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73 毫秒
1.
目的探讨用JR1152F型热释光剂量计(TLD)和仿真人体盆腔模型核查宫颈癌腔内后装治疗三维剂量分布的可行性。方法测定JR1152-F-型TLD(规格1mm×1mm×6mm)用于铱-192剂量测量的升温程序、剂量线性响应范围和重复性,并对TLD剂量计及热释光剂量仪(FJ427-A1)进行剂量刻度,仿真人体盆腔模型分成6段、每一层面关键器官上设置若干直径1mm、长6mm的测试孔,孔中放入直径1mm、长6mm小铅条,插入宫腔管施源器,模拟机下拍摄X光定位片,取出铅条,测试孔内放入TLD剂量计,用microSelectronHDR后装治疗计划系统(TPS)设计腔内放疗模拟计划,给予A点剂量200cGy次,计算出各测试点的理论值和重建精度,按计划进行腔内后装照射,用热释光剂量仪对受照后的TLD剂量计进行重复测量。结果TLD剂量计剂量线性范围在300cGy内,相关系数0.997,重复性好于±4%,A点、B点、F点、膀胱和直肠剂量参考点实测剂量与TPS计算值符合较好,误差分别在±3.60%、±0.9%、±7.8%、±7.1%、6.4%内。结论用JR1152-F型TLD和仿真人体盆腔模型核查宫颈癌腔内后装治疗三维剂量分布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2.
目的 对电子束全身皮肤照射进行剂量学参数的测量。方法 在Varian23EX加速器上采用双机架六野照射技术,使用平行板电离室、胶片、热释光元件等对源皮距400cm处6MeV电子束的剂量学参数进行测量。结果 治疗平面的剂量场均匀性到达±5%。单照射野体表剂量80%以上,最大深度0.6cm,80%和50%剂量深度分别为1.10cm和1.42cm。双机架六野最大剂量深度接近皮肤表面,80%和50%剂量深度分别为0.40cm和1.00cm处。X射线污染为2.2%。累积因子平均值3.05。结论 全身电子束照射条件下电子束剂量特性与常规条件下特性有很大不同,必须通过实际测量来为临床照射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电子加速器输出剂量与实测剂量相对偏差的现状,分析产生偏差的原因,促进放射治疗质量控制工作。方法 按照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277号技术报告中的测量方法对22家医院的26台医用电子加速器输出剂量进行测量,使用的仪器设备包括PTW公司UNIDOS型剂量仪、30013型0.6cc电离室及国产30 cm×30 cm×30c m水箱。校准点处相对偏差在±3.0%以内的评价为合格,非校准点处相对偏差在±5.0%以内的评价为合格。结果 54个校准点处剂量偏差合格率为64.8%,偏差范围为-13.9%~8.0%;79个非校准点处剂量偏差合格率为65.8%,偏差范围为-23.1%~20.7%。结论 电子加速器输出剂量与实测剂量相对偏差的合格率较低,加强放射治疗质量控制工作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4.
目的 检验广东省职业病防治院个人剂量监测实验室的测量误差和存在问题。方法 经过退火处理的剂量计邮寄到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辐射防护与核安全医学所照射若干组剂量值,照射后的剂量计再邮寄回我实验室测量、数据处理,然后将测量结果上报该所。结果 共参加8次比对,6次检测结果与照射剂量基本上在±5%以内符合,1次在±10%以内符合,1次超过±15%。结论 广东省职业病防治院个人剂量监测实验室基本符合国家有关标准的要求。  相似文献   

5.
葡多酚对外周血淋巴细胞辐射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葡多酚(GPC)对人外周血淋巴细胞辐射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取14名健康女性的外周血,用直线加速器X射线一次性照射。设高、低剂量GPC组、阳性对照和阴性对照组,分别在培养24、48、72h后检测淋巴细胞凋亡率、增殖活性和淋巴细胞转化率等指标。结果照射后48h,阳性对照组的淋巴细胞凋亡率和增殖活性分别为(45.19±4.80)%和0.66±0.03;高剂量GPC组则为(36.26±6.77)%和0.86±0.05,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GPC可降低X射线对淋巴细胞损伤的程度,对淋巴细胞辐射损伤有良好防护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对TLD方法核查6 MV光子线束在参考条件和非参考条件下剂量学参数的可靠性进行验证。方法 在参考条件和非参考条件下,用指形电离室对6 MV光子线束在深度、偏离照射野中心、照射野大小和使用45°楔形板等不同条件下剂量进行测量,并与TLD方法测量结果进行对比。结果 TLD测量的6 MV光子线束剂量结果与指形电离室测量的结果比较相对偏差平均为(4.67 ±2.18)%,低于IAEA的允许偏差(不超过±7%)。结论 TLD核查参考条件和非参考条件下6 MV光子线束剂量学参数方法可靠,简单易行。  相似文献   

7.
目的 通过测量医用直线加速器放射治疗射野外低剂量辐射场的剂量,建立射野外低剂量辐射场的剂量分布模型。方法 用环境剂量巡测仪测量医用直线加速器在治疗射野外的GT方向和左右向的不同距离的剂量,测量不同射野时射野外离等中心点100处的剂量;测量不同型号的加速器射野外低剂量辐射场的剂量分布,比较不同加速器间的射野外低剂量辐射场的剂量分布差别。测量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0cm×10cm放疗射野外70cm范围内,GT方向的散射线剂量与侧向的相同点的散射线剂量差别不大,相对均匀,70cm以上,逐渐降低;射野外低剂量辐射场的剂量随射野的增大而增加;射野外低剂量辐射场的剂量随加速器出束MU数的增加而增加;同一厂家生产的同类不同型号的加速器散射线剂量分布基本相同。结论 放疗患者所处的低剂量散射线辐射场剂量分布是在放疗射野外一定范围相对均匀,且随射野增大和出束MU数的增加而增加,患者在接受根治性肿瘤放疗时,除射野穿透部位以外,躯干处于一个相对均匀的散射线辐射场中,特别是年轻患者所受剂量有必要予以评估。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皮肤蕈痒霉菌病全身电子线照射的技术实施及剂量测定。方法 选用PRECISE ELEKTA公司直线加速器6MeV电子线,对皮肤蕈痒霉菌病患者行全身电子线照射,采用双机架角照射技术,分别于放疗前及放疗中用瑞典IBA多通道半导体探头剂量仪进行剂量监测。结果 采用双机架角全身电子线照射技术,全身皮肤表面剂量分布比较均匀,放疗后达到完全缓解,且放疗不良反应轻微,可耐受。结论 皮肤蕈痒霉菌病全身电子线双机架角照射技术及剂量测定方法,临床便于实施,且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9.
目的 对比离线分析的EBT3胶片和在线实时分析的辐射荧光屏对医用质子重离子加速器照射野剂量分布的质控测量差异,选择更适合的设备质控测量的探测器系统。方法 针对主动式点扫描医用质子重离子加速器,在布喇格峰展宽为3 cm,射程分别为7、16、29 cm条件下,通过放疗计划系统规划100 mm×100 mm的质子和碳离子照射野,分别利用EBT3胶片和辐射荧光屏探测器测量各种条件下的照射野大小,EBT3胶片图像获取在照射24小时后通过平板扫描仪获取,辐射荧光屏图像在束流照射过程中由相机实时拍照获取,通过照射野剂量分布曲线的半高宽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三种质子和碳离子射程条件下,通过对比分析,不论物理意义方面还是统计学方面,两种探测器测量质子重离子照射野剂量分布,结果一致性好,精度相当,辐射荧光屏探测器在结果处理时间上更有效率。结论 两种探测器都满足质子重离子照射野剂量学参数测量要求,在照射野剂量分布的指标测量方面,能够在线实时测量分析的辐射荧光屏探测器比EBT3胶片更符合放疗质控发展要求。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对加速器射野参数一年的QUICKCHECK结果进行统计和分析,评估加速器射野中心轴剂量、平坦度、对称性、射线质、剂量率的一致性。方法 2012年2月至2013年2月间,加速器正常运行216天,故障47天。利用QUICKCHECK共对加速器共进行216次检测,检测的参数包括中心轴剂量、平坦度、对称性(G/T方向和L/R方向)、射线质、剂量率。对检测的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评估加速器的稳定性。结果 对于10 cm×10 cm射野,中心轴剂量为(100±2.3)MU,有11次(5.09%)检测结果超过2%。平坦度检测值为(100±2.6)%,有4次(1.85%)超过2%。对称性(G/T方向)检测值为(100±1.4)%。对称性(L/R方向)检测值为100±2.7%,有4次(1.85%)超过2%。射线质检测值为(100±2.79)%,有3次(1.39%)超过2%。剂量率检测值为(300±11.2)MU/min。对于20 cm×20 cm射野,中心轴剂量为(100±2.1)MU,有11次(5.09%)检测结果超过2%。平坦度检测结果为(100±1.2)%。对称性(G/T方向)为(100±0.27)%,对称性(L/R方向)为(100±1.27)%,射线质为(100±0.35)%。结论 中心轴剂量合格率为94.91%,平坦度合格率为98.15%,对称性合格率为100%,射线质合格率为100%,剂量率合格率为100%。除中心轴剂量外,加速器各项参数的一致性合格率都在98%以上,具有很好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用热释光计量计(TLD)核查放射治疗光子线束多叶光栅小野的剂量。方法 使用尺寸15 cm×15 cm×15 cm固体聚苯乙烯模体,在其中一块2.0 cm厚的模体中心轴放置TLD。经过CT扫描,并将影像传递给计划系统(TPS),利用TPS计算出6MV光子线束、2.0 cm×5.0 cm照射野、SSD=100 cm时,位于中心轴物理深度10 cm处2.0 Gy剂量所需要的机器跳数,然后按照计划照射TLD。照射后的TLD经过测量,并对测量结果与计划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10台加速器TLD实测剂量与TPS计划剂量相对偏差分别为0.8%、0.4%、-19.8%、1.0%、1.9%、3.3%、-10.6%、-0.8%、-1.8%和1.0%。结论 10加速器中有两台机器的计划剂量与实测剂量的相对偏差超出了±5%的要求范围。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为了解山东省医用加速器15 MV X射线在放射治疗中的使用情况及其PDD参数的准确性,探讨医用加速器应用质量控制方面存在的问题。方法 对山东省使用中的15 MV医用加速器X射线的PDD参数抽点测量。结果 所测51台医用加速器15 MV X射线三个深度点的PDD参数测量的相对偏差在±2%以内的,分别占58.8%、54.9%和56.9%;个别医用加速器15 MV X射线PDD参数偏差较大,其中超过±5%的分别占9.8%、9.8%和11.6%。结论 须进一步加强放射治疗设备的质量控制工作,医用加速器15 MV X射线PDD参数应进一步优化,提升其偏差在±2%以内的比率,采取措施避免其偏差超过±5%。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照射角度变化对乳腺癌术后电子线放疗剂量分布的影响。方法 使用仿真人体组织等效模型模拟典型成年女子左侧乳腺癌术后患者,以6 MeV电子束进行术后模拟照射,靶区单次照射2 Gy,选取350°、355°、0°、5°、10°五个角度作为照射角度,使用热释光剂量片测量靶区胸壁及敏感器官的剂量分布。结果 选取350°、355°、0°、5°、10°五个角度后,胸壁受照剂量没有明显变化,其中胸壁两侧部位在355°旋转时受照剂量变化差异高于中间部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418,P > 0.05);敏感器官受照剂量有明显变化,其中对照组患侧肺、健侧肺受照剂量为(0.79±0.15) Gy和(0.21 ±0.08) Gy,5°旋转角度组患侧肺、健侧肺受照剂量为(1.06 ±0.23) Gy和(0.31 ±0.11) Gy,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2,t=3.14,P < 0.05)。结论 乳腺癌术后电子线放疗过程中,不同照射角度变化降低靶区边缘受照剂量,并在旋转5°时明显增加了患侧肺和对侧肺的受照剂量,临床摆位中值得注意。  相似文献   

14.
子宫动脉栓塞治疗子宫肌瘤患者的X射线辐射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子宫肌瘤患者在子宫动脉栓塞 (UAE)手术中所经受的X射线照射。方法 回顾性分析 90例UAE辐射剂量资料 ,采用DSA机 (Angiostar Plus)配置的空透电离室型剂量监测系统 (DiamentorK1andDiamentorED) ,在线读取面积剂量乘积DAP(cGy·cm2 )和入射表面剂量ESD(mGy) ,采用Monte Carlo转换因子估算有效剂量ED(mSv)。结果 透视时间 (2 8. 60± 2 3 . 73 )min ,摄影 (87± 3 8)帧 ,DAP为 (6178± 3 80 2 )cGy·cm2 ,ESD为 (3 78± 2 45 )mGy ,ED为 (9 .89± 6. 0 8)mSv。透视对总DAP的贡献 (3 4 1%± 10 7% )小于摄影 (65. 9%± 10 . 7% ) ,透视对ESD值的贡献 (61 .1%± 12 . 9% )大于摄影 (3 9 .5 %± 14. 0 % )。结论 UAE治疗过程中患者受到了一次性较大剂量X射线照射。  相似文献   

15.
目的:改进X(γ)射线全身放射治疗中的剂量控制方法,减少全身放疗照射剂量误差。材料与方法:全身放疗前,用电离室和半导体剂量仪针对每个患者进行模拟剂量测量,并与实时监测剂量比较,计算照射剂量误差。结果:通过每次全身放疗前的模拟剂量测量,实际照射剂量与模拟测量剂量的误差控制在5%之内。讨论:为了有效控制X(γ)射线全身放射治疗中的照射剂量误差,每次在对患者进行全身放疗前,必须在水等效体模中模拟患者不同监测部位的体厚和实际测量环境,用电离室和半导体剂量仪进行测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掌握医用加速器靶外辐射剂量水平及其影响因素,为科学评定其防护性能提供依据。方法以ELEKTA Pre-cise18MV加速器为研究对象,使用NH-100型中子雷姆剂量仪、451P高压电离室Xγ剂量仪,LiF(Mg、Cu、P)热释光剂量计(TLD)等,测量加速器靶外1m处、迷路至治疗室外不同位置的X射线和中子(n)的剂量分布。结果靶外1m的X和n的剂量率分别为7.0~87.7mSv/h和18.8~228.0mSv/h,泄漏辐射率分别为0.004%~0.049%和0.010%~0.127%;含石蜡的治疗室门对X和n的衰减倍数分别为25和45,门外2m处X和n剂量率分别为1.1和1.3μSv/h。结论该18MV加速器靶外辐射剂量水平满足相应标准的要求,但受加速器能量、照射方向及照射野大小等多种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X射线探伤作业时的辐射场分布情况。方法 对室外移动式X射线探伤机周围不同距离放置剂量测量元件测量累积剂量;并同时在可接受剂量水平的剂量元件放置点用PDR2仪器直接读数;分别测量X射线探伤机作业时不同kv值、以及X射线探伤机照射窗口分别放置或不放置被探伤物体时的辐射场剂量分布。结果 X射线探伤作业时辐射场各方向上X射线照射剂量率随着与X射线管焦点距离的增大而逐渐降低。有用线束照射方向的正前方剂量率最高,比左右前45°方向普遍高一个数量级,比左右两侧90°方向及正后方普遍高2个数量级。结论 以探伤机X射线管焦点为起点,X射线探伤作业时探伤人员剂量控制区范围划分大约为:有用X射线束照射方向的正前方约90 m处;左右前侧45°约35 m处;左右侧90°约25 m处;正后方约20 m处。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机架角对加速器剂量仪读数的影响,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用电离室剂量仪在空气中测量不同机架角的照射量,然后与机架角为0°时的照射量进行比较。结果:加速器剂量仪读数随机架角变化的幅度在0%~0.463%。结论:机架角对加速器剂量仪读数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研究低MU对医科达Precise、医科达Synergy、瓦里安21CX三台加速器X射线剂量学的影响,设置计划系统的优化参数。方法测量三台加速器在不同MU下输出剂量的线性、剂量分布均匀度和射线质3种描述射线束基本特性的参数。结果在1≤MU<5时,每个MU的剂量差别≤1.9%,当MU≥5时,每个MU的剂量差别≤0.8%。MU≥3时三台加速器的平坦度、对称性、射线质误差均在允许范围内。结论不同型号加速器参数不同,低MU对加速器的影响大小是不同的,因此要定期测量加速器的启动特性。  相似文献   

20.
本文报告^60Co辐照场误入事故中,两名工作人员受到不均匀的照射,通过现场模拟实测受照人中全身等效吸收剂量。根据受照射的条件估算受照人员全身红骨髓计权平均测量,与实测量相接近。说明^60Co辐照场误入事故的剂量计算用红骨髓计权平均剂量方法可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