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 采用不同浓度异丙肾上腺素对兔肾脏进行灌注,监测其对兔肾盂压力和生命体征的影响,以探索最佳灌注浓度。方法 将60只新西兰雄性大白兔采用随机抽签方法分成A、B、C、D四组,每组15只,其中A组、B组、C组为实验组,D组为对照组,实验组分别使用浓度为1.0、0.9、0.8μg/mL的异丙肾上腺素溶液进行肾盂灌注,D组使用生理盐水进行肾盂灌注。记录灌注0、4、8、16、25 min时各组大白兔的肾盂压、平均动脉压、心率及血药浓度。结果 3只大白兔因麻醉过深死亡,在A组、B组及D组各1只,得出57只有效实验数据。4组大白兔肾盂灌注后,肾盂压均升高,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C三组灌注至4 min后各组肾盂压力开始下降,D组灌注后肾盂压持续升高,在4、8、16、25 min时4组肾盂压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16、25 min时,A、B、C三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大白兔肾盂灌注4 min时,平均动脉压、心率、血药浓度数值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异丙肾上腺素作为灌注液...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肥大细胞稳定剂色甘酸钠对缺血再灌注时心肌室性心律失常诱发率及兴奋恢复性质的影响。方法应用玻璃微电极法同步记录心室肌内外膜动作电位及模拟心电图。各组分别给予标准台式液或含有不同浓度药物台式液、模拟缺血液和台式液灌流以模拟缺血再灌注过程。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再灌注时相各药物处理组的室性心律失常诱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再灌注时相对照组恢复曲线斜率均>1,各药物处理组恢复曲线斜率均<1。结论色甘酸钠的心脏电生理特性可能是其抑制缺血再灌注心律失常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不同的灌注方式对供肝质量的影响并阐明其作用机制。方法通过体外、体内两种实验方法检验。54只大鼠用于体外实验,采用不同的灌注液(HCA液 UW液)冷灌注供肝,按8,16,32 h时间冷保存肝脏,然后检测相应冷保存时限后,经肝脏灌注的灌洗液中丙氨酸转氨酶(ALT)的变化,并动态观察肝脏保存前后重量差、组织学的改变;48只大鼠用于体内实验,采用kamada的双套管法,设单纯UW液灌注作为对照组,实验组是先用HCA液再用UW液灌注的方法灌注冷保存后(12,24 h)进行原位肝移植,移植12 h后抽血检测反映肝功能变化的ALT、以及肝脏病理改变。结果①体外实验显示冷保存8 h,灌注液中ALT值,3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冷保存16,32 h后的ALT值对照组均明显低于实验组1、实验组2,差异有显著性(P<0.05);16 h冷保存后肝重量差显示,实验组1、实验组2肝重量差均小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但3组冷保存32 h后的肝脏均较保存前加重,差异无显著性(P>0.05)。②体内实验提示肝脏冷保存12,24 h后移植,实验组的ALT值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肝脏病理支持前述的改变。结论体外、体内的实验均显示:先予HCA液、再用UW液的灌注模式,和单纯UW液灌注方法相比较,前者的方法在抑制肝脏水肿、维持肝细胞机能稳定等方面作用较差,且随冷保存时间的延长,这种供肝灌注模式的负面影响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4.
目的 通过兔VX2模型探讨肿瘤消融治疗后动态变化过程中,磁共振灌注成像动态量化研究的可行性及其价值.方法 16只新西兰大白兔分为实验组12只,对照组4只.实验组在兔肝脏种植VX2肿瘤后,观察肿瘤直径超过2.0 cm时行微波消融治疗.对比术后当天、7 d、14 d及28 d实验组与对照组磁共振灌注成像量化指标一最大增强斜率(MSI)的动态变化差异,并与病理结果对照分析.结果 对照组兔及实验组兔术后当天肝实质灌注MSI差异无显著性;实验组兔术前肿瘤与术后当天残留肿瘤的平均MSI差异无显著性;实验组兔残留肿瘤与良性强化组织的MSI差异有显著性.残留肿瘤的时间-信号强度曲线表现为快速上升型;良性强化组织的时间-信号强度曲线表现为缓慢上升型.结论 磁共振灌注成像的动态量化研究是可行的,量化指标MSI与消融治疗后各种组织的病理结果相吻合,可更为准确地量化表达病变组织的病理状态的改变.  相似文献   

5.
目的 通过滚压泵建立一种操作简单的猪隔离肺持续灌注和缺血再灌注模型,并比较两种灌注方法对肺的损伤.方法 12只乳猪随机分为缺血再灌注组 (对照组) 和持续灌注组 (实验组).分别在左、右心耳以及肺动脉插管.滚压泵将贮血器中的灌注液泵入肺动脉,灌注双肺后再通过左心耳将灌注液引流回贮血器,建立猪肺灌注模型.对照组双肺停止灌注90 min后灌注30 min,实验组双肺持续灌注120 min,灌注流量均为80 mL/kg*min.测定实验前后的肺静态顺应性以及灌注液中TNF-α、IL-6变化.测定肺组织湿干比并进行电镜观察.结果 实验组肺静态顺应性 (实验组6.14±1.17 mL/cm H2O,对照组7.89±0.94 mL/cm H2O, p=0.017)、湿干比 (对照组5.18±0.97, 实验组3.84±1.08, P=0.048)、TNF-α指标均优于对照组 (实验组0.80±0.26 ng/mL, 对照组0.52±0.15 ng/mL, P=0.044) (P<0.05),电镜下的肺损伤程度轻于对照组.结论 通过滚压泵建立猪肺持续灌注和缺血再灌注模型具有操作简便的特点.持续性非搏动灌注较之缺血再灌注对肺的损伤更轻.  相似文献   

6.
目的 通过滚压泵建立一种操作简单的猪隔离肺持续灌注和缺血再灌注模型,并比较2种灌注方法对肺的损伤.方法 滚压泵将贮血器中的灌注液泵入肺动脉,灌注双肺后再通过左心耳将灌注液引流回贮血器,建立猪肺灌注模型,12只乳猪随机分为缺血再灌注组(对照组)和持续灌注组(实验组),测定实验前后的肺静态顺应性以及灌注液中TNF-α、IL-6变化;测定肺组织湿干比并进行光镜和电镜观察.结果 实验组肺静态顺应性、湿干比、TNF-α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光镜和电镜下的肺损伤程度轻于对照组.结论 通过滚压泵建立猪肺持续灌注和缺血冉灌注模型具有操作简便的特点,持续性非搏动灌注较之缺血再灌注对肺的损伤更轻.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分析经肠镜灌注康复新液治疗结肠炎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0月至2016年8月在我院治疗结肠炎的患者40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2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生理盐水+瑞巴派特经肠镜实施灌注治疗,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联合康复新液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0%,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0%,实验组明显的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对于治疗结肠炎的患者采用经肠镜灌注康复新液对其进行治疗,可以有效的提高治疗的效率,而且还有利于促进患者的早日康复,效果比较明显。  相似文献   

8.
《陕西医学杂志》2015,(11):1478-1480
目的:通过CT灌注成像对比分析胰腺癌及正常胰腺微循环的差异,旨在评价灌注成像诊断胰腺癌的价值。方法:利用320排动态容积CT对46例研究对象进行灌注成像,其中对照组(非胰腺疾病的患者20例及志愿者6例)26例,试验组20例,灌注分析利用最大斜率法。分别测量胰腺癌组织、正常胰腺组织的时间-密度曲线(TDC)、血流灌注图、组织血流量(AF),并记录每位研究对象计算机自动生成的剂量长度乘积(DLP.e)。结果:胰腺癌组织AF值(44.65±18.70)ml/(min·100ml)、正常胰腺组织(139.23±17.77)ml/(min·100ml)、残留正常胰腺组织(156.76±33.39)ml/(min·100ml)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胰腺癌组织的AF值低于对照组及残留正常胰腺组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而对照组与残留正常胰腺组织AF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灌注扫描过程中研究对象所接受的X线剂量为15.48mSv。结论:320排动态容积CT灌注成像辐射剂量低,可反映胰腺癌的血流灌注特征,具有重要的临床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建立心肌细胞缺血再灌注模型,有助于在细胞层面对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机制进行探讨,防治临床的无复流现象。方法:分离并纯化乳鼠心肌细胞,培养心肌细胞至完全同步化。以高纯氮气和纯氧分别模拟缺血液和再灌注液。预设系列缺血时间和再灌注时间,测定细胞活力指标制作时间-细胞存活率曲线图,寻求最佳缺血再灌注时间窗。结果:心肌细胞培养第5天搏动呈同步化,频率约90次/ min。与对照组相比,缺血5 h 损伤组与其他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再灌注2、4和6 h 心肌细胞存活率的下降都有统计学差异,P 值分别为0.013、0.009和0.009。再灌注时间-细胞存活率曲线图提示再灌注2 h 曲线斜率最大,存活率下降最显著。结论:确立心肌细胞缺血再灌注模型缺血时间5 h,再灌注时间2 h。  相似文献   

10.
体外循环中康斯特保护液肺动脉灌注的肺保护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采用体外循环下肺动脉灌注动物模型观察康斯特保护液(HTK液)对体外循环所致肺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20只大耳白兔,体重2.5-3Kg,随机分为对照组(体外循环组);实验组(体外循环+HTK液肺动脉灌注组)。于麻醉后、复跳60min、90min时抽取血样检测髓过氧化物酶(MPO)、丙二醛(MDA)和细胞因子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浓度。实验结束后取肺组织作干湿比检测并作光镜和电镜检查。结果实验组MPO、MDA和IL-6在复跳60min、90min时浓度均低于对照组,其中90min时差异显著(P〈0.05);IL-8浓度低于对照组,但无显著差异(P〉0.05);实验组肺组织干湿比低于对照组(P〈0.05);光、电镜结果显示:实验组肺组织病理改变明显轻于对照组。结论HTK液肺动脉灌注能明显抑制体外循环引起的炎症反应,减轻体外循环所造成的肺损伤。  相似文献   

11.
马秀娟 《中国现代医生》2013,51(2):115-117,119
目的探讨妇科手术用防粘连冲洗液盆腔灌注法预防妇产科腹盆腔手术术后粘连的效果。方法将行腹盆腔妇产科手术的患者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5例。对照组行常规妇产科腹盆腔手术;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防粘连冲洗液盆腔灌注法进行术后粘连预防,比较两组术后粘连情况。结果实验组粘连、腹痛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轻、重度粘连程度及粘连脏器变形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通气排便时间早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腰骶部酸痛、术后复发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防粘连冲洗液盆腔灌注法预防妇产科腹盆腔手术术后粘连具有良好效果,降低了妇产科手术术后粘连发生的几率和程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体外循环中经肺动脉灌注低温组胺酸-酮戊二酸-色氨酸灌注液(HTK)对发绀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的肺保护作用。方法 30例发绀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随机分为灌注组和对照组。灌注组体外循环期间肺动脉灌注低温HTK,对照组常规体外循环。围手术期检测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征得患儿家长同意,取右下肺组织活检,观察病理变化。检测围手术期动脉血气分析及体外循环(CPB)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呼吸机辅助时间、住监护室(ICU)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结果 2组CPB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灌注组呼吸机辅助时间、住ICU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返回ICU后0、12、24和48 h,灌注组氧合指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肺泡-动脉氧分压差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体外循环前,灌注组血浆TNF-α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返回ICU后0、12、24和48 h灌注组血浆TNF-α与对照组比较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组织病理学观察显示,灌注组体外循环术后肺泡轻度水肿,肺泡内炎症细胞浸润减少;对照组体外循环术后肺泡水肿,肺泡内见大量中性粒细胞浸润。结论改良肺动脉灌注低温HTK可以明显减轻发绀型先天性心脏病体外循环术后肺内炎症反应和改善肺功能。  相似文献   

13.
吴晓英  孙伟正 《中国医药导报》2013,(31):144-146,150
目的探究两种不同的预冲方法对血液灌流(HP)联合血液透析滤过(HDF)治疗中灌流器内凝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5月-2013年3月浙江省丽水市人民医院净化科接受HP+HDF联合治疗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18例,根据患者预冲方式的不同将患者接受的108例次的治疗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76例次采用灌流器和滤器分别单独预冲的方式,实验组32例次采用血路管、灌流器、滤器联合预冲密闭循管的方法进行预冲。统计两组患者的预冲时间、生理盐水使用量、肝素使用量,并比较两种预冲方式引起的灌流器内凝血程度和治疗成功率。结果①实验组预冲时间、生理盐水使用量、肝素使用量分别为(36.7±2.3)min、(1731.9±176.5)mL和(163.4±31.0)mg;对照组为(54.6±3.8)min、(3627.5±189.5)mL和(184.8±25.7)mg,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实验组凝血程度评级为0、I、Ⅱ级的比例分别为87.5%、9.4%、3.1%,而对照组凝血程度分级比例分别为71.1%、23.7%、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实验组成功31例,不成功1例,成功率为96.9%;对照组成功58例,不成功18例,成功率为76-3%。两组成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预冲方式可以有效的减少预冲时间,成本更低,减轻灌流器内凝血程度,是目前较佳的预冲方法,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广泛推行。  相似文献   

14.
体外循环中含氧血持续肺动脉灌注的肺保护作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体外循环(CPB)期间含氧血持续肺动脉灌注对心脏瓣膜置换患者的肺保护作用。方法:30例行二尖瓣置换术患者随机分为肺灌注组(n=15),对照组(n=15)。肺灌注组患者CPB术中采用含氧血肺动脉持续灌注,对照组常规行二尖瓣置换术,未行肺动脉灌注。记录CPB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ICU监护时间。分别于术前、CPB结束及术后0,6h测算氧合指数、肺静态顺应性变化。CPB停机后30min,取患者右上肺组织,观察组织形态学变化。结果:肺灌注组患者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及ICU监护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肺灌注组患者CPB结束和术后0,6h的氧合指数及肺静态顺应性高于对照组(P<0.05)。肺组织活检病理结果显示,对照组肺间质水肿明显,肺间质大量炎性细胞浸润,肺灌注组无明显病理改变。结论:CPB术后存在肺损伤,CPB中含氧血持续肺动脉灌注可减轻肺损伤。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含血Plegisol液持续微流量灌注对猪离体供心水肿的影响,探讨心脏移植中保护供心的有效方法。方法:28只瑞典家猪,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4只,每组随机选7只为供体,7只为受体。实验组离体猪心在热缺血10min,4℃含血保护液持续微流量灌注10h后行原位心脏移植,对照组离体猪心在热缺血10min,低温静置10h后行原位心脏移植。主动脉开放24h后取心肌组织行组织学检查,记录24h冠状动脉平均血流量,计算心肌含水量。结果:组织学检查显示对照组冠脉内皮及心肌组织水肿程度比实验组严重;实验组冠状动脉平均血流量高于对照组,心肌含水量低于对照组(t=6.058和18.066,P<0.001)。结论:含血Plegisol液持续微流量灌注可显著减轻离体猪心冠脉内皮及心肌的水肿程度。  相似文献   

16.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14):27-30
目的探讨丹参川芎嗪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序贯机械通气患者呼吸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4月我院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9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行常规西医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丹参川芎嗪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血气指标、肺功能水平、免疫指标水平、机械通气时间、脱机率及不良反应率。结果实验组治疗后的PaO_2、SpO_2表达水平相比于治疗前均明显上升,PaCO_2水平较前下降,实验组指标改善情况较对照组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FEV1、FEV1/FCV、PEF水平比治疗前均有上升,实验组指标改善情况较对照组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总T淋巴细胞、NK细胞比治疗前均有上升,实验组指标改善情况较对照组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有创机械通气时间及总机械通气时间比对照组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脱机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参川芎嗪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序贯机械通气,能够明显调节患者血气指标、提高患者呼吸功能及免疫功能、减少机械通气时间、提高脱机率及降低用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钟燕 《吉林医学》2013,(30):6350-6351
目的:探讨减少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注射液加药时泡沫的有效方法。方法:选择输注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注射液的患者348例,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174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加药法,试验组采用倒瓶加药法。观察两组加药产生泡沫及加药后排气成功率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加药泡沫产生率明显降低,一次性排气成功率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倒瓶加药法能显著降低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注射液加药泡沫的产生及明显提高排气成功率。  相似文献   

18.
熊琴  胡婷 《当代医学》2022,28(2):72-74
目的探究局部降温对行腹腔热灌注化疗的晚期结直肠癌患者舒适度及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42例晚期结直肠癌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1例。对照组采取单一体腔热灌注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局部降温辅助治疗。比较两组舒适度(Kolcaba)评分、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评分、依从性及功能状态(KPS)评分。结果观察组Kolcaba评分高于对照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依从性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KPS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局部降温可有效提升晚期结直肠癌患者灌注化疗舒适度,减轻患者痛感,提升患者依从性,改善功能状态。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磁共振增强扫描与128排螺旋CT灌注成像在早期肝癌诊断中的应用效果对比。方法选取2015年2月至2017年2月在我院治疗的80例未确诊的早期肝癌患者按检查方法的不同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试验组应用128排螺旋CT灌注成像检查,对照组应用磁共振增强扫描检查。对照比较两组的检查结果。结果检查前两组患者各参数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试验组通过128排螺旋CT灌注成像检查,40例患者确诊21例,确诊率为52.50%。对照组通过磁共振增强扫描检查,40例患者确诊16例,确诊率为40.00%。试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通过128排螺旋CT灌注成像检查,查出34例患者肝内病灶数73个和21例患者肝外病灶数128个。对照组通过磁共振增强扫描检查,查出29例患者肝内病灶数55个和18例患者肝外病灶数47个。试验组肝内病灶阳性比为84.9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1.82%,试验组肝外病灶的阳性比为53.1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61.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病灶小于2cm的确诊率为85%,对照组为75%,试验组2~4cm的确诊率为93.62%,对照组为87.18%,试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5)。结论应用128排螺旋CT灌注成像用于早期肝癌的诊断敏感度及准确性均较MR准确扫描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小剂量持续输注特利加压素(TP)联合去甲肾上腺素(NE)对高龄感染性休克患者血乳酸清除率和肾灌注的影响。方法高龄感染性休克患者4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22例)和试验组(26例),分别给予NE和NE+TP治疗,观察用药前(T_0),用药后6 h(T_6)、12 h(T_(12))、24 h(T_(24))、48 h(T_(48))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血乳酸清除率、每小时尿量(UV)和肌酐清除率(CCr)、滤过水排泄分数(FEH_2O)、滤过钠排泄分数(FENa)变化。结果 (1)血流动力学及血乳酸清除率:与T_0比较,T_6~T_(48)时2组患者MAP、乳酸清除率明显升高,HR明显下降(P<0.05,P<0.01)。与对照组比较,T_6~T_(48)时试验组HR明显降低(P<0.05),MAP、乳酸清除率明显增高(P<0.05),2组CV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肾灌注情况:与T_0比较,T_6~T_(48)时2组UV、CCr、FEH_2O升高,FENa下降(P<0.05,P<0.01);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UV、CCr、FEH_2O升高(P<0.05),FENa降低(P<0.05)。结论小剂量持续输注TP联合NE,能有效改善感染性休克患者的血流动力学,降低血乳酸水平,改善肾灌注,且未发现明显与TP相关的不良反应,因此可以用于高龄感染性休克患者的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