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在灰树花液体发酵体系中,分别添加不同量的天麻素、对羟基苯甲醇和对羟基苯甲醛3 种天麻成分,分析这3 种成分对灰树花菌体生长和胞外多糖(exopolysaccharide,EPS)合成的影响,采用苯酚-硫酸法测定胞外多糖含量。结果表明:适宜质量浓度的这3 种天麻成分均能促进灰树花菌体生长和胞外多糖的生物合成,其中对羟基苯甲醛添加量为0.15 g/L时效果最佳,并且略低于体积分数7%天麻醇提取物。动态分析0.15 g/L对羟基苯甲醛和7%天麻醇提取物对灰树花EPS合成促进作用的结果表明:在整个发酵过程中,二者促进灰树花EPS生物合成的效果基本一样,并且从发酵第7天开始,二者的EPS产量均显著高于空白组(P<0.05)。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动态测定发酵期间对羟基苯甲醛含量变化,结果表明:在发酵的第5天,对羟基苯甲醛基本被完全吸收,而此时灰树花EPS开始大量积累。因此,灰树花可利用对羟基苯甲醛来促进EPS的生物合成。  相似文献   

2.
在灰树花深层发酵系统中加入天麻提取物,以灰树花生物量和胞外蛋白合成量为指标,对天麻提取物添加量进行优选;利用HPLC对天麻提取物成分进行分析,研究天麻提取物灭菌前后主要成分(天麻素、对羟基苯甲醇、对羟基苯甲醛及巴利森甙)含量的变化,并研究其促进灰树花生物量和胞外蛋白合成的关键成分在灰树花发酵体系中的含量变化。结果发现,7%(体积分数)天麻提取物可以促进灰树花菌丝体生长和胞外蛋白的合成,生物量和胞外蛋白合成量在发酵第11天时达到最大值;在天麻提取物灭菌后,巴利森甙含量明显减少,天麻素含量明显增加;天麻提取物加入灰树花发酵体系14d后,天麻素、对羟基苯甲醇、对羟基苯甲醛含量均降低,但巴利森甙含量增加了161.11%。  相似文献   

3.
通过向灰树花深层发酵体系中添加天麻单一成分对羟基苯甲醇(HA),考察对羟基苯甲醇对发酵液的菌丝生物量、胞外多糖产量以及抗氧化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灰树花发酵体系中对羟基苯甲醇最佳添加量为0.2 g/L,最佳发酵时间不10 d。与对照组相比,对羟基苯甲醇添加组的发酵液生物量和胞外多糖产量分别提高了65.2%和164.2%(P<0.05);发酵液还原力、DPPH自由基、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羟自由基、过氧化氢清除率均显著提高(P<0.05),分别提高了37%、13.02%、41.1%、22.3%、528%,其添加可对灰树花发酵产物抗氧化活性起增效作用。发酵过程中对羟基苯甲醇的利用率达到97.27%,其几乎被完全转化。  相似文献   

4.
通过向灰树花发酵体系中单一添加天麻醇提物、苦荞醇提物及两种提取物的复配液,研究其对灰树花菌体生长和胞外多糖合成的影响,同时对添加复配液后发酵体系中的残糖(还原糖)含量、pH值的动态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当复配液中天麻醇提物添加量为7 g/L、苦荞醇提物添加量为5 g/L时效果较佳,相比空白组(未添加提取物)和单一添加组(天麻、苦荞),胞外多糖产量分别增加了49.08%、13.76%、33.88%,菌丝体生物量分别增加了51.10%、11.35%、26.69%,均显著地高于空白组(P<0.01)和单一添加组(P<0.05)。发酵动力学研究表明,灰树花菌体生长和胞外多糖产量在第7天达到峰值,复配组相对于空白组能消耗更多的碳源物质促进胞外多糖的合成。因此,天麻和苦荞中的有效成分能够显著促进灰树花菌体生长与胞外多糖的合成。  相似文献   

5.
在灰树花深层发酵体系中,分别添加两组天麻的醇提液,分析其对灰树花菌体生长和胞外多糖(Extracellular Polysaccharide,EPS)合成的影响,利用HPLC测定两组天麻醇提液中天麻素的含量。结果显示,两组天麻醇提液的添加体积浓度在4%时均能显著促进灰树花菌体的生长和胞外多糖(EPS)的产量(p<0.05),然而试验组2的天麻醇提液对灰树花细胞生长和胞外多糖的促进作用优于试验组1。天麻素含量的测定显示,试验组2的天麻醇提液中的天麻素含量是试验组1的1.33倍。研究表明,不同加工条件的天麻,所制得的天麻醇提液对灰树花菌体生长和胞外多糖的影响效果差异显著,说明天麻制品的制作方法不同,将得到不同的使用效果。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山药提取物对真菌灰树花的影响,本研究在灰树花液态发酵体系中分别加入山药汁、山药水提物、山药醇提物及特征成分尿囊素,研究其对灰树花生物量和胞外多糖产量的影响,探索75%山药醇提物对灰树花发酵体系中的代谢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山药汁、山药水提物、山药醇提物及特征成分尿囊素对灰树花生长均有促进作用;当75%山药醇提物添加量为9 g/L时,促进效果最佳,生物量和胞外多糖分别达到(2.23±0.02)g/L和(1.87±0.03)g/L,相比空白组极显著增加了46.71%和52.03%(P<0.01);当其特征成分尿囊素添加量为200 mg/L时,生物量及胞外多糖产量相比空白组极显著提高了36.88%、47.72%(P<0.01);动态分析其生长变化规律表明,发酵第7 d,灰树花菌丝体和胞外多糖产量达到峰值,且实验组菌体细胞能利用更多的还原糖,调控发酵体系pH,缩短发酵周期;分析多糖合成关键酶活性变化规律发现,与空白组相比,实验组葡萄糖激酶(GK)、磷酸葡萄糖变位酶(PGM)和UDP-葡糖糖焦磷酸化酶(UDPG)活性显著增强(P<0.05),而葡萄糖异构酶(GPI)活性显...  相似文献   

7.
以天麻提取物为外源添加物,加至灰树花液体深层发酵体系中,通过外源诱导实验,考察天麻提取物对灰树花液体发酵产菌丝体及胞外漆酶的影响,并进一步重点研究起显著影响作用的关键成分。研究表明,天麻提取物及单一成分天麻素(gastrodin,GA)、对羟基苯甲醛(p-hydroxylbenzaldehyde,HBA)、对羟基苯甲醇(p-hydroxybenzyl alcohol,HA)均对灰树花菌丝体和胞外漆酶活力有显著的促进作用。结果显示,当添加3?g/L的天麻醇提物时,对灰树花菌丝体生物量和胞外漆酶活力有最大的促进作用,与对照组相比,分别提高了1.62?倍和7.41?倍(P<0.05)。同时,利用高效液相色谱对3?g/L天麻醇提物中的GA、HBA、HA含量进行分析,以相应量添加到灰树花发酵体系中。结果表明,HA和HBA均能显著提高灰树花漆酶活力和菌丝体生物量,与添加3?g/L天麻醇提物实验组相比,添加HA使酶活力提高10.25%,生物量增加9.17%。本研究可为中药提取物及成分促进真菌生长和产漆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中药茯苓提取物参与灰树花液态深层共发酵,进而探究不同溶剂提取的、不同添加比例的茯苓提取物对灰树花活性物质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5 g/L的茯苓醇提液和7 g/L的茯苓水提液时,均能够提高灰树花的生物量及多糖、总黄酮、蛋白的含量。相比于空白对照组,在最适醇提物和水提物添加量下的菌丝体生物量分别提高了24.28%和29.04%,具有显著促进作用(P<0.05)。5 g/L醇提物添加条件下的胞外多糖、胞内多糖、胞外黄酮、胞内黄酮、胞外蛋白、胞内蛋白组与空白组相比具有显著促进作用(P<0.05),分别提高了17.8%、30.29%、8.32%、10.13%、10.49%和10.24%。7 g/L水提液添加条件下胞内多糖、胞外黄酮、胞内黄酮、胞外蛋白、胞内蛋白与空白组相比具有显著促进作用(P<0.05),分别提高了19.8%、3.16%、9.29%、10.24%和8.78%。表明添加一定量的茯苓提取物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灰树花菌丝体的生长和活性代谢产物的含量,并且对多糖的产量影响尤为明显。  相似文献   

9.
灰树花多糖是灰树花中最具生物活性的成分之一,通过在灰树花发酵体系中添加一定量的天麻,可以提高灰树花胞外多糖(exopolysaccharides,EPS)的产量。基于Logistic和Luedeking-Piret方程,采用MATLAB软件分别得到了天麻醇提液浓度为7%(v/v)时,灰树花菌体生长、EPS合成、基质消耗的动力学模型和模型参数。结果表明模型与实验数据能较好地拟合,基本上反映了天麻醇提液浓度为7%(v/v)时,灰树花发酵产胞外多糖过程的动力学特征。  相似文献   

10.
在灰树花液体深层发酵体系中添加天麻醇提物,考察天麻醇提物对灰树花发酵菌丝体生物量、菌丝体多糖及β-葡聚糖含量的影响,并进一步研究起显著促进作用的关键特征成分;同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7 g/L天麻醇提物中的特征成分进行定量分析,研究了对灰树花菌丝体生物量、菌丝体多糖及β-葡聚糖起促进作用的关键特征成分及优化添加量。结果表明,适当浓度的天麻醇提物能够显著提高灰树花菌丝体生物量、菌丝体多糖及β-葡聚糖的含量,在其质量浓度为7g/L时,菌丝体干重、菌丝体多糖及β-葡聚糖含量均达到最大值,分别为1.708 g/L、5. 974%和2. 055 mg/g,与不添加天麻醇提物相比分别增加了0. 36、1. 29和1. 44倍(P<0. 05)。天麻醇提物中的特征成分分别为天麻素5. 837 5 mg/g,对羟基苯甲醇1.107 2 mg/g,对羟基苯甲醛0.660 1 mg/g,对灰树花菌丝体生物量、菌丝体多糖及β-葡聚糖起促进作用的关键特征成分均为对羟基苯甲醛,其.优化添加量分别为100、250、150 mg/L。  相似文献   

11.
营养条件对灰树花产胞外多糖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灰树花是一种营养丰富的食、药两用真菌 .灰树花胞外多糖是一种具有生理活性的真菌多糖 .作者研究了营养条件对灰树花产胞外多糖的影响 ,确定了合理的初始碳源、氮源、无机离子、生长因子的质量浓度 .进一步的正交试验表明 ,灰树花产胞外多糖较佳的培养基组合为 :葡萄糖 4 0g/L ,蛋白胨 5g/L、磷酸二氢钾 4 g/L ,硫酸镁 2 g/L、玉米浆 2 0 g/L .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高血压亚急症患者循环内皮祖细胞(EPC)功能的改变以及一氧化氮(NO)、肱动脉血流介导的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FMD)与EPC功能的关系。方法 招募高血压亚急症患者13例,血压正常者20例(对照组),取外周血提取原代EPC培养后以Transwell小室和CCK-8法评估EPC的迁移、黏附和增殖能力,通过检测FMD、血浆和EPC分泌的NO、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评估血管内皮功能。结果 高血压亚急症组与对照组相比,EPC细胞功能(包括迁移、增殖和黏附能力)明显下降(P<0.05);血浆及EPC分泌的NO水平有明显差异(P<0.05);血浆及EPC分泌NO水平均与EPC迁移、黏附和增殖能力呈明显的线性关系(P<0.05);FMD与EPC迁移、黏附和增殖能力具有明显相关性(P<0.05)。两组血浆和EPC分泌的GM-CSF、VEGF、IL-6水平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相对血压正常者,高血压亚急症人群的EPC功能(迁移、黏附和增殖)明显下降,且NO水平和FMD均与EPC功能正相关。  相似文献   

13.
徐利  周丽伟  郭文强  张亚萍  陈彦 《食品科学》2016,37(11):143-146
对食用药用真菌灰树花发酵进行建模,获得使目标发酵产物达到最大产量的培养条件。运用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方法进行非线性拟合,并采用遗传算法预测优化培养基成分,结果表明其能够较好预测灰树花发酵过程。运用此方法可在灰树花发酵生产过程中根据所需产物控制发酵条件与时间,具有较高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海藻糖在灰树花深层发酵中的积累及多糖的提取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探索了灰树花深层发酵与多糖提取的工艺 ,并对海藻糖与多糖产生的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以土豆 6 %、麸皮浸汁 2 %、葡萄糖 1%为培养基 ,在 2 5℃下培养为灰树花适宜的培养条件 ;灰树花多糖提取的最佳工艺参数是 :加水倍数 2 5,醇沉浓度 90 % ;海藻糖累积于快速生长期之后的稳定期 ,用 37 5℃处理灰树花菌丝体可获较高的产量 ;灰树花胞内多糖含量与海藻糖含量同时在稳定期达到最大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测定不同产地灰树花多糖含量,为灰树花多糖的综合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蒽酮-硫酸法,正交试验确定最佳工艺,测定不同产地灰树花粗多糖、可溶性糖含量。结果 18批不同产地灰树花粗多糖含量8.17%~34.82%,可溶性糖含量27.46%~55.65%。结论不同产地灰树花多糖含量具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葡萄糖与红糖在猴头菇液体发酵过程中对菌丝多糖分泌及胞外酶活性的影响, 筛选出猴头菇的最适碳源。方法 分别以葡萄糖和红糖为碳源进行猴头菇菌丝液体培养, 以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不同发酵时间猴头菇的总糖、还原糖与多糖含量及纤维素酶、木聚糖酶与果胶酶活性。结果 两种碳源对猴头菇液体发酵的影响较大, 除菌丝生物量影响不显著外, 其他指标均呈现显著差异(P<0.05)。其中, 以葡萄糖为碳源时, 发酵液始终为酸性, 并且pH随发酵时间延长显著降低, 最低可达4.36; 总糖与还原糖含量随发酵时间延长显著降低; 纤维素酶活力在发酵第11 d时显著升高并达到最高值(392 U/L), 木聚糖酶活性在发酵至第7 d时显著升高至最大值(1809 U/L), 但第11 d时显著降低, 果胶酶在发酵至第3 d时活力最高, 可达7349 U/L, 3种胞外酶的活性最高值交错出现。以红糖为碳源时, pH先升至7.28, 后降低至弱酸性(5.88); 总糖含量随发酵时间延长无显著变化, 还原糖含量显著下降(P<0.05), 而多糖含量升高极显著; 纤维素酶活性随发酵时间延长显著降低, 但木聚糖酶及果胶酶活性无显著变化, 3种酶活性最高值均低于以葡萄糖为碳源的酶活性最高值。结论 以葡萄糖为碳源培养猴头菇, 猴头菇3种胞外酶的分泌具有一定的规律性, 使其可以迅速分解果胶, 然后为木聚糖, 最后大量利用纤维素, 而以红糖为碳源有利于猴头菇胞外多糖的分泌, 为猴头菇液体发酵后续药理作用研究与生产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