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锂离子电池电解液中添加2,3-二氟甲苯(2,3-Difluorotoluene),研究了其作为有机电解液的防过充添加剂的电化学性能,并对锂离子电池进行了线性扫描伏安测试、恒流恒压充放电测试、电化学阻抗分析、扫描电镜分析等测试.结果表明,添加剂2,3-二氟甲苯在高电压电池上过充至4.85V时开始发生聚合反应,能有效限制充电电流;含有2,3-二氟甲苯的电解液电池在高电压三元材料电池中的室温循环性能良好,在1C充放电循环100次后容量保持率为67.5%.  相似文献   

2.
锂硫电池充放电时产生的多硫化锂易溶于电解液,导致活性物质减少,电池的循环性能变差,容量衰减.本文通过使用不同成分的电解液,探索其对锂硫电池充放电性能的影响.并采用XRD对正极材料进行表征,在真空手套箱里面组装成电池,利用高精度电池性能分析测试仪对使用不同电解液组装的电池进行首次放电和循环性能分析.结果表明,C/S复合材料呈现出非晶态的结构.采用1mol/L的LiPF6的DME/DOL(体积1∶1)电解液组装的电池首次放电比容量达到了1 200 mAh/g,其充放电效率稳定在70%左右.  相似文献   

3.
将纳米氧化铝粉体加入到锂离子电池电解液中,通过充放电测试、充放电循环测试以及交流阻抗分析,研究纳米氧化铝的添加量对锂离子电池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电解液中添加一定量的纳米氧化铝粉体可以有效提高电解液的电导率,减小电荷传递电阻,提高锂离子电池的电化学性能.当纳米氧化铝添加量为1.0%(质量分数)时,锂离子电池充放...  相似文献   

4.
阐述在锂离子电池电解液中将氟代碳酸乙烯酯(FEC)和四氟硼酸锂(LiBF4)两种添加剂联合使用,通过电解液的物理指标测试、电池在高温条件下的充放电及循环性能的测试,重点研究了组合添加剂与锂离子电池性能的关系,以及对SEI膜形成与稳定的影响.结果表明,使用复合添加剂有明显的优势,同时将FEC和LiBF4作为锂离子电池电解液的添加剂,可利用添加剂间的协同作用来改善锂离子电池的高温性能.  相似文献   

5.
锂硫(Li⁃S)电池是一种高性能储能电池,在便携式电子设备、电动汽车等行业广泛应用,被认为是最具发展前景的电池之一。在不增加电池成本的情况下,通过开发不同电解液添加剂的方法,提高锂硫电池的电化学性能。介绍了锂硫电池电解液添加剂的研究进展,以添加剂的不同官能团作为出发点阐述了不同添加剂的作用原理和优缺点。最后对锂硫电池电解液的发展方向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6.
钒液流电池(简称钒电池)因其优良的性能特点比较适合用于大规模储能系统。电解液是钒电池的关键部件之一,其性能的好坏对钒电池的发展至关重要。文章对钒电池电解液的组成、制备方法、添加剂对电解液稳定性的影响、失效电解液回收利用等方面的研究进行了综述;指出在钒电池应用及研究中,应重点考虑钒电池失效电解液中钒资源的回收再利用问题以及工业化应用中电解液的稳定性及系统成本问题。  相似文献   

7.
钒氧化还原液流电池是一种潜力巨大的高效储能电池。电池电量是以电解液形式储存的,制备出高浓度的电解液是提高电池能量的有效途径。本文对钒电池特点作了简介,重点介绍了钒电池电解液的制备方法和工艺路线。  相似文献   

8.
在钠离子电池中电解液是关键组成部分,其内部的溶剂化结构对固体电解质界面(SEI)的形成和组成具有重要影响,并直接影响钠离子电池的电化学性能。文章探讨钠离子电池电解液中溶剂化结构对SEI性质和电池性能的影响机制,总结高浓度电解液溶剂化结构研究的相关成果,探讨溶剂浓度、种类及溶剂化结构对SEI的影响,阐述了电解液中阴阳离子、溶剂分子间作用与钠离子电池性能之间的构效关系。  相似文献   

9.
系统研究了正极中使用不同种类的硝酸盐和黏结剂对锂硫电池电化学性能的影响.通过对比锂硫电池的循环性能和库伦效率,发现以硝酸镁为正极添加剂的锂硫电池的库伦效率最高,且其最适合的质量分数为10%.在研究硫正极中硝酸盐和黏结剂的协同效应对锂硫电池电性能的影响时,发现使用β-环糊精聚合物(β-CDp)黏结剂的锂硫电池电化学性能最好.在此基础上,使用含硝酸锂的电解液可进一步提高了锂硫电池库伦效率(>98%),说明硫正极中的硝酸镁和黏结剂以及电解液中的硝酸锂之间有协同作用,可共同抑制穿梭效应,有助于进一步提高锂硫电池的放电比容量和库伦效率.  相似文献   

10.
锌溴电池因其低成本、长寿命的特点而适用于分布式储能及户用储能领域。本文对锌溴电池的电池结构、电解液和电极材料等方面的研究内容进行了较全面的综述。重点分析了不同电池结构的优劣,详细比较了不同电解液添加剂以及不同电极材料在改善电解液电导率、抑制锌枝晶生成、减少自放电和电池充放电性能方面的差异。通过对锌溴电池的循环稳定性以及充放电效率的对比,探讨了不同电解液添加剂及电极材料在锌溴电池中规模化应用的可行性。采用静态无膜锌溴电池是克服传统锌溴液流电池体积庞大、成本高的有效手段,但现有技术仍无法完全避免其自放电过程和锌枝晶的形成,因此优化设计合理的电池结构和开发性能优异的电解液添加剂是未来静态无膜锌溴电池的主要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1.
正复旦大学的研究人员设计出一种可快速充电的概念性环保低毒电池,有望应用于风力与太阳能发电等间歇式能源能量储存及智能电网峰谷调荷等方面。研究人员在该电池的设计上着眼于选择低毒、环保的电极材料和电解液。该电池正极是含有碘离子的中性水溶液,负极为固体有机聚合物聚酰亚胺电极,电解液为含  相似文献   

12.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和电解液之间的恶性相互作用是引起正极材料和电池性能劣化的重要原因.实验研究了在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尖晶石LiMn2O4上包覆MgO来改善材料在循环过程中容量衰减过快的问题.研究表明,MgO包覆层的存在减少了正极材料与电解液的直接接触,阻止了电解液对材料的侵蚀,从而有效地改善了材料的循环性能.  相似文献   

13.
为了增强电池隔膜的润湿性能和热稳定性,使用聚丙烯腈(PAN)改性聚乙烯(PE)电池隔膜,探究其机械性能、润湿性能、热稳定性和电池倍率性能的变化.结果显示,聚丙烯腈静电纺丝改性PE隔膜表面电解液和抗高温热收缩性提高,瞬时电解液接触角由初始的48.8°降至28.9°,且组装的锂离子电池的循环性能和倍率容量均有一定程度的改善...  相似文献   

14.
有机电解液体系的锂空气电池因其超高能量密度受到广泛关注.为寻求高性能、安全实用的锂空气电池,国内外就正极材料、催化剂、电解液和锂负极等开展了大量研究,其中空气电极的优化、电解液的稳定性是锂空气电池高性能发挥的关键.介绍了近年有机电解液锂空气电池空气电极上的反应机理、空气电极影响因素、正极材料和催化剂等最新研究进展,分析了各类多孔材料和催化剂的优缺点,及其对电池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结合本课题组研究成果,指出了锂空气电池空气电极的发展方向,即结合新型复合氧化物催化剂,构筑独特的多孔电极结构,以实现高容量、长寿命的锂空气电池.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碳酸亚乙烯酯(VC)作为添加剂对聚合物锂离子电池性能的影响.发现聚合物锂离子电池有机电解液中加VC以后,降低了电池的内阻,提高了循环性能与高低温放电性能.循环伏安的测试结果表明,VC加入以后,电位在-1.5~-2.0 V出现了一个可逆峰,使得电池的初期不可逆容量降低.交流阻抗测试结果证明,VC的加入降低了碳电极界面电阻、电荷传递反应电阻以及溶液扩散电阻,使锂离子的迁移变得容易;同时提高了SEI膜的致密性,从而改善了电池的性能.  相似文献   

16.
水系锌离子电池以其高度安全性和低成本等优势具备替代传统铅酸电池的巨大潜力。但是,由于金属锌负极在循环过程中出现表面腐蚀和枝晶生长等不良现象,大大限制其实际应用。因此,提出四甲基氯化铵(tetramethylammonium chloride, TMAC)作为水系锌离子电池的添加剂, TMAC能够提供空间位阻和静电屏蔽的作用,保护了金属锌负极表面,阻碍了腐蚀的产生,抑制了金属锌的枝晶生长。金属锌负极在有TMAC添加剂的电解液中,不出现腐蚀,而没有TMAC添加剂的电解液中,出现了大量的碱式硫酸锌ZSOH腐蚀产物;在对称电池(Zn||Zn)中进行锌的沉积/剥离测试,电解液添加TMAC,超过200 h不发生短路,而没有添加的电解液120 h就出现了短路现象;在全电池(V2O5||Zn)测试中,添加有TMAC电池的比容量超过了没有添加的电池,并且循环寿命也优于没有TMAC的电池。因此,添加TMAC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改善锌负极电化学性能的方式,从而提高水系锌离子电池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7.
正华为中央研究院瓦特实验室在锂离子电池领域实现重大研究突破,推出了业界首个高温长寿命石墨烯基锂离子电池。测试结果显示,该实验室研发的以石墨烯为基础的新型耐高温锂离子电池技术可使锂离子电池的上限使用温度提高10℃,使用寿命达到普通锂离子电池的2倍。该项性能突破主要来自于3个方面:在电解液中加入特殊添加剂,除去痕量水,避免了电解液的高温分解;电池正极选用改性的大单晶三元材料,提高了材料的热稳定性;另外,采用新型材料石墨烯,可实现锂离子电池与环境间的高效散热。  相似文献   

18.
以乙烯一醋酸乙烯共聚物(EVA)为树脂基体、特导电炭黑(CB)为导电填料,采用机械共混法制备EVA/CB复合电极板,研究该电极板的导电性以及在钒电池电解液中的电化学性能.研究结果表明该电极板可作为钒电池的集流体来使用,并且导电性及耐腐蚀性较好.  相似文献   

19.
Zn-PANi二次电池循环寿命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Zn-聚苯胺二次电池的循环寿命影响因素,通过电化学方法,研究正极材料过充降解、负极钝化、枝晶形成、集流体腐蚀和电解液干涸5个因素对Zn-PANi电池循环寿命的影响.测试结果表明:负极形成枝晶引起电池短路是主要影响因素,使电池只有70个循环的寿命.其次,电池过充、正极材料降解导致电池的自放电,直接降低电池的循环寿命.此外,电解液干涸、负极钝化和集流体的选择均对电池的循环寿命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采用锌金属有机配合物(MOF-5)煅烧得到的多孔碳材料作为阴极材料,以锌箔作为阳极,硫酸锌中系水溶液作为电解液构建了锌离子复合电容器。在电化学性能测试中,锌离子复合电容器表现出了优异的电化学性能,如高放电比容量(在1 A·g~(-1)的电流密度下放电比容量为55 mAh·g~(-1)),良好的倍率性能,高能量密度(46 Wh·kg~(-1)),优异的循环稳定性(在1 A·g~(-1)的电流密度下进行8 000次充放电循环后,锌离子复合电容器的放电比容量保持率接近10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