制i NOS蛋白及MAPKs亚族p38,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xtracellular signal regulated kinases,ERK)和c-jun氨基末端激酶(c-jun terminal kinase,JNK)蛋白磷酸化水平表达,并呈现浓度依赖关系。结论:表儿茶素可以抑制LPS诱导的RAW264.7细胞炎症反应,其抗炎作用可能与减少炎症因子NO,TNF-α,IL-1和IL-6,抑制i NOS蛋白表达及p38MAPK,ERK1/2和JNK的磷酸化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以RAW264.7细胞为炎症模型,探究黄芩汤的抗炎作用机制。方法:制备黄芩汤,筛选对RAW264.7细胞的安全剂量;将RAW264.7细胞接种于24孔板中,先后加入黄芩汤和脂多糖(LPS),分别采用Griess法和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测定一氧化氮(NO)和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前列腺素E2(PGE2)的含量;将RAW264.7细胞接种于6孔板中,设空白组、LPS组、LPS+黄芩汤组、核转录因子-κB p65(NF-κB p65)抑制剂(PDTC)组、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 MAPK)抑制剂(SB203580)组、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抑制剂(PD98059)组、c-Jun氨基末端激酶(JNK)抑制剂(SP600125)组、Janus酪氨酸蛋白激酶(JAK)抑制剂(AG490)组,先后加入相应的抑制剂和黄芩汤,并经LPS刺激后,提取RNA和蛋白,分别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和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NF-κB p65、p38MAPK、ERK、JNK和JAK m...  相似文献   

5.
左芳  韦婷  童东  张艺  陈小睿  曾勇 《中国中药杂志》2017,42(7):1245-1250
研究发现五味甘露药浴散加减方药浴有良好的抗炎活性,可以明显改善关节炎症程度,对类风湿性关节炎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推测其可能与调控滑膜细胞MAPK通路有关。该实验通过建立佐剂关节炎大鼠(AA)模型,进一步探讨其调控滑膜细胞MAPK通路的机制。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给药2周AA大鼠血清中TNF-α的水平,免疫组化法测定给药4周踝关节滑膜组织蛋白激酶ERK1/2,p38的含量,采用荧光定量PCR(RT-PCR)法检测膝关节滑膜组织中JNK1,ERK1,p38的mRNA表达。结果显示,与模型组比较,给药2周,可明显降低AA大鼠血清中TNF-α的水平(P0.05);给药4周,降低踝关节滑膜组织中p38,ERK1/2的蛋白表达(P0.05或P0.01),降低膝关节滑膜组织JNK1,p38,ERK1的基因表达(P0.05或P0.01)。综上可见,五味甘露药浴散加减方有效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作用机制可能与其降低血清中TNF-α的水平和滑膜组织中p38,ERK1/2的表达以及JNK1,p38,ERK1的基因表达,调控MAPK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内脏脂肪素(visfatin)参与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机制及丹参酮ⅡA磺酸钠保护作用的机制。方法:培养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HUVEC,1×105/mL),用visfatin(250μg·L-1)刺激HUVEC 4 h,以丹参酮ⅡA(30,60,120 mg·L-1))干预24 h,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细胞上清液中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金属基质蛋白-9(MMP-9)水平,用Western blotting方法观察丝裂原激活蛋白激酶(MAPKs)信号转导通路中p38丝裂原激活蛋白激酶(p38MAPK)、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c-Jun氨基末端激酶(JNK)的活化情况。分别用p38 MAPK,ERK,JNK特异性抑制剂进行预处理细胞,再给予visfatin(250μg·L-1)刺激4 h,检测细胞上清液中hs-CRP,TNF-α,MMP-9水平。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细胞活力显著降低,细胞上清炎症因子hs-CRP,TNF-α,MMP-9显著增高,细胞内p38 MAPK,ERK,JNK磷酸化蛋白表达显著增高。与模型组比较,丹参酮ⅡA呈剂量依赖性地降低visfatin导致的hs-CRP,TNF-α,MMP-9高表达,并能抑制p38MAPK,ERK1/2磷酸化活化,但对JNK无显著抑制作用。用p38 MAPK,JNK,ERK1/2特异性抑制剂预刺激,可阻止visfatin诱导的hs-CRP,TNF-α,MMP-9细胞因子大量表达。结论:visfatin可能通过激活MAPK磷酸化信号通路,诱导炎症细胞因子高表达,促使血管内皮细胞炎症反应,丹参酮ⅡA通过抑制MAPK信号通路p38,JNK的激活,抑制visfatin诱导的炎症因子高表达,从而减少血管内皮细胞损伤。  相似文献   

7.
8.
《中成药》2021,(10)
目的在脂多糖诱导的小鼠腹腔巨噬细胞(RAW264.7)中研究黄精皂苷通过NF-κB/MAPKs信号通路发挥体外抗炎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MTT比色法检测黄精皂苷对RAW264.7细胞活性的影响,Griess试剂法检测NO释放,ELISA试剂法检测细胞释放TNF-α、IL-6的水平,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释放ROS的水平,JC-1荧光染色法检测胞内线粒体膜电位水平变化,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iNOS、COX-2、p-IKKα/β、p-IκBα、p-p65、p-p38、p-ERK、p-JNK蛋白表达。结果黄精皂苷质量浓度为20、40、80μg/mL时对RAW264.7细胞没有毒性。不同质量浓度的黄精皂苷对LPS诱导RAW264.7细胞导致的NO、TNF-α、IL-6、ROS的释放均有很好的抑制作用,对iNOS、COX-2、p-IKKα/β、p-p65、p-IκBα、p-p38、p-ERK、p-JNK蛋白表达也有抑制作用。结论黄精皂苷通过抑制NF-κB/MAPKs信号通路来发挥体外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藏药十八味党参丸(TEP)的提取物调控脂多糖(LPS)诱导小鼠巨噬细胞RAW 264.7的炎性反应及M1/M2极化分型的探究。方法 Alarmarblue法评价RAW 264.7活力;荧光酶标定量分析细胞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 ROS)水平;Griess法检测上清液中细胞一氧化氮(NO)的分泌情况;流式细胞术检测表面标志物CD206和CCR7蛋白的表达;RT-qPCR法检测细胞白介素(IL)-1β、IL-6、趋化因子2(CCL2)、一氧化氮合酶(iNOS)、精氨酸酶(ARG)-1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基因表达的情况;Western blot法检测TEP调控细胞合成iNOS、蛋白激酶B(Akt)和p38丝裂原活化激酶(p38MAPK)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与模型组相比,TEP组一定程度上提高了RAW 264.7的细胞活性,同时抑制了LPS诱导的细胞内ROS水平的升高。经过LPS刺激后,模型组NO表达量显著升高,在24 h后表达量达到最高,而TEP组NO表达显著降低。模型组的CCR7表达升高,CD206表达下降,TEP干预后CCR7表达下降,CD206表达升高,且趋势呈现浓度依赖。与模型组相比,TEP组的IL-1β、IL-6、CCL2、iNOS、ARG和TNF-α基因表达以及iNOS、Akt和p38MAPK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结论 TEP能够抑制细胞内ROS水平,降低NO分泌和炎性基因的表达水平,抑制细胞的M1表型,促进M2表型,其机制可能与细胞内iNOS、Akt和p38MAPK信号通路蛋白表达被抑制有关。  相似文献   

10.
《中药药理与临床》2020,(3):148-154
目的:考察麻黄-桂枝药对对脂多糖(LPS)诱导的RAW264.7细胞炎症反应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方法:体外培养RAW264.7细胞,CCK8法确定麻黄-桂枝作用的最适浓度,设定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LPS组)、实验组(25、50、100、200μg/mL的麻黄-桂枝+LPS组),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qRT-PCR)检测iNOS、COX-2、TNF-α、IL-6 mRNA的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MAPKs和NF-κB通路中关键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麻黄-桂枝作用的最适浓度为25μg/mL~200μg/mL。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NO、PGE_2、TNF-α、IL-6含量显著升高,iNOS、COX-2、TNF-α、IL-6 mRNA表达水平显著上调(P<0.01);与模型对照组比较,麻黄-桂枝100μg/mL~200μg/mL组iNOS、COX-2、TNF-α、IL-6 mRNA表达水平显著下降(P<0.05或P<0.01)。LPS致炎后,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30 min P-p65、P-IκB-α、P-p38、P-ERK、P-JNK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对照组比较,麻黄-桂枝各组30 min P-p65、P-IκB-α、P-JNK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ERK显著升高(P<0.01)、P-p38无显著差异,12 h后P-p38和P-ERK表达明显降低(P<0.05或P<0.01)。结论:麻黄-桂枝可能通过对炎症细胞因子和促炎介质的调控来减轻炎症反应;并通过调控NF-κB信号通路中p65、IκB-α以及MAPKs信号通路中p38、ERK、JNK蛋白的磷酸化来发挥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藏药十八味党参丸(TEP)的提取物调控脂多糖(LPS)诱导小鼠巨噬细胞RAW 264.7的炎性反应及M1/M2极化分型的探究。方法 Alarmarblue法评价RAW 264.7活力;荧光酶标定量分析细胞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 ROS)水平;Griess法检测上清液中细胞一氧化氮(NO)的分泌情况;流式细胞术检测表面标志物CD206和CCR7蛋白的表达;RT-qPCR法检测细胞白介素(IL)-1β、IL-6、趋化因子2(CCL2)、一氧化氮合酶(iNOS)、精氨酸酶(ARG)-1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基因表达的情况;Western blot法检测TEP调控细胞合成iNOS、蛋白激酶B(Akt)和p38丝裂原活化激酶(p38MAPK)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与模型组相比,TEP组一定程度上提高了RAW 264.7的细胞活性,同时抑制了LPS诱导的细胞内ROS水平的升高。经过LPS刺激后,模型组NO表达量显著升高,在24 h后表达量达到最高,而TEP组NO表达显著降低。模型组的CCR7表达升高,CD206表达下降,TEP干预后CCR7表达下降,CD206表达升高,且趋势呈现浓度依赖。与模型组相比,TEP组的IL-1β、IL-6、CCL2、iNOS、ARG和TNF-α基因表达以及iNOS、Akt和p38MAPK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结论 TEP能够抑制细胞内ROS水平,降低NO分泌和炎性基因的表达水平,抑制细胞的M1表型,促进M2表型,其机制可能与细胞内iNOS、Akt和p38MAPK信号通路蛋白表达被抑制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苦参颗粒溶液对兔耳痤疮模型P38MAPK/ERK相关信号通路的影响及其治疗效果。方法:家兔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余各组用kligman法建立兔耳痤疮模型,于造模成功后,予模型组、夫西地酸乳膏组、苦参颗粒100、200、400mg/ml组分别涂敷生理盐水和相应药物,每日一次,连续14d。通过HE染色显微镜下判断其治疗效果;免疫组化检测TNF-α、IL-6、IL-8蛋白的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p-p38MAPK、p-ERK、p38MAPK、ERK蛋白表达;ELISA测定法p-p38MAPK、p-ERK蛋白的含量。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TNF-α、IL-6、IL-8 MOD值和p-p38MAPK、p-ERK表达明显升高,p38MAPK、ERK表达明显下降;与模型组相比,给药各组TNF-α、IL-6和IL-8 MOD值和p-p38MAPK、p-ERK表达明显降低,p38MAPK、ERK表达明显增加。结论:苦参颗粒溶液能降低TNF-α、IL-6、IL-8含量,下调p-p38MAPK、p-ERK蛋白表达,上调p38MAPK、ERK蛋白表达,干预ERK、p38MAPK通路,从而干预痤疮的形成,对痤疮有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考察芪麝丸体外对小鼠RAW264.7巨噬细胞炎症模型的抗炎机制.方法:干扰素γ(1×104 U·mL-1)和脂多糖(100μg·L-1)协同诱导小鼠RAW264.7巨噬细胞(1×105/mL)24 h造成炎症模型;Griess反应测定细胞上清液中一氧化氮(NO)产量;Western blot检测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环氧合酶(COX-2)的蛋白表达及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信号转导通路的活化情况.结果:芪麝丸(250,500,1000 mg·L-1)呈剂量依赖性抑制细胞上清液中NO含量,且无细胞毒性.较模型组,经芪麝丸500,1000 mg·L-1剂量处理后,iNOS蛋白表达从(1.00±0.06)下调至(0.61±0.07)和(0.02±0.15),(P<0.01),COX-2蛋白表达从(0.56±0.03)下调至(0.42±0.02),(0.30±0.03),(P<0.01).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磷酸化水平从(1.04±0.04)下调至(0.79±0.06),(0.73 ±0.10),(P<0.01).p38磷酸化水平从(0.51±0.06)下调至(0.39 ±0.07),(0.29±0.15),(P<0.05),c-Jun氨基末端激酶(JNK)磷酸化水平从(1.05±0.03)下调至(0.65 ±0.02),(0.66±0.033),(P<0.01).结论:芪麝丸部分通过抑制MAPK信号转导通路活化过程中关键蛋白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JNK和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磷酸化,下调iNOS基因和蛋白的表达从而减少NO的产量,同时下调COX-2蛋白表达,而发挥其抗炎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构建巨噬细胞炎症模型,研究中药单体野黄芩苷对MAPK信号通路及细胞因子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培养巨噬细胞RAW264.7,利用脂多糖构建细胞炎症模型,并在不同时间收集细胞。Western blot与RT-PCR法分别检测野黄芩苷对MAPK信号通路及细胞因子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野黄芩苷能够显著抑制细胞炎症模型中JNK/SAPK与p38 MAPK信号通路的磷酸化水平,并且能够降低炎症因子TNF-α的基因表达水平,及提高抗炎细胞因子IL-10、TGF-β的基因表达水平来发挥其抗炎作用。结论野黄芩苷主要是通过抑制JNK/SAPK与p38 MAPK信号通路的磷酸化水平及提高抗炎细胞因子的基因表达水平来发挥其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15.
王琴琴  韩珊  李新星  高红伟  杨世林 《中草药》2020,51(16):4217-4222,4250
目的采用脂多糖(LPS)诱导RAW264.7细胞的炎症模型,考察炎症相关指标,探讨毛蕊花苷的抗炎作用及其机制。方法用MTT比色法检测毛蕊花苷对RAW264.7细胞活性的影响;Griess法检测NO的含量;Westernblotting检测核转录因子-κB(NF-κB)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ELISA试剂盒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的释放,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内活性氧(ROS)、一氧化氮(NO)、Ca~(2+)的释放情况。结果毛蕊花苷浓度为20、40、80μmol/L时对RAW264.7细胞没有毒性。不同浓度的毛蕊花苷对LPS诱导RAW264.7细胞导致的NO、TNF-α、IL-6的释放,细胞内ROS、NO、Ca~(2+)释放的增加均有很好的抑制效果,对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 NOS)、环氧化酶-2(COX-2)、p-IKKα/β、p-p65、p-IκBα蛋白的表达也有抑制作用。结论毛蕊花苷具有明显的抗炎作用,其作用机制是通过抑制NF-κB信号通路而发挥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泽漆水提物对LPS诱导的急性肺损伤(ALI)炎症因子TNF-α、IL-1β、IL-6及蛋白JNK、p38、ERK1/2的影响.方法 采用血清药理学的方法,给予SD大鼠连续灌胃给药3 d,取血制备空白血清和含药血清.采用RAW264.7细胞进行细胞实验,用含药血清预给药1 h后,加入LPS刺激细胞,共孵育18 ...  相似文献   

17.
龙莉  秦慧真  林思  朱华  韦安达 《中成药》2023,(8):2525-2531
目的 探讨乌蔹莓70%醇提物对脂多糖(LPS)诱导RAW264.7细胞炎症模型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MTT法观察不同质量浓度乌蔹莓醇提物对RAW264.7细胞活性的影响,筛选合适的实验剂量。以LPS(1μg/mL)诱导建立细胞炎症模型,同时加入30、60、120μg/mL乌蔹莓醇提物进行处理,24 h后Griess法检测细胞上清液NO水平,DCFH-DA荧光探针检测细胞内ROS水平,ELISA法检测细胞上清液PGE2、TNF-α、IL-6、IL-1β水平,RT-qPCR法检测细胞TNF-α、IL-6、IL-1β mRNA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iNOS、COX-2、NF-κB p65、p-NF-κB p65、Akt、p-Akt、p38 MAPK、p-p38 MAPK蛋白表达。结果 乌蔹莓醇提取物质量浓度在180μg/mL及以下时对RAW264.7细胞存活率无明显变化(P>0.05)。与模型组比较,乌蔹莓醇提物组细胞内ROS水平及上清液NO、PGE2、TNF-α、IL-6、IL-1β水平均降低(P<0.01),细胞T...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紫金龙氯仿-甲醇组分对脂多糖诱导RAW264. 7细胞炎症的抑制作用。方法脂多糖刺激RAW264. 7细胞建立体外炎症模型后,加入不同质量浓度(50、100、200、400 mg/L)紫金龙氯仿-甲醇组分,ELISA法或比色法检测白介素-6 (IL-6)、白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一氧化氮(NO)、前列腺素E2(PGE2)含有量,Western blot法测定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 NOS)、环氧化酶-2 (COX-2)蛋白表达,以及核转录因子κ转抑制蛋白α(IκBα)、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c-Jun氨基端激酶(JNK)、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1/2(Erk1/2)磷酸化水平。结果紫金龙氯仿-甲醇组分可显著抑制TNF-α、IL-6、IL-1β、NO、PGE2释放(P 0. 05,P 0. 01),下调i NOS、COX-2蛋白水平(P 0. 01),降低p38、JNK、Erk1/2、IκBα磷酸化水平(P 0. 05,P 0. 01)。结论紫金龙氯仿-甲醇组分可有效抑制脂多糖诱导RAW264. 7细胞炎症,其机制可能与抑制NF-κB、MAPKs信号通路激活、减少炎症因子释放有关。  相似文献   

19.
温利娟  薛晓鸥  马秀丽  米鑫  谢伟 《陕西中医》2020,(5):589-592,604
目的:观察ERK及P38/MAPK信号通路在紫柏凝胶影响宫颈癌裸鼠移植瘤致癌蛋白E6、E7表达中的作用。方法:体外培养Siha细胞,成功建立人宫颈癌荷瘤裸鼠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顺铂组(腹腔内注射0.5 ml顺铂,4 d1次),紫柏凝胶高、中、低剂量组(外用紫柏凝胶0.9428、0.4714、0.2357 g/kg,1 d1次),试验期28 d。称取瘤重并测量瘤体积,HE染色观察移植瘤组织病理学变化,免疫组化SP法检测瘤体中的p-p38、p-ERK、E6及E7蛋白表达水平。结果:紫柏凝胶各组的裸鼠肿瘤体积均明显小于模型组(P<0.05),高、中、低剂量组抑瘤率分别为36.23%、31.24%和14.94%。HE染色紫柏凝胶各剂量组移植瘤组织出现明显坏死样改变。与模型组比较,高、中剂量紫柏凝胶组瘤组织的E6、E7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5),同时p-ERK及p-p38蛋白水平明显下降(P<0.05)。结论:紫柏凝胶对HPV(+)宫颈癌Siha细胞裸鼠移植瘤的生长具有明显抑制作用,可下调致癌蛋白E6和E7的表达,其机制可能与抑制ERK及P38/MAPK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异黄柏酮酸对脂多糖(LPS)诱导小鼠单核巨噬细胞白血病细胞(RAW264.7)炎症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采用CCK-8法检测异黄柏酮酸对RAW264.7细胞活性的影响,Griess法及荧光法测定一氧化氮(NO)水平,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细胞上清中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前列腺素E2(PGE2)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水平,免疫荧光法检测NF-κB p65核转位,蛋白质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法检测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环氧化酶-2(COX-2)和NF-κB、MAPK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结果 异黄柏酮酸能降低LPS刺激RAW264.7细胞释放的NO水平(P<0.05),其IC50为(39.6±3.05)μmol/L;同时,异黄柏酮酸降低了炎性介质PGE2、TNF-α、IL-6、IL-1β和MCP-1水平(P<0.05),且在0~200μmol/L浓度条件下对RAW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