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准噶尔盆地乌—夏地区二叠系风城组致密油储层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致密油已成为国内外油气勘探的新热点.通过岩心、普通薄片、铸体薄片、扫描电镜、阴极发光薄片的观察和鉴定以及物性压汞数据分析,对准噶尔盆地乌—夏地区二叠系风城组致密油储层岩石类型、储集空间特征、物性特征及储层“甜点”区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风城组主要发育5种岩石类型:云质岩类、凝灰岩类、砂岩类、泥岩类和盐岩类,并以云质岩类为主;致密油储层常见4类储集空间类型:裂缝、溶孔、晶间孔和原生粒间孔,其中裂缝占储集空间的53%,溶孔占储集空间的35%;油层属典型低孔、低渗致密储层,孔隙度为1%~10%,平均为3.86%,渗透率<2 mD的样品占85%以上,平均为0.17 mD;致密油储层“甜点”区主要受白云石化、裂缝和溶孔发育程度等的共同影响.  相似文献   

2.
综合利用岩心薄片、铸体薄片、扫描电镜、压汞测定等资料,对鄂尔多斯盆地高桥地区奥陶系马家沟组马五1+2亚段的储层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高桥地区马五1+2亚段储集岩的类型主要为溶蚀孔洞状白云岩、泥晶—粉晶白云岩,其次是颗粒(砂屑)白云岩和角砾状白云岩;储集岩的孔隙类型主要为溶蚀孔、晶间孔、晶间溶孔,其次为膏模孔和裂隙;储集岩的物性较差,平均孔隙度为3.26%,平均渗透率为1.2mD,且孔隙度与渗透率呈正相关性,总体为非均质性较强的低孔、低渗透储层。通过对该区储层特征的研究,可为下一步的勘探开发提供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3.
塘沽油田古近系沙河街组沙三段5油组储油层为泥质白云岩,形成于断隆背景下的微咸—半咸、弱还原较深水湖相碳酸盐岩沉积环境,白云岩为次生交代成因,白云石含量低(65%),泥质含量高(30%),储层电性特征具有高自然伽马、高中子、低密度、中声波时差、低—中电阻率的特点,属中—高孔、低渗储层,储集类型为孔隙、裂缝双重孔隙介质,在岩心孔隙度分析资料较少的地区,有效孔隙度的解释方法成为储层评价及储量参数研究的难点。通过应用薄片、岩心物性分析资料及测井资料,采用了交会图、统计图等技术手段,开展了泥质白云岩岩性识别、储层特征研究、储层泥质含量及裂缝孔隙度、基质孔隙度的解释方法研究,为今后类似储层的评价研究提供了方法和依据。  相似文献   

4.
作为紧邻中寒武统膏岩层的第一套白云岩地层,下寒武统吾松格尔组的岩性组合及其成因认识对塔里木盆地寒武系盐下油气勘探由“近源”转向“盐间和盐相关”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以夏特等野外露头为主,结合典型井位,梳理了柯坪地区吾松格尔组的岩性组合、储集空间类型,讨论了沉积相演化与储层成因,结果表明:①柯坪地区吾松格尔组以潮坪相为主,主要发育混积坪、云坪、膏云坪和颗粒滩沉积,对应岩性有含陆源碎屑泥质泥晶白云岩、泥质泥粉晶白云岩、颗粒白云岩、粉晶藻白云岩、叠层石白云岩及膏质白云岩等;②储层主要发育于藻相关的颗粒白云岩、粉晶藻白云岩、藻叠层白云岩,储集空间分别为粒间溶孔、粒内溶孔和晶间微溶孔;③颗粒滩发育于潮坪背景下海进过程中的潮间高能带,叠加准同生期大气淡水溶蚀,形成粒间溶孔;④粉晶藻白云岩主要发育于云坪和膏云坪,微生物诱导的白云石调整和膏盐等易溶物质的溶蚀是晶间孔和晶间微溶孔形成的关键。综合柯坪地区吾松格尔组的构造高部位特征、膏盐潮坪背景、岩性组合及其成因等,指出环塔南隆起和牙哈-轮南凸起等周缘发育6个吾松格尔组有利勘探区。  相似文献   

5.
根据岩心观察描述、铸体薄片、岩心分析化验等资料,研究了车西洼陷沙四上亚段低渗透储层孔隙结构特征,探讨了影响低渗透储层物性的主要因素。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沙四上亚段储层岩性以细砂岩和粉砂岩为主,平均孔隙度为14.3%,平均渗透率为13.2×10-3μm2,以低渗透砂岩储层为特征,储集空间以粒间溶孔、粒内溶孔和微裂缝为主,储层孔喉半径一般小于6μm。当孔喉半径小于0.24μm,渗透率小于0.4×10-3μm2,排替压力大于1 MPa时,储层含油气性变差。影响沙四上亚段储层物性的主要因素包括孔喉半径、沉积物颗粒大小、溶蚀孔隙和微裂缝的发育情况,以及泥质质量分数和碳酸盐岩质量分数。孔喉半径大的储层沉积物颗粒相对较粗,储层物性相对较好。溶蚀孔隙主要发育在2 000~2 600 m和3 000~3 700 m,溶蚀孔隙的发育能有效改善储层物性。微裂缝主要发育在断裂带附近,可提高储层渗透率5.4~220.1倍。泥质质量分数和碳酸盐岩质量分数的增加使孔隙度减少3%~5%。  相似文献   

6.
页岩油勘探开发突破的关键在于储层层理缝的表征及预测,其成因机制的复杂性和影响因素的多样性致使预测技术遭遇瓶颈。在岩心和薄片尺度(mm级)层理缝识别、电阻率成像和常规测井尺度(m级)层理缝评价的基础上,发现吉木萨尔凹陷芦草沟组上甜点段层理缝在白云岩储层中最发育,其次为白云质粉砂岩、泥质粉砂岩,且多发在致密储层分布区,与储层基质孔隙度具有负相关性。结合三维地震数据预测的岩性分布及反演的孔隙度分布,利用井-震信息尺度匹配技术,探索了岩心“点”、测井“线”、地震“面”递次推进的页岩储层层理缝预测技术,融合了岩心识别准确、测井曲线纵向分辨率高、三维地震数据横向连续性强的显著优势。在吉木萨尔凹陷芦草沟组27口井上甜点段进行验证,预测平均相对误差为8%,应用效果良好。该技术的应用可为吉木萨尔凹陷芦草沟组页岩油勘探开发提供有力支撑,对其他盆地页岩油储层评价亦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为明确南海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中深层储层特征及溶蚀作用对优质储层的控制作用,基于岩心观察、铸体薄片、场发射扫描电镜等观察结果,结合X-射线衍射、压汞分析等资料和技术手段,对白云凹陷古近系砂岩储层岩石学特征、储集空间特征和物性特征进行描述,并对影响储层物性、储集性的相关成岩作用进行深入研究。结果表明:白云东洼的储层砂岩类型主要为长石质石英砂岩和岩屑质石英砂岩;白云北坡岩性较东洼复杂,主要以长石质石英砂岩为主,含少量长石岩屑质石英砂岩;白云东洼中深层储层孔隙类型由粒间溶孔、粒内溶孔组成,白云北坡储层孔隙发育程度较白云东洼略高,粒间溶孔、粒内溶孔以及铸模孔含量较高;白云凹陷储层总体呈现低孔低渗特征,有机酸与长石和火成岩岩屑相互作用形成的溶蚀孔隙是控制研究区古近系砂岩储层物性的最主要因素。研究结果对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砂岩储层的勘探开发具有一定借鉴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8.
川东北飞仙关组鲕滩储层发育的主控因素和成因模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四川盆地东北地区飞仙关组的鲕滩气藏是该盆地最近的勘探重点。指出该类气藏储集岩主要有残余鲕粒白云岩、鲕粒灰岩和泥-粉晶白云岩,其中残余鲕粒白云岩是最好的储层;主要的孔隙空间为粒间孔、粒间溶孔、粒内溶孔、晶间孔、铸模孔和裂缝;储层为低孔低渗性裂缝-孔隙型,发育程度主要受沉积相、白云石化作用、溶蚀作用和裂缝控制;优质储层主要由台缘鲕滩发生混合水白云石化作用和埋藏溶蚀作用所形成—台缘鲕滩沉积初期发育大量的原生粒间孔,后经过压实和胶结作用,孔隙几乎全部被破坏,再经过混合水白云石化作用和埋藏溶蚀作用的改造,形成了大量的次生孔隙。  相似文献   

9.
准噶尔盆地吉木萨尔凹陷芦草沟组页岩油层系岩性复杂,非均质性强,“甜点体”形成规律是制约地质理论研究和勘探开发的一个关键难题。通过岩心观察、薄片鉴定和含油性分析,针对“甜点体”地质特征进行了表征,分析了影响产能的地质因素,确定了可动油孔隙的形成机理。吉木萨尔凹陷芦草沟组“甜点体”的岩性主要为岩屑长石粉细砂岩、云屑砂岩和砂屑云岩,孔隙度为5.75%~11.9%,渗透率为(0.02~1.26)×10-3 μm2,其中岩屑长石粉细砂岩的孔喉贡献率最大,“甜点体”的储集空间为溶蚀粒间(内)孔、裂缝;页岩油产能的大小受控于可动油孔隙的分布以及岩石组分中泥质、石英质和白云质的含量,可动油孔隙是在同生—准同生淋滤作用和酸性流体埋藏溶蚀联合作用下形成的,层理缝沟通溶孔是控制渗透率大小的关键因素。储层成岩过程中储集空间耦合生排烃作用最终形成“甜点体”,其形成的沉积环境为受波浪作用较强的云坪、混合坪、滨湖滩砂和碳酸盐岩浅滩沉积。该发现可对同成因类型页岩油的勘探和开发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0.
川西龙门山前中三叠统雷口坡组储层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涛  罗啸泉 《天然气技术》2012,6(5):15-18,24
龙门山前—川西的雷口坡组为在拉张构造环境里较为稳定的碳酸盐局限台地沉积.雷三段滩相规模大,其展布与龙门山走向一致,从北到南依次发育有广元上寺浅滩、江油—安县浅滩和洪雅浅滩;雷一段浅滩较发育,也与龙门山走向一致.雷口坡组储集岩为浅褐色块状厚层粉晶—细晶藻屑白云岩、砂屑白云岩,雷三段储层发育,平均孔隙度为6.23%,平均渗透率为0.076mD,储集性好.雷一段储层平均孔隙度为3.10%,平均渗透率为0.030mD,储集性较好.主要的孔隙类型有生物孔隙、粒间溶孔、粒内溶孔、晶间溶孔等,孔喉配置为中、小孔隙配细喉道.硫酸盐热化学还原反应(TSR)有利于次生孔隙的形成.在江油一灌县断裂以东的川西坳陷,是雷口坡组有利储层发育区.  相似文献   

11.
大港油田塘10井区沙河街组方沸石白云岩储层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乐  姚光庆  刘永河  侯秀川  高玉洁  赵耀  王刚 《石油学报》2015,36(10):1210-1220
大港油田塘10井区沙河街组湖相方沸石白云岩储层是一类矿物组成独特且裂缝广泛发育的低孔致密非常规储层。基于研究区塘12C井的岩心、岩石薄片、X射线衍射矿物分析、扫描电镜、物性分析、高压压汞分析及氮气低温吸附分析等基础资料,笔者试图从岩石矿物、储集空间、物性及孔喉特征等方面对该类储层的基本特征进行归纳并探讨储层受控因素。研究表明:储层岩石主要由铁白云石、方沸石、石英、长石及伊利石几类矿物组成,纹层极为发育,可划分出"富方沸石纹层+富铁白云石纹层"富粉砂纹层+富铁白云石纹层"富方沸石纹层+藻纹层+富铁白云石纹层"及"富泥纹层+富铁白云石纹层"等几类组合。岩石宏观储集空间包括溶孔及裂缝两大类,微观储集空间中则见方沸石充填溶蚀孔、晶间孔、晶内孔及微裂缝几类。白云岩平均孔隙度12.73%,渗透率平均为0.009 3 mD。泥质白云岩孔隙度平均10.39%,渗透率平均0.143 7 mD。孔隙度与渗透率之间无明显联系。储层孔隙结构具有孔喉半径细小、孔喉结构复杂的特征,其中,白云岩孔容平均为20.45 mm3/g,微孔-介孔率平均为38.32%,表面积/体积比平均为0.83×107m-1,排驱压力平均为4.68 MPa,中位孔径平均为0.047 μm,曲折度平均83.681,最大孔径平均0.279 μm。泥质白云岩孔容平均为23.46 mm3/g,微孔-介孔率平均为55.7%,表面积/体积比平均为0.932 5×107m-1。进一步研究发现,测试岩样所赋存的黑色有机质颗粒层结构能带来2% ~6% 的孔隙度增量,因而认为该结构为促使孔隙度增高的一大因素;氮气低温吸附及高压压汞联用资料表明两类岩性中的储集空间以微孔-介孔级(<50 nm)孔隙为主,此外,目的层碳酸盐矿物含量增加会引起孔隙度降低,黏土矿物及石英长石碎屑含量亦主要与大孔(>50 nm)具良好相关性。结合镜下观察到的孔隙类型,研究认为微孔-介孔级别孔隙主要由方沸石一类矿物提供,即:方沸石中所赋存的晶内孔是储层的主要储集空间。因此,目的层段储层孔隙性主要受控于沉积+成岩因素。微裂缝的发育对储层渗透性有一定的改善,但改善效果有限,孔隙及喉道极细的半径及复杂的空间配置关系对储层渗透率起到主要控制作用,亦即成岩+构造因素影响储层渗透性。  相似文献   

12.
雷海艳  郭佩  孟颖  齐婧  刘金  张娟  刘淼  郑雨 《岩性油气藏》2022,34(3):142-153
准噶尔盆地玛湖凹陷下二叠统风城组为盆地西北缘的主力烃源岩,具有较大的页岩油勘探前景.利用场发射电子扫描显微镜以及高压压汞等测试手段,对研究区玛页1井风城组页岩油储层的孔隙结构进行了精细研究和分类评价.研究结果表明:①玛湖凹陷风城组页岩油储层以薄层状或块状云质、粉砂质、钙质或硅质泥岩为主,且泥岩中常发育大量白云石、方解石...  相似文献   

13.
通过岩心观察、薄片分析及录井资料分析等,对川东北温泉井及邻区黄龙场、五百梯长兴组生物礁储层特征及控制因素进行了较为详细的研究。结果表明:该区长兴组生物礁储层储集岩主要为细—中晶白云岩、泥—粉晶白云岩、中—粗晶白云岩和礁灰(云)岩,其中细—中晶白云岩是最好的储集岩类;储层物性较差,孔隙度一般小于2%,渗透率一般小于1.0mD;储集空间以次生晶间孔、晶间溶孔及粒间溶孔等为主,小溶洞次之,局部发育裂缝,孔隙结构具有低孔、微喉的特点;储层类型以孔隙型为主,局部为裂缝-孔隙型;储层主体属于Ⅲ类储层,局部发育Ⅰ,Ⅱ类储层;储层形成与演化受沉积作用、成岩作用及构造作用的共同影响,其中沉积作用是储层形成的基础,成岩作用是改善储层的关键,构造作用为储层改善提供了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14.
为了查清储层发育规律,提高勘探成功率,运用岩心观察、铸体薄片鉴定、阴极发光等手段,结合测井、孔渗等资料,研究了塔中顺南地区奥陶系一间房组碳酸盐岩的储层特征、成岩作用及其对储层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研究区奥陶系一间房组碳酸盐岩储层的岩石类型主要为颗粒灰岩、微晶灰岩、藻黏结灰岩;储集空间类型以溶蚀孔洞和裂缝为主,为裂缝型和裂缝-孔洞型储层;一间房组储层基质孔隙度最小值为 0.20%,最大值为 3.90%,平均值为 1.52%;渗透率最小值为 0.003 mD,最大值为 5.84 mD,平均值为 0.62 mD,储层基质物性较差,以发育 Ⅲ 类储层为主;一间房组碳酸盐岩的成岩作用类型复杂多样,主要有胶结作用、压实压溶作用、溶蚀(岩溶)作用、破裂作用等,其中胶结作用是最主要的破坏性成岩作用,溶蚀(岩溶)作用和破裂作用均是主要的建设性成岩作用。  相似文献   

15.
滦平盆地白垩系陆相页岩油储层特征   总被引:9,自引:4,他引:5  
袁晓冬  姜在兴  张元福  姜洪福 《石油学报》2020,41(10):1197-1208
滦探1井首次在滦平盆地白垩系发现页岩油,填补了燕山构造带中生界油气发现的空白。综合岩心、镜下薄片、测井资料、录井资料和X射线衍射等分析化验资料,对滦平盆地白垩系西瓜园组页岩油储层特征展开研究。研究区西瓜园组页岩油储层主要包括泥页岩、粉砂岩、白云岩、长英质混合细粒岩、碳酸盐型混合细粒岩和黏土型混合细粒岩6种岩石类型。储集空间类型以孔隙和裂缝为主,裂缝包括构造缝、异常高压裂缝和层间缝,孔隙以晶间孔和溶蚀孔为主。页岩油储层孔隙度平均为1.6%,渗透率平均为0.265 mD,整体为低孔超低渗储层。根据岩性组合和录井显示,垂向上识别出2套页岩油储层。下部页岩油储层为火山—湖泊沉积,主要包括泥页岩、粉砂岩、白云岩、长英质混合细粒岩和碳酸盐型混合细粒岩等岩石类型,储集空间以孔隙为主,油气显示以黄绿色轻质油为主,见天然气产出;上部页岩油储层属于正常湖泊沉积,岩石类型以泥页岩、粉砂岩、碳酸盐型混合细粒岩、黏土型混合细粒岩和长英质混合细粒岩为主,储集空间以裂缝为主,见黑色重质油和天然气析出。分析认为,沉积环境、成岩作用、构造背景和总有机碳含量是西瓜园组页岩油储层发育的主要控制因素。  相似文献   

16.
袁晓冬  姜在兴  张元福  姜洪福 《石油学报》2021,41(10):1197-1208
滦探1井首次在滦平盆地白垩系发现页岩油,填补了燕山构造带中生界油气发现的空白。综合岩心、镜下薄片、测井资料、录井资料和X射线衍射等分析化验资料,对滦平盆地白垩系西瓜园组页岩油储层特征展开研究。研究区西瓜园组页岩油储层主要包括泥页岩、粉砂岩、白云岩、长英质混合细粒岩、碳酸盐型混合细粒岩和黏土型混合细粒岩6种岩石类型。储集空间类型以孔隙和裂缝为主,裂缝包括构造缝、异常高压裂缝和层间缝,孔隙以晶间孔和溶蚀孔为主。页岩油储层孔隙度平均为1.6%,渗透率平均为0.265 mD,整体为低孔超低渗储层。根据岩性组合和录井显示,垂向上识别出2套页岩油储层。下部页岩油储层为火山—湖泊沉积,主要包括泥页岩、粉砂岩、白云岩、长英质混合细粒岩和碳酸盐型混合细粒岩等岩石类型,储集空间以孔隙为主,油气显示以黄绿色轻质油为主,见天然气产出;上部页岩油储层属于正常湖泊沉积,岩石类型以泥页岩、粉砂岩、碳酸盐型混合细粒岩、黏土型混合细粒岩和长英质混合细粒岩为主,储集空间以裂缝为主,见黑色重质油和天然气析出。分析认为,沉积环境、成岩作用、构造背景和总有机碳含量是西瓜园组页岩油储层发育的主要控制因素。  相似文献   

17.
以岩性特征差异对混积岩储层孔隙成因的影响作用为主线,从岩石组构与颗粒堆积学的关系角度分析孔隙的成因和特征。研究认为:(1)基于水动力条件、矿物组合和岩石结构特征,并以碎屑颗粒、黏土矿物和碳酸盐类矿物三端元作为划分依据,芦草沟组“甜点”岩性主要有凝灰质砂屑云岩、凝灰质长石岩屑粉细砂岩、凝灰质云屑砂岩及凝灰质云质粉砂岩。混积岩主要为母源混合成因,并且垂向上各类型混积岩层可互层叠置而形成相缘混合。(2)基于颗粒的球形堆积模型,当碎屑颗粒含量低于52.4%时,孔隙度随颗粒含量的增加而减小;当碎屑颗粒含量达到52.4%时,如果碎屑颗粒含量继续增加,粒间孔隙将大量出现,孔隙度将快速增大,逐渐演变为常规的砂岩储层。(3)根据碎屑颗粒、黏土矿物和碳酸盐类矿物三种端元组分与孔隙类型的关系,芦草沟组混积岩的孔隙类型可以划分为粒间孔、粒内溶孔和晶间孔,凝灰质砂屑云岩、凝灰质长石岩屑粉细砂岩的孔隙类型以颗粒支撑的粒间孔和粒内溶孔为主,而凝灰质云屑砂岩及凝灰质云质粉砂岩以晶间孔较发育为特征。混积岩优质储层的发育主要受碎屑颗粒组分含量控制,易溶碎屑组分含量及溶蚀作用对储层物性具有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生物降解对原油中极性化合物组成影响,采用傅立叶变换离子回旋共振质谱分析技术,研究了准噶尔盆地三台—北三台地区生物降解稠油中极性大分子化合物的组成。结果显示,生物降解稠油中含杂原子化合物类型较为复杂,主要有N1、N1O1、N1O2、O1、O1S1、O2、O2S1、O3、O3S1和O4;不同生物降解程度稠油中极性化合物组成具有明显差异,随着生物降解作用加剧,稠油中O2类化合物相对丰度明显升高,N1、O1S1、O2S1、O3、O3S1和O4类化合物呈现逐渐降低的变化规律。通过对极性化合物中相对丰度较高的N1和O2类化合物的分析发现,随着生物降解程度增大,N1和O2类极性化合物缩合度整体增高,指示高缩合度的极性化合物抗生物降解能力更强,更易富集,长烷基支链取代化合物更易被生物降解。在严重生物降解稠油中,O2类极性化合物相对丰度最高,其中酸性组分以一环至四环环烷酸(分子缩合度DBE为2~5)为主。傅立叶变换离子回旋共振质谱分析技术具有超高质量分辨分析能力,可以从分子层次研究原油中极性大分子化合物的化学组成,为石油地球化学研究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