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3 毫秒
1.
本文报道在手性表面活性剂N,N-二甲基-N-十二烷基麻黄素溴化铵(Ia),N,N-二甲基-N-十六烷基麻黄素溴化铵(Ib)及N,N-二甲基-N-十六烷基溴化薄荷铵(Ⅱ)形成的手性胶束水溶液中,α-二酮被TiCl_2还原为光学活性的α-羟基酮,对映体过量最高可达30%.  相似文献   

2.
系统研究了β-环糊精(β-CD)及溴化十六烷基吡啶(CPB)对Zn(Ⅱ)-TAPP显色反应的影响.β-CD,CPB单独使用时对体系均有一定的增敏、增稳作用,两者组合则表现为明显的协同增敏、增稳作用.探讨了该作用可能的机理.提出了高灵敏度测定痕量锌的分光光度新方法.应用本法于人发。铝合金等试样中锌的测定,回收率及方法对照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3.
在硫酸酸性介质和溴化十六烷基三甲铵(CTMAB)存在下用紫外吸收、荧光光谱法对β-环糊精(β-CD)与苯甲酸雌二醇(EB)的主客体包络反应及协同增敏作用机理进行了研究,提出了水溶液中测定EB的荧光光度新方法,灵敏度高,检出限为4.9×10-9mol·L-1,其线性范围为5.3×10-9~2.0×10-6mol·L-1,方法的相对标准偏差为1.3%(n=5).应用本法于苯甲酸雌二醇注射液样品中EB的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4.
荧光光谱法测定杀虫剂抗蚜威的残留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pH7.0的Britton-Robinson缓冲介质中,抗蚜威在λex/λem=252/397 nm处发射强荧光,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胺(CTMAB)能使其荧光有一定程度的增敏,且荧光强度与抗蚜威的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据此建立了测定食品中抗蚜威残留量的简便、灵敏的荧光光度法。该法抗蚜威浓度线性范围为0  相似文献   

5.
本文研究了在硫酸介质中,溴催化溴酸钾氧化甲基红而褪色这一新指示反应,找到了测量痕量溴的适宜条件。本文提供的分光光度法灵敏度为1.3×10-3μg/ml,测定范围0—15μg/ml。本动力学分光光度法巳用于测定纯化学试剂中的痕量溴。  相似文献   

6.
催化动力学光度法测定痕量铝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基于HAc-NaAc介质中,依据在溴代十六烷基吡啶的活化作用下,Al^3 对过硫酸铵氧化邻甲氧基酚显色反应的催化作用,建立了测定痕量铝的催化动力学分析法,测定线性范围为0-25μg/25mL。本法应用于自来水中铝的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阳离子表面活性剂溴化十六烷基三甲铵 (CTMAB)存在下 ,二溴羟基苯基荧光酮 (DBHPF)与Mn(Ⅱ )显色反应条件和光度性质 ,在 pH =9.0硼酸 -氢氧化钠介质中 ,试剂与锰形成紫色配合物 ,在 586nm处有最大吸收 ,摩尔吸光系数为 9.6× 1 0 4 L/ (mol·cm) ,2 5mL中锰含量在 0~ 2 0 μg范围符合比尔定律 ,用于水和茶叶中锰的测定 ,结果满意 .  相似文献   

8.
测定了阴离子染料橙黄Ⅱ与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十六烷基羟乙基二甲基溴化铵和十六烷基-二羟乙基甲基溴化铵等3个具有不同头基的季胺盐型阳离子表面活性剂水溶液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研究了橙黄Ⅱ与表面活性荆之间的相互作用.在不同浓度的染料-表面活性剂水溶液中,染料的吸收光谱强度发生明显变化,含表面活性荆的染料溶液的吸收强度比其水溶液要小,说明染料橙黄Ⅱ与季铵盐表面活性剂之间发生较强的相互作用.由光谱数据计算了表面活性荆的临界胶柬浓度和染料-表面活性剂相互作用常数等重要物理参数.结果表明3个表面活性剂与橙黄Ⅱ的相互作用顺序为:十六烷基二羟乙基-甲基溴化铵〉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十六烷基羟乙基二甲基溴化铵.  相似文献   

9.
用热重一差示扫描量热(TG-DSC)测试方法研究了溴代正丁基吡啶盐[bpy]Br的热稳定性,并通过实验研究了它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能.结果表明:溴代正丁基吡啶的液态温度范围在99.8~400.0℃,发生热分解的起始温度为237.8℃.溶解性实验结果表明溴代正丁基吡啶能溶于极性较大的溶剂,暴露在空气中时具有较强的吸水性.  相似文献   

10.
双嘧达莫的协同荧光增敏光谱分析法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荧光光谱法研究了三羟甲基氨基甲烷 盐酸 (Tris HCl)缓冲溶液和溴化十六烷基三甲铵 (CTMAB)、Tris HCl缓冲溶液和β 环糊精 (β CD)两体系对双嘧达莫的协同荧光增敏作用 ,提出了在此条件下用协同荧光增敏光谱分析法测定双嘧达莫含量的新方法 本法灵敏度高 ,检测限低 (9.2 0× 10 -9mol/L) ,在 7.92 6× 10 -8~ 2 .378× 10 -6mol/L范围内荧光强度与双嘧达莫的浓度呈良好线性关系 .  相似文献   

11.
添加剂对氯化钾镀锌溶液中锌镀层的形貌和织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电子显微镜和X-射线衍射方法,研究了氯化钾镀锌光亮剂主要组分及组合光亮剂的作用机理.实验结果表明,添加剂各组分对镀层的形貌与织构影响有显著的差别,而组合光亮剂对锌的形貌和织构的影响表现出了各组分的协同作用.还讨论了镀层形貌与织构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气相色谱法测定中药材中有机氯农药的残留量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中药中11种有机氯农药的毛细管气相色谱测定方法进行了研究。以水-丙酮(3:7,V/V)为提取剂,采用超声波辅助提取中药中残留的农药,经正己烷液一液分配,浓硫酸净化,采用不分流进样方式,用HP-5弹性石英毛细管柱经柱程序升温技术分离,并用电子捕获检测器检测,峰面积外标法定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方法的添加回收率在(80.2~118.4)%,相对标准偏差为(1.02~11.1)%,从而建立了中药中有机氯农药残留测定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3.
有机物添加剂对碱性锌电极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腐蚀实验,测量了锌在碱性溶液中的腐蚀速度,比较了几种有机物添加剂的缓蚀效果 用恒电位极化的方法研究了锌的沉积电流随时间的变化企图用该方法考查一些有机物添加剂对二次碱性锌电极枝晶生长的抑制作用 测量了多孔锌电极在含有各种有机物添加剂的碱液中的阴,阳极极化曲线结果发现,季胺盐型有机表面活性剂 C T M B在碱性溶液中对锌具有一定的缓蚀作用还可以抑制二次锌电极上枝晶的生长 又不会严重影响锌电极的阳极放电行为为碱性电池中锌电极代汞缓蚀剂的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4.
用循环伏安法研究了NaH2PO2对锌镍合金电沉积的影响.结果表明:镀液中加入了NaH2PO2后,可以使合金电沉积时的阴极极化增大,并且出现成核生长的电流环,与Zn-Ni合金、Zn镀层相比,所获得的锌镍磷合金镀层的阳极溶解峰电位正移,因而可以予计Zn-Ni-P合金耐蚀性的提高  相似文献   

15.
二维锌枝晶生长行为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采用恒电压方法得到了不同电解质浓度和电压下金属锌二维电沉积生长的形貌分布图.在枝晶生长条件下,研究了支持电解质、全氟表面活性剂和脉冲电压等对锌枝晶生长行为的影响,并检测了电解池中Zn^2 的浓度分布.实验结果表明:支持电解质、表面活性剂和脉冲电压改变了阴极附近的电场分布和Zn^2 的浓度分布,对沉积物形貌产生很大的影响.同时发现,Zn^2 仅通过电迁移作用到达阴极附近,扩散对传质的贡献可忽略不计.  相似文献   

16.
利用二氯乙烷、三氯乙烷、三氯乙烯、N,N二甲基甲酰胺、内酮作为典型污染物与Fe^2+/EDTA/H2O2/联氨模拟体系反应,所产生的活性中间体与4-(对硝基苄基)吡啶反应生成了紫红色物质,据此,本文建立了一种分光光度法检测活性中间产物的新方法,该办法测量灵敏度高(10mol/L),应用该方法证实了其中4种污染物(二氯乙烷、三氯乙烷、三氯乙烯、N,N-二甲基甲酰胺)具有形成DNA加合物的能力.同时对代谢活化体系的各种显色条什进行了优化。  相似文献   

17.
纳米TiO2气相光催化氧化苯胺的研究(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水玻璃为粘贴剂,稀硫酸溶液为固化剂,采用涂膜法在玻璃纤维布上制备了TiO2复合膜,并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了其表面形貌.用纳米TiO2复合膜作催化剂对大气环境中苯胺的气相光催化氧化进行了研究,考察了催化剂浓度、苯胺的初始浓度、水蒸气等因素对气态苯胺降解率的影响,并用傅立叶变换红外(FT—IR)光谱法分析了光催化反应中降解的产物.气相光催化苯胺后的实验结果表明:催化剂表面因中间产物的吸附导致失活,而采用把催化剂放置在太阳光下数日或用紫外灯光照一段时间便可使催化剂活性得到恢复.  相似文献   

18.
以Fe-Co-Ni合金为衬底,硝酸锌(Zn(NO_3)_2·6H_2O)和氨水(NH_2·H_2O)为原料,采用水热法生长出准定向的ZnO亚微米杆阵列.运用X射线衍射(XRD)、高分辨透射电镜(TEM)、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及室温光致发光谱(PL)研究了ZnO样品的结构、形貌和光学性质.在合适温度(85℃)下长出的ZnO亚微米杆直径较均匀,定向性较好,具有良好的紫外发光特性;在较高的生长温度(100℃)下得到的ZnO样品是分叉杆簇团.Ni衬底上的生长实验获得了类似于Fe-Co-Ni衬底上的准定向ZnO亚微米阵列.  相似文献   

19.
分散剂对用CVD法生产的阵列式碳纳米管的分散性有十分重要的影响,通过加入十二烷磺基酸钠(C12H25SO3Na)分散剂能有效的促使碳纳米管的分散,避免大规模团聚。分散剂的浓度对分散性也有十分重要的影响,O.4g/L浓度的分散剂能使得分散效果最佳,过高或过低的浓度都不利于碳纳米管分散。  相似文献   

20.
用无模式等转化率法和多元非线性回归法及多元线性回归法研究了Ca(H4C6OHCOO)2.2H2O在空气中热分解动力学.结果表明,其第2步分解为两步连串反应,反应模型为CnB→Fn;第3步分解也为两步连串反应,反应模型为D4→Fn;第4步分解反应为简单一步反应,反应模型为Bna,即指数为a的自催化n级反应.并分别得到了第2至第4步分解反应的动力学三因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