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是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据世界卫生组织(WHO)公布的数据,全球20亿人已感染HBV,其中3.5~4亿人为慢性HBV携带者[1]。HBV感染可以引起急性和慢性肝脏疾病,包括肝硬化和肝癌[1]。乙型肝炎引起的与HBV相关的肝衰竭、肝硬化、肝癌,每年会导致100万人死亡。中国是HBV感染的高发区,2006年进行的HBV感染的血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HBsAg携带率为总人口的7.18%。因此,  相似文献   

2.
HBV感染是重大传染性疾病,全球约2.4亿人感染HBV[1],我国慢性HBV感染者达9300万人,其中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约2000万例[2]。CHB也是我国导致肝硬化、肝细胞癌(HCC)的主要病因之一,分别占60%和80%[3],严重危害健康。全球每年约有65万人死于HBV感染所致的肝功能衰竭、肝硬化和HCC[4]。  相似文献   

3.
据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ganization,WHO)报道,全球60亿人口中,约20亿人曾感染过HBV,其中3.5亿人为慢性HBV感染,每年约有100万人死于HBV感染所致的肝衰竭、肝硬化和原发性肝细胞癌[1]。抗病毒治疗是防止慢性乙型肝炎发展为肝硬化、肝癌的主要措施。临床疗效明确且较常用的抗病毒药物主要分为两大类[3]:  相似文献   

4.
《肝脏》2017,(9)
正乙型肝炎病毒(HBV)可引起急、慢性感染,与肝硬化及肝癌密切相关。全球约有20亿人曾感染过HBV,其中4亿为慢性HBV感染者,且每年约有50万人死于慢性HBV感染引起的肝硬化、肝细胞癌,另外有4万人死于急性HBV感染[1]。HBV感染一直是全球重要的公共健康问题。目前存在的抗乙肝药物多为干扰素类和核苷(酸)类似物类,可以抑制病毒复  相似文献   

5.
《肝脏》2016,(9)
<正>慢性乙型肝炎(CHB)是由乙肝病毒(HBV)感染引起的一种以肝脏慢性损害为主的传染性疾病。虽然可通过注射疫苗进行预防,但HBV感染仍然是全球一项显著的健康问题。据世界卫生组织报道,全球约20亿人曾感染HBV,其中2.4亿人为慢性HBV感染者~[1]。伴随着疾病的进展,CHB患者可能会出现肝衰竭、肝硬化和肝细胞癌等~[2]。当治疗不及时,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阳性和HBeAg阴性患者每年向肝硬化发展的速度分别约为2%~6%和8%~10%~[3]。积极有效的治疗干预是促进病情转归、提高患者预后质量的关键。然而  相似文献   

6.
尚丹鹤  陈延平 《肝脏》2012,17(9):672-674
目前约有20亿人曾经感染HBV,占全球总人数的1/3。其中慢性HBV感染者3.5亿人,占全球人口5%以上,每年至少约有100万人死于HBV感染引起的肝硬化、肝癌等终末期肝病[1]。在我国,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约为2000万人,每年死于HBV相关终末期肝病约30万人[2]。因此,对乙肝的防治成为我国、乃至全世界共同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HBV共价闭合环状DNA(HBV covalently closed circular DNA,HBV cccDNA)是HBV复制的中间体,是HBV前基因组RNA(pregenome RNA,pgRNA)和mRNA合成的模板,在  相似文献   

7.
正HBV感染为全球公共健康问题,但不同区域HBV感染的流行强度有很大差异。据世界卫生组织报道,全球约20亿人曾感染HBV,其中2.4亿人为慢性HBV感染者[1],每年约有65万人死于HBV感染所致的相关并发症及终末期肝病。崔富强、庄辉[2]报道,我国现有慢性HBV感染者约9000万  相似文献   

8.
慢性乙型肝炎(CHB)是指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所引起的慢性肝脏炎症性疾病。HBV感染呈世界流行性,据世界卫生组织报道[1],全球约20亿人曾感染HBV。而我国是CHB的高发区,HBV表面抗原(HBsAg)阳性患者约7400万人[2]。从中医而论,CHB属于“黄疸”“肝着”“胁痛”“积聚”等疾病范畴。中医学认为肝脾肾是本病渉及的关键脏腑,而正虚邪恋是疾病发生发展的基本成因[3,4]。《黄帝内经·素问》云:“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  相似文献   

9.
刘岩红  钱方兴 《肝脏》2011,16(4):326-327
目前全世界约有20亿人曾感染HBV,其中3.5亿为慢性HBV感染,我国HBV携带者约为1.2亿,现患慢性乙型肝炎的患者多达3 000多万[1]。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和e抗原(HBeAg)为HBV感染以及病毒复制的最主要病原标志,  相似文献   

10.
张群  庞国进  丛敏 《肝脏》2013,(11):772-776
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是威胁人类健康的一个全球性问题。据世界卫生组织报道,全球约20亿人曾感染过HBV,其中3.5~4亿人为慢性HBV感染者。作为全世界感染HBV人数最多的国家,中国HBV携带者虽然已由9.75%降至7.18%,但仍有9 300万慢性HBV携带者,其中约有2 000~3 000万人为慢性乙肝患者。目前,中国每年约有50多万人死于慢性乙型肝炎导致的肝脏损害和肝癌[1]。  相似文献   

11.
HBV感染是一个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全球约3.5亿人为慢性HBV感染者,其中15%~25%发展为重型肝炎、肝硬化和肝细胞癌,全球每年约有100万人死于HBV感染相关的肝病[1-3].  相似文献   

12.
任婷婷  徐光华  李春霞 《肝脏》2014,19(1):71-73
HBV感染呈世界性流行,但不同地区HBV感染的流行程度差异很大。据WHO报道,全球约20亿人曾感染过HBV,其中3.5亿人为慢性HBV感染者,每年约有100万人死于HBV感染所致的肝衰竭、肝硬化和HCC。由于我国人口基数较大,现有的慢性HBV感染者约9 300万人,其中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约2 000万例[2]。非活动性HBV携带状态是免疫控制的结果,临床多无症状,易被忽视,正确认识非活动性HBsAg携带状态的自然转归及影响,  相似文献   

13.
杨二娜  马世强  曹武奎  宁淑敏  罗明  李磊 《肝脏》2012,17(9):670-672
慢性乙型肝炎是发病率高,危害严重的传染性疾病之一如果得不到有效及时的治疗,将会发展为肝硬化和肝癌。目前全球约有20亿人感染乙型肝炎病毒(HBV),其中有3.5亿人成为乙型肝炎的慢性感染者。我国1~59岁一般人群HBsAg携带率为7.18%,这些人中有相当一部分是育龄妇女[1]。HBV是血源传播性疾病,主要经血液(输血和血制品,破损的皮肤和粘膜)传播,母婴传播和性接触传播。HBV感染时的年龄是影响慢性化的最主要因素。在围生(产)期和婴幼儿时期感染  相似文献   

14.
<正>据世界卫生组织报道,全球范围内2015年统计慢性HBV感染人数达2.57亿人,每年死于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人数达88.7万[1]。我国是世界上HBV感染率最高的国家,感染HBV人口基数大,据统计,我国现有7 000万人处于HBsAg携带状态(患病率5%~6%)[2,3]。因此,慢性HBV感染仍是我国面临的一个重要医疗问题。慢性HBV感染进展有一个过程,发病初期一般为免疫耐受期(慢性HBV携带状态),后再过度到免疫清除期,再者为免疫控制期  相似文献   

15.
吴霜 《内科》2008,3(1):57-59
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是全球性的健康问题,据世界卫生组织(WHO)估计,当前全世界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约20亿,其中3.5亿为HBV慢性携带者^[1],其中大部分分布在亚洲地区。我国人群无症状慢性HBV携带者约占10%-15%,高达1.2亿人,乙肝患者约为2800万人。目前预防和控制HBV感染最为有效的措施是接种乙型肝炎疫苗。  相似文献   

16.
发表于《临床肝胆病杂志》2021年第37卷第2期《慢性HBV感染免疫耐受期应否治疗?》一文[1]中,对全球和我国HBV免疫耐受期患者估计人数有误,原文“全球慢性HBV感染者约2.92亿人,其中免疫耐受期患者约1.98亿。我国慢性HBV感染者约8600万例,其中免疫耐受期患者约3230万”应更正为“全球慢性HBV感染者约2.92亿人,其中免疫耐受期患者约5940万例。我国慢性HBV感染者约8600万例,其中免疫耐受期患者约1584万例”。  相似文献   

17.
全球有4亿多人感染了乙型肝炎病毒(HBV),慢性HBV感染仍是造成终末期肝病(肝硬化和肝细胞肝癌)最主要的原因[1-2].一旦形成慢性感染,人体便很难有效清除HBV.HBV在肝细胞内不断利用自身和宿主蛋白酶合成稳定的共价闭合环状DNA(covalently closed circular DNA,cccDNA)寄生于肝细胞核内,使得现有抗病毒药物难以根治HBV感染[3].近年来,研究者们发现HBV复制与许多非免疫调控机制有关,如HBV利用自噬系统促进自身复制[4-5].表观遗传学作为重要的转录后调节机制也受到关注,其中的cccDNA甲基化、miRNA、组蛋白修饰均参与了HBV基因表达的调控[6-13].通过进一步研究表观遗传学对HBV调控的机制,可能为揭示HBV感染慢性化原因、研发新的抗病毒药物治疗靶点提供思路.以下,我们分别就miRNA、cccDNA甲基化、组蛋白乙酰化对HBV调节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8.
据世界卫生组织报道,全球约20亿人曾感染过HBV,其中3.5亿人为慢性HBV感染者,每年约有100万人死于HBV感染所致的肝衰竭、肝硬化和原发性肝细胞癌(HCC).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总体目标是最大限度地长期抑制HBV复制,减轻肝细胞炎症坏死及肝纤维化,延缓和减少肝脏失代偿、肝硬化、肝细胞癌及其并发症的发生,从而改善生活质量和延长存活时间[1].恩替卡韦(ETV,博路定)为环戊酰鸟苷类似物,被广泛用于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对于初次抗病毒治疗患者和拉米夫定治疗失效患者均具有显著的抗HBV作用[2].  相似文献   

19.
《肝脏》2016,(9)
<正>WHO(世界卫生组织)报道,全球约20亿人曾感染HBV,其中2.4亿人为慢性HBV感染者,每年约有65万人死于HBV感染所致的肝衰竭、肝硬化和肝细胞癌(HCC)。我国现有慢性HBV感染者约9300万人,肝硬化和HCC患者中由HBV感染引起的比例分别为60%和80%~[1]。HBsAg阳性CHB(慢性乙肝)患者容易通过常规检测手段被发现,而HBsAg阴性的HBV感染者因HBsAg转阴或检验手段限制等诸多原因不易被发现,但其早在1970年发现化疗后乙肝病毒再活动时就被证实是存在的~[2],且目前研究显示HBsAg阴性  相似文献   

20.
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是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据世界卫生组织报道,全球60亿人口中,约20亿人曾感染过HBV,其中3.5亿人为慢性HBV感染,每年约有100万人死于HBV感染所致的肝衰竭、肝硬化和原发性肝细胞癌[1],而肝功能衰竭是死亡率最高的疾病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