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盐酸小檗碱(BBR)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的护理对策。方法 34例NAFL患者用BBR口服治疗8周,同时进行护理干预.检查患者治疗前、后的肝功能、血糖及血脂水平并进行统计学检验。结果 BBR治疗后患者的肝功能各项指标、血糖、总胆固醇等均较治疗前有显著下降(P〈0.01),B超检查发现脂肪肝程度得到显著改善,无明显毒副作用。结论 用BBR治疗NAFL并辅以适当的护理干预,能有效降低患者肝功能、血糖等水平,起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
小檗碱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并血脂紊乱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盐酸小檗碱(BBR)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并血脂紊乱的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47例非酒精性脂肪肝并血脂紊乱患者服用盐酸小檗碱0.5g/次,3次/天,疗程8周,治疗前后测定肝肾功能、血糖及血脂水平等指标.结果 BBR治疗后,患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变化不显著.血清ALT、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P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治疗后显著下降(P<0.05),而AST、TBiL及肾功Cr、BUN无明显改变.观察期间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BBR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并血脂紊乱疗效确切安全,且具有降酶、降糖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弹性酶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的疗效。方法:2001年3月至2004年3月我院选择经B超和(或)CT证实的NAFL患者19例,用弹性酶治疗,剂量每次30mg,每日3次口服,疗程12周,治疗前后测定肝功能、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空腹血糖,并行B超和(或)CT检查。结果:治疗后患者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r-谷氨酰转肽酶(GGT)显著降低(P<0.01),空腹血糖、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也有降低(P<0.01),B超和(或)CT发现脂肪肝有一定程度改善,治疗期间无明显毒副作用。结论:弹性酶治疗NAFL有效,且安全,值得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4.
中药双利肝冲剂对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疗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中药双利肝冲剂对非酒精性脂肪肝的治疗效果。方法52例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患者随机分为双利肝治疗组和常规治疗对照组,治疗3个月,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行血浆内毒素(ET)、肝功能(ALT、AST)、血糖、血脂及肝炎病毒标志物检测,同时行腹部B超检查。结果NAFL患者中,双利肝治疗组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血浆内毒素含量明显下降,有显著性差异,血胆固醇、甘油三酯、丙氨酸转氨酶(ALT)明显下降,有显著性差异,血糖有所下降,无显著性差异,而常规治疗组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血浆内毒素有所下降,但无显著性差异,血ALT明显下降,有显著性差异,血胆固醇、甘油三酯、血糖虽有下降,但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双利肝对于非酒精性脂肪肝具有明显的治疗作用,有望成为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理想制剂。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诺和龙对Ⅱ型糖尿病的治疗效果及护理对策。方法:80例Ⅱ型糖尿病患者应用诺和龙治疗12周,同时进行服药遵从、合理饮食、合理运动、健康教育等护理干预,检查患者治疗前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甘油三酯、胆固醇及血脂C肽水平,护理干预前后患者遵医行为的比较,并进行统计学检验。结果:诺和龙治疗12周后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显著降低(P〈0.01),甘油三酯水平也显著降低(P〈0.01),胆固醇指标轻度降低,但无显著性差异,血酯C肽较治疗前降低(P〈0.05),护理干预后患者的服药遵从、健康知识知晓率显著提高(P〈0.01);患者的饮食、运动较干预前更为合理(P〈0.01)。结论:用诺和龙治疗Ⅱ型糖尿病并配合护理干预能有效降低患者的血糖及血酯等水平,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6.
《陕西医学杂志》2016,(8):954-955
目的:探讨葡萄糖代谢紊乱与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发病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诊治的40例葡萄糖代谢紊乱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患者资料进行分析,将患者设置为实验组,选取同期入院的40例葡萄糖代谢紊乱患者为对照组,患者入院后检测两组患者血脂、血尿酸、空腹血糖、空腹血胰岛素,分析葡萄糖代谢紊乱与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发病的关系。结果:治疗前后两组患者UA指标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治疗后TG、TC、FPG、FINS以及HOMA-IR指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并发冠心病、糖尿病以及高血压疾病者,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非酒精性脂肪肝存在明显的葡萄糖代谢紊乱,非酒精性脂肪肝能够作为代谢综合征特征之一,临床上患者治疗时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丙肝合并糖尿病抗病毒治疗患者血糖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12月我院收治的丙肝合并糖尿病患者86例,平均分成两组,对照组进行抗病毒治疗,研究组在基础治疗的基础上加强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血糖控制水平。结果研究组患者护理后血糖控制水平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同时肝功能以及生活质量也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丙肝合并糖尿病患者一方面需要进行抗病毒治疗,另一方面应当加强综合护理干预,从而有效控制患者血糖水平,改善患者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碳水化合物计数法对2型糖尿病(T2DM)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患者的疗效。 方法 2014年12月—2016年12月,选取浙江医院门诊和中美糖尿病中心收治的仅口服常规药物治疗的T2DM合并NAFLD的患者共12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其中,实验组65例,对照组63例。实验组实行碳水化合物计数法(包括对患者进行饮食宣教并指导患者如何管理饮食并根据碳水化合物交换份表配制标准化糖尿病套餐),对照组实行普通饮食干预。干预6个月,每周随访1次,测定干预前后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和甘油三酯(TG)、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等生化指标以及身高、体重、体质量指数(BMI)等人体测量指标,并统计和比较2组患者干预后肝功能恢复情况。 结果 实验组经碳水化合物计数法干预后,患者的FPG、餐后2 h血糖、HbA1c、TG、LDL-C较干预前显著降低(均P<0.05),TC、HDL-C干预前后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上述生化指标干预前后差异均没有统计学意义;干预后,实验组FPG、餐后2 h血糖、HbA1c、TG、LDL-C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干预后,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的ALT、AST较干预前显著降低,且实验组ALT、AST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实验组肝功能恢复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 该碳水化合物计数法饮食干预可以明显改善T2DM合并NAFLD患者的血糖、血脂水平,并可以改善其肝功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单纯性脂肪肝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对98例单纯性脂肪肝患者进行护理干预。结果98例单纯性脂肪肝患者干预后单纯性脂肪肝明显好转,大部分患者已经转为正常,中度和重度者明显减少(tt=10.8619,P=0.0000)。98例单纯性脂肪肝患者坚持健康生活方式的例数明显增多(P〈0.01),而戒掉烟酒等不良嗜好的例数明显增加(P〈0.01)。干预后98例单纯性脂肪肝患者血脂、肝功能、超声等异常例数明显减少(P〈0.01),腰围≥80cm的患者例数较干预前明显减少(P〈0.01)。干预后单纯性脂肪肝患者BMI明显降低(P〈0.01),TG、TC、LDL—C水平明显较干预前降低(P〈0.01),HDL—C水平较干预前有所升高(P〈0.05)。结论对单纯性脂肪肝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可以明显改善单纯性脂肪肝患者不良的生活方式,培养其健康运动、健康饮食等有利于单纯性脂肪肝好转的良好习惯,减少血脂、肝功能、超声等异常的比例,改善患者血脂水平,改善单纯性脂肪肝患者的肝功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社区家庭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择我社区接诊的86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时间范围为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采用随机信封法将其分成两组,A组(43例)和B组(43例),对A组实施社区家庭护理干预,对B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等血糖水平及治疗依从率。结果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等血糖水平对比,护理前两组间对比无显著差异(P 0.05),护理后,A组显著低于B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治疗依从率对比,A组显著高于B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采用社区家庭护理模式对糖尿病患者进行干预,不仅能提高其治疗依从性,还能控制其血糖水平持续升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超声结合血脂、血糖、肝功能等生化指标对脂肪肝的诊断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93例患有脂肪肝的住院患者及健康体检者进行超声检查,并结合血脂、血糖、肝功能等生化指标进行分析。结果:本组超声表现脂肪肝者,甘油三酯(TG)、空腹血糖(GLU)及二者合并异常达82.0%。结论:超声作为脂肪肝筛选的重要方式,其结合血脂、血糖、肝功能等生化指标进行分析,更能有效地提供治疗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罗格列酮对2型糖尿病(T2DM)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的作用,观察其疗效。方法:选择32例T2DM合并NAFL患者,在口服磺脲类、双胍类、α-糖苷酶抑制剂基础治疗上加用马来酸罗格列酮,采用治疗前后对照方法,观察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胰岛素含量(FIns),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胰岛素敏感指数(ISI),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谷丙转氨酶(GPT),谷草转氨酶(GOT)等变化。并比较治疗前后肝脏彩色多普勒B超影像学改变。结果:加用马来酸罗格列酮治疗后,FPG、2hPG、HbA1C、FIns、HOMA-IR明显降低,ISI升高(P<0.01)。TC、TG、LDL-C、GPT、GOT显著下降(P<0.05),HDL-C变化无统计学意义。B超影像学显示脂肪肝明显减轻。结论:马来酸罗格列酮能改善T2DM合并NAFL患者的血糖和血脂谱,减少胰岛素抵抗,逆转肝脂肪变性和NAFL所致的肝脏酶谱升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老年糖尿病患者社区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老年糖尿病患者85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与研究,对85例患者实施社区护理干预后观察效果。结果 85例患者护理干预后血压、体重指数、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等各项临床指标较干预前有显著改善,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干预后的按时检查、规范饮食、合理用药、科学运动4项治疗依从性指标较干预前显著改善,P0.05。结论对老年糖尿病患者采取社区护理干预措施能取得显著的临床效果,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血糖水平,提升其治疗依从性,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颈动脉粥样硬化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患者的临床疗效,并评估其安全性。方法: 选择确诊为NAFLD且经过超声诊断为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患者90例,随机均分为单纯行为干预组(对照组)、行为干预联合10 mg/d阿托伐他汀治疗组(10 mg组)和行为干预联合20 mg/d阿托伐他汀治疗组(20 mg组);各组治疗24周后,比较治疗前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carotid intima media thickness,IMT)和脂肪肝病变程度,并分析血脂(三酰甘油、总胆固醇、LDL-c、HDL-c)、肝功能(ALT、AST)、血糖水平。结果: 10 mg和20 mg组治疗后的IMT、脂肪肝超声分度、血脂指标均有明显好转,20 mg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10 mg组(P<0.05);但治疗后,用药组患者的肝功能(ALT、AST)均高于治疗前,其中20 mg组治疗后的AST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治疗前后各组血糖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行为干预基础上给予10 mg/d阿托伐他汀对颈动脉粥样硬化合并NAFLD具有明显疗效,且该剂量对肝功能的损伤小。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葡萄糖代谢紊乱与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发病的关系。方法选本院2015年6月-2016年6月在我院就诊的葡萄糖代谢紊乱患者50例作为对照组,再选取50例萄糖代谢紊乱并患有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患者作为研究组,进行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入院后要对胰岛素、血脂、高密度脂蛋白(HDL)、空腹血糖(GLU)、血清尿酸(UA)进行检测,对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是否对葡萄糖代谢紊乱有关系进行研究与分析。结果研究组治疗后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空腹血浆葡萄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以及炎症因子(HOMA-IR)各项检测指标进行对比,明显高于对照组;统计分析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患者的血清尿酸(UA)指标无明显变化;统计分析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同时再对两组患者治疗后并发的高血压、冠心病以及糖尿病进行对照分析。结论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对葡萄糖代谢紊乱有着密切关系,代谢综合症的主要部分是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在临床医学治疗葡萄糖代谢紊乱时,对患有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患者要引起临床医学的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16.
邱丽敏 《吉林医学》2014,(36):8149-8150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及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将妊娠期糖尿病患者50例随机分为护理干预组(25例)和对照组(25例),干预组采用的干预措施包括心理护理、饮食控制、运动指导及药物治疗等,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比较干预前后血糖水平变化及两组患者产程、母婴并发症发生情况等指标。结果:干预组患者接受护理干预后与干预前比较,血糖指标显著降低(P<0.05);干预组与对照组相比,剖宫产率、巨大儿出生率及并发产后出血例数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合理的护理干预能有效控制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并降母婴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检测 NAFL 患者血清 Leptin、TNF-α水平,分析与 IR 等指标的相关性并探讨其在脂肪肝形成中的作用。方法 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 B 超检查结果诊断为糖尿病合并非酒精脂肪肝者48例(DFL 组)、糖尿病无脂肪肝者45例(DM 组)、非糖尿病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30例(FL 组)和正常健康对照组32例(NC 组)。测定四组患者血清 Leptin、TNF-α、FFA 水平,血脂全套、血糖和胰岛素(空腹、餐后2h);采用稳态模式 HOMA 和胰岛素敏感指数(ISI)评价胰岛素抵抗。结果①糖尿病合并脂肪肝的发病率为51.6%,Loglistic 逐步回归分析显示:BMI、FBG、TG 为脂肪肝形成的主要影响因素;②DFL 组和 FL组 FINS、HOMA-IR、Leptin、TNF-α均显著高于 DM 组和 NC 组,ISI 均显著低于 DM 组和 NC 组;③相关分析显示 Leptin 与HOMA-IR、TG、VLDL、BMI、Sex、Age 呈显著正相关,与 ISI 呈显著负相关;TNF-α与 Leptin、BMI 呈显著正相关。结论①肥胖、高血糖、糖尿病、及高脂血症与 NAFL 密切相关,是其形成的主要危险因素;②NAFL 患者存在 IR,且 IR 可能是其形成的始发因素;③NAFL 患者血清 Leptin、TNF-α水平升高,且与肥胖、IR 密切相关,在脂肪肝的发生、发展中有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糖尿病护理中饮食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5月至2015年5月我院收治的87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87例患者实施饮食治疗,观察并记录87例患者饮食治疗前后的血糖水平变化和体质量变化。结果 87例患者经过饮食治疗干预后,空腹血糖、餐后血糖水平均比干预前低,血糖达标率和患者体质量下降水平均比干预前高,干预前后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糖尿病护理中应用饮食治疗能明显改善患者的血糖水平,血糖达标率和患者体质量下降水平效果理想,对改善糖尿病患者预后具有良好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利拉鲁肽联合吡格列酮对糖尿病合并脂肪肝患者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4月到2017年4月间于本院进行治疗的112例糖尿病合并脂肪肝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n=56)和对照组(n=56)。对照组患者使用二甲双胍与利拉鲁肽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用药的基础上,增加吡格列酮进行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脂水平、血糖水平、肝功能和肝脂肪含量。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和甘油三酯(TG)等指标均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患者改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糖化血红蛋白(Hb A1c)、餐后2 h血糖(2h PG)和空腹血糖(FPG)等指标均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患者降低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丙氨酸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和肝脂肪含量等指标均明显改善(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93%,观察组为10.71%,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拉鲁肽联合吡格列酮可以改善糖尿病合并脂肪肝患者血脂、血糖水平,改善患者肝功能,降低肝脂肪含量,值得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20.
2型糖尿病伴非酒精性脂肪肝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的临床特征及相关因素。方法 224例T2DM患者根据是否合并NAFL分为T2DM合并NAFL组(136例)和T2DM未合并NAFL组(88例),检测2组患者空腹血糖、胰岛素和血脂,计算体质量指数和胰岛素抵抗指数并进行比较。结果 T2DM合并NAFL组患者的甘油三酯、胆固醇、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空腹血游离脂肪酸、糖化血红蛋白、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低密度脂蛋白-C、空腹胰岛素、胰岛素抵抗指数均较T2DM未合并NAFL组显著升高(P<0.01或P<0.05),而高密度脂蛋白-C较T2DM未合并NAFL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 T2DM合并NAFL与肥胖、脂代谢紊乱、胰岛素抵抗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