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正> 挡板零件及展开图如图1所示,材料为A3钢,料厚1.5mm。现采用六工位少废料级进模冲裁。 该模具的排料如图2,第一步冲侧刃及月牙形槽,第二步冲小孔及斜面的废料,第三步翻孔,第四步弯曲,第五步切废料槽,第六步切断,步距为19mm,然后成品由凹  相似文献   

2.
本文介绍了冲裁弯曲成形级进模CAD的研究成果及其软件“JTMOLD-2”,着重讨论了在冲切废料条件下的工艺设计问题,包括排样、废料分块和工步安排等。  相似文献   

3.
分析了汽车后侧板的冲压工艺,确定了包含5个弯曲工步成形的排样方案;介绍了后侧板多工位级进模的整体结构和主要零部件设计;依次展示了5个弯曲工步的模具断面图,为保证条料的同步移动和送料顺畅,模具采用浮动顶料机构。确定了级进模模具设计方案,该模具充分利用工件本身的结构特点,采用自动卸料、出料和少废料冲裁,有效提高了材料利用率。试冲结果表明,提出的排样方案和设计的12工位级进模合理可行,使弯曲件的质量得到了保证,可以满足汽车后侧板零件的大批量生产需要。  相似文献   

4.
分析了无废料冲裁级进模的步距设计,确定了该零件的排样图。  相似文献   

5.
向小汉 《锻压技术》2013,38(2):101-105
分析了某汽车后背门外板加强板的冲压工艺,确定了排样方案,介绍了后背门外板加强板多工位级进模的整体结构和主要零部件设计,如工作零件的镶入式结构。确定了级进模模具设计方案,该模具充分利用工件本身的结构特点,采用自动卸料、出料、少废料冲裁,有效提高了材料利用率。试冲结果表明,提出的排样方案和设计的16工位级进模是合理可行的,能满足汽车后背门外板加强板零件的大批量生产需要。  相似文献   

6.
向小汉 《锻压技术》2013,(6):100-104
分析了某座椅加强板的冲压工艺,确定了排样方案,介绍了座椅加强板多工位级进模的整体结构和主要零部件设计,为保证条料的同步移动和送料顺畅,模具采用浮动顶料机构。确定了级进模模具设计方案,该模具充分利用工件本身的结构特点,采用了自动卸料、出料、少废料冲裁,有效提高了材料利用率。试冲结果表明,提出的排样方案和设计的9工位级进模是合理可行的,能够满足座椅加强板零件的大批量生产需要。  相似文献   

7.
设计了一种自动供料的8工位连续冲裁级进模来实现开关座钢制冲件的成形,冲件的材料为奥氏体不锈钢SUS301。模具模架采用两板式四导柱模架,凸模采用镶件镶拼组合式凸模,凹模采用整体式凹模,采用浮动式压边板来对料带进行压边,采用4个保护柱来防止成形零件的损坏。料带排样中,第1工位用于定位孔冲制,第2工位冲外形,第3、第4工位用于冲孔;第5、第6、第7工位用于折弯;第8工位用于落料。料带工序划分和布置合理,模具结构简单实用。  相似文献   

8.
关意鹏 《锻压技术》2015,40(2):123-126
分析了后门限位扣的冲压工艺,确定了排样方案,介绍了后门限位扣多工位级进模的整体结构和主要零部件设计,为保证条料的同步移动和送料顺畅,模具采用浮动顶料机构,解决了零件定位精度等问题。确定了级进模模具设计方案,该模具充分利用工件本身的结构特点,采用了自动卸料、出料、少废料冲裁,有效提高了材料利用率。成形工序中打薄圆角过渡处后,实现了在直壁上切断,解决了分离切断的问题。试冲结果表明,提出的排样方案和设计的10工位级进模是合理可行的,能满足座椅加强板零件的大批量生产需要。  相似文献   

9.
分析了某车载CD支架的冲压工艺,确定了排样方案,介绍了车载CD支架多工位级进模的整体结构和主要零部件设计,弯曲凸模采用反侧向力结构。为了保证条料的同步移动和送料顺畅,模具采用了浮动顶料机构。试验结果表明,排样方案和设计的14工位级进模是合理可行的,能满足大批量生产需要。该模具充分利用了工件本身的结构特点,采用了自动卸料、出料、少废料冲裁,有效提高了材料利用率。  相似文献   

10.
设计了一套成形台式电脑机箱主板的多工位级进模,为提高材料利用率,在模具上采用套冲设计,在主产品的设计废料区套冲一个副产品,使材料利用率提高11.6%。在套冲设计上,选取主产品与副产品之间不变形的边作为载体,条料带动主产品和副产品同步运动,较好地解决了主产品与副产品之间的协调问题。整套模具分为6个工步,针对每个工步冲压成形内容较多的问题,在排样设计时合理安排各工步成形内容,使产品在各工步基本达到均匀成形,模具镶件和冲压载荷基本均匀分布。研究表明,当多工位级进模生产产品的废料够多时,可在设计废料区域套冲另外一个工件,可显著提高材料的利用率。  相似文献   

11.
刘洋 《模具工业》2002,(1):30-31
介绍了利用一件零件的废料冲裁另一零件的工艺 ,模具结构简单、实用性强 ,可充分利用废料和提高劳动生产率 ,为保证模具冲裁间隙均匀性 ,凸模选用无机粘结剂粘结固定 ,以消除制造误差。  相似文献   

12.
分析了汽车空调磁吸盘零件的结构及冲压成形工艺,通过比较确定了其成形工艺方案,设计了合理的冲孔、落料复合模、细长腰形冲孔模、压槽模。用无切屑加工代替有切屑加工,显著提高了工效。  相似文献   

13.
分析了过滤罩的结构特点,确定了过滤罩的成形工艺方案。详细阐述了少废料单排排样设计方案,介绍了过滤罩多工位级进模具的总体结构及特点。条料通过侧刃和导正销精确定位,达到了快速、高效的冲裁效果,生产的零件质量达到要求。  相似文献   

14.
单云  吴斌 《锻压技术》2020,(3):119-124
为实现超高速模具量产,对经典的U型冲裁结构进行了优化,将原始的分离式U型冲裁和下废料双工位优化为单工位一步式冲裁和下废料工艺,新结构将产品切除和废料切除工位融合到一起,提高了U型凸模的强度、缩短了模具长度、减小了跳废料率,保证了产品质量;新结构在同一工位上同时获得产品且切除废料,无需采用连料方式传送废料,从而缩短了原材料的宽度,降低了材料成本,减少了误送。同时,模具速度从原有的800次·min-1提高到2000次·min-1,实现了超高速的目的,并且该新结构被成功地推广到其他相类似的结构中,实现了技术的互通性。  相似文献   

15.
连接器端子悬臂变形问题的工艺预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悬臂变形问题是连接器端子在高速精密级进冲压过程中最常见的问题。经分析认为,分步冲裁导致的间隙和压边力不均匀是引起连接器端子悬臂变形问题的主要原因;分析了用集中冲裁法、两步冲裁法、压印工艺预防和控制悬臂变形问题的特点和原理;开发了某端子产品的工艺方案,在方案中采取合理的刃口分割、压印工艺措施来预防和控制悬臂变形;分析和应用结果表明,这些措施起到了从根本上预防和控制端子悬臂变形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刘奎武  边巍 《锻压技术》2016,(12):32-36
以C75S高强度弹簧钢作为研究对象,运用Deform-2D软件对板料冲裁过程进行数值仿真,基于响应面法对C75S弹簧钢的冲裁工艺参数进行优化。借助中心设计组合法设计冲裁试验,并建立了工艺参数与模具最大磨损深度之间的响应面模型,通过分析得知:模具刃口圆角半径与冲裁速度对凸模磨损的交互式影响最大;模具刃口圆角半径与冲裁间隙的交互式影响次之;冲裁速度与冲裁间隙的交互式影响最小。利用Design Expert软件得出最优的冲裁工艺方案为:模具刃口圆角半径为1.84t,冲裁速度为7.60 mm·s-1,冲裁间隙为13.23%t,凸模的磨损深度为4.02×10-6mm。此外,借助冲压模具进行冲裁试验,利用毛刺高度间接验证模具的磨损,试验值与响应面法优化值之间的相对误差为14.19%,两者保持较好的吻合性,从而为板料冲裁模具磨损的优化提供了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7.
徐敏  姜海林 《锻压技术》2017,(12):46-50
以冲压零件作为分析对象,基于响应曲面法设计板料冲裁的模拟试验,利用DEFORM-2D模拟软件对板料的冲裁变形过程进行有限元模拟,建立了冲裁工艺参数与冲裁断面光亮带长度之间的数学模型。通过模拟结果的分析得知:冲裁间隙与模具刃口圆角半径对光亮带长度的交互式影响最大。将冲裁速度、冲裁间隙以及模具刃口圆角半径作为设计变量,以光亮带长度作为优化目标,利用Design Expert软件对响应曲面模型进行优化,得到板料冲裁的优化参数:冲裁速度为14.04 mm·s-1,冲裁间隙为8.99%t(t为板料厚度),模具刃口圆角半径为1.25%t,光亮带长度的响应值为0.834 mm。此外,利用冲压模具进行试验验证,试验值与响应值之间的相对误差为11.8%,验证了响应曲面法应用于板料冲裁工艺参数优化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8.
针对圆形件下料问题,从减少条带数量的角度考虑降低下料总成本,提出一种基于顺序价值修正的启发式下料算法。一个下料方案由一个或多个排样方式组成,每个排样方式均采用T形结构布局。T形结构用一条分界线将板材为两段,同一段中所有条带的方向相同、长度相等。首先,根据所需的不同圆形件直径确定所有的断点长度,再将其代入排样方式生成函数,分别采用动态规划算法和递推算法确定T形排样方式两段中的条带最优组合和最佳断点长度,最后,采用顺序价值修正启发式算法得到最终的下料方案。实验计算结果表明,此优化算法可有效地减少下料方案的条带数量,从而减少企业下料的切割成本。  相似文献   

19.
铼作为一种稀有难熔金属,因具有独特的性能使其应用受到重视。在铼资源不足的情况下,从含铼废料中回收铼被认为是获取铼的重要途径之一。本工作选取粉末状、块状以及丝状3种不同形式的钨铼合金废料,进行火法回收铼的研究,对不同工艺参数下氧化焙烧、氨水浸出和蒸发结晶所得回收中间产物NH4ReO4和最终氢还原所得铼粉的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钨铼合金废料的形式对铼的回收工艺条件和回收率有明显的影响,未合金化的钨铼合金粉末状废料及合金化后的块状和丝状废料回收时需采用不同的氧化温度,且在不同的温度下Re2O7有不同的挥发率,粉末状、块状以及丝状3种不同形式的钨铼合金废料回收所得铼粉的纯度分别为99.952%、99.939%和99.915%,铼的回收率分别为95.62%,94.57%和91.59%。  相似文献   

20.
在机械加工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金属屑,为更好地实现金属屑的回收再利用,设计一套适用于金属屑压制的液压系统,将废屑压制成一定规格的金属块,方便收集和运输。采用三维可视化设计方法优化液压集成块内部孔道布局形式,使其体积最小,减小阀组装配空间;拟定出合理的液压原理图,进行液压元件选型及相关参数计算;检验液压系统性能,完成液压站整体结构设计。该液压系统原理简单,设计成本低,使用灵活、方便。研究结果为金属屑回收设备的开发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