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内经》最早认识到人体口腔部位的生理与疾病,其中共出现170多次"口"字。通过研读《内经》,将其中出现的"口"部病症分为口部感觉异常病证如口干、口苦等,口腔黏膜异常的病证如口疮、口糜、口麋,口部状态异常的疾病如口?、口僻、口目为噼以及口部非口腔疾病如口爽并阐述分析。  相似文献   

2.
浅谈古代医家对周围性面瘫病因病机的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围性面瘫在现代医学称为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是以口眼斜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疾病,在现代中医教科书中称为"面瘫",在古代中医文献中称为"卒口僻"、"口目僻"、"口"、"口眼斜"等.其中"卒口僻"一词最早见于<黄帝内经>.在<灵枢·经筋>中,不仅记载了"卒口僻"的病位,还记载了其临床症状和病因病机.可见在<内经>时期,古代医家就对该病有了较为初步的认识.  相似文献   

3.
<正>赵鸣芳教授从事经方的教学和临床研究工作30余年,善于应用经方治疗常见病及疑难杂病。现将赵鸣芳用半夏泻心汤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的经验介绍如下。复发性口腔溃疡属中医"口疳"、"口疮"、"口疡"、"口糜"、"咽中疮"范畴。《黄帝内经》首先提出"口疮"、"口糜"的病名,如《素问·气交变大论》谓:"岁金不及,炎火及行……民病口疮,甚则心痛。"《素问·气厥论》谓:"膀胱移热于小肠,鬲肠不便,上为口糜。"《诸病源侯论·热病口疮候》提出其病机为"脾脏有热,冲于上焦,故口生疮也"。《外  相似文献   

4.
土生说字:喘     
【喘】"喘",形声字,从口,耑声。"口"是发声和呼吸的重要器官:"耑"的甲骨文像草木初出渐生歧叶形,可代指新生命。新生命急切地需要呼吸,渴望生命的延续与成长。"口"、"耑"为"喘",可理解为急切地呼吸以求得到更多的氧气供应。《说文·口部》:"喘,疾息也。""喘"本义为急速地呼吸。  相似文献   

5.
《陕西中医》2016,(12):1640-1642
口糜是临床常见的口腔黏膜疾病,目前为治疗难题。本文追溯中医经典关于此病的本源性论述,参照历代医家学说和当代学者的研究,分析《素问》提出的"移热"的病机理论以及"上为口糜"的病势理论。以此为基础,探索从热、从温论治口糜的理法方药,提出口糜从膀胱实热、肝肾虚火、心肾不交以及病势上出而论治的证治思想。  相似文献   

6.
<正>复发性口疮系口腔黏膜发生小而疼痛的溃疡,具有复发性。尤以中青年人为多。临床上比较多见。中医认为本病的发生,外因以热毒为主;内因多为情志内伤,饮食不节,房室劳倦所致。相当于中医学中的"口疳"、"口疡"、"口疮"。《黄帝内经》云:"岁金不及,炎火乃行……民病口疮。"(《素问·气交变大论》)将口疮的病因归于为"火"。隋代巢元方在《诸病源候论·口舌疮候》中云:"心气通于舌,脾气通与口,热乘心脾,气冲于口与舌,故令口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上火"的症状特点,为探讨"上火"发生机制以及制定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以大学生为研究对象,收集"上火"的相关症状。通过关联规则挖掘"上火"症状特点。[结果]核心的单一"上火"症状为口干渴(11.7%)、眼干涩(10.1%)、咽干(8.7%)、口腔溃疡(8.5%)、面部丘疱疹(8.3%)。核心的两症状组合为"咽干+口干渴",占26.9%。核心的三症状组合为"眼干涩+咽干+口干渴",占14.6%。[结论]大学生发生"上火"时,往往伴随着多个症状的同时发生,且存在核心症状群。  相似文献   

8.
针药结合治疗面瘫75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面瘫为临床常见病之一,中医学称之为"口眼(口呙)斜"、"口(口呙)",属现代医学的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又称贝尔氏面神经麻痹,是由于面神经管内的面神经炎症所致的面肌瘫痪,其发病诱因与受凉、劳累、感冒等有关.近年我在临床中观察了75例面瘫患者,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苏冰 《光明中医》2010,25(3):444-444
<正>复发性口腔溃疡(RAU)是以口腔黏膜自发性、复发性溃疡为特点的一种疾病,属中医学"口疮"、"口疡"、"口靡"等病证范畴。普通人群的发病率为20%,与全身性疾病关系不大,但也有部分是消化系统疾病或白塞氏综合征的表现之一[1]。笔者在临床采用中  相似文献   

10.
口腔溃疡属祖国医学"口疮"、"口疳"范畴,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临床症状以口舌点状溃烂、反复发作、灼热疼痛为特征.<杂病源流犀烛·口齿舌病源流>中指出:"脏腑积热则口糜.  相似文献   

11.
卒口僻也称"口"、"口眼斜",相当于现代医学的"特发性面神经麻痹".在历代文献中认为本病机多为感受风邪,或感风寒、风热之邪致阳明经络阻滞导致经脉失养,肌肉纵缓不收所致[1].<灵枢·经脉>记载:"足阳明之筋,……卒口僻,急者目不合,足之阳明,手之太阳,筋急则口目为僻."此病起病突然,多数是在睡醒后,一侧面部出现呆滞、麻木、瘫痪,不能皱眉和鼓腮,口角向健侧歪斜,迎风流泪、闭目露睛、泪液外溢、畏光、耳周疼痛、耳部疱疹或眼睑疱疹、鼓腮漏气、口角流涎、口周疼痛或麻木、口中不知食味等.发病率为20~42.5/10万/年,患病率为258/10万/年[2].本科于2008年2月~2010年2月,共收治卒口僻患者42例,笔者针对不同患者证型采取中医辨证施护,配合本科特色的相关治疗进行护理,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浅谈口病     
<正>口病是临床常见病,口腔包括唇、齿、舌、咽、会厌,是人体每日进食、饮水,谈话、出声之门户,故《难经》称为"七冲门",如唇为飞门、齿为户门、会厌为吸门、舌乃心苗,又说"脾气通于口,口和则知谷味矣,心气通于舌,舌和则知五味矣"。齿乃骨之余,髓之所养,"肾气有余则齿硬"。三阴脉及阳明,手少阴、脉皆循行于口。手足阳明之脉,上夹于口,故《内经》又说[1],"中央色黄,入通于脾,开窍于口,藏精于脾",但脾与胃为表里,脾为阴土,胃为阳土,故把  相似文献   

13.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是指茎乳实孔内面神经的急性非化脓性炎症所致的急性周围性面瘫,为临床常见疾病.中医又称之为"口僻"、"口眼喎斜"、"卒口僻"、"引口移颊",临床表现为:患侧面部肌肉瘫痪,眼睑闭合不全,皱额、蹙眉均不能,鼻唇沟变浅,口角下垂,示齿、鼓腮、噘嘴及吹口哨困难,或有听力减退,乳突处疼痛.本病多由风邪外袭,经脉闭阻,气滞血瘀,经筋失濡所致.如治疗不当可留下后遗症,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笔者采用针刺配合拔罐疗法治疗面瘫320例取得很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丹波元胤撰《难经疏证》"谨考经文,寻其指归,旁采群籍,资为证佐"。(氵欠),慕欲口液也;从欠从水,慕欲,即是因羡慕某物想得到它而直流口水。贪欲。玉篇曰:(氵欠)。或作"涎",涎乃心生欲望时的口腔泌出物贪欲时泌出物,出于口,口为脾窍,故涎为脾主。"脾气通于口,口和则知谷味矣;心气通于舌,舌和则知五味矣","口是脾候"。认为"散膏"乃胰,为解剖概念,非人体普通脂肪(膏脂),"散膏,津液之不凝者"解释未免牵强附会;"胰生两肾中间,似脂非脂,似肉非肉,乃人物之命门,三焦发源处也,……盖颐养赖之,故称之颐,亦作胰"。其父丹波元简认为胃中所受之"谷"乃是水、谷物兼而有之,然丹波元胤则认为胃所受三斗五升之"谷"仅指谷物,不因先父言论而盲目遵从,探求真义,不避亲讳,引经据典,论证胃中谷仅指谷物。  相似文献   

15.
"面口合谷收"是经脉体表与体表之间联系的重要体现,从神经生物学角度阐释针刺合谷穴对面口部影响的机制可能是研究"面口合谷收"理论内涵的重要突破口之一。文章中作者针刺合谷穴,以后溪、外关作为对照,观察其对面口部痛阈、肌电活动、唾液分泌和脑中枢功能网络响应的影响,从不同层面揭示合谷穴与面口部特异性联系的神经生物学机制,以期为"面口合谷收"理论提供更丰富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正>鹅口疮是以口腔、舌上满布白屑为主要临床特征的一种口腔疾病。因其状如鹅口,故称鹅口疮。《诸病源候论》卷五十曰:"小儿口里所起白屑,乃至舌上成疮,如鹅口里,世谓之鹅口。此由在胎时,受谷气盛,心脾热气熏发于口故也。"因其色白如雪片,故又名"雪口"。本病多见于初生儿,以及久病体虚的婴幼儿。本病的发病,可由胎热内蕴、口腔不洁、感  相似文献   

17.
面瘫的中医辨证施治应注意什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面瘫分为中枢性和周围性两种,症状、脑电图、脑CT可资鉴别.这里所说面瘫以一侧面部表情肌突然瘫痪,同侧额皱纹消失,眼裂扩大,鼻唇沟变浅,面部被牵向健侧为主要特征,即周围性面神经瘫痪.现代医学认为大多数是由急性非化脓性茎乳突孔内的面神经炎引起,故又称周围性面神经炎、面神经麻痹.属中医学"口(口呙)斜"、"吊线风"、"卒口僻"范畴.  相似文献   

18.
正口字甲骨文写作■,是象形字。口的本意就是"嘴巴"。《说文解字》曰:"口,人所以言、食也。"说明"口"主要有两方面功能:吃饭和说话。语言的形成是个非常复杂的过程,这里要首先解决口与吃饭的问题。俗话说,民以食为天,有饭吃和吃得香,两件事同样重要。"吃得香"这点与口就有关了,确切地说是与脾胃的关系非常密切。因为古人从长期的实践中总结出,口与脾胃有着密切的关系。祖国医学认为,口是脾之外窍。脾胃的功能调和,则口食知  相似文献   

19.
介绍胡国恒教授治疗灼口综合征的临床诊疗经验。灼口综合征病位在心脾,以"痰""瘀""虚"为主要病机特点。胡国恒教授结合多年临床经验,将BMS辨证分型为痰瘀互结证、心脾积热证、阴虚火旺证、血虚不荣证,以"化痰瘀、清心热、降虚火、益气血"为治法,临床运用收获良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从针灸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方面分析探讨,以期能为以后针灸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及其他相关口腔疾病提供参考。方法以关键词"复发性口腔溃疡"或"复发性阿弗他溃疡"和中医病名"口疮""口疳""口疡""口糜"等进行检索,并以"针灸""针刺""灸法""穴位注射"等进行二次检索,筛选符合条件的文献进行综诉。结果检索到2008—2015年针灸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相关文献共12篇。结论针灸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方式多种多样,有治愈率高、复发率低的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