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探究电针颈夹脊穴治疗脊髓变性型颈椎病的的临床疗效。方法:根据随机对照原则,将60例诊断为脊髓变性型颈椎病的患者分为电针颈夹脊穴组(观察组)与颈夹脊穴常规针刺组(对照组),两组患者在常规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分别配合电针颈夹脊穴与颈夹脊穴常规针刺治疗,每日一次,7天为一个疗程,疗程间间隔一天,共治疗4个疗程,治疗后采用颈椎病脊髓功能状态评定24分法、改良VAS疼痛评分法等综合评定两组患者病情变化,对所有评分数据统计分析,比较两种治疗方案的临床疗效的差异。结果:观察组神经功能改善与疼痛减轻均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分析,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且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两种方法都能有效改善脊髓变性型颈椎病患者神经功能与上肢疼痛状况;观察组治疗脊髓变性型颈椎病临床疗效与生活质量改善佳于对照组,电针颈夹脊穴治疗脊髓变性型颈椎病可获得更为满意的效果,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针刺颈夹脊穴配合梅花针刺络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6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在采用针刺颈夹脊穴的基础上加梅花针叩刺治疗,对照组单纯采用针刺颈夹脊穴治疗。两个疗程后分别观察两组患者疗效、视觉模拟评分(VAS)、麻木评分。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7%(26/30),对照组为83.3%(25/30),两组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VAS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改善(均P0.01),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麻木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改善(均P0.01),治疗组治疗患肢麻木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梅花针叩刺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对缓解患肢麻木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3.
杨晶  马德元 《光明中医》2016,(13):1932-1934
目的观察颈夹脊穴针刺配合热敏灸与常规针刺治疗颈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将154例颈型颈椎病患者分为热敏组(92例)和针刺组(62例),热敏组采用热敏灸配合夹脊穴针刺治疗,每日1次;针刺组选用风池、天柱、大椎等穴进行常规针刺,每天1次,治疗14次。两组患者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方法 VAS评分均明显降低(P0.01),治疗后热敏组VAS评分低于针刺组P0.05。热敏组治愈58例,显效32例,无效2例,针刺组分别为26例、28例、8例,热敏组总体疗效优于针刺组。结论热敏灸结合夹脊穴针刺治疗颈型颈椎病可明显缓解疼痛,疗效优于单纯针刺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颈椎病穴治疗交感神经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交感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为针刺颈椎病穴,对照组为针刺颈夹脊穴。均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愈显率为80.0%,对照组愈显率为50.0%,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颈椎病穴治疗交感型颈椎病的疗效优于针刺颈夹脊穴。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大椎穴刺络拔罐配合针刺颈夹脊穴治疗气滞血瘀证椎动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将确诊为椎动脉型颈椎病气滞血瘀证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对照组采用针刺颈3~6夹脊穴,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大椎穴刺络拔罐,针刺1个疗程后(10天)观察两组血液流变学的变化,并判断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高切速全血粘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巨刺灵骨、大白穴缓解颈型颈椎病急性期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8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巨刺灵骨、大白)和对照组(针刺夹脊穴)各40例,观察2组患者治疗1次后的临床综合疗效、治疗前后(VAS)疼痛评分。结果巨刺灵骨、大白组和针刺夹脊穴组都可以起到较好的镇痛效果(P〈0.01)。治疗组缓解颈型颈椎病急性期疼痛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应用巨刺灵骨、大白穴治疗颈型颈椎病急性期方法简便、疗效可靠,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针刺颈椎病穴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4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蒋学余  余绍清 《中医药导报》2006,12(10):53-54,56
目的:对比针刺颈椎病穴与针刺颈夹脊穴治疗根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颈椎病穴组应用针刺疗法,以颈椎穴为主穴,与针刺颈夹脊穴治疗作对照;每组各40例。结果:针刺颈椎病穴组痊愈18例,总有效率95%,针刺颈夹脊穴组分别为6例、72.5%;且止痛效果针刺颈椎病穴组更好。结论:针刺颈椎病穴治疗颈椎病疗效及对疼痛的改善优于针刺颈夹脊穴。  相似文献   

8.
安贵霞  田玲玲 《河南中医》2014,34(1):134-136
目的:观察针刺颈夹脊穴、三经奇穴结合推拿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纳入研究的6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针刺颈夹脊穴、三经奇穴结合推拿治疗,对照组常规针刺取穴结合推拿治疗,两组在治疗3个疗程后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治疗组临床控制16例,显效8例,有效4例,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临床控制10例,显效8例,有效6例,总有效率为80%,两组疗效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VAS评分、麻木评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VAS评分、麻木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颈夹脊穴、三经奇穴结合推拿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显著,优于常规针刺取穴结合推拿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推拿结合针刺颈椎病穴治疗脊髓变性型颈椎病的疗效,观察神经功能的恢复程度。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为针刺颈椎病穴组、颈夹脊组,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疗效。结果:推拿结合针刺颈椎病穴组总有效率为60%,颈夹脊组为34%。疗效经统计学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推拿结合针刺颈椎病穴可明显改善颈脊髓变性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0.
针刺四天穴方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46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观察针刺四天穴方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镇痛作用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8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按区组随机化分组,随机分为四天穴方治疗组46例、颈夹脊穴对照组22例,治疗2个疗程后用疼痛视觉模拟标尺法、症状量表分析法进行疗效分析。结果:四天穴方组显效率为78.3%,颈夹脊穴组为54.5%。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针刺四天穴方在改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及缓解疼痛方面较针刺颈夹脊穴疗效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1.
针刺斜方肌起止点相关穴位治疗颈型颈椎病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董文克  林晓辉 《中国针灸》2012,32(3):211-214
目的:比较针刺斜方肌起止点相关穴位与针刺夹脊穴治疗颈型颈椎病的疗效差异。方法:将60例颈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针刺斜方肌起止点穴位,如天柱、风池、曲垣、巨骨、阿是穴,对照组针刺颈部夹脊穴,均每周治疗5次,2周为一疗程。两组均于治疗前、治疗1个疗程后运用国际简化McGill量表,对疼痛分级指数(PRI)、视觉模拟量表(VAS)和现有疼痛强度(PPI)进行评分,并统计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各项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均P<0.01),且治疗后观察组PRI感觉项评分、PRI情感项评分和总分较对照组降低更加明显,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而VAS、PPI评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7%(29/30),对照组为70.0%(21/30),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针刺斜方肌起止点相关穴位对颈型颈椎病患者能起到肯定的治疗作用,且疗效优于针刺颈部夹脊穴。  相似文献   

12.
针刺颈夹脊穴为主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48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观察针刺颈夹脊穴结合大椎刺络拔罐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 4 8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采用针刺颈夹脊结合大椎刺络拔罐治疗 ,并与推拿对照组进行疗效比较。结果与结论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 93.75 % ,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且针刺夹脊穴的疗效具有持续性和积累性 ,治疗组治疗 2个疗程后治愈率和有效率均较治疗 1个疗程为高 (P <0 .0 5 )。  相似文献   

13.
颈外夹脊穴为主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高海锋  沈小雷 《中国针灸》2005,25(3):173-175
目的:比较针刺颈外夹脊穴为主与针刺传统夹脊穴为主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差异.方法:将72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颈外夹脊穴组(40例)与传统颈夹脊穴组(32例),2个疗程后进行疗效评定和头颅超声多普勒(TCD)检查.结果:颈外夹脊穴组总有效率为87.5%,传统夹脊穴组总有效率为65.6%,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TCD检测的血流速度和血管搏动指数(PI)差异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意义 (P<0.05,P<0.01). 结论:颈外夹脊穴为主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效果优于传统颈夹脊穴.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判定针刺颈夹脊穴配合透穴刺法治疗颈源性眩晕的疗效.方法:采用针刺颈夹脊穴配合透穴刺法治疗为主,并随证加减配穴.每日治疗1次,6次为1疗程,每疗程之间间歇1d,连续治疗2个疗程后评定疗效.结果:治疗组30例中,痊愈4例,显效15例,有效10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6.67%.结论:针刺颈夹脊穴配合透穴刺法治疗颈源性眩晕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徐疾补泻手法针刺腰夹脊穴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按照就诊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在辨证论治原则指导下,观察组在腰夹脊穴上采用徐疾补泻手法,环跳、委中等穴采用常规针刺,平补平泻;对照组采用与观察组相同穴位,均施以常规针刺,平补平泻。留针30min,每日治疗1次,6次为1疗程,中间休息1d,共治疗3个疗程。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疗效、疼痛视觉模拟评分、腰椎疾患综合评分、中医证候评分。结果:两组治疗后,临床症状、体征、疼痛视觉模拟评分、腰椎疾患综合评分、中医证候评分均得到改善,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疼痛视觉模拟评分、腰椎疾患综合评分以及中医证候评分比较,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确切,徐疾补泻手法治疗效果优于常规针刺。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快刺法和留针法治疗颈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将60例颈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快刺组和留针组,每组30例。两组均取风池、颈夹脊穴(C2、C4、C6)、肩井、肩井一穴、肩井二穴,快刺组针刺得气后即出针,留针组针刺得气后留针30 min。每周治疗3次,隔日1次,1周为一疗程,治疗2个疗程。观察治疗前后患者Northwick Park颈痛量表(Northwick Park neck pain questionnaire,NPQ)、简式Mc Gill疼痛量表(short-form Mc Gill pain questionnaire,SF-MPQ)[包括疼痛分级指数(pain rating index,PRI)、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和现有疼痛强度(present pain intensity,PPI)]评分,并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NPQ积分均低于治疗前(均P0.01),且快刺组优于留针组(P0.01);治疗后两组SF-MPQ各项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均P0.01),其中快刺组PRI感觉评分、PRI总分均优于留针组(均P0.05),PRI情感评分、VAS评分、PPI评分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快刺组总有效率为83.3%(25/30),留针组总有效率为76.7%(23/3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快刺法和留针法均可有效治疗颈型颈椎病,明显改善颈型颈椎病临床症状,快刺法优于留针法。  相似文献   

17.
谭黄圣  邓鹏伟  何升华 《中国针灸》2024,(5):537-538+545
目的:观察针刺手三阳经输穴配合颈夹脊穴治疗急性期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56例急性期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采用针刺手三阳经输穴配合颈夹脊穴治疗,留针30 min,每10 min行针1次,每日1次,7 d为一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简化McGill疼痛问卷表评分、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评分以及简易生活质量量表(SF-12)评分,并评定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患者简化McGill疼痛问卷表PRI评分、VAS评分、PPI评分、总分及NDI评分降低(P<0.05),SF-12评分升高(P<0.05),总有效率为91.1%(51/56)。结论:针刺手三阳经输穴配合颈夹脊穴能缓解急性期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疼痛,改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8.
针刀垂直浅刺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针刀垂直浅刺颈夹脊穴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近期与远期疗效。方法:设针刀治疗组28例,观察针刀垂直浅刺颈夹脊穴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并设对照组27例用普通针刺治疗。结果:针刀治疗组近期治愈率为54%,总有效率为93%;针刀治疗组远期治愈率为50%,总有效率为89%。针刺对照组近期治愈率为26%,总有效率为56%;远期治愈率为11%,总有效率为30%。治疗组近期与远期疗效均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针刀垂直浅刺颈夹脊穴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显著,近期与远期疗效均可靠,且治疗风险小,易操作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内经》毛刺法治疗颈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将60例颈型颈椎病受试者随机分为《内经》毛刺法组(30例)与常规针刺组(30例)。《内经》毛刺法组浅刺颈项部,提捏针柄向外做小幅度的提拉,使皮肤随针尖提起,"如拔毛状";常规针刺组取颈夹脊、天柱等穴,得气后行泻法;两组每日治疗1次,一疗程5次,共2疗程。采用VAS、DNI进行评分,观察首次治疗后即时止痛效果及疗程结束后临床疗效。结果:首次治疗、治疗结束后两组VAS评分均明显降低(P 0. 01),但《内经》毛刺法组首次治疗后VAS评分降低更显著,且治疗后两组VAS改善相当;两组治疗前DNI评分无显著差异(P0. 05),治疗后DNI评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有显著差异(均P 0. 01),两组治疗后DN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内经》毛刺法组总有效率96. 6%,常规针刺组总有效率90. 0%,《内经》毛刺法与常规针刺对颈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相当(P 0. 05)。结论:《内经》毛刺法与常规针刺对颈型颈椎病均有较好疗效,但《内经》毛刺法对颈型颈椎病的即时止痛效果优于常规针刺。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艾灸颈夹脊穴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30例,均给予针刺颈夹脊穴治疗,试验组在此基础上配合艾灸颈夹脊穴,10次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治疗结束后对疼痛评分和颈椎病症状评分的改善情况进行统计分析,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20. 69%、93. 10%,对照组为10. 00%、83. 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针刺配合艾灸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温通并用,疗效显著,优于单纯针刺治疗,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