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 探讨影响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预后的因素.方法 对我院呼吸内科重症监护室(RICU)30例ARDS患者性别、年龄、基础疾病、 诱发因素(肺源性、肺外源性)、合并下呼吸道感染、行机械通气、并发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 发病至确诊时间、APACHEⅡ评分、氧合指数(PaO2/FiO2)、C-反应蛋白(CRP)、血清白蛋白(ALB)、血尿素氮(BUN)等因素与其预后的关系行单因素分析.将单因素分析有显著性意义的变量分级并赋值,采用多因素 Logistic回归筛选预后因素.结果 30例ARDS患者死亡20例,存活10例.患者的病死率与性别、年龄、诱发因素、合并下呼吸道感染、行机械通气无关.死亡组与存活组患者的APACHEⅡ评分、PaO2/FiO2、CRP、ALB基础值(治疗前) 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 既往患基础病、并发MODS、发病至确诊时间长、CRP升高及确诊时BUN指标异常是ARDS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既往患基础疾病、并发MODS、发病至确诊时间长、CRP升高与ARDS患者死亡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影响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对收治的ARDS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病例治疗结局分为生存组和死亡组,通过对患者的一般资料和临床指标等可能影响该病预后的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两组年龄、住院时间、有创机械通气时间、合并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氧合指数(PO2/FiO2)、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OFA评分)、急性病生理学和长期健康评分(APACHEⅡ评分)及肺野数目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合并MODS、SOFA评分、APACHEⅡ评分及有创机械通气时间是影响ARDS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临床诊治ARDS患者过程中,加强对年龄、合并MODS、SOFA评分、APACHEⅡ评分及有创机械通气等指标的监测,对提高治疗成功率和改善患者预后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影响ICU内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PDR—Ab)肺部感染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ICU内60例肺部感染病原菌为PDR—Ab的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30d的情况分为死亡组及存活组,用SSPS13.0对数据进行单因素分析及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60例PDR—Ab肺部感染患者30d内的病死率为40%;APACHEⅡ评分、血清白蛋白水平、机械通气时间〉7d、基础疾病、器官衰竭数目、肺部合并真菌感染在存活组和死亡组中均具有显著差异;APACHEⅡ评分、血清白蛋白水平、器官衰竭数目为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APACHEⅡ评分高、低白蛋白血症、器官衰竭数目≥2个,提示PDR-Ab肺部感染患者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4.
脓毒症导致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脓毒症患者发展为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006年8月-2009年12月收治的196例脓毒症患者,分为脓毒症组153例和MODS组43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进行单因素分析并行二元变量Logistic逐步回归筛选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脓毒症组死亡7例(4.6%),MODS组死亡27例(62.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共88份标本分离出病原菌,其中G-66例,G+17例,混合感染5例.MODS组患者年龄、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APACHEⅡ)评分升高、合并慢性病、血肌酐水平升高、动脉血pH值、平均动脉压、细菌培养阳性、存在电解质紊乱、血糖水平较脓毒症组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示APACHEⅡ评分升高、合并慢性病、血肌酐水平升高、细菌培养阳性是MODS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APACHEⅡ评分升高、合并慢性病、血肌酐水平升高、细菌培养阳性等促进脓毒症患者发展为MODS,早期监测这些因素并采取及时有效的控制措施可以提高脓毒症患者治愈率,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5.
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并发多重耐药性铜绿假单胞菌(PAE)感染的危险因素及其耐药性分析。方法回顾性纳入该院2006 年1 月-2016 年12 月收治的SAP患者102 例。根据是否合并多重耐药性PAE 感染分为感染组(17 例)和对照组(85 例),分析两组患者一般情况,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感染多重耐药性PAE的危险因素。结果SAP 合并多重耐药性PAE感染的比例为16.67%。两组患者性别、病因及合并疾病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感染组年龄、CT 危重度评分(CTSI)及SAP 危重度分级高于对照组( <0.05);急性期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和休克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 <0.05);入院时急性生理功能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 Ⅱ)评分更高;急性期重症监护病房(ICU)住院天数更长。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PAE 感染的危险因素包括CTSI、SAP 危重度、急性期出现ARDS、入院APACHE Ⅱ评分过高及急性期过长的ICU暴露时间(p <0.05)。临床预后方面,相比于对照组,感染组感染期休克和脓毒症发生率高于对照组;ICU 住院天数和总住院天数高于对照组,但两组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SAP 患者PAE感染的危险因素包括CTSI、SAP 危重度、急性期ARDS、过长的ICU暴露时间及入院APACHE Ⅱ评分过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重症肺部感染患者血清胆碱酯酶(S-ChE)、脑钠肽(BNP)、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水平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20年1月于界首市人民医院进行治疗的重症肺部感染患者80例作为病例组,选取同期本院进行体检的健康人70名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血清S-ChE、BNP、NLR水平变化情况;根据预后情况将重症肺部感染患者分为存活组(n=59)和死亡组(n=21),分析重症肺部感染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病例组血清S-ChE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BNP、NLR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存活组和死亡组患者性别、年龄、合并疾病、PaO_2、PaCO_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S-ChE、氧合指数显著低于存活组,BNP、NLR、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PACHE Ⅱ评分)、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评分(MODS评分)、英国胸科协会改良肺炎评分(CURB-65评分)均显著高于存活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分析显示,BNP、NLR、APACHE Ⅱ评分、MODS评分、CURB-65评分均是重症肺部感染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S-ChE、氧合指数是重症肺部感染患者预后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血清S-ChE、BNP、NLR水平与重症肺部感染患者预后密切相关,临床上可作为预测患者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7.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预后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不良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收集45例ARDS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存活组21例,死亡组24例,比较两组患者APACHEⅡ评分、慢性疾病史、确诊时间、清蛋白水平间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有无慢性病史、APACHEⅡ评分、ARDS确诊时间和清蛋白水平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RDS患者合并有慢性疾病史,诊断时间晚,重度低清蛋白血症时提示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肝胆外科手术危重患者重返重症监护病房(ICU)的原因及其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ICU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785例肝胆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重返ICU的原因及其预后影响因素.结果:785例患者中72例(9.20%)重返ICU,重返ICU患者中病死28例(38.90%),存活44例(61.10%).与存活组相比,死亡组患者年龄较大,首次转出ICU及首次重返ICU时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Ⅲ(A-PACHEⅡ)评分较高,首次转出ICU及首次重返ICU时格拉斯哥昏迷评分(CGS)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存活组相比,死亡组术后出血、术后感染、心血管并发症、肺部感染、合并感染性休克、脓毒症及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发生率较高(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可知,患者首次转出、重返ICU时APACHEⅡ评分、首次转出、重返ICU时CGS评分、合并MODS是影响肝胆外科手术患者术后重返ICU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严格掌握肝胆重症患者转出ICU时的指征,积极预防术后并发症,采用APACHEⅡ评分及GCS评分动态观察患者病情,可有效降低肝胆重症患者重返ICU率,促进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肝癌患者术后合并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12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分为感染组(12例)和非感染组(108例),比较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术前是否合并基础疾病及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量、机械通气时间指标的差异,并对其危险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120例肝癌患者术后发生肺部感染12例(10.0%)。在年龄、术前是否合并基础疾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量、机械通气时间方面感染组与非感染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年龄>60岁、术前合并基础疾病、手术时间长、术中出血量多、术中输血量多、机械通气时间长为肝癌患者术后发生肺部感染独立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不良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收集65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存货组有31例,死亡组有34例,通过对俩组患者的情况的比较,来指出这俩组患者APACHEⅡ评分、年龄、确诊时间、慢性疾病史、清蛋白水平间的差异。结果:俩组患者有无慢性病史、APACHEⅡ评分、年龄、确诊时间、清蛋白水平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合并有慢性病史,诊断时间晚,重度低清蛋白血症时提示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红细胞分布宽度(red blood cell distribution width,RDW)对肺部感染所致脓毒症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杭州师范大学附属医院2018年1—12月收治的80例肺部感染所致脓毒症患者,依据患病病情程度不同分为脓毒症组和脓毒症休克组。比较2组患者的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APACHEⅡ)及RDW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研究APACHEⅡ评分及RDW之间的相关性,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脓毒症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采用ROC曲线分析预测价值。 结果 脓毒症休克组APACHEⅡ评分、RDW显著高于脓毒症组(均P<0.05);经相关性分析,RDW与APACHEⅡ评分呈正相关关系(r=0.015,P=0.001);脓毒症患者预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APACHEⅡ、SOFA、PCT、RDW水平均是影响脓毒症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通过PCT、APACHEⅡ、SOFA及RDW预测患者预后的ROC曲线可知,4项指标预估脓毒症患者预后的AUC分别为0.922、0.878、0.888、0.935,RDW与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PCT的AU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RDW诊断的临界值为14.92%,APACHEⅡ评分诊断的临界值为16分,SOFA评分诊断的临界值为6分,PCT诊断的临界值为24.02 ng/mL。 结论 RDW水平越高,脓毒症病情越严重,患者预后越差,其对脓毒症患者预后具有一定评估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影响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1月至2011年1月145例ARDS患者资料,分为存活组(n=80)和死亡组(n=65)。分别从年龄、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器官功能不全数目、脓毒症严重程度、肺源性与非肺源性ARDS等方面分析与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存活组和死亡组之间,年龄(P<0.001)、APACHEⅡ评分(P<0.001)、SOFA评分(P=0.003)、器官功能不全数目(P<0.001)、脓毒症严重程度(P<0.001)、肺源性与非肺源性ARDS(P=0.043)、是否应用抗凝剂(P=0.0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分析显示,APACHEⅡ评分(P=0.016,OR:1.095,95%CI:1.017~1.179)、脓毒症严重程度(P<0.001,OR:2.559,95%CI:1.609~4.072)、肺源性与非肺源性ARDS(P=0.033,OR:0.348,95%CI:0.131~0.920)影响预后。结论 APACHEⅡ评分、脓毒症严重程度、ARDS诱发因素是影响ARDS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lung injury/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LI/ARDS)患者血浆蛋白C(protein C,PC)活性的改变以及PC、凝血酶调节蛋白(thrombomodulin,TM)和纤溶酶原活化剂抑制物-1(plasminogen activator inhibitor-1,PAI-1)的抗原含量的改变,探讨ALI/ARDS对全身凝血纤溶系统的影响。方法 分ALI/ARDS组(24例)和健康对照组(12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分别测定两组静脉血血浆PC、TM、PAI-1的抗原含量,采用发色底物法测定PC活性。对ALI/ARDS患者进行APACHE II及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MODS)评分。将ALI/ARDS患者依据脏器衰竭的数目和预后进行亚组分析。结果 ALI/ARDS组PC活性和PC抗原均低于健康对照组(前者P<0.01,后者P<0.05);TM、PAI-1抗原含量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ALI/ARDS组血浆PC活性分别与APACHE II评分和MODS评分存在着显著的负相关性(P<0.01);ALI/ARDS组PAI-1抗原含量与两评分均存在着正相关性(前者P<0.01,后者P<0.05)。ALI/ARDS组PC、TM的抗原含量与两评分均无显著相关性。单纯呼吸衰竭亚组血浆PC活性显著高于MODS亚组(P<0.01);两亚组间PC、TM、PAI-1的抗原含量均无统计学差异。存活亚组和病死亚组间血浆PC活性,PC、TM、PAI-1的抗原含量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ALI/ARDS患者存在着全身凝血纤溶系统的异常改变,即促凝血活性增加和纤溶活性降低;且与疾病的严重程度存在着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病因、临床生理特征、病死率以及死亡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1年12月间收治的符合MODS诊断标准的69例患者临床资料,均在诊断MODS当天进行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APACHEII)及多器官功能障碍评分(MODS),其他指标包括年龄、性别、起病至确诊时间、既往慢性疾病史、RICU滞留时间、脏器损伤数目、血气分析指标(A—aDO2,RI)、乳酸(Lac).[结果]69例MODS患者主要致病因素为中毒(46.74%)及重症感染(18.48%).生存组与死亡组起病至确诊时间、RICU滞留时间、APACHEII评分及MODS评分上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的A-aDO2,RI,Lac值明显高于生存组(P〈O.05).MODS患者的病死率与发病至确诊时间、脏器损害数目呈正相关(P〈0.05).MODS患者最易受累器官为肺(81.16%),其次为中枢神经系统(62.32%)及心脏(52.12%),累及心脏病死率最高(58.33%),死亡率高于中枢神经系统(48.84%)及肺(46.43%).Logistic回9-5分析结果显示,脏器损害数目、Lac是影响MODS预后的独立危险因子.[结论]中毒为MODS患者的主要致病因素.MODS患者最易受累器官为肺,其次为中枢神经系统,累及心脏病死率最高,其次为中枢神经系统及肺.脏器损害数目、APACHEII评分、MODS评分、Lac、A—aDO2及RI可作为影响MODS预后的危险因素,其中脏器损害数目、Lac可作为影响MODS预后的独立危险因子.  相似文献   

15.
吴爱萍  王金柱  韩芳  李茜 《中国全科医学》2019,22(18):2176-2181
背景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是引起重症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随着对其认识的加深,关于ARDS的诊断标准也随之改变,2012年提出的ARDS柏林标准使得ARDS的诊断更为准确,然而基于这个标准诊断的ARDS患者的预后影响因素研究较少。目的 探讨影响基于ARDS柏林标准诊断的ARDS患者的预后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浙江省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ICU)2012-10-01至2017-09-30收治的177例符合ARDS柏林标准的ARDS患者为研究对象。177例患者均经积极治疗,根据住院28 d时生存结局分为生存组和死亡组。详细记录患者的基本临床资料、疾病及治疗情况、入院时疾病严重程度评分、入院时实验室检查指标,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ARDS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 177例患者中79例(44.6%)存活(生存组),98例(55.4%)死亡(死亡组)。单因素分析显示,生存组和死亡组年龄、BMI、ARDS类型、ARDS分级、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病史、合并休克率、入院72 h液体累积平衡情况、接受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率、有创机械通气时间、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序贯器官衰竭评估(SOFA)评分和血肌酐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5岁)〔OR(95%CI)=2.536(1.120,4.653),P<0.01〕、ARDS类型(肺内型)〔OR(95%CI)=1.055(0.424,3.423),P<0.01〕、ARDS分级(重度)〔OR(95%CI)=3.363(1.763,5.236),P<0.01〕、入院72 h液体累积平衡(正平衡)〔OR(95%CI)=1.163(0.512,3.563),P<0.01〕、APACHEⅡ评分(15~25分)〔OR(95%CI)=2.224(1.046,4.255),P<0.01〕是ARDS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而BMI>24.0 kg/m2〔OR(95%CI)=0.856(0.326,1.563),P<0.05〕则是其保护因素。结论 年龄>65岁、肺内型ARDS、重度ARDS和入院72 h液体累积正平衡、APACHEⅡ评分(15~25分)是ARDS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而BMI>24.0 kg/m2是其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肺部超声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肺水肿评估以及指导肺部治疗的应用价值。方法将上海市第七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60例ARDS患者随机分为肺部超声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收集患者性别、年龄、病因,记录患者入科时及第7 d的相关数据: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OFA)、白细胞计数(WBC)、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血管外肺水指数、氧合指数、机械通气治疗时间,肺部超声组收集肺部超声评分,两组患者的7天好转率、重症加强治疗病房(ICU)住院时间、28天死亡率。研究肺部超声在评估患者病情危重程度、治疗过程、预测预后的价值,以及肺部超声评分与血管外肺水指数等的相关性。结果两组在治疗前的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氧合指数、血管外肺水指数、WBC、CRP、PC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 d后两组患者均有改善,肺部超声组改善更明显,机械通气时间更短(P<0.05)。肺部超声组患者7天好转率较对照组高,入住ICU时间较对照组缩短,28天死亡率较对照组低(P<0.05)。所有患者的血管外肺水指数与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均呈正相关,与氧合指数呈负相关。肺部超声评分与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血管外肺水指数均呈正相关,与氧合指数呈负相关。结论肺部超声在ARDS患者中能有效评估患者的严重程度,指导ARDS患者的个体化治疗,预测患者预后,可作为ARDS患者的常规监测手段。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ICU感染性休克病死率、病死危险因素与相应临床治疗措施进行分析。方法:对96例感染性休克患者展开回顾性分析,利用单因素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对患者病死危险因素展开分析。结果:96例患者病死率为57.29%;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在感染性休克患者中,存活组与死亡组在APACHEⅡ评分、年龄、SIRS数目、血液感染、平均动脉压及白蛋白、24 h尿量与MODS数目8个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白蛋白、SIRS数目、APACHEⅡ评分与MODS数目是导致ICU感染性休克患者病死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在对ICU感染性休克展开治疗时,对炎症反应进行积极调控,以去除病因为基础展开综合治疗,可有效降低该疾病病死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危重症患者高乳酸水平是疾病严重程度的一个重要指标,探讨腹腔感染患者血乳酸水平的变化和序贯器官功能衰竭(SOFA)评分的关系,为腹腔感染患者严重程度及预后判断提供参考。 方法 选取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5年2月—2017年10月收治的63例腹腔感染患者,记录患者的一般资料、APACHE Ⅱ评分和SOFA评分,记录初始血乳酸水平,按血乳酸水平分为高乳酸组(Lac>2 mmol/L)49例和正常组(Lac≤2 mmol/L)14例。比较高乳酸血症组和正常组的临床资料。运用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来计算初始乳酸和APACHE Ⅱ、SOFA评分的最佳截点;各指标间的相关性进行Pearson相关性检验;运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 结果 高乳酸血症组的APACHE Ⅱ评分和SOFA评分较正常组均明显升高[15.00(12.00,20.25)分 vs. 10.00(10.00,12.75)分、7.00(6.00,9.00)分 vs. 5.00(3.00,6.00)分,均P<0.05]。乳酸、APACHE Ⅱ评分和SOFA评分三者的AUC分别为(0.692、0.787、0.726,P=0.022、0.002、0.041),预测病死率的最佳截点分别是5.0 mmol/L、13.5分和6.5分。Pearson相关性分析示血乳酸与APACHE Ⅱ、SOFA评分均呈正相关(r=0.594,P<0.001;r=0.562,P<0.001),logistic回归分析示乳酸和APACHE Ⅱ评分是影响腹腔感染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03、0.015)。 结论 腹腔感染患者入院时的初始乳酸水平是评估预后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与APACHE Ⅱ、SOFA评分呈正相关,若联合APACHE Ⅱ和SOFA评分,则评估预后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9.
汪伟  吴蔚  高峰  王彬 《中华全科医学》2021,19(2):236-240
  目的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血清可溶性髓样细胞触发受体1(sTREM-1)、可溶性血红蛋白道夫受体(sCD163)变化,分析其对AECOPD患者预后的诊断价值。  方法  选择2017年5月—2019年8月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收治的124例AECOPD患者,根据住院28 d临床结局将其分为恶化组(32例)和好转组(92例),另选择5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sTREM-1、sCD163水平,收集患者临床资料,采用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探究影响AECOPD患者预后的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sTREM-1、sCD163诊断AECOPD患者预后的价值。  结果  恶化组血清sTREM-1、sCD163水平高于好转组和对照组(均P<0.05),好转组血清sTREM-1、sCD163水平高于对照组(均P<0.05)。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APACHE Ⅱ)评分、近1年急性发作住院次数、合并休克、sTREM-1、sCD163是AECOPD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均P<0.01)。ROC分析结果显示sTREM-1、sCD163、联合sTREM-1+sCD163诊断AECOPD患者预后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27、0.730、0.910,灵敏度分别为68.75%、62.50%、84.38%,特异度分别为78.26%、82.61%、92.39%。  结论  sTREM-1、sCD163水平升高可能是AECOPD患者不良预后的危险因素,联合sTREM-1、sCD163检测可能有助于提高对预后预测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20.
血乳酸动态检测及APACHEⅡ评分对脓毒症预后的评估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血乳酸动态检测及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对脓毒症患者 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 2015年1-10月该院重症医学科(ICU)病房收治的脓毒症患者76例,对其血乳酸水平、 乳酸清除率、休克、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发病率及病死率等指标进行统计分析,并对各变量与预后进 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乳酸升高组患者的APACHEⅡ评分、休克、MODS发病率及病死率明显高于乳酸 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按乳酸峰值分组中,3组各观察指标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按6 h乳酸清除率分组中,高清除率组除外APACHEⅡ评分,其余观察指标均明显低于低清除率组,差异有统 计学意义(P<0.05).存活组入院乳酸、乳酸峰值、6 h乳酸清除率、APACHEⅡ评分指标均明显优于死亡组,差 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按APACHEⅡ评分3组比较,乳酸峰值、休克、MODS发病率及病死率均存在差异 (P<0.05).入院乳酸水平、6 h乳酸清除率及APACHEⅡ评分为脓毒症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入院乳 酸水平、6 h乳酸清除率及APACHEⅡ评分为脓毒症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