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以桑葚为原料,感官评分和总花色苷含量为指标,通过正交试验对桑葚果糕配方及加工工艺进行优化,同时进一步对桑葚果糕成品的微生物及理化指标进行检测。结果表明,桑葚果糕胶凝剂选用二元复配胶凝剂,其中黄原胶和琼脂复配成型性和韧劲最好,最优配方为:采用黄原胶-琼脂复配(质量比1.5:1),以浓度40%的桑葚果浆为基质,胶凝剂、蔗糖、麦芽糊精、柠檬酸添加量分别为基质质量的3%、35%、35%、1.5%。最佳加工工艺配方为:注模厚度1.3 cm、烘烤温度60℃、翻面时间17 h、烘烤时间23 h。所得桑果糕呈紫红色,风味独特,酸甜适中,总花色苷含量(1.52±0.003)mg/g。经检测,桑葚果糕各项微生物指标均符合GB/T 10782-2006果糕类国家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2.
试验以番石榴鲜果和干红枣为原料,采用单因素试验、正交试验和感官评分方法分析影响果糕品质的主要因素,得出果糕最优配方和工艺参数。通过魔芋胶、果胶、卡拉胶及三种胶凝剂复配使用效果对比,得出魔芋胶∶果胶∶卡拉胶比例2∶2∶1为最佳。最优工艺配方参数:番石榴浆和红枣浆配比为1∶1,白砂糖添加量为40 g,柠檬酸添加量为1.0g,复配胶的添加量为3 g。  相似文献   

3.
以无花果干为主要原料,以杏干、葡萄干为辅,添加复合胶和柠檬酸研制无花果果糕,采用感官评分法对产品配方工艺进行优化,并对其进行质构特性分析。结果表明,无花果果糕的最佳配方工艺为:复合果浆添加量200 g,复合果浆质量比(无花果干浆:杏干浆:葡萄干浆)2:1:1,复合胶添加量2.5 g,复合胶质量比(卡拉胶:魔芋胶:琼脂)2:1:1,柠檬酸添加量0.15 g,50℃下烘制20~22 h;在此条件下制成的果糕感官评分为85.9分,硬度为(2848.687±324.289)g,粘附性为(-22.883±2.314)mJ,弹性为(0.956±0.017)mm,凝聚性为0.803%±0.033%,胶黏性为(2285.088±268.904)g,咀嚼性为(2187.361±240.359)mJ,回复性为0.400±0.029。无花果果糕色泽自然、质地细腻、不黏牙,具有无花果特有的咀嚼感和风味,酸甜可口,营养丰富,是一种时尚的休闲食品。  相似文献   

4.
以秋葵、苹果、山楂为主要原料,通过感官评价和正交试验优化秋葵复合果糕的配方参数和工艺参数。结果表明,秋葵复合果糕的最佳配方参数为:秋葵添加量为25 g、苹果和山楂总添加量为20 g、蔗糖添加量为40 g、复合胶用量为1.6 g,工艺参数为:倒盘冷却温度42℃、烘制温度52℃、烘制时间18 h。  相似文献   

5.
以新鲜草鱼为原料,淀粉和鸡蛋清为主要辅料,研究鱼糕制作工艺,根据感官模糊综合评价,通过正交试验对鱼糕加工的操作条件及配方进行优化。试验结果表明:操作条件的最优方案为:擂溃时间20m in,加热时间25m in,漂洗次数为3次;鱼糕辅料最优配比为:鸡蛋清添加量5%,淀粉添加量8%,加水量25%。  相似文献   

6.
香榧果糕的制作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一款以香榧为主要原料的果糕。方法 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实验,确定香榧粉、鸡蛋、低筋面粉、纯牛奶的添加量对香榧果糕品质的影响,优化香榧果糕的配方。结果 各影响因素对香榧果糕感官评分的影响顺序为: 低筋面粉添加量>鸡蛋添加量>香榧粉添加量>纯牛奶添加量。最佳配方为:香榧粉12 g、鸡蛋100 g、低筋面粉100 g、纯牛奶43 g、麦芽糖醇47 g、花生油43 g,小苏打3 g,在面火烘烤温度175 ℃、底火烘烤温度175 ℃时,烘烤17 min。结论 在此条件下制得的果糕风味独特,品质优良,并具有一定营养保健功能。  相似文献   

7.
以南瓜籽蛋白为主要原料制作素食香肠。采用单因素试验及正交试验优化素食香肠的工艺配方,并测定其理化指标。结果表明:以香肠总质量200 g为基准,当南瓜籽蛋白添加量65%、植物油添加量4%、马铃薯淀粉添加量7%、卡拉胶添加量1.5%时,所制作的素食香肠品质最优。在此工艺条件下,素食香肠的理化指标为食盐含量3.5%、酸价2.4 mg KOH/g、水分含量19%、亚硝酸盐6.8 mg/kg。  相似文献   

8.
傅志丰  张晓荣  周鹤  石燕  涂宗财 《食品工业科技》2020,41(19):212-218,351
以猕猴桃为原料,利用模糊数学感官评价法优化其果糕的制作配方。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选取白砂糖、异麦芽酮糖醇、魔芋胶、卡拉胶和柠檬酸添加量为影响因素,以色泽、组织状态、口感和风味为评价指标,应用正交试验进行分析,并对优化后果糕的质构特性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最佳制作配方为:白砂糖添加量40%,异麦芽酮糖醇添加量10%,魔芋胶添加量1.25%,卡拉胶添加量0.75%,柠檬酸添加量0.5%(以果肉匀浆重量100%为标准)。在此配方条件下制作的果糕模糊数学感官评分最高(91.15±0.82)分,产品呈均匀的黄绿色,猕猴桃香味浓郁,酸甜适宜,软硬适中,富有嚼劲。利用质构仪确定了优化后果糕的质构特性:硬度587.42±19.32 g,黏性(-76.81±8.12)g/s,弹性0.88±0.02,凝聚性0.66±0.00,胶黏性391.24±13.40,咀嚼性343.22±11.53,回复性0.22±0.00,测定结果均在消费者喜爱的质构特性区间内。本研究可为猕猴桃的精深加工及其系列"减糖"工艺产品的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以新鲜成熟的南果梨为原料,制作低糖南果梨果酱,根据单因素试验和Box-Behnken响应面优化低糖果酱配方。结果表明,低糖南果梨果酱的最优配方为南果梨与水配比1∶2.0(g:m L),蔗糖添加量24%,柠檬酸添加量0.20%,果胶添加量0.60%。此优化配方条件下果酱感官评分最高,为96.59分。低糖南果梨果酱亮黄有光泽,酸甜适口,口感清爽,具有南果梨独特风味,果酱外观良好,且组织均匀,无汁液析出,胶凝稳定性好,流散缓慢,其理化及微生物指标均满足相关国标要求。  相似文献   

10.
白鲢海带营养鱼糕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低值的淡水鱼——白鲢为主要原料加工传统鱼糕,并将具有营养保健功能的海带添加到白鲢鱼糕中,进而开发海带营养鱼糕。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对白鲢海带营养鱼糕工艺配方进行优化。结果表明,白鲢海带营养鱼糕生产的优化配方为:玉米淀粉8%,猪肥膘肉4%,鸡蛋清10%,海带浆8%。按照该配方生产出的白鲢海带营养鱼糕有弹性,色泽感良好,具有鱼肉和海带特有的味道,余味浓郁,营养价值高。  相似文献   

11.
以生牛乳、芒果泥为原料,通过试验对低乳糖芒果风味发酵乳产品配方及乳化稳定剂的复配方案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低乳糖芒果风味发酵乳最优配方为白砂糖8.0%、乳清蛋白粉1.0%、芒果泥5.0%、芒果香精0.04%、乳糖酶0.025%;产品最佳稳定剂为羟丙基二淀粉磷酸酯0.4%、明胶0.15%、琼脂0.1%。在该配方及稳定体组合条件下,可获得口感优良,风味合适,货架期质量稳定的低乳糖芒果风味发酵乳。  相似文献   

12.
为满足市场对新型烘焙功能食品的需求,研制无糖、低热量、富含纤维且具有抗氧化特性的蛋糕。本实验采用D-最优混料设计研究葛根粉、南瓜粉和低筋粉3种主要原料的不同配比对蛋糕感官品质的影响,以甜茶提取液替代砂糖作为甜味剂,采用单因素及响应面试验优化加工工艺,考察甜茶添加量、甜茶提取液体积和泡打粉添加量对蛋糕感官品质及质构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蛋糕主要混合原材料最优配方为葛根粉43%、南瓜粉 20%、低筋粉37%;甜茶添加量4.3 g、甜茶提取液体积30.0 mL、泡打粉2.5 g。该混料配方及制作工艺生产的蛋糕感官评分为 87.36分,总酚含量为629.1 mg/100 g,总黄酮含量为564.5 mg/100 g,总抗氧化能力为396.7 mg/100 g,为功能性营养蛋糕开发提供了新途径。  相似文献   

13.
以面粉、米糠为主要原料,木糖醇为甜味剂,对无糖米糠戚风蛋糕的制作技术进行研究。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利用响应面法优化蛋糕制作工艺。结果表明:无糖米糠蛋糕的最佳配方为鸡蛋140 g、中筋面粉40 g、米糠10 g、木糖醇17 g(蛋黄部分)、水28 g、色拉油28 g、香草粉0.5 g、泡打粉0.5 g、木糖醇50 g(蛋清部分)、塔塔粉1 g、食盐0.5 g,在烘烤温度196℃、烘烤时间25 min的条件下,蛋糕的综合评分为29.86。制作的蛋糕口感细腻、香甜可口,品质最佳。  相似文献   

14.
为改善传统枸杞果糕口感和营养,辅以葡萄和菊花,采用单因素及响应面实验对复合枸杞果糕工艺进行优化,并通过感官和质构相关性分析等方法对其品质和抗氧化能力进行探讨。结果表明,白砂糖17.10%,柠檬酸0.18%,复合果浆30.30%,复合胶2.12%时,制成的复合枸杞果糕具有良好的品质,感官评分为79.83分,且弹性好,软硬适中,组织紧致,劲道不粘牙;抗氧化能力也均高于葡萄与菊花复合果糕,以及各原料分别单独制成的果糕,其类胡萝卜素含量27.33 mg/100 g,总酚含量73.96 mg/100 g,黄酮11.66 mg/100 g,DPPH自由基清除率42.7%,铁离子还原力18.51 mmol/L。该研究为复合型枸杞果糕工业化生产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5.
以黑芝麻戚风蛋糕的基本配方为基础。以蛋白调制时间、烘烤温度、烘烤时间3个因素为影响因素,感官评分为响应值,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利用Box-Behnken试验设计方法,对黑芝麻戚风蛋糕的制作工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黑芝麻戚风蛋糕的最佳工艺参数为蛋黄面糊调制时间9 min、蛋白调制时间2.25 min、烘烤温度130℃、烘烤时间20 min,在此条件下制得的产品色香味俱佳,感官评分可达90.17分。  相似文献   

16.
为拓宽桑葚的应用同时满足大众对新型焙烤食品的需求,制作无糖低脂、低热量、无明显蛋腥味且适口的天使蛋糕,本试验采用单因素和响应面试验研究桑葚果汁、木糖醇、蛋清和低筋面粉的添加量以及焙烤温度和时间对天使蛋糕感官品质和硬度的影响,以优化制作工艺;同时为考察桑葚果汁的添加对蛋糕质构性质的影响,测定了相同储藏条件下桑葚无糖天使蛋糕与普通天使蛋糕的质构性质。结果表明:蛋糕的最优制作工艺是:低筋面粉45 g,桑葚果汁33 g,木糖醇45 g,蛋清135 g,塔塔粉3 g、柠檬汁2 g,牛奶30 g,焙烤温度为上火165 ℃,下火150 ℃,焙烤时间为35 min,在此条件下桑葚天使蛋糕的感官评分为91.8分。对蛋糕进行质构分析,得出桑葚果汁的添加可显著降低蛋糕的硬度和咀嚼性(P<0.05),持水性增强且口感更柔软,结构紧实不松散。  相似文献   

17.
为了研制一款具备良好感官特性的功能性蛋糕,以蛋糕专用粉、银杏抗性淀粉、鸡蛋、色拉油、白砂糖等为原料,以品质评分为评价指标,通过单因素和响应面试验设计,对银杏抗性淀粉蛋糕的最佳配方进行优化,并对其消化性能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最佳配方为银杏抗性淀粉:蛋糕专用粉配比为15:85的混合粉100 g,全蛋液185 g,色拉油16 g,白砂糖80 g,食盐5 g,泡打粉1 g,蛋糕油5 g,水30 g。在此条件下制得的蛋糕表皮金黄,外表稍有裂纹,内部组织细腻,气泡均匀,无空洞硬块,口感柔软,香味纯正,无颗粒感,品质评分为87.4±0.2。制得的银杏抗性淀粉蛋糕体外水解率在60 min趋于稳定,为62.87%±0.95%,显著低于对照组的80.15%±1.16%(p<0.05)。银杏抗性淀粉蛋糕具有良好的适口性和抗消化功能,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将葡萄籽进行处理后添加到传统食品太谷饼中,研制功能性葡萄籽太谷饼,以太谷饼感官评价结果为考核指标,分析不同葡萄籽添加方式对太谷饼品质的影响,采用正交试验优化生产工艺。结果表明:葡萄籽的最佳添加方式为普通粉碎葡萄籽粉,过60目筛;最佳配方工艺为:葡萄籽粉添加量50 g,蔗糖添加量100 g,亚麻油添加量150 g,烘焙条件220℃/15 min,在此配方工艺条件下生产的葡萄籽太谷饼葡萄籽含量丰富,口感松软,香味浓郁,且有葡萄籽烘焙香。  相似文献   

19.
张婷  赵丹  邹淑萍  潘俨  张谦 《食品工业科技》2020,41(21):151-155,163
为确定新型酥皮切糕的最佳配方,以核桃、葡萄干等为主要原料,辅以低筋粉、高筋粉、马铃薯粉、牛奶、水、玉米油及改良剂等,采用单因素实验,探讨核桃仁与葡萄干比例、低筋粉、高筋粉与马铃薯粉比例、面皮与油酥比例及改良剂添加量酥皮切糕质构和感官品质的影响,在此基础上,进行L9(34)正交试验设计,通过感官评定法评分,确定新型酥皮切糕的最佳配方。结果表明:各因素对酥皮切糕产品感官品质的影响大小依次为:面皮与油酥比例>核桃仁与葡萄干比例>低筋粉、高筋粉与马铃薯粉比例>改良剂添加量。最佳配方为:核桃仁与葡萄干比例为7:3,低筋粉、高筋粉与马铃薯粉比例为90:5:5,面皮与油酥比例为5:2,改良剂添加量为1.2%。新型酥皮切糕产品含糖量仅为13.80 g/100 g,最大剪切力仅为1.86 N,与传统切糕相比,其含糖量下降了23.76%,最大剪切力下降了97.55%,具有含糖量低、易切割等特点,这一结果为新疆切糕产品研发及产业化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和方向。  相似文献   

20.
在传统戚风蛋糕制作基础上,以低筋面粉、鲜鸡蛋、莼菜、白砂糖、大豆油为主要原料,研究一种莼菜戚风蛋糕卷的制作工艺和配方。通过感官评价对白砂糖、莼菜液、大豆油的用量以及烘烤时间进行单因素分析,探索各因素对产品质量的影响情况。进而通过正交试验,确定莼菜戚风蛋糕卷的最佳配方为:低筋面粉40 g,鲜鸡蛋220 g,白砂糖34 g,莼菜液34 g,大豆油36 g,烘烤时间为15.5 min。此配方生产的戚风蛋糕卷外形完整、色泽均匀、甜度适中、口感细腻且具有莼菜的胶质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