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生死边缘     
《进入空气稀薄地带》一书是一部引人入胜的珠穆朗玛峰探险亲历记。作者乔恩·克考尔受《户外》杂志的派遣,为考察珠峰商业化问题参加新西兰著名领队罗布·霍尔的商业登山队。他自身没能抗拒登顶珠峰这个"男人和男孩们"的梦想,拒绝了杂志社让他只到大本营的设想,决定尝试登顶。本文摘自该书。  相似文献   

2.
2003年6月1日,历时3个月成功登顶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的“2003中国搜狐登山队”回到了北京。今年5月21日,中国搜狐登山队克服重重困难成功登顶珠峰并将五星红旗与搜狐登山队的队旗插在世界最高峰。在这激动人心的时刻,我国的移动通信也实现了通信史上的“零”的突破。在世界屋脊上实现了移动信号的覆盖,真正体现了中国商业登山与移动通信技术最新成果的紧密结合。预示中国移动通信技术完全有能力站在世界最高点、最前沿。5月22日下午15时,在和同在B组的王石与刘健一起登顶成功,并保证队员安全下撤后,搜狐登山队队长罗申站在珠峰8848米的…  相似文献   

3.
今年5月,中国、日本、尼泊尔三国登山队联合攀登珠穆朗玛峰,实现了登顶、会师、跨越的预定目标,我有幸采访了这一世界登山史上的壮举。 5日,中日尼三国登山队员按计划从北南两侧突击攀登顶峰,记者们早上不到6点就起床了,投入紧张的准备工作,迎接这壮观的时刻。大家一会儿看电视转播;一会儿又守在无线电台报话机旁等待最新消息;有时拿起照像机抢拍这难忘的历史瞬间……。队员们登顶成功的消息传到大本营,人们都欢呼起来,记者们也不例外。我顾不得吃饭、喝水,赶写了一条消息《中日尼登山队实现跨越珠峰的伟大壮举》和特写《向顶峰冲刺》,于当天下午从大本营发回北京。这一天,我在珠峰脚下海拔5000多米的登山大本营连续工作了近20个小时。  相似文献   

4.
《出版视野》2008,(3):46
5月8日.北京奥运圣火珠峰传递登山队成功登顶珠峰.北京奥运圣火珠峰传递获得圆满成功。历史将永远铭记这个伟大的时刻:2008年5月8日9时17分.中国人创造的又一项奇迹诞生。这一刻,将以其深远的象征意义载入奥林匹克运动史册,也将写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篇章。  相似文献   

5.
攀登与挑战     
1953年5月29日,新西兰运动员埃德蒙·希拉里和尼泊尔向导丹增·诺尔盖首次登上珠穆朗玛峰,这是人类第一次登顶珠峰. 60年来,珠峰还是珠峰,但登山者的初衰和身份却在悄然发生变化.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中国企业家群体.在这个名单里,有新近成功登顶的万科集团总裁郁亮,也有10年前就已完成梦想的万科董事会主席王石,还有黄怒波等一长串明星企业家的名字.  相似文献   

6.
1988年5月6日,也就是中日尼三国联合登山队双跨珠峰取得巨大成功后的第一天,我在珠峰北侧大本营意外地看到了人民日报当天的报纸传真样。这是日本《读卖新闻》设在北京的机构人员通过珠峰北侧卫星地面站传来的。使我更为欣喜的是,《读卖新闻》社会部部长冈岛成行还将《读卖新闻》当天有关双跨珠峰的几乎六个整版的报纸传真样也复制了一份给我。在《读卖新闻》的报纸传真样中,《读卖新闻》珠峰报道队的组织者冈岛成行就我与其它中方记者在珠峰的采访活动作了介绍,还很客观地报道了我们指出的  相似文献   

7.
发表在1986年12月16日武汉《长江日报》上的《同志,您能做到文明骑车吗?——街头自行车纵横观》,是一篇精彩的“中性”报道。因为报道形式新颖独特,问题也抓得准,所以,通讯发表后,在武汉乃至全国,产生了良好的反映,被评为1986年全国好新闻一等奖。这几年购买自行车的人特别多,中国有“自行车王国”之称。但是,自行车违章、撞倒人,简直司空见惯。《长江日报》记者谢昭良、刘立民,透  相似文献   

8.
这是一次特殊的火炬传递之旅,充满着诸多不能说和秘密。这也使它之前所有的等待和经历,变得非同一般5月6日,36名珠峰火炬手名单确定,在珠穆朗玛峰峰顶举起火炬的人,将在这36人以及可能于稍后公布的14名官员、赞助商人员中产生。现在,所有人的焦点都集中在了最后登顶的时间。每年5月是珠峰地区风季和雨季之间的间隔期,是登顶珠峰的最佳季节。这个月中有四个登顶的窗口期,其中5月5日前后成功登顶最多,然后是5月中旬、5月20日前后以及5月底6月初。  相似文献   

9.
王秋杨登上珠峰,我既意外也不意外。意外的是十几年没有得过感冒的王秋杨,这一次登顶前却感冒了很长时间,两次下山进行雾化治疗。不意外的是,登顶珠峰是她一直的向往,也是她不曾动摇的誓愿。  相似文献   

10.
为纪念人类首次成功攀上世界最高峰50周年,国内新闻媒体做了很多报道。但是,大多数纪念活动和文章,和西方国家的调子几乎没有区别,有意无意地忽视了珠峰探险历史的另一面。 史实之一:谁组织的首次珠峰登顶 最早组织对珠峰探险活动的,是英国人。据已故北京大学地理教授林超1958年发表的《珠穆朗玛的发现与名称》,由英国皇家地理学会和阿尔卑斯俱乐部联合组织的第一次探险,是在1921年。从1921年到1953年,共组织过对珠峰的13次探险活动,其中9次是英国人主持,也就是说,最早对珠峰的探险活动,都是由英国垄断的。  相似文献   

11.
1961年1月,我还不到30岁,在新华社新疆分社当记者.一天,分社突然通知我,说中国第一支女子登山队将在当年攀登海拔7595米的帕米尔高原上的公格尔九别峰,如登顶成功,中国女子登山队将创造世界女子登山高度的世界纪录,让我担负报道任务.  相似文献   

12.
5月23日,武汉《长江日报》收到了武汉市第二电机厂工人吴四一的感谢信,赞扬武汉《长江日报》摄影记者胡度、《经济消息报》  相似文献   

13.
党报头版可谓是"寸土寸金",发什么、不发什么,都需要进行政治考量.2017年春节期间,《长江日报》面向市民发起"带着家人上封面"征集,并在头版连续7天醒目地刊登普通人的全家福照片,给人一种清新之风."带着家人上封面"并不是简单地刊发照片,而是从国家、城市、家庭三个层面体现全家福中的真情.征集通过报纸与新媒体联动的方式进行,几天时间,就有500多位市民投稿,网上点击量超过百万人次,全媒体报道实现了传播效果最大化.《长江日报》在头版给普通人出彩机会,可以说这是党报开门办报的一次创新,也是主流媒体通过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次卓有成效的弘扬.  相似文献   

14.
2008年5月8日9时许,奥运圣火成功登顶珠峰。承担这一火炬传递任务的中国登山队,以华夏民族的执着与坚韧,于地表最高点  相似文献   

15.
2000年5月的这个时候,我们黑龙江电视台的《攀登珠峰》报道正紧张进行。虽然过去了4年,但是对于我们这些参加这个报道的人来说,那段日子将永远不会忘记,因为通过这次采访,我们对记者要“以新闻为己任”的真正涵义有了更深的体会。2000年初,黑龙江省的极限运动爱好者阎庚华宣布他将只身攀登珠穆朗玛峰。此前我国运动员曾5次登上珠峰,但都是集体攀登,而国外已有十几个国家的运动员只身登顶成功,阎庚华立志成为我国只身登上珠峰的第一人。我们台新闻部的领导知道这个消息后,提出对阎庚华攀登珠峰活动进行全程跟踪报道的想法。听说这件事后我马…  相似文献   

16.
《青年记者》2015,(18):2-3
长江日报获俄卫国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奖章最近,长江日报获普京签发的"1941-1945卫国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奖章,此奖章由俄罗斯胜利组委会面向全球评选,授予为世界反法西斯事业作出卓越贡献的团体和个人。长江日报2013年开始的跨国报道《武汉上空的鹰——寻访苏联空军志愿队烈士》,找到并还原了29名援华苏联空军志愿队烈士的  相似文献   

17.
1995年5月5日至6月14日,我受报社派遣,来到占国土面积六分之一的新疆,在《新疆日报》的大力支持下,纵横天山南北,行程14000多公里,寻访了100多名武汉籍及部分来自湖北各地进疆的支边人员,在《长江日报·长江周末》和《新疆日报》先后刊发了相同内容的一组报道,这5篇人物通讯在武汉和新疆产生较大反响,许多支边人员在武汉的亲友和已经返汉的支边人员纷纷写信和打电话到编辑部,称记者所写正是他们之所愿,使他们再度光荣;而不计其数的在疆支边人员则奔走相告:《长江日报》和《新疆日报》宣传我们在新疆的武汉老乡了,我们没有被遗忘。  相似文献   

18.
梁超 《新闻前哨》2014,(9):57-59
2014年5月19日,长江日报以12个版面的篇幅刊登了《武汉一日:“走进城市深处”》纪实影像特刊,纪念武汉解放65周年.摄影特刊图片生动鲜活,版面清新活泼,恢弘大气,每个版除了照片外,还有一段简短的抒情文字.值得一提的是,摄影特刊刊登的近60幅照片全部都是一天之内拍摄的,而且摄影作者专职摄影记者很少,大部分是活跃在各行各业的摄影网友.特刊出来后,在摄影界及读者群中赢得广泛赞誉和轰动.一位读者看了特刊后说,看到摄影特刊感觉很震撼,很精彩,百看不厌,开眼极了.  相似文献   

19.
《图书馆论丛》2004,(1):F002-F002
武汉图书馆典藏借阅部在2003年10月25日至11月2日成功举办了“2003年武汉作家作品成就展”,这次展览取得了广泛的社会认同,被《长江日报》评为武汉2003年文化成就之一。随后又围绕这次展览开展了一系列文化活动,从2003年11  相似文献   

20.
6月21日是个星期五,武汉的报纸几乎全都报道“梅雨来临”。 《长江日报》“服务在线”版在“一周气象”专栏开头提醒——《暴雨揭开梅雨序幕/降水频繁天气闷热》,对前后两周的天气形势作了分析和展望。 《武汉晨报》“要闻/武汉”版重题直呼“梅雨来了”,一旁点出“将持续20多天”,并推测“出梅”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