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于小偷,大家都赞成要打的,但别打死。对于偷历史的,官话叫篡改历史,大家更是觉得要打的,有那脾气不好的皇老爷性子来了就赐他个死。其实静下心来,好多事没那么严重。雷锋是大家都喜欢的人物。一个人一被称为人物,就有符号的意味了。雷锋是个什么符号?近40年来,大家虽然不再认为满街都是雷锋,但总觉得他是个好人,雨天送大娘,给灾区捐款——这个符号就是人性中善良的一面。所以,大家多记住了雷锋“对待同志像春天般的温暖”,至于“像秋风  相似文献   

2.
搜索爱     
陈伟 《老人世界》2008,(11):28-29
母亲退休之后,缠着我教她上网。“都一把年纪的老太太了,还学着年轻人上什么网啊?”我故意和母亲开玩笑。母亲也不生气.说:“谁说老太太就不能上网了?你教不教?不教我就和你脱离母子关系!”  相似文献   

3.
雷锋不忘本     
1958年10月,雷锋从团山湖农场来到鞍钢,当了工人。按说,工资比以前多了,生活条件好了,该置办几件新衣服了。可雷锋还是老穿着那身青布衣裤。有人提醒他说:“这是鞍山,是城市,你总穿着一身旧衣服,太寒碜了。”这样的话听多了,加上每逢参加集体活动,大家都用异样的目光盯着他,雷锋觉得自己还真有点“老土”,便萌发了换装的念头。同伴听说雷锋要买衣服,非常高兴,一起陪他去逛商店。在大伙的参谋下,雷锋挑了一件合身的棕色皮夹克,还买了一条蓝呢裤。这是雷锋第一次买这么高档的衣服。第二天,他穿着新衣服参加团组织举办的联欢会。大家都夸他精神…  相似文献   

4.
蓦然惊觉1996年5月15日,辽宁某市师范学院讲师文安忠莫名其妙地收到了法院的一张传票!文安忠托熟人到法院一打听,竟然是有人要他聪明、伶俐的儿子圆圆的监护权!他有些懵了,儿子是自己辛辛苦苦抚育了五年多的心头肉,那人一纸诉状就来要儿子,这跟“抢”有什么区别?当晚,他把法院传票之事说与在市医院外二科当医生的妻子阮静静听,妻子脸上立刻呈现出惊慌之色,手中的茶杯掉落在地文安忠心中那根脆弱的弦立即颤动了,他用愤怒的口气问:“这到底是怎么回事?”阮静静担心的事情终于发生了,她吞吞吐吐道:“圆圆,确实……不是……你…  相似文献   

5.
人生之价值     
每个人至少都有一个理想,或为温饱,或为名利,或为学问,或为德行,或为事功,或为醇酒妇人,或为斗鸡走狗,所谓“从其大体者为大人,从其小体者为小人”。这种分别究竟以什么为标准呢?哲学家们都承认:人生的最高目的是幸福。什么才是真正的幸福?对于这个问题也各有各的见解。积学修德可被看成幸福,饱食暖衣也可被看成幸福,究竟谁是谁非呢?我们从人的观点来说,人之所以高贵于禽兽者在于他的心灵。人如果要充分地表现他的人性,必须充实他的心灵生活。  相似文献   

6.
董超 《职业》2016,(29)
雷锋是每一个中国人都非常熟悉的名字,他刻苦学习、勇于进取的拼搏精神,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教育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 如何学习雷锋精神?向雷锋学什么?雷锋精神的实质是什么?近年来,内蒙古交通职业技术学校为大力弘扬雷锋精神,不仅在雷锋纪念日、纪念月开展一系列学习雷锋的活动,而且始终坚定不移地做雷锋精神的践行者、推动者、传承者,把弘扬雷锋精神贯穿于学校工作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7.
考考你自己     
考考你自己1.什么东西胖得快,瘦得更快?2.每个人都想拥有更多的东西,可有一样东西最好别有,那是什么?3.什么样的门不能敲?4.我想找个与自己长相、脾气和志趣一模一样的人作朋友,怎么找?5.什么办法可以让你在火车上比火车跑得快?6.结婚最怕什么?7....  相似文献   

8.
余玮 《老年世界》2014,(15):11-13
物理学家、哲学家、“两栖院士”、“反伪斗士”……不同的称呼,所言的对象是同一位老人。物理学家?有人说他是氢弹理论的开创者之一,曾在“最小”和“极大”间找寻联系和统一;也有人说他是个“伪院士”,是“不务正业、滥竽充数的物理学家”。哲学家?他的文章曾早于“真理标准”讨论18年,他的文章曾成为民政部通告取缔“法轮功”非法组织的先声;他曾向许多部门、许多领域“叫板”过,有人说他爱“惹是生非”、爱“多管闲事”。  相似文献   

9.
聊天是人生一乐,是一种享受。人生不易,每每苦于月不能常圆,花不能常开,良朋不能常聚。人的种种境遇,无论是辉煌,抑或是黯淡,都渴望得到理解、安慰和渲泄。如果能和朋友熟人尽情倾谈,聊个酣畅痛快,工作的失意、生活的压力、退休的失落、失恋的苦闷、丧偶的孤独。诸如此类的问题,都能与朋友熟人交流,欢乐有人分享,忧愁有人分担,迷途有人指点,缓解了生活的巨大压力和紧张情绪,会使人心情愉快、身心放松。古人说:“交友莫若谈”。人累了,需要休息;心累了,需要倾诉。人活在世上,确实没有比孤独无友、无人可谈更为乏味也更为可怕的事。  相似文献   

10.
你认识我吗     
有个可怜的人记性极差,因此,不论什么事他都要记在本子里。即便这样,他也会经常忘记记录的内容是什么。一天,他在随意翻阅本子时,突然看到一个人的名字。不管他怎么想,都无法回忆起这个人究竟是谁。 于是,他给这个人写了封信。信中说:“你认识我吗?我是否有什么可以为你效劳呢?” 不久回信来了。信中写道:“你已经为我效力了,我是你妻子的前夫。”你认识我吗  相似文献   

11.
幽你一默     
怎么知道是醉了呢?有两个喝得酩酊大醉的男士让警察抓走了。“警官先生,”有人问,“您怎么知道他们醉了?”“他们中的一个人在扔钞票。”“警官先生,那另一个人呢?”“他把钞票捡起来,又交还给那个人。”为嘛不结婚呢?“皮尔,你不是很喜欢女人吗,那你干吗不结婚呢?”“托穆,难道喜欢鲜花的人,就都得成为园丁吗?”(阎树声译)总得有人留下丈夫在看晚报,当他读完一篇题为《女子的寿命比男人长》的文章,便问妻子:“我真不知道为什么男人要先走一步?”妻子解释道:“总得有人留下来收拾衣服吧!”当财政部长新郎:“亲爱的,…  相似文献   

12.
雷锋生前的好战友陈广生,被人称为“宣传雷锋第一人”。2003年3月6日,陈广生来到雷锋家乡长沙,参加纪念毛泽东“向雷锋同志学习”题词发表40周年的活动。趁着这个机会,记者对他进行了采访。年届七旬的陈广生,满头华发,身体精瘦,思维敏捷,谈吐文雅。他深情地向记者谈起了当年与雷锋相处时的一些鲜为人知的故事,并阐述了他对当前学雷锋的一些看法。(一)雷锋于1960年1月8日参军,与陈广生同在一个部队。那时,陈广生已29岁,提了干部,任俱乐部主任。俱乐部的主要工作是组织球赛、演出等文体活动,这使陈广生有了与雷锋多次接触的机会。一次,俱乐部…  相似文献   

13.
伦敦人也有学“雷锋”的时候——艰苦朴素得一塌糊涂。你很少能像在美国,随地拣到点电器或是家具。英国人自己的物件且使呢。伦敦的希斯罗国际机场,一点不夸张地说,起降的飞机在空中都排了长队,让英国人自己都不好意思的是,在机场内等着办手续的人的队伍更长。就这样,英国人还在争论机场是不是该扩建?  相似文献   

14.
文化宫     
《老年人》2002,(5)
威风妈妈:“孩子,你长大后想做个什么样的人?”儿子:“跟你一样做个有威风的人。”“为什么?”“因为爸爸和爷爷、奶奶都怕你。”(李斌如)害怕假货一小偷在超市行窃被抓,保安问:“你在大庭广众中偷东西,难道不害怕吗?”小偷回答:“别的不怕,就怕偷的是假货。”(彭益和)秘书职责经理:“我的铅笔在哪儿?”秘书:“夹在您的耳朵上。”经理:“你没看见我很忙吗?快告诉我,夹在哪只耳朵上?”(春知)补充学习雷锋作报告,领导念稿:“雷锋没有死。”听众哗然。秘书知道他把“雷锋精神”念掉了两个字,忙在一旁小声提示:“精…  相似文献   

15.
“520·乐厨房”粉红之家活动结束后的总结会上,有同事提出这样的疑惑:我们做活动时,会有人围观,还有人问参加活动的人都是做什么的。我们该如何回答?是否应该告诉他们这是关爱乳癌病友的活动?如果提及乳癌”这个词,会不会引来周围人异样的目光?会不会对参加活动的病友及家属造成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6.
“有个故事,说一个书呆子,见财主家门口晒着很多书,他便解开上衣,袒着肚子往那儿一趟,晒起肚子来。有人问他:‘你这是什么意思啊?’他说:‘他家晒书,我晒晒肚子。因为这些书都在我肚子里。’以前,中国人都以为读书是读到肚子里去了,遇到有学问的,就说他是‘满腹经纶’,遇到读了书但不懂事的,就说他‘读书读到狗肚子里去了’。这是无稽之谈吗?当然不是了。”  相似文献   

17.
从今天起,人人都是钻石有一个小沙弥告诉老和尚:“师父、师父,我们已经没有盘缠了,怎么办?”老和尚听了,在路边随便捡起一颗石头,告诉小沙弥:“你把这颗石头拿到菜市场,记得喔,无论人家喊多高的价格,都不能卖。”小沙弥半信半疑地将石头拿到菜市场中央,来往的人看了觉得很奇怪,纷纷围观,议论着这颗石头有什么特别之处?这时,一个好奇的人跳出来,他说:“我出10块钱。”“不卖”小沙弥摇头。  相似文献   

18.
我们常常会听到有人说:我“爱”他(她),却很少听到说“爱惜”他(她)。爱,是一种本能,一种眷恋,一种深刻的体验;而爱惜,则是珍爱,是不舍,是保护,是爱的丰富和深化。我们能够做到“爱”,可又有几人能同时做到“惜”呢?  相似文献   

19.
幽默小品     
《金色年华》2010,(4):63-64
工头 乔做建筑工作,最近被炒鱿鱼了。朋友问他怎么回事。“你知道工头是干什么的吗?”乔问。“就是站在旁边看别人干活”。“可这与你被炒有什么关系?”朋友不解。“嗯,他嫉妒我,”乔解释,“因为大家都以为我是工头。”  相似文献   

20.
认识我的人都夸我有个好儿子,聪明、好学、自立、懂事。他们都说我有福气。儿子今年12岁,可他早已“长大成人”了,因为我从来就没把他看成是不懂事的孩子。从他7岁上学开始,我就没说过“你应该怎么做、你必须怎么做……”而是说“你认为应该怎么做?告诉爸爸为什么要那样做?……”我从来不让儿子觉得他在替我做什么,他做的一切都是给自己做的。那是你自己的事记得那是5年前,儿子一年级第一个学期考试考了双百,回家跟我说:“爸爸,我考双百,你给我什么奖励?我们同学的爸爸、妈妈都给考双百的同学买许多好东西。”我告诉儿子:“大彬,爸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