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松材线虫病鉴定方法与评价(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松材线虫病是一种毁灭性的松树病害,本文对松材线虫以及感染松材线虫病的松树、松木、制品的鉴定与诊断方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2.
快速掌握松材线虫在其致病死松树体内的分布和种群动态对松材线虫病的早期诊断和除治具有重要的作用。于2016-2018年每个月在疫区不同小班中选择疑似松材线虫病松树作为样株,并对样株中不同部位进行取样,采用贝尔曼漏斗分离法统计松材线虫的种群密度,分析松材线虫在受害马尾松树体内的分布规律及种群消长动态。结果表明,每月均能在病死松树中检测出松材线虫,但检出率在不同月份间差异显著,其中以3月份检出率最高(84.09%),7月份最低(10.53%);松材线虫种群密度以6—9月份最低(59.37头/g),以11—4月份最高(118.03头/g);在垂直分布上,当整树虫口密度较高时,松材线虫在病树上的种群密度随树高高度的增高而增多,而虫量较少时则结果相反;在水平分布上,以向阳面深入木质部3~5 cm处最多,而树皮外缘1 cm左右和髓心部分的松材线虫含量极少。这些结果进一步说明松材线虫的种群密度和分布依不同月份和不同部位存在差异,且在3月份对疫木向阳面木质部3~5 cm处进行取样,能有效提高松材线虫的检出率和监测结果,为及时及早发现新疫点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高效松材线虫病预防注射药剂配制与林间药效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有效防治松材线虫病,采用阿维菌素和甲维盐为主药,吐温等为表面活性剂,复配混合药剂;同时,模制长喙50 m L容积药瓶,组合成适合向松树注输药物的专用注射针剂,在松材线虫病发生林地开展树干注入药剂抗松材线虫病试验。林间抗松材线虫病试验,采用2种方法进行,即树干注入药剂后作人工接种病原松材线虫和自然感染病原松材线虫;同时,用日本专用松材线虫病预防注射剂作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日本药物(A类药)对人工接种病原松材线虫具有75%的预防效果;自配的阿维菌素(C21类药)和甲维盐(C22类药)对人工接种获得50%和100%的预防效果,使自然感染松材线虫病的松树死亡率平降至2.70%;而对照试验的人工接种病线虫的松树死亡率为100%,自然感染松树死亡率为22.36%。结果表明:试验开发的松树注射剂阿维菌素C21和甲维盐C22,能有效预防松树个体的松材线虫病发生与危害。  相似文献   

4.
【目的】从日本五针松(Pinus parviflora)栽培圃地调查松褐天牛(Monochumus alternatus),并取样镜检松材线虫(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揭示日本五针松感染松材线虫病的可能性和扩散风险,为开展检疫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日本五针松圃地采集枯死或濒死的日本五针松植株,采用分离镜检法检测枯死或濒死日本五针松木质部的线虫种类;剖木检查天牛危害,观察留在日本五针松松枝上的补充营养伤口,同时鉴定天牛幼虫特征,解剖检验羽化的天牛成虫携带LⅣ状态。【结果】在枯死或濒死6株日本五针松枝条样本中有3株样本分离到松材线虫或拟松材线虫,检出率为50%,其中1个样本检出纯松材线虫,1个样本检出纯拟松材线虫,1个样本为松材线虫和拟松材线虫混合寄生,检出率各为33%。侵入枝干的天牛幼虫为松褐天牛幼虫,该幼虫能在日本五针松上顺利羽化为成虫,并携带松材线虫L_(Ⅳ)型耐久型幼虫。【结论】日本五针松能被携带松材线虫的松褐天牛危害并感染松材线虫病,应加强检疫管理,杜绝通过人为调运苗木扩散传播松材线虫病。  相似文献   

5.
松材线虫病濒死树急救技术与救活机理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为了探讨被松材线虫病危害的濒死松树逆转的可能性,在松材线虫病发生区,当夏秋季松树表现出感病症状时,选择濒死松树,镜检松材线虫。确诊后,采用杀线虫剂和杀虫剂输液急救。试验表明,联合使用杀线虫剂和杀虫剂,可使感病的马尾松急救成活率达83.3%;感病的黑松成活率达到75.0%。从急救成活可知,松树枯萎是松材线虫和松墨天牛双重作用结果。用药物清除树体内松材线虫和松墨天牛幼虫是濒死松树急救成活的基本机理。感  相似文献   

6.
结合2019年松材线虫病秋季普查开展的干旱对松材线虫病造成的松树死亡的影响专项调查,以及2017年和2018年秋季松材线虫病普查数据,通过分析发现,2017、2018、2019年松树死亡率差异显著,检出松材线虫比例与未检出松材线虫比例差异不显著,年度间松树死亡率、检出松材线虫比例、未检出松材线虫比例的均值间差异也不显著。这表明干旱加速了染病松树死亡。  相似文献   

7.
正松材线虫是一种常见的寄生于松树的寄生虫,可引发松材线虫病,导致松树慢慢干枯,直至死亡。松材线虫是林业危害较大的害虫之一,会对松树造形成毁灭性的伤害。近年来,我国松材线虫病疫情发生传播扩散加剧。本视频介绍松线虫病的繁殖影响及传播方式,梳理松材线虫病发病机理,提出了防治松材线虫病的相应措施。  相似文献   

8.
近2年来,南方各省松毛虫大暴发,造成大面积松树枯死,松褐天牛数量急剧增多,造成松材线虫病蔓延,因此快速、及时清理枯死松树十分重要.该文以安徽绩溪县为例,介绍了枯死松树清理技术要点,以期为松材线虫疫区大面积枯死松树的清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现代农业科技》2015,(18):169-170
松材线虫病是由松材线虫引起的松树毁灭性死亡病害,对我国森林资源及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和威胁。几十年来,国内外学者针对松材线虫病展开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其中寄主松树受松材线虫感染后体内生理生化响应是研究热点。本文针对松树—松材线虫互作中寄主体内生理生化响应的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0.
松材线虫病又称松树萎蔫病,是一种危害松树的国际检疫性病害,属于病原松材线虫寄生于松树体内而导致松树迅速死亡的毁灭性病害.寄主松树被松材线虫侵染后,部分针叶出现退绿、病害逐渐加重、针叶变为黄褐色或红褐色的现象,最后松脂停止分泌、疏导组织受阻、蒸腾作用减弱,出现失水、木质部蓝变等现象,短时间内使整株萎蔫枯死,不脱落.  相似文献   

11.
杀灭松材线虫的高效药物筛选与毒性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筛选出对松材线虫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具有高效快速杀灭作用的药物,采用线虫悬浮液 + 农药的直接触杀法,选择了22种药物处理松材线虫1 h,测定了对松材线虫的半致死浓度(LC50)。结果表明:不同药物对松材线虫表现出不同的杀灭作用,供试的22种药物中,甲基阿维菌素(甲维盐)杀灭效果最好,1 h 半致死浓度仅为0.3 mg·L-1;杀螟丹效果最差,1 h 半致死浓度达21 053 mg·L-1。另外,苦参碱、抑太保、溴氰菊酯和阿维菌素等4种药物对松材线虫具有很强的毒杀作用,其1 h半致死浓度分别为1.2,2.5,4.2和4.5 mg·L-1。甲维盐和阿维菌素能高效快速杀灭松材线虫;这些对松材线虫高效敏感药物的筛选成功,为开发树干注射剂防治松材线虫病提供了基础。图1表3参25  相似文献   

12.
松褐天牛成虫携带松材线虫的数量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研究表明,从松褐天牛羽化开始到结束,有80%以上的天牛携逞松材线虫。每头天牛携带量平均在3500条左右。6月份天牛羽化高峰。它所携带的松材线虫数量最多。雌成虫携逞量比雄成虫携带量多。感染松材线虫病病木1g木材内的松材线虫数量约是1头松褐天牛所携带数量的4倍。1g病木木材含松材线虫数平均24602条。1头天牛携带5352条。松褐天牛小个体携带的松材线虫数比大个体的多。树干上羽化出的天牛携带松材线虫数多于树枝上羽化出的天牛携带量。  相似文献   

13.
松材线虫对马尾松不同地理种源酚类物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滕涛  曹福祥  王猛 《江西农业学报》2009,21(11):64-65,69
对接种松材线虫后衡阳和广西2个地理种源马尾松的多酚氧化酶活性、总酚含量以及绿原酸含量的动态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接种后,随着接种时间的推移,马尾松体内多酚氧化酶活性呈现增高趋势,在抗病种源中酶活性的变化程度和速度大于敏感种源;同时,与敏感种源相比,抗病种源总酚和绿原酸含量在积累水平上要高,并且也能在较长时间内维持较高浓度。因此,马尾松针叶中多酚氧化酶活性及酚类物质变化差异与松材线虫病抗性具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4.
细菌对松材线虫繁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研究采用从中国松材线虫病发生的6个疫区、2种主要寄主马尾松和黑松的不同发病期采集病木,从病木上直接分离并鉴定了松材线虫携带的18株属于假单胞属、泛菌属以及其他属的细菌菌株.用双氧水处理松材线虫卵得到无菌卵,在无菌条件下,研究松材线虫携带的细菌对其繁殖的影响.结果表明只有假单胞菌属的细菌菌株能够显著促进松材线虫的繁殖,其他细菌菌株均抑制松材线虫的繁殖.该试验证明了假单胞菌属的细菌在松材线虫病发病过程中起重要的作用,这一发现为松材线虫病的线虫与细菌复合致病假说提供了进一步的实验证据.   相似文献   

15.
松材线虫入侵对马尾松林植物群落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该文以浙江省富阳市5块不同林型不同受害程度的松林为研究对象,从生长量、生物量和木材产出率的角度,分析了松材线虫入侵对马尾松林植物群落功能的影响. 松材线虫入侵对林分生长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松材线虫入侵松林后,对于受害松树不管是其被伐倒还是自然倒地之后,对周围活马尾松胸径和材积生长的影响均显著,而对树高生长的影响不显著. 从生长量、生物量和木材产出率3个角度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虽然在伐除受害木和利用引诱剂诱集主要传播媒介——松墨天牛等措施的干预下,使特定林分的平均生长水平出现了高峰,但要想保持受害区林分中未受害马尾松林木的平均生长量,还必须采取一系列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脉冲磁场对松材线虫的影响。结果表明:脉冲前沿宽度越大、处理时间越长、脉冲周期的缩短,对松材线虫的影响越大;脉冲前沿宽度在5ms和10ms的情况下,随处理时间的延长,松材线虫的活动性受抑越明显,虫体复原所需时间也越长;脉冲磁场处理后,3、4龄幼虫和雌虫的抗性较强,仍具有较好的迁移能力,但2龄幼虫和雄虫受抑制显著、少有迁出;在脉冲前沿宽度1ms以下、处理时间短于20min时,对松材线虫的繁殖影响很小。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病根中媒介昆虫松褐天牛种群数量、松材线虫密度以及线虫演替规律的调查研究,对伐根在松材线虫病流行中的作用进行初步评价。认为伐根在病害流行中的作用很小,考虑到挖除病根增加的劳动强度和经费支出,今后在疫区内部可以不强调挖根,而在疫区的边缘应挖除病根以防止这种国内森林植物检疫对象的自然蔓延。  相似文献   

18.
人工接种后次代抗松材线虫松树的抗病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抗病松树后代对松树线虫的抗性,采用人工接种松树线虫,相隔一定时间调查其枯死情况,用3%酸性染料染色研究了抗性松与普通松水分输导情况,线虫的数量,结果表明,普通黑松3个月后枯死率为91.1%,次代抗性赤松枯死率为4.46%,除中央髓部的水分输导受影响外周边木质部和形成层未受影响;次代抗性黑松除两株水分严重受阻外,其他与赤松相似,接种线虫1周后从次代抗性松树上分离线虫最多,以后逐渐下降,5周后则很少。  相似文献   

19.
木腐菌及病死木中的真菌对松材线虫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在松材线虫病的病死木分离出的真菌中,松材线虫可以在无孢菌和待鉴定的3株有孢菌上大量繁殖.在曲霉、青霉、短梗单孢霉、头孢霉的菌落上不能大量繁殖,在木霉、轮枝霉的部分菌株的菌落上也不能大量繁殖.引入了8种木腐菌,毛柄金钱菌(Flammulinavelutipes),糙皮侧耳(Pleurotusostreaus),香菇(Lentinusedodes),黑木耳(Auriculariaauricula),拟管革裥菌(Lenzitestrabea),粘褶菌(Gloeophyllumtrabeum),洁丽香菇(Lentinuslepideus),杂色云芝(Polyporusversicolor),测试了它们对松材线虫种群增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松材线虫可在其菌落上大量繁殖的只有毛柄金钱菌,而其他真菌都对松材线虫具有一定的抑杀作用,其中在粘褶菌和糙皮侧耳菌落上松材线虫完全不能存活.  相似文献   

20.
接种不同浓度松材线虫的黑松光谱学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光谱学进行植物病害的早期诊断是近年来植物病害监测预警研究的一个热点。本试验采用人工接种不同浓度松材线虫的方法,研究了野外健康黑松不同发病阶段黑松松针的反射光谱特征曲线,分析了多个光谱特征参数。结果表明:绿光波段(500~560 nm)和近红外波段(750~900 nm)反射光谱曲线对松树发病程度有一定的指示作用;红边(680~780 nm)位置蓝移、绿峰(510~580 nm)反射高度及红谷(640~700 nm)吸收深度降低、红边斜率减小等光谱特征参数的变化能够很好地反映松树的感病情况。本研究结果可为利用高光谱遥感技术进行松材线虫病监测与预警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