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对制药废水浓度高、生物毒性强、可生化性差及难降解等特点,采用UASB+A/O为主体的生化工艺对江苏某制药企业废水进行了处理,结果表明,当温度为20~30℃时,微生物的驯化培养可在70 d内完成。当进水COD浓度为3 000~5 000 mg/L、盐分浓度5 000 mg/L、氨氮浓度60 mg/L时,在正常的工艺运行条件下,出水COD浓度稳定在400 mg/L以下,氨氮浓度稳定在10 mg/L以下,出水水质达到园区纳管标准,运行费用为2.33元/m3。  相似文献   

2.
高浓度氨氮对SBR工艺处理制药废水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结合实际工程,考察了高进水氨氮浓度对SBR工艺处理制药废水的影响.结果表明,当SBR进水氨氮浓度>350 mg/L后,出水氨氮浓度迅速升高,出水COD浓度也呈波动上升,高浓度氨氮对微生物产生了抑制作用,大幅降低了SBR对氨氮与COD的去除率;经过一段时间的驯化,SBR工艺可适应450 mg/L左右的进水氨氮.  相似文献   

3.
江西某化工企业主要生产头孢类系列产品的医药中间体,产生的废水COD和氨氮浓度高,原废水处理工艺已无法达到排放标准。在小试基础上对原工艺进行改进,采用MAP+铁碳芬顿+ABR+A/O工艺处理该制药废水。工艺改进后出水各项指标均符合《化学合成类制药工业水污染排放标准》(GB 21904—2008)。  相似文献   

4.
以贵阳某中药制药企业废水处理工程为例,分析了中药制药企业生产废水水质特点及废水处理工艺、主要建(构)筑物设计参数、运行状况及运行费用。针对废水污染物浓度高、可生化性好、悬浮物高、色度高、水质变化大等特点,选择综合调节+组合气浮+UASB+A/O+芬顿氧化处理工艺。实践表明,该系统运行稳定,出水主要排放限值指标在达到《中药类制药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 21906—2008)表2标准基础上再提高10%后达标排放。  相似文献   

5.
某制药企业根据抗生素制药废水成分复杂、浓度高、生物毒性强的特点,将废水分成高盐废水、高浓废水和生物发酵废水三类,分质收集并进行预处理。高盐废水采用MVR蒸发器进行脱盐预处理,高浓废水采用微电解+Fenton+混凝沉淀工艺进行预处理。分质预处理后的废水与生物发酵废水混合进入生化段,生化段采用ABR+MBBR(A)+MBBR(O)组合工艺,A/O池内均投加悬浮生物填料,增加污泥浓度,提高处理效率。运行结果表明,此工艺针对性强、处理效果稳定、耐冲击负荷能力强,经处理后出水水质可达到园区污水处理厂接管标准。  相似文献   

6.
针对制药废水特征污染物浓度高、COD浓度高和可生化性差等特点,浙江某药业公司预先采用污水分流和分质处理,臭氧预氧化后综合废水处理量为250 m~3/d。其后通过水解酸化-厌氧-A/O组合工艺进行处理。运行结果表明,该工艺处理系统稳定,处理效果好,对COD和BOD_5平均去除率达91%以上,出水水质满足当地污水处理厂的纳管要求。  相似文献   

7.
耿土锁 《西南给排水》1996,(3):13-15,19
本文论述了加压生化工艺的特点及其在制药废水处理中的应用情况。实际运行表明,加压生化工艺具有水中溶解氧浓度高、生化反应速度快、体积小、水力停留时间短、运行稳定等特点。塔塔加压生化装置具有水深度大、气水接触时间长、氧利用率高等优点。  相似文献   

8.
制药废水具有成分复杂、有机物浓度高、常规工艺难以处理达标的特点。以广济药业制药废水处理系统为例,介绍了EGSB-倒置A/A/O氧化沟工艺的启动与调试情况。该组合工艺调试稳定后,EGSB出水COD稳定在1 400~1 800 mg/L,COD去除率80%,出水p H值维持在7.3左右,出水碱度为2 600~3 400 mg/L。单座EGSB沼气产量约8 400 m3/d,其中甲烷占53%~60%。倒置式A/A/O氧化沟出水COD稳定在220~290 mg/L,COD去除率83%。系统最终出水水质可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1996)的二级标准,处理费用为4.933元/m3。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9,(12)
《制药设备与工艺》课程是高职高专药品生产技术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但是本课程的实践教学因为设备昂贵、制药过程环境要求高、存在安全压力等原因,开展的不尽如人意。本文将GMP虚拟仿真软件引入到课程的实践教学中来,有效地解决了以上问题,为制药设备实训课的有效开展提供了方法,提高了实践课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0.
制药废水成分复杂,COD和有机氮浓度高,水质波动极大且含有难生物降解和有抑菌作用的抗生素等物质。针对其水质情况,预处理采用气浮沉淀一体池+铁碳微电解+混凝沉淀工艺,提高了废水的可生化性;主流程采用UASB-A/O生化组合工艺,其中UASB系统有机容积负荷高,耐冲击能力强,A/O系统脱氮效果好,运行成本低;深度处理采用混凝沉淀,确保COD和TP达标。最终出水水质满足后续园区污水厂的进水水质要求。  相似文献   

11.
高孟臣  司丹丹  张馨予 《山西建筑》2010,36(14):154-156
针对制药废水的特点和目前制药废水预处理技术现状,介绍了O3/H2O2在制药废水处理中的应用,阐述了O3/H2O2氧化工艺机理,分析了O3/H2O2联合氧化法在工程实际中的应用情况,并通过与其他方法对比,得出该工艺是最好的制药废水预处理工艺。  相似文献   

12.
分质预处理强化制药废水处理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活性污泥法/水解酸化/MBR工艺处理制药废水,分析了铁炭微电解强化预处理水量权重小、有机污染物含量高、生物毒性强的工段废水后,组合工艺对混合废水的处理效果。结果表明:制药废水具有较强的生物毒性,可通过好氧处理方法进行削减,两级好氧工艺可有效去除具有生物毒性废水中的氨氮;铁炭微电解可大幅降低有机污染物浓度并削减生物毒性,提高后续生物处理工艺对COD、NH4+-N的去除效果,试验原水的COD、NH4+-N、总氮分别为(6 000~8 000)、(50~100)、(100~200)mg/L,经铁炭微电解强化预处理工段废水后,组合工艺出水COD、NH4+-N、总氮分别降至500、5、60 mg/L以下,达到排入污水处理厂的要求。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制药废水重金属排放特点,在5个省市选择5家化学原料药生产企业和5家生物制药企业,监测分析车间排水和出水总汞、总砷、六价铬、总铬、总镉、总铅等6种重金属浓度。结果表明:10家制药企业废水重金属排放浓度均低于有关排放标准。化学原料药制药废水检出率最高的指标为总砷,其次为总汞、总铬,其中车间排水总砷检出率高达100%。生物制药废水总汞检出率最高,其次为总砷、总铬,其中车间排水总汞检出率高达100%。大多数企业采用预处理、生化处理及深度处理组合式污水处理工艺,多数对总汞、总砷和总铬具有明显去除效果,原因主要在于混凝相关工艺及微生物的生物吸附和絮凝作用使废水中的重金属从溶解的离子状态转变成难溶性化合物或稳定的螯合物而转移到污泥中。  相似文献   

14.
《Planning》2018,(2)
从京帮传统中药制药工具、制剂工艺及在甘肃的发展3个方面对传统中药制药技术流派的特点进行了总结与分析,并介绍了甘肃庆阳一带水泛丸制剂工艺的应用与发展,以期促进京帮传统中药制药技术的传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15.
保健药制药废水处理工程设计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针对保健药品制药废水浓度高、色度大的特点,采用水解酸化/生物接触氧化/混凝沉淀工艺进行处理,处理水量为 100 m3/d,进水COD约为1 200 mg/L、BOD5约为600 mg/L、SS约为600 mg/L、氨氮约为45 mg/L、色度为700倍.运行结果表明,出水COD、BOD5、SS、氨氮和色度分别为 82.0、18.2、32.0、12.0 mg/L和40倍,符合<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1996)的一级标准.该工艺处理效果稳定,耐冲击负荷能力强,产泥量少.  相似文献   

16.
发酵类制药废水处理工程的设计与调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某企业产生的发酵类制药废水中悬浮物、有机物、氮、磷浓度高,水质波动大,采用初沉调节池/混凝沉淀池/水解酸化池/MSBR/悬浮生物滤池/加药气浮池组合工艺处理,在进水COD平均为11 932 mg/L、水解酸化后NH<,3>-N平均为162.5 mg/L的情况下,出水COD平均为261 mg/L(去除率达97.8%)、NH<,3>-N平均为1.5 mg/L(去除率达99.1%),其余指标也均达到入管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17.
本文论述了深井曝气活性污泥法处理同浓度制药废水的情况,如能够稳定主效地高用于高浓度制药废水的处理,在进水COD浓度超过5000~12000mg/L以上时,COD去除率在90%以上,其它水质指标如NH3-N或BOD5等去除率分别在80%和98%以上。深井曝气法具有稳定,高效,耐冲击负荷,气温影响小,氧利用率高且投资省,运行费低和占地少等优点,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8.
制药废水成分复杂,色度大、COD浓度高、可生化性差,属于难生物降解有机废水。采用微电解-芬顿-EGSB-A/O-生物接触氧化-BAF-混凝工艺进行处理,运行结果表明,该工艺处理效率高,抗冲击负荷能力强,对COD、NH_3-N、TP的去除率分别可达到99.9%、88%和99.5%,最终出水COD、NH3-N、TP分别为85.8、15.0、0.4 mg/L,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的一级标准。  相似文献   

19.
采用微电解/芬顿/水解酸化/生物接触氧化/混凝工艺处理化学合成类制药废水,处理规模为100 m~3/d。运行结果表明,该工艺处理效率高,抗冲击负荷能力强,对COD、BOD_5、NH_3-N、SS的去除率分别达到98. 5%、98. 7%、84. 0%、97. 0%,出水COD、BOD_5、NH_3-N、SS浓度分别为77、13、8、9 mg/L,最终出水水质达到《化学合成类制药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 21904—2008)。  相似文献   

20.
为了解超高污泥浓度(MLSS)对膜生物反应器(MBR)工艺运行效果的影响,分析了某采用厌氧/缺氧/好氧/缺氧(AAOA)-MBR工艺的城市污水处理厂在超高MLSS浓度下的运行情况。结果表明:MBR工艺可在较高的污泥浓度下运行,并且高污泥浓度有助于系统对有机物的去除。该污水厂的MBR膜池在20 g/L左右的超高污泥浓度下运行了超过600 d的时间,出水COD、氨氮、TN、TP浓度分别约为14、0.43、6.37和0.25 mg/L;高污泥浓度可增强系统抵御低温、进水负荷冲击的能力,并且联合后置缺氧段强化了系统的内源反硝化。MBR系统在高污泥浓度下运行,需要密切注意膜通量及跨膜压差的变化,适时进行膜清洗,以免发生膜污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