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在工程实践基础上,对邯郸东部地基处理方法的设计,施工工艺、质量控制及施工效果进行了分析和比较,在经济技术分析和环保分析基础上,确定了本区地基处理方案的选择原则。提出了当设计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大于或等于200kPa时,应采用CFG桩法进行地基处理;当设计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小于200kPa时,东区应采用水泥土搅拌桩(干法)复合地基,西区应采用夯实水泥土桩法复合地基或水泥土搅拌桩(湿法)复合地基,北区和南区应采用水泥土搅拌桩复合地基。  相似文献   

2.
深层搅拌法在真空预压后地基工程上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惠中 《世界地质》2005,24(3):304-307
为使经真空预压首期加固后的地基承载力从80 kPa提高到230kPa,设计采用深层搅拌法-水泥搅拌桩二次加固软弱地基.经现场成桩工艺试验和检测表明,桩身水泥土强度在90 d龄期时>1.80 MPa,单桩承载力标准值>150kN;以φ600桩径、桩长13.5 m、置换率为0.308和φ500桩径、桩长13.5m、置换率为0.267两种方案布置的复合地基承载力标准值均超过了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3.
粉喷桩-石灰桩联合加固软弱地基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平  朱长歧  楚斌 《岩土力学》2004,25(7):1163-1166
某工程软土地基由淤泥和淤泥质粘土组成,需对其进行处理,使复合地基承载力达到180 kPa,以满足上部荷载要求。采用粉喷桩、粉喷桩-石灰桩联合加固方法对该地基进行现场加固试验研究,结果证明,粉喷桩-石灰桩联合加固法比单纯采用粉喷桩加固法更节省费用,效果更好。在联合加固法中,先施打粉喷桩,后施打石灰桩的工序比先施打石灰桩后施打粉喷桩的工序能获得更高的复合地基承载力。并对联合加固法的复合地基承载力的计算方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4.
岩溶地区上高层建筑的基础设计是建筑工程中地基处理的难点。岩溶地基存在土洞溶洞多,岩面起伏大、地下水不可预见等特点,使得岩溶地基高层建筑基础设计具有极大的挑战性。对一个卵石土岩溶地基高层建筑进行基础设计,通过现场土的载荷板试验、夯扩桩复合地基载荷试验、冲孔桩复合地基载荷试验等现场原位试验,获得了丰富可靠的资料,根据试验结果和场地覆盖层厚度、岩溶发育情况进行科学的计算分析,最后采用筏板下多桩型复合地基处理方案,该方案既能满足承载力及沉降的要求,又同时考虑了溶洞坍塌及沉降不均的风险,且更为经济。将计算沉降与实际观测结果进行了比较,说明了地基处理方案的合理性,为高层建筑复杂岩溶地基处理提供了较好的借鉴。  相似文献   

5.
碎石桩作为处理软弱地基土的一种有效手段,往往需要对其试验效果进行分析。评价碎石桩处理后复合地基的性状是否达到地基处理考核指标,并提出可能调整的方案。论文以四川九寨一黄龙机场高填方地基处理工程为背景,介绍了碎石桩法加固软弱土层的现场试验,并对碎石桩处理后复合地基的加固效果进行了检测分析。包括碎石桩体检测和桩间土检测,最后综合室内土工试验、动力触探测试及载荷试验检测结果得出,碎石桩对本工程软弱地基的处理能达到预期的加固效果。其复合地基承载力高于设计要求,具良好的导水性,能有效排出地基中地下水。目前,该试验成果已用于指导机场地基处理与高填方填筑体施工。同时,它对于其它类似工程亦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针对天然地基承载力较低而设计要求的承载力较高,采用CFG桩复合地基可以达到良好的效果。结合具体工程实践,对CFG桩复合地基设计计算、施工技术、处理效果方面做了较全面的介绍。  相似文献   

7.
深层搅拌桩复合地基的优化设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磊  贺为民  周杨  张清明 《岩土力学》2010,31(8):2575-2579
在满足承载力控制和沉降量控制要求的基础上,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分析最优桩长和桩间距,完成了深层搅拌桩复合地基的优化设计,以达到满足建设需求的同时最大限度地节省建设费用的目的。根据深层搅拌桩复合地基的特点,讨论了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的计算方法,分析了沉降量的构成,对沉降计算方法进行了探讨,并选用单位元法和分层总和法来评价复合地基加固区和下卧层的压缩性。结合深层搅拌桩复合地基的设计要素、承载力、荷载压力、沉降量等指标和具体数值参数,通过设置最优桩长和桩间距来求取满足承载力要求的最小总桩长,并通过编程实现了优化过程。通过程序计算,得到了一组满足地基承载力要求的桩长、基础底面积、置换率的最优数据组合,实现了对深层搅拌桩复合地基的优化设计。  相似文献   

8.
张蕾 《岩土力学》2014,35(Z2):240-244
原位载荷试验是确定复合地基竖向承载力最可靠的方法。许多工程实例表明,当载荷试验加载不充分,无法通过极限荷载判断地基承载力特征值时,应根据《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方法确定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但该值有时会偏小,这样的结果会导致设计人员采用的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偏低,设计过分保守,由此造成技术投入加大,工程造价增加的不良结果。通过某工程同场地、同条件的一组素混凝土桩复合地基原位载荷试验数据与一组天然地基原位载荷试验数据对比,研究原位载荷试验测定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方法的不足,讨论产生缺陷的原因。补充完善了《规范》通过载荷试验确定复合地基承载力确定方法,以期更好地促进复合地基技术及原位载荷试验的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一种新的桩间土承载力特征值的估算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复合地基设计中,多层土的桩间土承载力特征值如何准确估算,一直困扰着工程设计人员。论文针对工程中三种经验估算方法的不足,依据国家及行业规范要求,通过力学分析、推导,提出一种新的复合地基桩间土承载力特征值的估算方法,并通过算例进行了验证。关键词: 复合地基;桩间土;承载力特征值;估算  相似文献   

10.
某工程采用CFG复合桩对软弱地基土进行处理,持力层为粉质粘土,设计单桩承载力标准值180kPa,复合地基承载力标准不低于220kPa,采用沉管法施工。成桩后进行桩间土的力学性质测试发现,施工前后桩问土的强度没有提高,土的挤密度不明显;运用单桩静力载荷试验分析发现,I区的l号桩发生刺入破坏,单桩承载力标准值按比例荷载计算为105kPa,远低于理论预估值,Ⅱ区单桩承载力标准值按比例荷载计算为185kPa,与设计值相近。用单桩动测试分析发现原因是由于桩间土的差异及施工桩身的施工质量问题所致。  相似文献   

11.
复合地基是通过褥垫层的调整作用,充分发挥桩间土的承载作用,使桩土共同承担荷载的地基。基于复合地基的实际工况,设计了一种单桩复合地基静载荷试验系统,既体现了褥垫层的调整作用,又可测得复合地基中桩体、桩问土、复合地基的荷载与其相应的沉降,同时可得出复合地基受力过程中桩土荷载分配过程与桩土应力比,提示了复合地基工作机理。通过工程实例测试,探讨了复合地基的工作机制,为复合地基的科研、设计与检测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2.
某新建城区拟修建于大面积填土上,针对该新建城区的复杂工程地质条件,对天然地基、复合地基等地基基础方案的经济、技术、工期等综合分析和比较,最终采用CFG桩复合地基方案对该区独立基础和条形基础进行计算并设计布桩。CFG桩复合地基是CFG桩、桩间土、碎石垫层联合构成的复合地基,其桩身质量好,承载力可达350 kPa以上。当最大柱荷载小于或等于4 000 kN或土层中有强透水砂卵石层时,均宜采用独立柱基下CFG桩复合地基。  相似文献   

13.
谌霞  刘建涛 《探矿工程》2018,45(9):89-92
CFG桩复合地基处理技术是一种应用比较广泛的地基处理方式。根据郑州逸泉国贸酒店工程现场地质条件,结合工程实际情况,设计采取CFG桩进行地基处理。介绍了CFG桩的设计及施工情况。检测结果表明,在高层甚至是超高层建筑中,在保证施工质量的前提下,采用CFG桩复合地基处理技术是可行的基础方案。  相似文献   

14.
王刚  赵建粮  王烁 《探矿工程》2020,47(3):59-63
论述了PHC管桩和CFG桩的特点及适用条件。根据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护航中心工程建设场地的工程地质条件,分析了单一采用PHC管桩、CFG桩复合地基及钻孔灌注桩所存在的问题。根据地质条件和建筑物荷载情况,论述了选择PHC管桩与CFG桩复合应用的可行性、合理性。介绍了PHC与CFG复合桩在护航中心工程的施工技术及优化,分析了应用效果和遇到的问题,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思路,创造了良好的效益。  相似文献   

15.
刚-柔性桩复合地基试验研究   总被引:25,自引:5,他引:20  
阐述了深厚软土地基中刚-柔性长短桩复合地基的设计思想。针对椒江地区土体的工程特性和拟建建筑物的特点,通过大型现场试验,介绍了其在某国家康居示范工程中的应用,并分析了此类复合地基的主要工程性状,研究了桩土应力比以及荷载分担比的发展规律。试验表明,此类复合地基能使刚性桩、柔性桩以及土体协调变形,合理发挥它们各自的承载能力,为以后的设计和推广应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6.
场地回填土与搅拌桩施工顺序将直接影响软土地坪复合地基的处理效果,其中沉降控制是影响地坪安全运行的关键。以近海软土地区工业厂房水泥土搅拌桩复合地基工程为例,探讨了复合地基水泥土搅拌桩、回填土两种不同施工顺序的影响因素及相应处理效果;通过数值模拟试验,计算分析了不同填土厚度下两种工况的地基固结总沉降、施工沉降、工后沉降。结果表明,采用“先土后桩”的施工顺序的施工期沉降大于“先桩后土”,但工后沉降大大减小,提高了软土地坪地基处理效果,有利于处理后地坪的安全运行,验证了前述分析结论,为合理设计方案的确定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施尚伟  徐力  谢新宇 《岩土力学》2006,27(Z1):889-892
控制沉降和不均匀沉降是深厚软土地基上多层建筑工程设计的关键问题。以温州某康居工程为背景,把预制管桩结合水泥搅拌桩这种新型的刚柔性桩复合地基运用于该小区的地基处理,通过大型现场静载试验,研究了该类复合地基沉降随荷载变化规律,分析了刚性桩和柔性桩应力比、刚性桩土应力比、柔性桩土应力和荷载分担百分比随荷载变化的发展规律。研究表明,两种桩和土应力比值在静载试验中随荷载增加其值变化不大,充分发挥了桩间土的承载力特性。所得结论可为该类地基进一步的理论研究及工程设计提供有益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