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徐志刚 《当代医学》2014,(11):62-63
目的分析鼻肠梗阻导管置入术治疗老年患者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效果。方法将60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老年患者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n=30)。患者均给予进食进水、纠正电解质及酸碱平衡、抗感染、营养支持等对症支持治疗。对照组鼻胃管行胃肠减压,观察组行鼻肠梗阻导管置入术减压。观察记录2组患者胃肠减压量、腹部疼痛不适症状消失起效时间、排便排气功能恢复时间等。结果观察组患者胃肠减压量、腹部疼痛不适等症状缓解消失所用时间、排便排气功能恢复时间、气液平面完全消失时间及治愈率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鼻肠梗阻导管置入术较常规胃肠减压治疗,疗效更为肯定且更加安全,一方面可以缓解老年患者再次开刀的痛苦,另一方面也可以防止开刀后再次粘连的可能性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生长抑素联合肠梗阻导管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首都医科大学潞河数学医院2010年1月~2012年8月收治的粘连性肠梗阻患者107例,随机分为四组,28例患者采用鼻胃管治疗为对照Ⅰ组,26例患者采用肠梗阻导管治疗为对照Ⅱ组,26例患者采用生长抑素联合鼻胃管治疗为对照Ⅲ组.27例患者采用生长抑素联合肠梗阻导管治疗为观察组。比较四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指标改善情况、中转手术情况、临床疗效、患者满意度。结果在腹胀痛缓解时间和恢复排气时间上,对照Ⅰ组、对照Ⅱ组、对照Ⅲ组、观察组依次呈现出了明显的递减趋势:在胃肠减压量上,对照Ⅱ组、观察组、对照Ⅰ组、对照Ⅲ组依次呈现出了明显的递减趋势.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中转手术情况上,对照Ⅰ组、对照Ⅱ组、对照Ⅲ组、观察组依次呈现出了递减趋势(P:0.032),观察组的中转手术率明显低于对照Ⅰ组和对照Ⅱ组;在患者满意度上,对照Ⅰ组、对照Ⅱ组、对照Ⅲ组、观察组依次呈现出了递增趋势(P=0.004),观察组和对照Ⅲ组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Ⅰ组:在临床疗效上,对照Ⅰ组、对照Ⅱ组、对照Ⅲ组、观察组依次呈现m了递增趋势(P=0.032),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Ⅰ组和对照Ⅱ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生长抑素联合肠梗阻导管治疗粘连性肠梗阻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指征,提高保守治疗的成功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讨论肠梗阻导管联合甘露醇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疗效.方法将48例粘连性肠梗阻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前者24例,主要采用肠梗阻导管治疗;后者24例,主要采用肠梗阻导管加甘露醇治疗.观察治疗后两组的肛门排气时间、腹围减小程度、肠梗阻缓解率.结果试验组和对照组肠梗阻缓解例数分别为22例和17例,肛门恢复排气时间分别为(34.8±1.6)h和(43.7±3.8)h;腹围减小程度分别为(16±0.7)cm和(13.3±1.5)cm,两组肛门排气时间、腹围减小程度、肠梗阻缓解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肠梗阻导管联合甘露醇治疗粘连性肠梗阻,可以更加有效改善患者症状、减除患者痛苦,快速缓解病情.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经鼻型肠梗阻导管在急性粘连性肠梗阻治疗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37例急性粘连性肠梗阻患者,其中治疗组20例置入经鼻型肠梗阻导管减压治疗,对照组17例行传统鼻胃管减压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平均每天减压量,治疗第3天腹围缩小幅度,腹胀缓解时间,排气、排便恢复时间及腹部X线平片液气平消失时间.结果治疗组患者平均每天减压量、治疗第3天腹围缩小幅度大于对照组,腹胀缓解时间,排气、排便恢复时间及液气平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均P< 0.05).结论 应用经鼻型肠梗阻导管保守治疗急性粘连性肠梗阻效果良好,优于传统鼻胃管.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肠梗阻导管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疗效.方法:本研究选择的对象为2011年6月至2013年5月收治的100例粘连性肠梗阻患者,根据患者在治疗肠梗阻过程中所采取的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患者50例,观察指标主要包括治疗后患者排气时间、排便时间、住院时间、腹胀痛缓解时间以及复发率、治疗有效率.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间的排气时间、排便时间、住院时间、腹胀痛缓解时间以及复发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与观察组患者粘连性肠梗阻治疗有效率分别为74.0%、9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肠梗阻导管治疗粘连性肠梗阻可以有效提高治疗有效率,改善患者的各项临床指标,有效降低患者肠梗阻的复发率,值得对其进行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桃核承气汤联合肠梗阻导管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2例粘连性肠梗阻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B组,每组各21例,C组20例。三组患者均采用西医保守治疗,A组加用桃核承气汤[桃仁15 g,桂枝9 g,生大黄(后下)15 g,甘草6 g,芒硝(冲)6 g]联合肠梗阻导管治疗;B组采用肠梗阻导管减压法治疗;C组采用鼻胃管减压法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腹痛腹胀消失时间,中转手术比率,以及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C-reactionprotein,CRP)、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 alpha,TNF-α)水平。结果:治疗后A组患者腹痛、腹胀等临床症状缓解迅速,中转手术比率下降,在治疗第5天起白细胞计数、CRP、TNF-α水平显著下降,与B组、C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桃核承气汤联合肠梗阻导管治疗粘连性肠梗阻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肠梗阻导管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治疗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治疗的粘连性肠梗阻患者88例,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4例,对照组给予生长抑素联合鼻胃管治疗,观察组采用生长抑素联合肠梗阻导管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情况.结果:观察组治愈率为95.45%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肠梗阻导管治疗粘连性肠梗阻临床治疗效果可靠,能够有效地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和体征,值得在临床大力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肠梗阻导管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2月至2018年8月于我院就诊的粘连性肠梗阻患者12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肠梗阻导管,观察比较两组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腹片气液平变化时...  相似文献   

9.
雷忠 《中外医疗》2014,(28):94-95
目的探讨经鼻型肠梗阻导管治疗急性肠梗阻的临床疗效,总结经鼻型肠梗阻治疗各类肠梗阻的优势。方法回顾性2011年7月—2013年7月该院普外科室收治的162例急性肠梗阻患者临床资料,参照数字对比法将162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取传统的鼻胃管减压治疗,观察组直接行经鼻型肠梗阻导管胃肠减压治疗,记录观察两组临床症状恢复时间、临床疗效及不同类型急性肠梗阻有效率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术后腹痛腹胀环节时间、排气排便恢复时间和影像学指标(腹部平片、CT)缓解时间等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总体有效率84.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1.2%(P〈0.01)。观察组对非癌性肠梗阻和大、小肠梗阻治疗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P〈0.01)。经鼻型肠梗阻导管导管减压治疗对非癌性肠梗阻、大肠梗阻的疗效要优于对癌性肠梗阻和小肠梗阻。结论经鼻型肠梗阻导管减压可迅速缓解不同类型急性肠梗阻患者梗阻状况,且鼻型肠梗阻导管有助于动态观察肠运动、腹部影像学特征,从而帮助锁定梗阻部位,明确手术指证,对提高手术效果有显著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改良肠梗阻导管技术对老年粘连性肠梗阻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17年2月至2018年9月期间收治的老年粘连性肠梗阻(8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临床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对照组(胃肠减压,42例)与观察组(改良肠梗阻导管技术,42例)。对两组进行为期1年的随访(所有患者均完成随访),观察两组临床治疗效果,包括胃肠功能恢复情况、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结果观察组首次排气、首次排便、进食、拔管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两组进行为期1年的随访,观察组1年内复发率为7.14%,低于对照组的23.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粘连性肠梗阻患者采用改良肠梗阻导管技术治疗可提高临床疗效,改善胃肠功能,不增加并发症且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11.
粘连性肠梗阻是腹部外科的一种常见多发病。其中约80%是手术后粘连所致,再次手术并不能消除粘连,相反的术后必然要形成新的粘连。故对单纯性、不完全性肠梗阻,特别是粘连严重者一般选用非手术治疗。我们在工作中观察到体位加几种药物联合运用,对粘连性肠梗阻的缓解有很好的疗效。在解痉、止痛、  相似文献   

12.
经鼻肠梗阻减压导管置入术治疗粘连性小肠梗阻3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DSA引导下经鼻肠梗阻减压导管置入术治疗粘连性小肠梗阻的近期疗效。方法:选择30例单纯性粘连性小肠梗阻患者进行治疗,观察临床疗效。结果:全部病例均一次性插管成功,技术成功率100%,无术中并发症发生。经导管造影显示21例肠管通畅,6例肠管增粗、扭曲,3例肠管狭窄。治愈18例,好转6例,中转手术6例,临床有效率为80%。结论:经鼻肠梗阻减压导管置入术治疗单纯性粘连性小肠梗阻疗效肯定,可以快速改善临床症状,明显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 评价经鼻型肠梗阻导管在肠梗阻治疗中的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0月-2013年1月106例急性肠梗阻患者,其中采用肠梗阻导管减压治疗50例为A组,鼻胃管减压治疗56例患者作为对照为B组,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情严重程度差异无统计学差异。比较两种减压方法对肠梗阻的疗效差异。 结果 肠梗阻导管组在临床症状缓解、实验室资料、影像学改变方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7.45、8.72、7.48、4.61、7.47,P均<0.05)。A组患者需手术治疗比例较B组低,总体有效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44、23.43,P均<0.05)。 结论 经鼻型肠梗阻导管在肠梗阻治疗中效果明显优于普通鼻胃管,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肠梗阻导管在粘连性肠梗阻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收治的粘连性肠梗阻患者42例作为受试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1例。两组患者入院后立即行禁食、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常规治疗,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观察组置入鼻肠梗阻导管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鼻胃管置入胃肠减压治疗。治疗7 d后评估临床疗效,统计两组中转开腹手术治疗情况。结果:观察组粘连性肠梗阻治疗总有效率(95.24%)显著高于对照组(71.4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无中转开腹手术治疗者,对照组6例中转开腹手术治疗(28.57%),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粘连性肠梗阻治疗中应用肠梗阻导管可有效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可有效降低中转手术率,临床应用效果良好,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6.
17.
中西医结合治疗粘连性肠梗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1985年至1993年,住院治疗各类急性肠梗阻患者147例,其中粘连性肠梗阻74例,占50.4%,有腹部手术史43例,占58%,1-3次以上因粘连性梗阻住院治疗患者31例,占41%,手术后至出现粘连性肠梗阻的时间短者2周,最长21年。保守治疗效果不好中转手术19例,占25.7%,6例急诊手术。男性大于女性,青壮年大于儿童。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比分析不同胃肠减压导管置入方式在机械性肠梗阻治疗中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6年4月至2017年1月罗山县人民医院收治的106例机械性肠梗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3例。对照组接受鼻胃管胃肠减压治疗,观察组接受经鼻肠梗阻导管置入减压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评价。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排气、腹痛消失、气液平面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不同胃肠减压导管置入方式均可改善机械性肠梗阻患者临床症状,经鼻肠梗阻导管置入减压临床疗效更显著,可缩短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时间,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9.
中西结合治疗粘连性肠梗阻64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1992年以来,我科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64例,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 64例中,男43例,女21例;年龄21~68岁,平均42岁;64例均有腹腔手术史,其中脾切除3例,阑尾切除术18例,胆囊切除术16例,胃大部切除术11例,宫外孕、子宫肌瘤等妇科手术9例,其他手术7例。全部病例均有典型的肠梗阻临床表现,并经X线证实为肠梗阻,病史6小时~4天,平均  相似文献   

20.
中西医结合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粘连性肠梗阻占肠梗阻病人20%~40%以上,腹部手术是导致粘连性肠梗阻重要原因之一。大承气汤煎剂经胃管注入,治疗效果可靠。笔者应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