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广州市5岁儿童乳牙龋病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调查5岁儿童乳牙患龋情况及相关影响因素,为儿童龋病预防提供资料。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等容量、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720名5岁儿童进行乳牙龋病检查,同时对其家长进行现场问卷调查。对调查结果先采用卡方检验行单因素分析,再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乳牙患龋率和龋均分别为57.50%、2.90,男女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表明家庭的孩子数、儿童进食甜食的习惯、儿童开始刷牙的年龄、每天刷牙的次数、父母是否检查孩子的刷牙效果、对含氟牙膏的知晓率、对孩子口腔健康的评价、家长的学历等相关因素都对乳牙患龋有明显影响。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儿童进食糖水的频率、家长对口腔健康的评价、家长的学历是儿童乳牙患龋的危险因素。结论儿童家长应提高对口腔健康知识的知晓率,主动采取利于口腔健康的行为,以帮助儿童建立健康的口腔行为。  相似文献   

2.
目的:调查广西5岁儿童乳牙患龋情况及相关影响因素,为儿童龋病预防提供资料。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等容量、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广西420名5岁儿童进行乳牙龋病检查,同时对其家长进行现场问卷调查。对调查结果采用卡方检验分析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乳牙患龋率和龋均分别为80.7%、6.06,男女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表明城乡差别、是否壮族、家长职业、学历、父母有无获得口腔健康知识途径、对含氟牙膏知晓率、是否检查孩子刷牙效果、儿童开始刷牙年龄、儿童喝奶习惯等相关因素都对乳牙患龋有明显影响。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壮族儿童、家长没有听说过含氟牙膏、家长不检查孩子刷牙效果是儿童乳牙患龋的危险因素。结论:广西儿童口腔健康工作的重点对象是农村、壮族儿童,通过提高儿童家长应对口腔健康知识的知晓率,主动采取利于口腔健康的行为,以帮助儿童建立健康的口腔行为。  相似文献   

3.
上海5岁儿童乳牙患龋状况及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冯靳秋  沈庆平  米君国 《口腔医学》2009,29(12):652-655
目的了解上海5岁儿童龋病流行情况及易感因素。方法对上海市15所幼儿园1478名5岁幼儿进行口腔检查,对患龋高危儿童和无龋儿童家长进行问卷调查,应用χ2检验筛选出乳牙龋病易感者的相关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①5岁儿童无龋率为33.58%,33.21%儿童dmft≥6,这部分龋高发儿童龋、失、补牙数之和占总龋、失、补牙数之和的75.53%,患龋状况呈明显的两极化分布。②睡前进食甜食、家长是否监督或帮助刷牙在两组儿童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父母口腔健康知识态度、父母受教育程度、牛奶加糖、开始刷牙年龄、进食甜食频率亦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是否早产、孕期患病、喂养方式、刷牙频率、是否使用含氟牙膏因素在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③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乳牙龋与父母口腔健康知识态度、睡前进食甜食、开始刷牙年龄、父母受教育程度、家长监督/帮助刷牙有关。结论加强对父母口腔健康知识的宣传、刷牙指导,限制糖的摄入及避免不当进糖方式对预防乳牙龋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3~6岁孤独症儿童乳牙患龋状况及其相关因素,以期为孤独症儿童的龋病防治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哈尔滨市3个城区3~6岁孤独症儿童进行问卷调查和口腔检查,问卷调查包括一般人口学特征、饮食习惯、口腔保健意识和行为等方面内容,问卷由儿童家长填写,专人发放与回收;口腔检查采用儿童龋补牙数作为评价儿童乳牙龋病的指标.对检查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共调查孤独症儿童93例(男81例,女12例),患龋率为59%( 55/93),龋均为3.245.随年龄增长,儿童患龋率增加.分析结果显示:母亲龋齿、每天喝甜饮料量、吃甜食频率、睡前吃零食是孤独症儿童龋齿的危险因素;饭后漱口、谁给孩子刷牙、每日刷牙次数、父母文化程度是孤独症儿童龋齿的保护因素.结论 遗传因素、不良饮食习惯及口腔卫生习惯对龋病的发生发展有一定影响,孤独症儿童乳牙龋病及口腔卫生状况的改善有待于家长及医护人员的配合和努力.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3~6岁孤独症儿童与正常儿童乳牙患龋状况及其相关因素。方法:采取整群抽样的方法对哈尔滨市93名孤独症儿童及207名正常儿童进行口腔检查,并对其家长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孤独症儿童与正常儿童乳牙患龋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龋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其中正常儿童乳牙患龋率71.50%,龋均3.360;孤独症儿童乳牙患龋率59.14%,龋均3.245。二者相比较,孤独症儿童吃甜食频率较低,且多由其家长帮助刷牙;正常儿童开始刷牙的时间更早,大多数家长能够定期带孩子到医院做口腔健康检查。结论:加强对家长及儿童口腔卫生保健知识的指导,培养科学的饮食方式及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可有效预防乳牙龋病。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城乡3~5岁儿童家庭口腔健康行为与乳牙患龋状况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在北京、吉林4个地区幼儿园(城乡各2个)抽取3~5岁儿童共512例,城市儿童268人,农村儿童244人进行乳牙龋病检查,并对受检者的家长进行家庭口腔健康行为问卷。结果:①3~5岁儿童乳牙患龋率为71.23%,龋均4.16;城市儿童乳牙患龋率62.26%,农村81.41%,城乡儿童之间乳牙患龋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②农村儿童进食甜点心、碳酸饮料、果汁、糖果/巧克力等的频率高于城市。城市儿童开始刷牙时间、频率、用含氟牙膏的比例高于农村。城市家长对儿童定期检查和采取预防措施的人数高于农村。结论:加强对农村儿童家庭口腔健康行为的教育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上海嘉定区2~3岁儿童乳牙龋病及相关因素,为开展学龄前儿童的龋病防治工作提供依据,降低乳牙龋病发病率.方法 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对嘉定区2个社区的582例2~3岁儿童进行口腔检查,检查内容包括乳牙萌出情况及龋患情况,并对其家长进行问卷调查,包括幼儿的口腔卫生行为和饮食习惯等,调查数据采用SPSS2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582例受检儿童中,患龋率48.45%,龋均为2.21,男女患龋率分别为50.00%和46.81%,男性高于女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随着日刷牙次数的增加,乳牙患龋率明显下降(P<0.05).乳牙龋与喂养方式有关,完全母乳患龋率最低39.55%,人工喂养患龋率最高60.54%.结论 嘉定区2~3岁儿童乳牙龋病严重,每日糖摄入次数,刷牙次数和喂养方式与龋病密切相关,应加强龋病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学龄前自闭症儿童龋病的患病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自闭症儿童的龋病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参照第4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标准和方法,对青岛市1所自闭症特殊教育学校270名5岁儿童进行龋病检查,并对其家长进行现场问卷调查,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5岁自闭症儿童的乳牙患龋率为64.81%,龋均为3.09±3.41,龋补充填比为27.42%。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调查问卷中的所有因素对患龋率(dmft)均无明显影响(P>0.05);进一步分析各影响因素与有龋率(dt)的关系,每日刷牙总时间越短、晚上刷牙后/睡觉前吃零食喝饮料次数越多,有龋率越高(P<0.05);因龋补牙率(ft)与每日刷牙次数、每日刷牙总时长、家长是否协助刷牙、饭后漱口或刷牙情况相关(P<0.05)。以有龋率为因变量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每日刷牙总时间<1 min、经常在晚上刷牙后/睡觉前吃零食喝饮料是自闭症儿童乳牙患龋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5岁自闭症儿童的乳牙患龋率较高,应进一步重视每天的刷牙时长和纠正睡前吃零食习惯;因龋补牙可能是改善自闭症儿童口腔卫...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厦门市3-6岁儿童龋病发生的相关因素并进行危险性评估,为全面制定儿童龋病预防的综合措施,尤其是为高危患龋儿童的口腔健康保健提供依据。方法采取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对厦门市幼儿园3-6岁儿童进行患龋情况调查,并通过发放问卷,对患儿的生长发育、饮食习惯、口腔行为、家庭情况、生活环境、干预措施等6个方面的16个变量进行χ^2检验及Logisticforward回归分析,建立回归模型。结果厦门市3-6岁儿童的乳牙患龋率为71.77%,龋均为4.70,龋面均为7.43。月龄、进食碳酸饮料频率、睡前进食、进食奶制品频率、开始刷牙年龄、家长受教育程度、托幼机构、居住地、家长的口腔保健知识、局部用氟、子女数目、进食甜食频率等与儿童龋病的发生具有相关性,性别、每天刷牙次数、牙膏种类和家庭收入与儿童龋病的发生无相关性。建立的儿童龋病回归模型可在一定程度上对患龋危险性进行预测。结论对儿童龋病应综合防治,从小培养儿童健康的饮食习惯,加强对家长的口腔健康知识教育,并合理局部用氟。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大连开发区3岁儿童乳牙龋病患病状况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15所幼儿园里全部3岁儿童进行口腔健康检查和儿童家长的问卷调查.参照世界卫生组织推荐龋病诊断标准,问卷内容包括儿童的基本信息、口腔卫生习惯、饮食习惯,家长的口腔健康知识及口腔健康态度以及社会经济因素.使用SPSS 16.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算乳牙龋患病率和龋均.采用卡方检验,独立样本t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以及Logistic回归分析比较组间差异及龋病的影响因素.结果:共有1220名3岁儿童完成口腔健康检查,其中964名儿童家长(79.8%)完成问卷调查.3岁儿童乳牙龋病患病率为62.8%,龋均3.40,龋面均7.34,男女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儿童摄入甜食和含糖饮料的频率(P<0.05),父母的最高学历水平(P<0.05)与儿童是否患龋相关.结论:大连开发区3岁儿童乳牙龋病患病状况较严重,患龋与进食含糖食物和饮料的频率及家长的教育水平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高原地区学龄前儿童龋病的患病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高原地区儿童的龋病防治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调查2008—2011年上海市5岁儿童患龋状况,为分析评价儿童口腔健康状况和服务水平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等容量随机抽样方法,从每个区县随机抽取1所幼儿园5岁儿童(男女各半),2008、2009年各950名,2010、2011年各900名,检测患龋率、龋均、龋失补充填构成比、SiC指数。应用SPSS13.0软件包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方差分析和χ2检验。结果:2008-2011年5岁儿童患龋率分别为63.47%、64.00%、64.89%和64.44%,龋均分别为2.96、2.99、3.23和3.09,SiC指数分别为7.10、7.20、7.74和7.37,龋失补充填构成比分别为10.93%、12.76%、16.96%和20.63%。患龋率及龋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龋失补充填构成比逐年提高(P<0.01),SiC指数是龋均的2倍多。各年间的患龋率及龋均市区均低于郊区(P<0.01),龋失补充填构成比市区显著高于郊区(P<0.01),乳牙龋集中发生在1/3儿童中。结论:上海市5岁儿童乳牙患龋率、龋均指数变化不大,龋失补充填构成比逐年上升,应采取更为积极的措施,控制儿童龋高危人群,进一步改善儿童口腔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氟化钠护齿剂预防儿童乳牙龋齿的效果,为全面开展学龄前儿童涂氟防龋提供依据。方法:采取随机整群抽样方法,在上海市徐汇区抽取25所公办幼儿园3~4岁小班儿童共1140名作为研究对象,在儿童家长知情同意的情况下,本着自愿原则,将研究对象分为2组。涂氟组762名,每半年涂氟1次,连续2年共涂布4次;对照组378名,不做涂氟处理。对所有入组儿童进行口腔卫生指导,比较2组儿童患龋率、龋均、龋病发病率、新增龋均的情况,采用SAS 9.4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年后,对照组的患龋率、龋均、龋病发生率和新增龋均均显著高于涂氟组(P<0.05)。结论:在学龄前儿童中应用氟化钠护齿剂,能有效降低乳牙龋病发生率和新增龋均,值得在学龄前儿童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和调查上海市3岁儿童的龋病状况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对上海市452名3岁儿童进行龋病状况调查。龋病状况采用由世界卫生组织所推荐的龋失补指数(dmft)来评估。通过问卷调查来收集口腔健康相关的行为、知识和态度等信息。通过多因素方差分析得出与龋病状况相关的影响因素。结果:调查对象的患龋率为39.8%,龋均为1.63(标准差为2.80)。多因素方差分析的结果显示,郊区儿童、经常含奶瓶睡觉的儿童、每天吃甜点2次及以上的儿童和过去1年内有口腔就医行为的儿童具有较高的dmft指数(P〈0.05)。结论:3岁儿童的患龋水平较低,居住地、喂养习惯、饮食习惯和口腔就医行为是影响他们龋病状况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先心病儿童龋病患病情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北京安贞医院小儿心脏病房100例2~15岁先心病儿童进行患龋状况调查并对其进行问卷调查,收回有效问卷100份,统计分析龋齿与其影响因素间的关系。结果先心病儿童乳牙列及混合牙列期龋患率为57.6%和54.2%,5岁组龋均为3.94,非青紫型儿童龋失补牙数大于青紫型儿童(P=0.014)。结论与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结果相比,先心病儿童乳牙列及混合牙列期龋患率高,龋齿充填率低。进食含糖类食品频率低的儿童龋齿发病率低,受教育水平高的父母孩子口内的龋齿少。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多维度口腔清洁干预模式对区域学龄前儿童(3~6岁)的防龋效果。方法:于2016年10月随机抽取上海市静安区12所幼儿园600名3~4岁儿童,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6所幼儿园300名儿童)。对照组进行常规口腔保健教育,实验组采用多维度口腔清洁干预模式进行干预,随访观察2年,比较2组儿童的口腔清洁行为和患龋状况。采用SPSS 22.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实验组儿童在刷牙次数、刷牙时间、正确刷牙方法、含氟牙膏和牙线的使用等方面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并且患龋率和龋均(dmft指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对于学龄前儿童,采用多维度口腔清洁干预模式,能更好地对儿童和家长口腔卫生知、信、行的改变起到积极有效的作用,从而指导和监控家长对儿童进行有效口腔清洁,降低患龋风险。  相似文献   

17.
There is a lack of data on the oral health status of individuals with craniofacial syndromes. A group of 15 children with Treacher Collins syndrome, aged 5 to 15 years old, was examined and evaluated for plaque, caries and gingival problems. The ability of the patients to clean their teeth was also investigated. A high plaque index and poor efficacy of tooth‐brushing was recorded. The caries and gingival indexes were not proportionally as high as the plaque accumulation. There was no association between the gingival index and presence of mouth breathing. There was predominance of the D component in both the dmft and DMFT indexes; this was associated with a need for restorative dental treatment in 60% of the patients, which indicated the need for dental care for these patients. Caretakers should be informed of the importance of oral health and oral hygiene and encouraged to take responsibility for the oral care of the children living at home.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在幼儿园集体环境中,乳牙局部用氟预防龋齿的效果,为提高儿童防龋水平提供依据。方法将同一幼儿园410名3~5岁儿童纳入研究,按照单纯随机抽样原则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每半年进行1次多乐氟涂布,同时进行口腔健康教育,共干预4次;对照组儿童仅进行相同的口腔健康教育。分别在干预前和第4次干预后进行口腔检查,记录患龋状况,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试验组与对照组患龋率分别由干预前51.61%增至59.14%,52.61%增至73.93%;干预后龋齿发病率分别为7.53%及21.33%。干预后试验组患龋率、龋均、龋齿发病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幼儿园使用多乐氟防龋,能有效降低乳牙龋的发病率,促进儿童的口腔健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