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抗疲劳防治亚健康中药整理与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抗疲劳防治亚健康为中心,以补益养生方剂为切入点,用文献学等方法,从近百本中医古籍、10万余首方剂中筛选出1079首方剂,对其按气、血、阴、阳及五脏进行了分类整理,在1079首方剂中其使用中药378味,20类,其中补虚药最多,为100味且使用频率较高,在补虚药中,补气、补阳、补脾、补肾占优势,说明补虚药在抗疲劳防治亚健康中起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2.
抗疲劳防治亚健康方剂整理与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文献学等方法,以寻找抗疲劳防治亚健康方剂为中心,以补益养生方剂为切入点,从近百本中医古籍、10万余首方剂中筛选出1079首方剂,对其按气、血、阴、阳及五脏进行了分类,每类又分为首选方及次选方。从气、血、阴、阳角度观察,补气、补阳为抗疲劳防治亚健康的主要途径;从五脏角度看,培补先后天之本为抗疲劳防治亚健康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3.
周宝宽 《中医药学刊》2008,26(2):390-392
采用文献学等方法,以寻找抗疲劳防治亚健康方剂为中心,以补益养生方剂为切入点,从近百本中医古籍、10万余首方剂中筛选出1079首方剂,对其按气、血、阴、阳及五脏进行了分类,每类又分为首选方及次选方。从气、血、阴、阳角度观察,补气、补阳为抗疲劳防治亚健康的主要途径;从五脏角度看,培补先后天之本为抗疲劳防治亚健康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4.
目的 对比分析古籍文献中治疗痛风、历节和行痹的处方用药及配伍规律.方法 筛选古籍文献中治疗痛风、历节和行痹的方剂,根据方剂信息建立Access数据库,统计方剂中药物使用频率并应用假设检验与关联规则对前30味高频药物进行分析.结果 共收集352首方剂,包括痛风78首、历节173首、行痹101首.3种方剂中均以当归为使用频率最高的药物,每种方剂中明显高于其他两类的高频药物是:痛风方剂中的苍术、黄柏和熟地黄,历节方剂中的麻黄和芍药,行痹方剂中的地龙.前30味高频药物主要分为补虚药、活血化瘀药、解表药、祛风湿药、利水化湿药、温里药、熄风通络药、清热药、其他,其中补虚药在痛风和历节中使用最多,活血化瘀药在行痹中使用最多.3种方剂支持度>10%、置信度>70%的药对共有11对.结论 补虚、活血化瘀、解表和祛风湿药物在痛风、历节、行痹方剂中使用比例均较高,痛风和历节更注重补虚,行痹更注重活血化瘀,3种方剂用药相互交叉且有各自特点.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寻中药内服治疗慢传输型便秘处方的用药规律。方法:检索2010年5月~2017年5月发表的中医药治疗慢传输型便秘为主要治法的临床型文献52篇,选择有关方剂52首,统计方剂中不同功效类别药物的使用频次。结果 :补虚药35味305使用频次,理气药11味96使用频次,清热药13味60使用频次,宣肺化痰药7味56使用频次,泻下药3味51使用频次。使用频次最多的前10味中药是白术、当归、黄芪、火麻仁、甘草、肉苁蓉、苦杏仁、枳壳、枳实、生地。结论:治疗慢传输型便秘的方剂以补虚药、理气药、清热药、宣肺化痰药、泻下药类别药物为主要组成。  相似文献   

6.
从《中国百年百名中医临床家丛书》搜集并整理出治疗肝硬化腹水的方剂共64首,对其组方用药规律进行统计分析。64首方剂中用药共220味,使用频次1492味次;以补虚药最多,其次是利水渗湿、理气、活血化瘀药;药性以寒、温、平为主;药味以苦、甘、辛为主;归经以肝、胃、肺、脾、肾为主。名老中医治疗肝硬化腹水注重攻补兼施,以益气健脾、行气、利水和活血祛瘀为主要治法。  相似文献   

7.
《脾胃论》“扶阳助土”用药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金元四大家之一的李东垣,在其不朽之著《脾胃论》一文中认为:脾为后天之本,胃为水谷之海,脾胃不健,中土虚衰,是产生疾病之根源;其治法亦宗《内经》“劳者温之,损者益之”,以甘温之剂扶阳助土,其重视脾胃阳气在遣方、服药、禁忌、调养博法可见一斑。1.用药纵观全书选用药物113味,方剂63个,而尤以补中益气场之8味药交错出现为最多,约54个方剂,占总方数的86.3%,三味以上的有37个方剂,其中8味药都用的有补中益气汤。清操场二方。用七味药的有黄芪人参汤、清暑益气汤、益胃汤、丁香茶美场等4首方剂。这8昧药在诸方剂中的分别…  相似文献   

8.
袁泽焕  蔡煜佳 《河南中医》2022,(11):1714-1719
目的:通过数据挖掘分析中医药治疗乳腺癌的用药规律。方法:收录《肿瘤方剂大辞典》《肿瘤良方大全》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治疗乳腺癌的方剂,采用频数统计、关联规则、聚类分析、因子分析等数据挖掘方法,统计分析其用药规律。结果:共纳入249首方剂,涉及中药383味,其中抗癌解毒药8种,活血化瘀药7种,补虚药6种,化痰止咳平喘药、理气药各4种,解表药2种,利水渗湿药、平肝熄风药各1种。在关联规则分析中,当归、白芍的药物组合使用频率最高。3味、4味中药药组多以这两味中药加减配伍。聚类分析和因子分析中,相同组合有乳香-没药、穿山甲-王不留行。当归、茯苓、白芍和白术等常配伍使用。结论:中医药治疗乳腺癌多将抗癌解毒药、活血化瘀药、补虚药和理气药配伍使用。  相似文献   

9.
明清时期治疗老年性痴呆的用药规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明清时期治疗老年性痴呆的用药规律。方法收集整理有关老年性痴呆的方剂141首,建立数据库,并应用Excel等统计分析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41首治疗老年痴呆的方剂中,共用中药167味,共用药次1180次;补虚药、甘温药、心肝经药物使用最多。结论虚中夹实是老年性痴呆之病机;补虚安神、化痰开窍是治疗老年性痴呆的基本原则;从心论治体系对防治老年性痴呆占突出地位。同时认为,人参,远志,石菖蒲,甘草,茯苓,茯神,麦冬,当归,酸枣仁,熟地、朱砂,白术,半夏,生地为治疗早期老年性痴呆以及记忆力减退的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宋代方剂专注论述健忘症的用药规律,供现代中医临床辨证用药参考。方法:查阅宋代12本方剂著作,选择其中5本专门论述"健忘"或"益智"的方剂,建立数据库,通过excel进行用药规律分析。结果:收集有效方剂41首,单方5首,复方36首,涉及药物80味,使用频率前6位药物依次是补虚药、安神药、开窍药、利水渗湿药、温里药、活血祛瘀药;单味药物使用频次前6位依次是远志、人参、菖蒲、茯苓、甘草、茯神;以药物归经统计,入心、肺、脾经药物最多。结论:宋代健忘症防治从补心气入手,总是补益脾肺之气,善用安神、开窍药物;开心散可作为防治健忘症的常用方剂。  相似文献   

11.
目的: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软件,探讨中医经方治疗抑郁症的用药规律。方法:收集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和万方数据库发表的中医经方及其化裁治疗抑郁症的文献资料,时间设定为1986年1月至2016年12月,将所得数据规范完成后,输入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软件,建立数据库,运用中医传承辅助系统中的关联规则、改进的互信息法以及复杂系统熵聚类等无监督数据挖掘方法,分析治疗抑郁症经方中常用的药物、核心组合及发现新方。结果:筛选出符合条件的运用中医经方治疗抑郁症的发表文献共461篇,其中包含119首方剂,涉及中药155味,对其进行分析,发现方剂中出现有35味中药高频应用,频次前5位的中药为炙甘草、大枣、柴胡、半夏、白芍。通过关联规则挖掘出核心组合25个,通过聚类分析得到新方3个。结论:通过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对治疗抑郁症的中医经方进行分析,发现运用中医经方治疗抑郁症用药频次较高的中药,大多为辛甘温之品,归经于心、脾胃、肝、肾经的药物频率明显较高,其中尤以入心经为最多,这些高频中药大多有益气健脾、宁心安神、行气解郁的功效。经方治疗抑郁症注重通阳气、养心气、疏肝气、健脾气,为临床辨治抑郁症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2.
目的:基于中医传承辅助系统软件,分析和总结1995—2016年中医药治疗肠道菌群失调症的用药规律,并根据用药规律对新方做出预测。方法:收集中国全文期刊数据库(CNKI)中治疗肠道菌群失调症有效的中医药方剂相关文献,运用中医传承辅助系统软件建立方剂数据库,对用药规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筛选治疗肠道菌群失调症的方剂148篇,分析得到治疗肠道菌群失调症的32味常用药物,7种常用药对用药模式,16个新方核心组合以及8个新处方。结论:分析显示治疗肠道菌群失调症的药物主要以补气健脾、渗湿利水类药物为常见。通过聚类分析得到的新方,与临床上治疗肠道菌群失调症常用方剂参苓白术散、补中益气汤和健脾渗湿汤等有相似的治疗作用,但同时又参以理气疏肝之药物,以达到舒达肝气、健补脾胃的作用。配伍组合符合补气健脾、渗湿止泻等临床主要治疗思路,有利于指导临床实践,为临床新药的开发和利用奠定的一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
  目的:采用复杂系统熵网络方法,挖掘在中医治疗肺癌方剂中的用药及配伍规律。  方法:选择《肿瘤方剂大辞典》中明确用于治疗肺癌的中药处方,基于随机置换检验的互信息方法进行中药的相关性评估,在此基础上建立复杂网络,通过计算网络的中心性信息挖掘相关的核心药对、处方,以及药物的四气、五味、归经等配伍规律。  结果:共选择323首治疗肺癌的方剂,涉及407味中药。其中发现20个高频药物(主要集中于养阴类、补气类),41个核心三元组药物,26个核心药对;同时发现了以养阴益气药物为主,辅以化痰散结、清热解毒药物的基本方13个;药物性味以寒温、苦辛为主,归经以肺、脾、肝、胃、大肠经居多。  结论:通过复杂系统熵网络法,可有效发现治疗肺癌的处方及用药;以寒热并用、阴阳互补、表里同治为主要治则,用药以益气养阴为主、以祛邪为辅。  相似文献   

14.
杨雪  周强  张声生 《天津中医药》2016,33(4):197-199
张声生教授认为治疗脾胃病重在调畅气机,在临证中善于应用对药,从气机升降、出入、从化三方面提出14种治法治疗脾胃病常见症状,包括升清化浊、重镇降逆、理气消胀、疏肝理气、通腑泄浊、辛开苦降、补气健脾、扶阳益肾、收敛止汗、清热凉血、搜风剔络、醒脾开胃、消食导滞、活血化瘀法,并取得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15.
常见的冲胃气逆疾病有脑充血、呕吐、吐衄、喘证、膈证、倒经等,张锡纯认为引起此类疾病的病理基础是肾虚、肝火、胃气虚弱等。对于此类疾病,张锡纯喜用降逆药物配合对症的补益之药治疗。降逆药物,张锡纯常取代赭石、半夏,认为两药皆是镇降冲胃气逆的良药,补益药物,能恢复脏腑的正常生理,从根本上治疗引起冲胃气逆的病理基础,另外张锡纯还用升提大气的方法治疗冲胃气逆引起的倒经等病。  相似文献   

16.
补中益气汤配伍规律现代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补中益气汤由李东垣创制,具有补中益气、升阳举陷、甘温除热的功效,临床上常用于治疗与脾胃气虚及中气下陷等脾胃功能障碍有关的诸多病证。现代学者对补中益气汤的有效成分、药理作用、作用机制、质量标准和配伍理论等方面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其中有关其配伍规律的研究的文献报道较多,但未见综述整理,该文旨在从该方药物配伍对其有效成分及药理作用的影响两方面入手,总结补中益气汤配伍规律的现代研究成果。研究表明,无论有效成分的研究还是药理作用的研究都证明了补中益气汤配伍的合理性,任何单味药物或药对的缺失,其药效均不如原方。在配伍对有效成分的影响方面,方中君臣药均可增加橙皮苷的含量,佐药可降低甘草酸的含量;在配伍对药理效应的影响方面,君药黄芪及益气健脾药味配伍在免疫调节方面起主导作用,而佐使药柴胡、升麻起关键性增效作用;同时益气升阳药味配伍对脾虚证模型动物的病理状态和代谢的调节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这些研究成果充分阐明了补中益气汤的方药配伍所涉及的中医基础理论和方剂学理论的科学性。经典方剂的配伍理论能充分体现中医基础理论及方剂学理论,而对经典方剂配伍规律的研究有利于更好地诠释中医基础理论,同时更好地指导临床应用及科学研究。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补肾方剂中高频应用的中药及其药性特点和在补肾治疗中的配伍规律,为临床药物筛选和合理组方提供依据。方法:利用BICOMB对中国方剂数据库中具有补肾功效的方剂进行中药名称提取和数据处理,以及依据教科书等对中药名称进行标化,建立中药共现矩阵;通过频数统计及利用图形聚类工具包g CLUTO对方剂中药进行聚类分析和可视化处理。结果:251首补肾方剂涉及358种中药,高频(27次以上)使用的中药有25种;方剂主要来自《辨证录》等6种方书。在补肾方剂中,其配伍规律可分为3大类5小类。在各个类别中,中药之间通过配伍从祛湿、补阳、滋阴、养血、益气的不同角度发挥补肾作用。结论:熟地黄、茯苓、当归、山茱萸和山药等是补肾方剂的常用中药,且多以甘味、温平性为主,归肾经、肝经、脾经类并无毒性中药是补肾方剂的构成主力;中药通过协同和拮抗作用,使功效得到最大化发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