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控制性低中心静脉压对肝叶切除术患者小肠氧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评价控制性低中心静脉压(CVP)对肝叶切除术患者小肠氧代谢的影响.方法 全麻下择期行肝叶切除术患者30例,ASA Ⅰ或Ⅱ级,随机分为3组(n=10):正常CVP常规输液组(Ⅰ组)、低CVP限制输液组(Ⅱ组)和低CVP常规输液组(Ⅲ组).Ⅰ组及Ⅲ组麻醉诱导前静脉输注乳酸钠林格氏液8~10 ml/kg,麻醉诱导期间开始静脉输注乳酸钠林格氏液和6%羟乙基淀粉130/0.4(1:1)10~15 ml·kg-1h-1.Ⅱ组麻醉诱导前静脉输注乳酸钠林格氏液1 ml/kg,麻醉诱导期间开始静脉输注乳酸钠林格氏液1 ml·kg-1·h-1,至肝实质完全离断前.Ⅱ组和Ⅲ组开腹前静脉注射呋塞咪10 mg,开腹后静脉输注硝酸甘油0.05~0.8μg·kg-1·min-1,在肝实质开始离断前降低CVP至0~5 cm H2O并维持到肝实质完全离断,肝实质完全离断后停用硝酸甘油并快速静脉输注乳酸钠林格氏液和6%羟乙基淀粉130/0.4,使CVP>6 Cm H2O.分别于开腹后降CVP前(T1)及肝实质完全离断后升高CVP前(T2)取桡动脉血样和肠系膜上静脉血样,进行血气分析,测定乳酸盐浓度,计算动脉血氧含量(CaO2)、静脉血氧含量(CsmvO2)、氧摄取率(ERO2)和肠系膜上静脉-动脉乳酸盐浓度差(Dsmv-aBL).结果 与T1时比较,三组T2时CaO2和CsmvO2均下降(P<0.05),但都在正常范围内,ERO2和Dsmv-aB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各时点PaO2、SaO2、CaO2、CsmvO2、ERO2和Dsmv-aB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控制性低CVP对肝叶切除术患者小肠氧代谢无不良影响,提示机体的氧供需仍能保持平衡.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改良静脉输液排气法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240例静脉输液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2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即倒置并挤压茂菲式滴管至液体达滴管的1/2~2/3时,转正滴管逐渐放低左手至气体排出;观察组采用改良法进行排气,即左手持输液管尾端平齐操作者腰部,右手挤扁茂菲式滴管后放松,待液体吸入滴管内1/2~2...  相似文献   

3.
PICC在大面积烧伤病人输液中的应用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张献珍  黄洁 《护理学杂志》2002,17(11):857-857
大面积烧伤病人由于皮肤受损面积大,体液丢失多,休克期需补充大量液体,加之感染、修复期用药时间长,故静脉输液是治疗的重要途径之一。由于病人体表静脉大多破坏,可供输液的静脉不多,穿刺静脉条件差。我科2000年11月至2001年11月采用经外周静脉穿刺植入中心静脉导管(简称PICC)对病人进行静脉输液,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我院于今年四月份做漏斗胸患儿矫形术8例,男6例,女2例,体重12~22kg,年龄最小3岁,最大9岁,术前胸部X片示心影左移,7例示肺纹理增粗,仅1例心电图示窦性心律不齐。 麻醉前30min常规肌注东莨菪碱0.01mg/kg、异丙嗪1mg/kg。肌注氯胺酮4~6mg/kg诱导,开放1~2条静脉通路,面罩吸氧,以静脉推注芬太尼3μg/kg、阿托品0.02mg/kg、r-OH100mg/kg、安定0.3mg/kg慢诱导。当下颌松弛、咽喉反射减弱,再加咽喉表面麻醉下插管,接RY-ⅡB型麻醉机,然后在侧卧位下取T_(7~8)或T_(8~9)行单次硬膜外麻醉,推注2%利多卡因和  相似文献   

5.
不同静脉全麻药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呕吐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呕吐是麻醉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 ,现就短效静脉全麻药异丙酚、依托咪酯、硫喷妥钠麻醉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呕吐的影响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 同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32 5例 ,ASAⅠ~Ⅱ级 ,随机分为三组。麻醉方法 Ⅰ组 114例 ,异丙酚 2mg/kg诱导麻醉 ;Ⅱ组 10 7例 ,依托咪酯 0 4mg/kg诱导麻醉 ;Ⅲ组 10 4例 ,2 5 %硫喷妥钠 5mg/kg诱导麻醉。给药顺序依次为东莨菪碱0 3mg、芬太尼 5 μg/kg、静脉全麻药、琥珀胆碱 1 5mg/kg。诱导后控制呼吸 ,潮气量 10ml/kg ,呼吸频率 14次 /分 ,二氧化碳气腹压力 15…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价不同容量治疗方法对肝癌切除术患者炎性反应的影响.方法 择期行肝癌切除术患者40例,性别不限,年龄40~60岁,体重指数20~25 kg/m,ASA分级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2组(n=20):常规补液组(Ⅰ组)和目标管理补液组(Ⅱ组).Ⅰ组补液量为补偿性扩容量+生理需要量+累计缺失量+继续损失量+第三间隙丢失量,补偿性扩容量于麻醉诱导前以乳酸钠林格氏液补充,补液量为5ml/kg,继续损失量按失血量计算,以HES 130/0.4等量补充,第三间隙丢失量采用乳酸钠林格式液以5ml·kg·-1·h-1补充,生理需要量与累计缺失量根据4-2-1法则以乳酸钠林格式液补充.Ⅱ组补偿性扩容置于麻醉诱导前补充,方法同Ⅰ组,麻醉诱导后静脉输注乳酸钠林格氏液5 ml·kg-1·h-1,同时根据每搏量(SV)和校正左室射血时间(LVETc)指导补液,维持LVETc 350~400 ms;350 ms< LVETc< 400 ms,且SV增加幅度>10%时,则继续静脉输注6% HES 130/0.4,直至SV增幅≤10%.于麻醉诱导前和术毕时取静脉血样,测定血清TNF-α、IL-2、IL-4、IL-6和IL-8的浓度,记录心血管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与Ⅰ组比较,Ⅱ组TNF-α、IL-6及IL-8浓度降低,IL-2和IL-4浓度升高,低血压和心动过速发生率降低(P<0.05).两组均未发生心血管不良反应.结论 采用LVETc与SV指导容量治疗能维持有效循环血容量,抑制炎性反应,适用于肝癌切除术患者.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腹部手术患者麻醉诱导期间静脉输注羟乙基淀粉和乳酸钠林格氏液后皮肤微循环灌注的变化,比较晶体液和胶体液治疗方案对微循环灌注的影响.方法 择期拟行腹部手术患者36例,ASAⅠ或Ⅱ级,年龄18~64岁,随机分为2组(n=18):羟乙基淀粉组(HES组)和乳酸钠林格氏液组(RL组).HES组和RL组分别静脉输注6%羟乙基淀粉130/0.4或乳酸钠林格氏液各7 ml/kg补充麻醉致血管扩容量.同时均静脉输注乳酸钠林格氏液8 ml·kg~(-1)·h~(-1)补充生理需要量和禁食禁饮丢失量.液体治疗后40 min静脉注射异丙酚.罗库溴铵-芬太尼麻醉诱导,气管插管,20 min后开始手术.于液体治疗前(T_0,基础状态)、气管插管后即刻(T_1)、手术开始前即刻(T_2)行动脉血气分析,同时记录患者前额皮肤的微循环灌注量(SMP)和CVP,计算各时点SMP较基础值的变化率(△SMP).结果 与RL组比较,HES组T_1时CVP和△sMP升高(P<0.05或0.01),血气分析各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T_0时比较,HES组T_1时△SMP升高(P<0.01),RL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T2时△SMP均降低(P<0.01),两组T_(1,2)时CVP和PaO_2/FiO_2升高,Hb降低(P<0.05).与T_1时比较,两组T_2时△SMP均降低(P<0.01).结论 腹部手术患者麻醉诱导期间静脉输注6%羟乙基淀粉130/0.4较乳酸钠林格氏液可更好地改善机体微循环灌注.  相似文献   

8.
前列腺电切术围术期老年病人寒战的防护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凌亚  王惠芬 《护理学杂志》2004,19(12):39-40
将80例心功能Ⅱ~Ⅲ级前列腺电切术的老年病人随机分为A、B两组各40例,A组静脉输液及尿道膀胱灌注液温度为37~38 C,手术室温度25~27℃,术中、术后予保温毯保暖;B组输液及灌注液温度21~22 ℃,室温22~24℃;术中、术后出现寒战予哌替啶0.5~0.75 mg/kg静脉滴注.结果B组病人寒战发生率为47.5%,A组为2.5%,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提示预热静脉输注液体及尿道膀胱灌注液和注意保暖,可以防止病人热量丢失,减少术后寒战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手术室软包装袋输血器排气方法,为手术室护士快速有效排气提供参考。方法将200例手术患者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排气法;观察组采用改进排气方法,即关闭调节器,左手轻微抬高莫菲氏滴管远端输液管与水平面呈20°~30°,右手高举输液袋并挤压,使液体迅速流至滴管1/2~2/3时左手放下滴管使之与水平面呈45°,并稍松开调节器;右手继续挤压至液体快速顺利通过输液管至留置针滴出3~5滴液体时停止挤压并关闭调节器;将软包装输液袋倒挂于输液架上,排气结束。结果观察组排气时间、一次排气成功率显著短于和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改进后的排气方法排气彻底,一次排气成功率高,缩短了操作时间,提高了静脉输液操作速度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估钠钾镁钙葡萄糖注射液(sodium potassium magnesium calcium and glucose,SPMCG)术中输注对患者肝肾功能、血电解质、血糖、血乳酸及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 择期拟在全身麻醉下行普外科或骨科手术的患者80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Ⅰ级~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实验组给予SPMCG,对照组给予乳酸钠林格注射液.两组均以15 ml·kg-1·h-1的速度输注500 ml液体后行麻醉诱导,诱导后以10 ml·kg 1·h-1的速度维持输液2h,之后以8 ml·kg-1h-1的速度维持至手术结束.输液前后测定患者的肝肾功能、血电解质以及凝血功能,并监测输液前即刻、诱导前即刻、诱导后1、2h和输液结束时即刻各时间点的血乳酸和血糖值.结果 两组患者输注相应液体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aminotransferase,AST)、白蛋白(albumin,ALB)、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血尿素氮(blood urea nitrogen,BUN)和血肌酐(serum creatinine,Cr)与输液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电解质方面,输液后2组Na+、K+、Cl-、Ca2+的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实验组输液后Mg2浓度较对照组高[(0.48±0.21) mmol/L vs(0.71±0.31) mmol/L(P<0.05)].手术过程中2组患者血糖均逐渐上升,术后又下降至输液前水平.两种液体输注后,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和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无显著变化.结论 在术中输注SPMCG,对患者肝肾功能、血电解质、血糖、血乳酸及凝血功能无明显不良影响,并且相对于乳酸钠林格注射液,SPMCG能更好地维持血镁水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目标导向液体治疗(GDFT)与常规输液方法对脑膜瘤切除术患者围术期脑氧代谢的影响。方法择期行仰卧位脑膜瘤切除术患者28例,随机分为两组:GDFT组(G组,n=15)和常规输液组(C组,n=13)。G组补偿性扩容量于麻醉诱导前30min内补充,术中以胸腔内血容积指数(ITBI)在800~1000ml/m2范围内为导向目标。采集动脉血与颈内静脉球部血检测血氧饱和度(SaO2、SjvO2)血氧分压(PaO2、PjvO2)、血氧含量(CaO2、CjvO2)、脑氧摄取率(CERO2)及乳酸含量(aLac、jvLac)。结果与诱导前比较,术中两组CaO2与CjvO2明显下降,而aLac与jvLac明显上升(P<0.05),且术中C组aLac和jvLac明显高于G组(P<0.05)。结论脑膜瘤切除术围术期以ITBI实施GDFT,能稳定心指数,维持有效循环血容量,从而保证脑灌注、改善微循环,降低脑乳酸生成率,不影响脑氧供需平衡。  相似文献   

12.
中国实验小型猪心脏直视手术的麻醉管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院自 1999年 9月至 2 0 0 0年 1月 ,采用 40头中国实验用小型猪 ,进行建立慢性心肌缺血模型的实验 ,现将麻醉管理报告如下。材料与方法一般资料 中国实验用小型猪 40头 (由北京农业大学提供 ) ,体重 2 5~ 31 5 (2 9 44± 4 97)kg ,月龄 5~ 6月。麻醉处理及经过 入手术室后肌注氯胺酮 15~ 2 0mg/kg、地西泮 0 5~ 1mg/kg、阿托品 1mg行基础麻醉 ,然后经耳缘静脉建立静脉通路 ,同时切开股动脉直视下穿刺置管持续监测动脉血压。麻醉方法选择静脉复合全麻。诱导用药为硫喷妥钠[1] 5~ 10mg/kg ,保留自主呼吸行气管内插…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恒温箱加热静脉输液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门诊部输液室100例输液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静脉输入宣温液体,观察组静脉输入恒温箱加热的液体(37℃或34℃),观察两组患者输液肢体发冷、全身畏寒、寒战发生率及患者满意度.结果 对照组患者静脉输入20~30 ml液体时感觉肢体发冷50例,随着输液量增加出现全身畏寒13例,寒战7例,患者输液满意度为22.0%.观察组患者于输液完毕前出现肢体发冷7例,无全身畏寒及寒战发生,患者输液满意度为96.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 恒温箱加热输液能增加寒冷季节输液患者舒适度和满意度,减少不良反应;但在使用过程中要确保恒温葙性能稳定,温度适中.  相似文献   

14.
外科手术中,俯卧下发生静脉气栓的可能性是极少的。这是因为在切口部位与右心之间实际上没有重力变化,以及在俯卧位下产生相对高的中心静脉压力将进一步阻止静脉气栓(VAE)的发生。作者报告3例病人在俯卧下行腰椎板切除时发生静脉气栓。例1,麻醉诱导后,病人被移到手术台 Hasting's架上,麻醉诱导和维持的5小时是平稳的,动脉血压13.5/80mmHg, 心率60次/分,控制呼吸每分通气量为8 L,中心静脉压0,PaO_2 210 mmHg 和 PaCO_238mmHg,血的丢失估计1850ml,使用600 ml 的红细胞和600 ml 的新鲜冻血浆补充。在麻醉诱导的5小时15分钟后,心前区的多普勒心动超声开始变化,  相似文献   

15.
长久以来,我们一直教育年轻麻醉医生静脉液体治疗的主要目标是替代体液损失量。毫无疑问,手术中液体缺乏是因为手术前禁食、手术失血、蒸发和排尿。各类麻醉引起的血管扩张使血管床可以容纳更多血浆,而这部分额外的容量需求一般须通过静脉输液补充。很多同仁主张输注更多液体以补充转移至“第三间隙”的容量。也有观点认为,还需补充由炎症介质引起的毛细血管间白蛋白渗漏增加所导致的液体外渗量。上述因素可能使患者在一台常规手术中输液达到数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比较肠癌根治术病人麻醉诱导前6%羟乙基淀粉130/0.4.麻醉诱导后乳酸钠林格氏液血液稀释与麻醉诱导前乳酸钠林格氏液-麻醉诱导后6%羟乙基淀粉130/0.4血液稀释容量治疗的效果.方法 拟行肠癌根治术病人40例,ASA Ⅰ或Ⅱ级,年龄45~64岁,体重42~65 kg,随机分为2组(n=20),Ⅰ组麻醉诱导前经30min静脉输注6%羟乙基淀粉130/0.4 15 ml/kg,麻醉诱导后即刻经30 min静脉输注乳酸钠林格氏液15 ml/kg;Ⅱ组于麻醉诱导前经30 min静脉输注乳酸钠林格氏液15 ml/kg,麻醉诱导后即刻经30 min静脉输注6%羟乙基淀粉130/0.4 15 ml/kg.记录术中胶体液量、晶体液量、出血量、尿量和异体输血情况;于人室后(基础状态,T0)、麻醉诱导后即刻(T1、15 min(T2)、60 min(T3)、120 min(T4)及术毕(T5)时记录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和心率(HR);于T0、T1、T3、T5时抽取桡动脉血样1 ml行血气分析,并测定血红蛋白浓度(Hb)和红细胞压积(Hct).结果 两组均未输异体血,术中胶体液用量,晶体液用量、出血量、尿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基础值比较,Ⅰ组术中MAP、HCO-3、血浆乳酸、Na+、K+的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VP升高,HR、Hct、Hb降低,术毕时pH值降低,Ⅱ组术中CVP升高,MAP、HR、pH值降低,术毕时HCO-3降低(P<0.05),血浆乳酸、Na+、K+的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Ⅰ组比较,Ⅱ组术中CVP升高,术毕时血浆乳酸浓度降低(P<0.05).结论 肠癌根治术病人采用麻醉诱导前6%羟乙基淀粉130/0.4-麻醉诱导后乳酸钠林格氏液血液稀释的容量治疗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7.
双异丙酚麻醉下剖腹产母体和胎儿血药浓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选择20例ASAⅠ级足月孕妇在双异丙酚麻醉诱导下行择期剖腹产手术。术前检查体质良好,电解质和肝功能均正常。术前晚口服雷尼替丁(呋喃硝胺)150mg,术前2h再服上述剂量一次。入室平卧,左侧倾斜15°,并开始静脉输液。诱导前5min口服0.3M的枸橼酸钠30ml,吸氧3min后,以20秒速度静注双异丙酚2mg/kg,然后注琥珀胆碱1.5mg/kg气管插管,吸50%N_2O—1%安氟醚—O_2,并静注阿屈可林0.3mg/kg维持麻醉。控制呼吸,保持潮气末CO_2浓度在4.0~4.5%之间。按计划采用母体静脉血(MV),新  相似文献   

18.
小儿扁桃腺、增殖腺切除术的麻醉处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总结30例小儿扁桃腺及增殖腺切除术的全身麻醉处理体会。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 本组患儿30例,年龄4~14岁。其中Ⅲ°扁桃腺肥大26例,手术时间为60~70分钟。 麻醉方法 术前30分钟肌注苯巴比妥钠2mg/kg、阿托品0.01mg/kg。麻醉诱导:12例不合作小儿肌注氯胺酮4~8mg/kg,待入睡后入室。开放静脉通道后,注入琥珀胆碱1~2mg/kg,行气管内插管。合作小儿入室后,开放静脉输液,经静脉注入氯胺酮+琥珀胆碱,或以芬太尼0.1mg+异丙酚2mg/kg+琥珀胆碱1~2mg/kg诱导后,…  相似文献   

19.
硬膜外阻滞剖宫产术中静脉输液预防低血压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硬膜外阻滞剖宫产术中发生低血压可使产妇子宫胎盘血流量降低,导致胎儿缺氧及酸中毒[1,2],故常以静脉输液、左侧30度卧位、应用麻黄碱等预防。等渗电解质液输入机体后约有80%可进入组织间隙,加重液体潴留,影响组织供氧,干扰细胞正常代谢,不利于术后康复,故探讨有效预防低血压的最低输液量很有必要。资料和方法选择ASA1级,单胎、足月妊娠、术前血压正常(收缩压13.3~17.3kPa、舒张压<12kPa)、在硬膜外阻滞下行择期剖宫产术的病例469例,经L2~3穿刺,使用2%利多卡因。于麻醉诱导至胎儿娩出…  相似文献   

20.
支撑喉镜下声带小结摘除术的麻醉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支撑喉镜下声带小结摘除术对麻醉的要求较高 ,尤其是对肌松要求更高。现将我院 1998年 1月至 2 0 0 0年 6月于全麻下声带小结摘除术的情况总结如下。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  90例ASAⅠ~Ⅱ级择期手术患者 ,男 5 0例 ,女 40例 ,年龄 9~ 6 0岁 ,体重 2 4~ 6 5kg ,平均 49 5±18 3kg ,随机分为三组。麻醉方法 均以芬太尼 2 μg/kg、地西潘 0 2mg/kg、琥珀胆碱 1 5~ 2mg/kg诱导插管 ,以琥珀胆碱 1mg/kg间断追加维持肌松。A组 ,术中不再追加其他静脉或吸入麻醉药 ;B组 ,间断静脉推异丙酚 1 5~ 2mg/kg ;C组 ,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