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民间舞蹈是体育学、艺术学、民俗学等多个学科研究的母题,而民间信仰是许多民间舞蹈的重要精神支撑。本文对流传于桂东南客家聚居区的民间舞蹈与民间信仰进行调查整理,为桂东南客家民间舞蹈的保护传承提供依据,为扩充当地学校的体育、舞蹈等教学资源提供参考资料。研究认为:在桂东南客家聚居区流传的民间舞蹈有舞龙、舞狮、舞麒麟、舞春牛、跳禾楼、采茶舞、竹马舞、跳傀僮、打杯舞等,桂东南客家信仰有神灵崇拜、自然崇拜、祖先崇拜和圣贤崇拜等;民间信仰是解读客家民间舞蹈内在精神的钥匙;客家民间舞蹈需要外界的包容,也需要客家人的"文化自觉"。  相似文献   

2.
客家民间信仰是多神信仰,其队伍庞杂的神灵既有中原南迁汉族移民所带来,也有客家人聚居地少数民族留下的.还有非客家地区传入后落地生根的,其传承与发展不仅伴随着客家民系形成和发展的全过程,而且也伴随着客家文化发展和繁荣的全过程,成为客家文化这棵参天大树上葱郁的枝叶.以闽、粤、台客家公王、伯公、妈祖、三山国王等信仰为例探讨客家民间信仰的传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3.
闽西和台湾客家民间信仰一脉相承,台湾民间信仰中诸多神灵都是早期赴台的闽西客家人从原乡携去的.但在其传承与发展过程中,也发生明显的变异.本文试图探讨闽西和台湾客家民间信仰的传承关系及其发生变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4.
桂东南乐舞文化包含形式多样的山歌、戏曲、舞蹈、器乐等艺术形式,是当地民间信仰有形传承的重要体现。桂东南民间信仰是乐舞文化的精神核心,又为乐舞文化增添了浓郁的地方文化色彩,并成为地方文化传承和发展的重要形式。乐舞活动中的民间信仰不仅具有乡村社会的教化作用和民众精神支撑作用,而且具有族群社会的凝聚和维系作用,同时具有传统伦理与道德的传承、教化作用。  相似文献   

5.
赣南客家传统民居的建筑民俗既受到其他地区的影响,又有当地的鲜明特色,从而反映出赣南客家民间信仰的开放性与地域性。以民俗志的方式描述赣南客家的建筑民俗,以知识考古学的视角考察蕴含于客家建筑民俗中的民间信仰,一定程度上可以发现赣南客家乡土文化和生活的逻辑。  相似文献   

6.
三山国王是粤东地区的地方保护神,特别为粤东客家人所信奉。在明清时期,伴随着粤东客家移民台湾,三山国王信仰也飘洋过海到台湾。三山国王信仰曾被视为台湾客家人所特有的信仰,是台湾族群辨别的标准之一。目前两岸交流是文化先行,三山国王信仰可借其在两岸客家人的特殊地位,推动两岸客家及与其他族群的文教交流。  相似文献   

7.
祖墓风水对客家民间社会的影响既深且广。客家人入桂时,有背负父祖骸骨随迁的丰富记载。广西客家祖墓有骸骨葬、衣冠葬、银牌墓及招魂葬等多种类型。祖墓不以有无祖先骸骨为条件。客家祖墓风水信仰,具有精神归宿、文化认同、精神激励、道德教化等极其重要的宗教功能,是祖先崇拜的支柱之一。客家二次葬或多次葬习俗的形成,是客家民众在精神需求的前提下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客家祖墓信仰宗教圣境之建构,与灵魂观念、祖先观念、土葬与墓祭习俗、风水观念,以及民众的宗教需求等相关。  相似文献   

8.
敬字信仰是中国历史上广泛存在于民间的一种信仰形式。迄今祖国大陆从文献资料出发研究敬字信仰的成果尚属空白。宝岛台湾虽然相关研究成果迭见,但研究的区域范围局限于台湾地区。笔者自去年以来通过在福建客家地区广泛的田野调查,从各种文献中搜寻到相当数量的第一手资料,有力印证了台湾学者提出的台湾敬字信仰来源于祖国大陆的观点,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海峡两岸敬字信仰渊源关系问题研究的资料空白,为证明海峡两岸敬字信仰的渊源关系提供了有力的证据.  相似文献   

9.
敬字信仰是中国历史上广泛存在于民间的一种信仰形式.迄今祖国大陆从文献资料出发研究敬字信仰的成果尚属空白.宝岛台湾虽然相关研究成果迭见,但研究的区域范围局限于台湾地区.笔者自去年以来通过在福建客家地区广泛的田野调查,从各种文献中搜寻到相当数量的第一手资料,有力印证了台湾学者提出的台湾敬字信仰来源于祖国大陆的观点.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海峡两岸敬字信仰渊源关系问题研究的资料空白.为证明海峡两岸敬字信仰的渊源关系提供了有力的证据.  相似文献   

10.
通过湖州地区民间蚕种故事及蚕种信仰田野调查,着重论述湖州地区丝织业发展与民间蚕神信仰兴盛的关系;透视民间蚕神故事及蚕神信仰从嫘祖到马头娘的历史演变,揭示蚕神信仰在地域上的差异性及其包容性;纵观蚕神信仰的广泛影响,探讨蚕神信仰对社会所产生的体现以农为本的思想,求得心理安慰。传播蚕业知识,产生新的人生礼仪习俗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