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探讨治疗糖尿病肾病(DN)的有效方法。方法将72例糖尿病肾病患者分为三组。分别为胰激肽原酶组、依那普利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观察血糖、血压、尿白蛋白排出率(UAER)、血尿素氮(BUN)、血肌酐(Cr)的变化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后胰激肽原酶组和依那普利组患者UAER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胰激肽原酶组患者治疗后Cr水平较依那普利组和对照组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依那普利组患者治疗后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较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较对照组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胰激肽原酶组SBP较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胰激肽原酶和依那酱利均有较好治疗糖尿病肾病的效果,胰激肽原酶还可以改善患者的肾功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替米沙坦联合胰激肽原酶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DN)的疗效。方法将90例血压正常的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观察A组、B组及对照组。患者均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观察A组(替米沙坦联合胰激肽原酶)、B组(替米沙坦)及对照组各30例。12周后观察三组治疗前后患者的24 h尿微量白蛋白(Alb)、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肾功能(BUN、Cr)的变化。结果观察(A、B组)24 h尿微量白蛋白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A组较观察B组降低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替米沙坦联合胰激肽原酶具有降低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的24 h尿微量白蛋白的作用,并且这种作用是独立于降压之外实现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体外反搏联合胰激肽原酶肠溶片治疗糖尿病肾病的效果。方法 2011年5月—2013年6月我院住院或门诊的糖尿病肾病患者4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例。所有患者均给予糖尿病及优质低蛋白饮食,限制剧烈运动,应用胰岛素控制血糖,应用不影响尿蛋白排泄的降压药。对照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加用胰激肽原酶口服,240 U/次,3次/d,连服35 d。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予增强型体外反搏,治疗压力0.03~0.045MPa,1 h/d,共35 d。观察两组治疗前后24 h尿蛋白定量、尿白蛋白排泄率(urinary albumin excretion rate,UAER)、Scr、BUN、SBP、DBP等指标的变化。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两组24 h尿蛋白定量、UAER明显降低(P0.05),治疗后观察组较对照组24 h尿蛋白定量、UAER明显降低(P0.05)。结论增强型体外反搏联合胰激肽原酶肠溶片治疗能更有效的降低DN患者的尿蛋白,有临床应用的价值,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胰激肽原酶对2型糖尿病早期肾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门诊及住院临床确诊48例2型糖尿病早期肾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除外各种原发肾脏疾病、尿路感染、心功能不全、出血性疾病等。治疗组在2型糖尿病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胰激肽原酶(怡开)120u3次/日,疗程为6W。对照组给予糖尿病教育,饮食疗法,运动及药等常规治疗。结果治疗前后两组血糖、血压、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脂及肾功能无统计学差异,治疗组尿微量白蛋白显著减少,与对照组及自身比较均有显著异常(P<0.05)。结论胰激肽原酶可有效降低2型糖尿病早期肾病尿微量白蛋白,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胰激肽原酶联合依那普利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DN)的疗效.方法 两组均给予血糖、血压控制,低蛋白饮食等基础治疗,将60例2型DN早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胰激肽原酶+依那普利)和对照组(依那普利).治疗4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尿白蛋白排泄率、血尿素氮、血肌酐、血清白蛋白的变化.结果 两组治疗前、后尿白蛋白排泄率有明显差异(P〈0.05);血尿素氮、血肌酐均有所降低;血清白蛋白有所升高;但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胰激肽原酶联合依那普利治疗早期DN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应用前列地尔联合胰激肽原酶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DN)的效果以及对患者血清内脂素、脂联素与β2-微球蛋白(β2-MG)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天津市西青区大寺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19年2月—2020年5月接诊的80例早期DN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于两组入院患者均给予合理饮食及运动锻炼,控制血压,在此基础上给予对照组患者使用胰激肽原酶单药治疗,观察组则应用前列地尔联合胰激肽酶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治疗前后血清指标变化情况。结果 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5.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65,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内脂素、脂联素、β2-MG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内脂素、脂联素、β2-MG水平均较前下降,且观察组下降程度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DN患者临床治疗中应用前列地尔联合胰激肽原...  相似文献   

7.
《rrjk》2017,(14)
目的:观察依那普利与阿托伐他汀联合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在2015年4月-2017年1月期间收录的糖尿病肾病患者中随机抽取76例作为观察对象,将其平均分配为对照组(n=38)和观察组(n=38)。对照组患者单独给予依那普利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依那普利与阿托伐他汀联合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各项指标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的FPG、2h PG、Hb Alc、SBP、DBP、UAER、Scr和Ccr指标均明显改善,组间数据存在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UAER、Scr和Ccr指标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给予糖尿病肾病患者使用依那普利和阿托伐他汀,可有效稳定患者血糖水平,维护肾功能,可在临床上广泛运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价胰激肽原酶肠溶片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的疗效.方法 将70例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6例,对照组34例.两组患者均行降糖、ACEI类药物降压和他汀类药物调脂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胰激肽原酶肠溶片治疗.观察两组的蛋白尿、尿素氮、血肌酐、胆固醇及平均动脉压水平的变化.结果 两组治疗后尿蛋白、尿素氮、血肌酐、胆固醇及平均动脉压较治疗前均有所改善(P〈0 05或P〈0 01);治疗后,观察组的疗效更显著;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观察组优于对照组.结论 胰激肽原酶肠溶片治疗糖尿病肾病能有效改善肾功能,减少尿蛋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胰激肽原酶联合厄贝沙坦治疗糖尿病肾病显性蛋白尿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采用胰激肽原酶联合厄贝沙坦治疗糖尿病肾病显性蛋白尿30例,并与对照组30例对比,比较两组治疗4周后24h尿蛋白定量、血清白蛋白、血尿素氮、血肌酐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对24h尿蛋白定量、血清白蛋白、血尿素氮、血肌酐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胰激肽原酶联合厄贝沙坦治疗糖尿病肾病显性蛋白尿临床疗效较好,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临床应用他汀类药物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疗效分析.方法:152例近5年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按照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72例,常规治疗方法)、观察组(80例,常规治疗+辛伐他汀),3个月治疗后比较两组尿素氮(BUN)、血肌酐(Scr)、C-反应蛋白水平(CRP)和尿蛋白排泄率(UAER)的变化.结果:在治疗3个月后,对照组和观察组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BUN、Scr、CRP和UAER均显著降低(P<0.05,P<0.01);观察组治疗后3个月指标下降,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辛伐他汀可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保护肾功能,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氨基胍、维生素C对糖尿病大鼠肾脏的保护作用。方法利用链脲佐菌素腹腔注射法诱导建立Ⅰ型糖尿病大鼠模型,将实验用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糖尿病组、氨基胍治疗组、维生素C治疗组、维生素C和氨基胍联合治疗组。治疗16周。观察治疗期间及治疗后大鼠的一般状况、血糖、尿素氮、血肌酐,内生肌酐清除率、24h尿蛋白排泄率。结果①造模组大鼠均出现肾脏功能损害;②氨基胍、维生素C对血糖无影响,但能改善基本状况,降低糖尿病大鼠的尿素氮、血肌酐、24h尿白蛋白排泄率,增加内生肌酐清除率;③两种药物联合用药具有协同作用。结论氨基胍、维生素C无降糖作用,但具有确切的肾脏保护作用,联合用药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早期糖尿病肾病行益气养阴补肾活血方剂治疗的有效价值.方法 选入于2016年9月—2018年9月在医院接受治疗的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62例,采用随机化分组模式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31例.记录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治疗前后血糖、血脂、肾功能指标.结果 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93.55%高于对照组70.97%,差异有统计...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葛根素对糖尿病大鼠肾小球细胞间黏附分子ICAM-1基因表达的调控。方法利用链脲佐菌素腹腔注射法诱导建立1型糖尿病大鼠模型,将实验用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糖尿病组、葛根素治疗组。治疗16周。观察治疗期间及治疗后大鼠的一般状况、血糖、尿素氮、血肌苷,内生肌苷清除率、24 h尿蛋白排泄率,原位杂交检测肾组织CD54基因表达。结果造模组大鼠均出现肾脏功能有损害;葛根素能改善基本状况,降低糖尿病大鼠的尿素氮、血肌苷、24 h尿白蛋白排泄率,增加内生肌苷清除率,细胞间黏附分子mRNA表达显著下调。结论葛根素具有确切的肾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糖尿病肾病中血清胱抑素C(Cys-C)、肾小球滤过率(e-GFR)、尿微量白蛋白与肌酐比值(m-Alb/Cr)的相关关系。方法:对121例糖尿病肾病患者及60例正常对照组人群进行血清Cys-C、e-GFR、尿m-Alb/Cr检测,并按不同血清Cys-C水平分组,比较血清Cys-C、e-GFR、尿m-Alb/Cr的敏感性与相关性。结果:糖尿病肾病组与正常对照组之间血清Cys-C水平差别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在不同的血清Cys-C分组中,糖尿病肾病A组尿m-Alb/Cr与正常对照组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而糖尿病肾病B组与糖尿病肾病A组及正常对照组间比较Cys-C、e-GFR、m-Alb/Cr三指标间差别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1)血清Cys-C在e-GFR异常时,两者具有很好的相关性。结论:糖尿病肾病中尿m-Alb/Cr敏感性明显高于血清Cys-C及e-GFR;血清Cys-C在e-GFR异常时存在明显相关性,血清Cys-C在糖尿病肾病的病程监控中具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缬沙坦联合依那普利治疗糖尿病肾病(DN)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2007年3月~2010年8月笔者所在科住院的126例2型糖尿病早期肾病患者随机分为三组,分别予以缬沙坦(缬沙坦组)、依那普利(依那普利组)以及依那普利和缬沙坦联合应用(联合组),治疗前后测定24 h尿蛋白定量(UAE)、血肌酐(SCr)、尿素氮(BUN)、血钾、血压等.结果 三组治疗后血压均较治疗前有所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治疗12周后,SCr及BUN水平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UAE水平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联合用药组治疗后UAE水平明显低于依那普利组和缬沙坦组(P〈0.05).三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缬沙坦联合依那普利治疗糖尿病肾病患者疗效优于单一用药,且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糖尿病肾病患者的临床治疗与护理措施。方法我院于2008年12月至2010年12月对收治的糖尿病肾病患者采用氯沙坦联合安体舒通治疗,并探讨了临床治疗过程中的护理措施。结果经过积极的治疗与护理,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及血压均明显下降(P<0.05)。结论早期采用全面的护理干预措施,应用氯沙坦联合安体舒通治疗可显著改善糖尿病肾病患者的病情。  相似文献   

17.
叶黄素对糖尿病大鼠肾损伤的缓解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叶黄素对糖尿病大鼠肾损伤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采用四氧嘧啶诱导大鼠糖尿病模型,灌胃给予叶黄素4w,测定大鼠血浆叶黄素水平、肾重、肾脏指数、BUN、SCr、CCr、24h尿蛋白及肾组织SOD、GSH-Px活性、GSH、MDA含量、TNF-α、IL-6水平。结果叶黄素5mg/kg.bw和20mg/kg.bw剂量组大鼠肾重、肾脏指数、BUN、SCr、CCr、24h尿蛋白均低于糖尿病大鼠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肾组织SOD与GSH-Px活性、GSH含量高于糖尿病大鼠组(P<0.05),MDA含量低于糖尿病大鼠组(P<0.05),肾组织TNF-α、IL-6低于糖尿病大鼠组(P<0.05)。结论叶黄素能缓解糖尿病大鼠的肾功能损害,其机制可能与叶黄素升高抗氧化酶活性,降低肾组织的氧化应激水平以及减少促炎性细胞因子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检测在糖尿病肾病发生及发展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我院146例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尿白蛋白排泄率和血肌酐水平分为单纯糖尿病组、早期糖尿病肾病组、临床糖尿病肾病组和肾衰竭组,3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组,采用循环酶法分别检测其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并加以分析。结果各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进行比较,糖尿病肾病组显著高于单纯糖尿病组,并且随着糖尿病患者肾脏损害程度的加重而升高,各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糖尿病患者肾脏损害程度相关,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有望作为糖尿病肾病的临床检测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维生素C联合碳酸氢钠对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时造影剂肾病的预防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5月至2019年7月在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PCI的82例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两组,各4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水化法,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维生素C联合碳酸氢钠治疗,比较两组造影前后的肌酐清除率(CCr)、血尿素氮(BUN)和血清肌酐(SCr)水平及造影剂肾病发生情况。结果造影后3 d,试验组CCr高于对照组,BUN和SCr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造影剂肾病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维生素C联合碳酸氢钠对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PCI时造影剂肾病的预防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盐酸贝那普利片联合尿毒清颗粒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5-11月天津市东丽区军粮城医院全科门诊收治的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盐酸贝那普利片,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应用尿毒清颗粒。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24 h尿微量清蛋白、肌酐、尿素氮的变化及总有效率。结果治疗后,两组24 h尿微量清蛋白、肌酐及尿素氮均明显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24 h尿微量清蛋白、肌酐及尿素氮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00%,高于对照组的8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应用盐酸贝那普利片与尿毒清颗粒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