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尺法是传统营造研究最核心的内容之一,而基准尺长是研究营造尺法的先决条件。本文指出了营造尺基准尺长获取的三种方式,即实物测量、口诀换算和文献推算, 解析了乡土营造中“一地多尺”现象的原因和处置方案; 进一步阐述了传统营造尺法的两个基本的方向,即“整数制”和“压白制”,并细划了其具体类型的操作方式。  相似文献   

2.
文章通过对各类历史文献、实测数据及工匠访谈资料的梳理,系统剖析了广东地区营造用尺的尺长范围及分布规律,将广东地区的各类营造用尺划分为粤地闽尺(29.4~30.0 cm)、粤地赣尺(35.0~38.0 cm)、粤尺(31.5~32.0 cm)三类,并探讨了用尺过程中的一些换算关系和特殊尺法。在此基础上,结合度量衡史、移民史、文化地理学相关研究,对粤地三大尺簇的源流及分布演化加以考证、解读,认为粤地闽尺源于唐大尺,是闽系乡土营造尺在粤地的延伸;粤地赣尺源于清代裁衣市尺,与赣系乡土营造尺中的“赣大尺”同源;粤尺则源于宋明营造官尺,蕴含了粤地相对正式和官方的营造话语。对粤地乡土营造尺的流布分析显示,尺系与文化传播线路具有高度关联性,尺缘与语缘、血缘类似,是传统营造分区的重要考量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3.
岭南民间工匠传统建筑设计法则研究初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旻 《城市建筑》2005,(2):8-10
本文阐述了岭南地区民间工匠传统建筑技术的研究意义和地方性传统建筑营造法式研究的主要内容,综述岭南地方性营造中的营造尺尺制和营造尺尺法。  相似文献   

4.
探讨我国传统营造实践中“营造尺”的区域性特征,指出南、北方的地域营造尺——“乡尺”基准长的分异,讨论鲁石工尺、吴尺、浙尺、闽尺、淮尺、赣尺、粤尺等主要乡尺的区域分布和尺长范围,分析“乡尺”多元性存在的历史成因。  相似文献   

5.
李浈 《建筑师》2014,(5):88-94
本文结合近年考古实践的最新成果,以尺度的确定和使用作为主要探讨对象,阐述了我国的早期营造尺度的确定方法,历代标准尺的确定及其绝对尺度地变迁状况。在此基础上,重点对古代营造尺的使用,营造尺和标准尺的关系,地域尺度即"乡尺"的应用进行了相应的研究和探讨,并对地域尺度的分布范围、使用方式及研究意义的关系提出了相应的看法。  相似文献   

6.
要尺度法则,是我国传统营造工事的理论基础,也是造物艺术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对当今工匠文化体系建设具有重要意义。营造尺作为理解营造技艺的一把密匙,可以有效总结传统营造尺度规律,探究匠作技艺原理和传统造物思想。该文从民间营造用尺的考古调查出发,梳理“俗间尺”历史脉络与演变规律,研判器用工具所附载的文化理论及历史价值。  相似文献   

7.
整数尺法是东亚早期的一种木结 构建筑设计方法,根据张十庆的研究,这种 方法也适用于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 好的唐代遗构佛光寺东大殿,其复原唐尺约 为29.6 cm。本文从整数尺法的角度对佛光 寺东大殿20 08年的实测数据继续进行分析 研究,结果表明这栋建筑当初可能曾以1唐尺 =31.46cm的营造尺尺长进行设计和施工, 同时还可能存在一个1/3唐尺的尺度模数。另 外,又因此唐尺尺长作用下本建筑材广刚好 为1唐尺,故本文所推测的设计方案在满足 整数尺法的同时,也是“材分制”设计方法作 用结果的重要例证。文章还深入挖掘了佛光 寺东大殿的建筑技术细节,对认识整数尺法 和材分制的古代建筑设计方法和丰富唐代尺 度史研究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论述了建筑用尺与建筑活动、官尺与营造用尺之间的关系,从明堂遗址、操场城一号遗址、操场城出土建筑文物等方面,分析了北魏平城孝文帝时期建筑营造尺模数,为类似问题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喻梦哲 《华中建筑》2013,(1):161-166
该文以浙江时思寺大殿为对象,通过对其相关数据的解读,得出了该殿以整数尺寸进行空间设计的结论。考虑到它的实际建成年代,这一设计方法带有较大的滞后性,与同时期北方官式建筑中常见的斗口模数制设计方法相左。与此同时,这一遗构选用的斗口长恰为推定营造尺长的1/4,因此两者间应当存在内在逻辑关系。以此作为切入点讨论了我国传统木构设计体系由整数尺制向斗口模数制转型期间的一些过渡做法,以及明清常见斗口取值与木工营造尺长间的相互关系,并推测其成因。  相似文献   

10.
整数尺法是东亚早期的一种木结构建筑设计方法,根据研究推测这种方法曾应用于我国宋辽迄前的一些遗构。该文从整数尺法的角度对辽代遗构独乐寺山门1960年的实测数据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这栋建筑当初可能曾以1尺=29.05cm的营造尺尺长进行设计和施工,而整数尺寸控制现象表现在平面柱网、立面尺寸、剖面尺寸、用材尺寸、斗栱尺寸以及构件尺寸等各个方面,该文深入挖掘了独乐寺山门的建筑设计细节,对认识整数尺法这一古代建筑设计方法和丰富辽代尺度史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英国读者邓孔怀先生(Mr. H·W·Tang)在《古建园林技术》总第六期研读了路长先生的《门光尺》一文后,向路长先生请教。本文就邓孔怀先生提出的文献内容解析、门光尺与营造尺配合使用的方法、门光尺的推算方法等逐一进行了回复。  相似文献   

12.
营造尺与建筑营建密切相关,营造尺尺度的考证是古代建筑研究和复原设计的基础,但目前学界对西汉时期的营造尺尺度的认知存在巨大分歧。本文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依据历史文献、出土实物尺和西汉重要建筑遗址的考古资料,对西汉营造尺尺度进行辨析,认为一尺取 23.1 厘米为宜,且依据实际情况具体数值可在上下 5% 范围内浮动。  相似文献   

13.
林哲 《南方建筑》2013,(2):13-15
本文先假设南越王墓墓室平面遵照整尺设计的方法,绘出网格与平面图叠加,发现墓室主要限定尺寸确有整尺设计的特点。在提高测绘数据精度后,采用数学建模方式计算出平均方差最小的营造尺数值,再以此数值对平面进行分析,得出墓室平面尺度设计的若干规律。  相似文献   

14.
关于元尺长度早期学者指出与宋尺同,这一观点长期影响着学术界,而后来史学者通过元代文献堪比出的元尺长度长期被忽视得不到学术界的讨论和检验。以建筑开间尺度设计原理检验发现,元代文献堪比出的元尺长度也可以得到很好的验证,然后基于定量分析的角度采用数理统计的 T 检验法对通过五座元代建筑还原的尺长分析,得出“《元典章》官尺”长 39.5 厘米 / 尺作为五座元代建筑设计施工用尺有 95% 的能。另一方面,永乐宫无极门的开间面阔均能被“省部所降官尺”40.8 厘米 / 尺还原为整 10 尺的现象,反映了 40.8 厘米/ 尺从定性研究的角度上看也具有作为元代官方建筑设计建造用尺的可能。再结合重阳殿的当心间和次间以及北京元代住宅遗址的当心间均能被 39.5 厘米 / 尺或 40.8 厘米 / 尺还原为 10 尺看,这一尺长为认识、研究元代建筑设计尺度规律提供新的可能。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中国营造学社老照片所反映的应县木塔三层平坐处构造现象出发,通过研读、统计、比较现有最为详尽的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和山西古建筑保护研究所实测数据,对应县木塔各层平面丈尺、侧脚及整体设计规律展开分析,并提出了一套不同于现有研究成果的新假说:一, 营造尺长约 306 毫米;二,平面设计以各层每面面阔为计算要点,明层一至五层每面面阔非完全均匀递变,依次为 31.2 尺、30 尺、28.8 尺、27.6 尺、26 尺; 三, 明层五层设计上有一定“独立性”,每面面阔及开间设计均为整尺; 四,各明层立柱均有侧脚,平坐除四层外均有侧脚,与平坐柱内收配合共同实现木塔逐层面阔递减设计。  相似文献   

16.
结合工匠田野调查与民间手抄本文献记载,对南方民间建筑营造尺法进行梳理,试图厘清建筑尺寸"压白"这一复杂现象,对尺法问题与民间信仰、匠人巫术与社会机制之间的关系进行辨析;同时对传统建筑的身体性、时空观念、主东话语表达与营造技术的社会礼仪性本源问题提出了笔者的观点。  相似文献   

17.
钟达伟 《建筑学报》2022,(S2):138-143
围绕韶州府学宫大成殿尺度构成研究,引入“模数制”的理论,采用数学统计方法对攒档、节点高度以及椽长等建筑关键尺寸进行有限穷举与验证筛选出建筑的基本模数与营造尺,并在由基本模数构成的理想环境下通过数学几何方法讨论建筑扩大模数的影响,对比岭南地区其他学宫大成殿的样式以探讨深层次的区域建筑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大成殿建筑营造尺遵循明官尺320mm/尺的标准,基本模数(112mm)为0.35倍之营造尺。在理想模型环境下,大成殿前后金柱柱距为扩大模数影响平面构图;并且,在以柱础上皮为基准面的前提下,建筑的开间柱间距与立面屋身、屋顶等关键节点相互对应,建筑举高与屋身存在1:2的比例关系。  相似文献   

18.
针对邯郸地区传统村落民居宅门营建中风水匠技断代的现象,采用现场测绘的方法,得到高精度门口宽和高的尺寸,结合古代堪舆术数中曲尺压白技法和鲁班尺使用规则,逆推出邯郸地区11个有代表性的国家级传统村落乡土营造尺,总结出邯郸地区乡土营造尺的尺系范围、压白技法特征和鲁班尺使用的匠技手风,绘制出明清两代邯郸地区的尺系分布图并探源。  相似文献   

19.
长尺弧形屋面压型板的加工和安装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上海浦东国际机场T2航站楼屋顶采用的长110m,正、反弧隐藏式压型钢板为依据,对解决长尺压型板加工、安装和温度伸缩两大难题的方法进行研究。通过对长尺压型板的构造、加工以及垂直和水平运输措施等对建筑物适应性的分析,对设计、施工工艺进行优化,使长尺金属屋面和施工工艺发挥最大的功效。  相似文献   

20.
由于测量实验室水准尺的使用频率高 ,损坏率较大 ,为不造成浪费并节约资金 ,本文提出了一套对水准尺进行回收及回收后的使用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