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变化环境下白洋淀湿地演变驱动机制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人口增加和社会经济发展,白洋淀湿地的生态用水与生态用地被严重挤占,导致湿地面积严重萎缩、流域景观破碎化程度加剧。运用小波分析法和马尔科夫预测方法分别研究白洋淀湿地降水、气温演变规律及土地类型的转变情况,从自然和社会两方面探究变化环境下白洋淀湿地演变驱动机制。结果表明,白洋淀流域降雨量减少,气温升高,气候发展总趋势向着暖干方向发展,生态用地将进一步被挤占,水面和滩地面积将大幅度减少,在社会变化环境驱动下白洋淀的生态系统将更加脆弱。  相似文献   

2.
结合三江源区高寒湿地生态系统的水文循环和生态过程的特点,探讨了三江源区高寒湿地水文循环过程、土壤水热过程、碳循环系统、高寒湿地的退化机制、湿地资源的保护与修复的研究进展,并分析了三江源区高寒湿地生态水文过程研究未来需关注的热点和发展趋势,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为保护湿地环境、维护湿地生态平衡,以辽河三角洲内双台河口湿地保护区为例,从保护区自身的斑块特征入手,基于2000~2005年相关资料,采用3S技术手段分析了保护区各类湿地景观的破碎化程度,并从自然和人类活动两方面探寻了湿地环境破碎化成因及驱动力。  相似文献   

4.
《能源与环境》2010,(2):98-98
中国将投入3.1亿元对西藏湿地生态系统进行保护。西藏拥有中国面积最大、类型繁多的独特湿地生态系统。西藏湿地面积为600.4万hm2.占西藏面积的4.9%,约占全国湿地面积的10%;主要包括湖泊、沼泽、河流和人工湿地。  相似文献   

5.
正福建近10年全省湿地减少了9万hm2,约占全省湿地的1/10,尤其是闽江口、泉州湾、兴化湾等近海与海岸湿地递减速度更为明显,生态功能有所减退,部分水体受到不同程度污染等,给生物安全带来严重威协。福建省政协委员对此建议尽快将保护湿地进行立法。福建省法制办已建议将此列入今年立法工作计划。  相似文献   

6.
闽江口湿地环境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湿地的独特功能使其和森林、海洋并称全球3大生态系统。湿地的环境变化情况关系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因此,目前正越来越多的人对它进行研究。在RS技术支持下,利用1986年、1994年和2000年的遥感影像,进行闽江口湿地信息提取。然后依据提取的信息结果进行统计比较,并分析造成湿地环境变化的可能原因和应该采取的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7.
为分析污染负荷对河滩型复合人工湿地净化微污染河水的影响,设计了一级生态塘-潜流湿地-二级生态塘-生态沟渠的复合人工湿地工艺。结果显示,水力负荷是常规人工湿地3~8倍的情况下,进水COD、NH+4-N、TP浓度分别在38.5~91.2、1.82~4.49、0.41~0.90 mg/L之间,该工艺具有很好的耐冲击负荷能力。低、中污染负荷下处理后出水中3种污染物均达到Ⅲ类标准,高污染负荷下出水COD可达到Ⅳ类标准。尽管两个生态塘存在内源性有机污染物的释放,但潜流湿地和生态沟渠均能有效降解该有机污染物,最终出水浓度较低。  相似文献   

8.
福建近10年全省湿地减少了9万hm2.约占全省湿地的1/10.尤其是闽江口、泉州湾、兴化湾等近海与海岸湿地递减速度更为明显,生态功能有所减退,部分水体受到不同程度污染等,给生物安全带来严重威协。福建省政协委员对此建议尽快将保护湿地进行立法。福建省法制办已建议将此列入今年立法工作计划。  相似文献   

9.
为了量化扎龙湿地芦苇对水深的生态需求,基于芦苇全生命周期的野外调查数据,采用高斯模型建立芦苇生物量与不同水深的响应关系,确定了全生命周期内芦苇生长的适宜水深。研究发现,芦苇的株密度、生物量、盖度和株高等生物指标随水深增加而增加,达到某值后,随着水深增而下降,呈单峰变化过程;芦苇生物量指标与水深的关系符合高斯曲线,芦苇生长适宜水深为40~80 cm。研究结果可为扎龙湿地生态需水量计算和湿地水资源合理调配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周翔  陈星  王卫平  俞超 《水电能源科学》2013,31(3):112-115,172
鉴于综合考虑人工湿地建设的影响因素对人工湿地建设适宜性进行评价是保障其充分发挥各项功能的重要基础,以台州市7个备选区的人工湿地建设为例,建立了人工湿地建设适宜性综合评价模型,根据评价指标的原始数据,利用灰色关联法确定灰色关联系数、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评价指标的权重,计算各评价指标的加权灰色关联度作为人工湿地建设适宜性综合评价指数,并按其大小对备选区进行排序,进而确定了人工湿地建设适宜等级。结果表明,各备选区的人工湿地建设适宜性整体情况较好,均适宜人工湿地建设,同时各区域的适宜程度及制约因素表现出一定的异质性。  相似文献   

11.
《节能与环保》2008,(1):10-10
日前,中国首个流域性湿地保护网络——长江中下游湿地保护网络成立,该网络旨在推动区域湿地的保护与可持续利用,恢复和完善湿地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提高其适应和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有望缓解气候变化带来的极端气候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为探究黄河中下游湿地格局演变特征及其影响因素,选取黄河国家级自然湿地保护区内的典型区域三门峡至小浪底库区为研究区域,以1989、1997、2008、2018年四期卫星遥感影像为基础,结合黄河中下游重要水文控制站点小浪底站的水文变化对其进行系统分析。研究发现,黄河中下游典型区域湿地总面积在1989~2018年经历了“先减后增”两个阶段,但总体呈增长趋势;利用Mann-Kendall非参数统计检验法和小波分析法得到区域年降雨量于2006年发生突变,变化主周期为11年,年径流量于2010年发生突变,变化主周期为9年;利用相关分析得到年降雨量、年径流量与各类型湿地面积均呈正相关,但相关性较弱。  相似文献   

13.
正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必须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美丽中国。(一)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守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健全源头预防、过程控制、损害赔偿、责任追究的生态环境保护体系。加快建立健全国土空间规划和用途统筹协调管控制度,统筹划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福州市部分地区的调查,介绍福州城市人工湿地的变化及原因,透过人工湿地的功能,阐述城市人工湿地保护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15.
生态浮床与潜流湿地具有良好的净水效果,能吸收水体中有机污染物。较为系统分析了生态浮床与潜流湿地在上海某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示范工程中的应用方法及其优缺点,实际考察了生态浮床与潜流湿地藕合技术在处理农村生活污水示范工程中的应用情况。运行结果表明,该工艺技术具有投资少、处理效果好、操作简单、维护成本低等优点,其出水水质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一级B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16.
湿地是重要的国土资源和自然资源,随着人们对湿地重要功能认识不断提高,湿地已成为新的研究热点。就当前我国湿地领域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如湿地的恢复、湿地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新技术在湿地研究领域的应用及人工湿地等方面进行了简单综述。  相似文献   

17.
泥炭地是具有较强的固碳作用、污染降解能力、保水、蓄水等生态功能。通过前期工作发现,宁夏六盘山西麓地区沉积形成了多片泥炭地。为了解六盘山西麓泥炭地健康状况以及水文情势变化对其影响程度,通过现场调查及室内综合研究等手段,采用分权重赋值、标准差归一化法综合对比研究,得出如下结论:在泥炭湿地的形成过程中,排水对泥炭地的损坏较大,其次为淹水时间和水位深度。提出2个建议:(1)在泥炭湿地的保护和修复中,要避免各种形式的排水沟形成,保证泥炭地有较好的淹水环境;(2)要保证泥炭地的淹水时间和有效的水位深度,维持适宜的泥炭地水文条件。  相似文献   

18.
针对寒冷地区冬季气温对人工湿地运行效果的影响,借鉴已有工程案例的设计理论,构建了取水控制室-水平潜流人工湿地-景观蓄水塘的生态水处理系统,以深度处理污水处理厂的出水。对填料深度、孔隙率等参数进行了论证取值,优化设计了布、集水系统,在提高人工湿地布水均匀性和水力效率的同时,间接地缓解了堵塞问题的发生并保障了低温下污染物的去除效率,为北方寒冷地区人工湿地的工程设计和冬季的管理维护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9.
综述各类人工湿地的类型,包括自由水面流人工湿地、潜流人工湿地和混合动力人工湿地对城市污水处理的效果,并对人工湿地的成本和土地需求进行严格的评估。  相似文献   

20.
针对SWAT模型在湿地水循环模拟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以扎龙湿地为例,根据湿地的水文特征,在SWAT模型基础上重新构建了湿地模块来模拟扎龙湿地水文过程,并以1987~1989年月出口径流量对模型进行率定,2005~2006年月出口径流量对模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改进的模型能较好地模拟扎龙湿地水文过程和湿地水文特征,模拟结果具有较高的可信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