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 总结 5 8例全肺切除术治疗肺癌的临床经验 ,探讨手术指征和术中、围术期处理要点。方法 左全肺切除 4 8例 ,右全肺切除 10例 ,其中 2 1例行心包内处理血管全肺切除。病理类型 :鳞癌 36例 ,腺癌 5例 ,小细胞癌10例 ,鳞腺癌 7例。PTNM分期 :Ⅱb期 2 0例 ,Ⅲa期 30例 ,Ⅲb期 8例。结果 手术死亡 2例 (3.4 5 % ) ,术后并发症 6例 (10 .35 % ) ,1、3、5年生存率分别为 75 .9%、31.0 3%、13.79% ,8例未分化小细胞癌中 3例生存 3年以上。结论 全肺切除术 ,心包内处理血管可提高手术切除率 ,正确合理地选择手术适应证 ,加强术后围手术期处理 ,配合化、放疗 ,在临床中仍有一定的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与常规肺叶、全肺切除术的比较,探讨肺动脉、支气管成形肺切除术的手术适应证.方法:我科1980~2000年间行肺动脉、支气管成形肺叶切除手术的原发性非小细胞肺癌患者64例,其中TNM分期N0期21例, N1期28例, N2期15例.总结此类手术的操作和围手术期处理经验,并按TNM分期比较术后第3、5、10年的生存率.另选取同期常规全肺切除术和常规肺叶切除术患者各64例,比较三种术式术后病死率和并发症率.结果:肺动脉、支气管成形肺切除术组的第3、5、10年生存率分别为58%、42%、19%,中位生存时间为45.76个月,其中21例N0患者的第3、5、10年生存率分别为82%、56%、29%,28例N1患者的第3、5、10年生存率分别为56%、39%、27%,15例N2患者的第3、5、10年生存率分别为21%、12%、0,不同分期间均存在显著差异(P<0.01).肺动脉、支气管成形肺切除术术后病死率及并发症率与同期手术的常规全肺切除术相比无显著差异,但高于肺叶切除术(P<0.01).结论:肺动脉、支气管成形肺切除术扩大了肺癌的手术适应证,提高了术后的生存质量,此类手术主要适合于上叶中央型N0、N1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对于N2患者应慎重.  相似文献   

3.
肺腺癌组织中COX-2 mRNA的表达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研究肺腺癌组织中环氧合酶 2 (COX 2 )的表达及其与转移的关系。方法 :应用逆转录 多聚酶链反应 (RT PCR) ,对 4 5例肺腺癌 (临床分期Ⅰ期 1 4例 ,Ⅱ期 2 0例 ,Ⅲa期 8例 ,Ⅲb期 3例 ,淋巴结转移者 2 0例 ,无淋巴结转移者 2 5例 )和 1 5例癌旁组织COX 2mRNA的表达进行半定量分析。结果 :COX 2mRNA在肺腺癌组织中的表达 (1 .81 3± 0 .0 6 3)高于癌旁肺组织 (0 .6 2 4± 0 .0 4 2 ) (P <0 .0 5 ) ;有淋巴结转移组肺腺癌组织COX 2mRNA的表达为 2 .98± 0 .0 1 ,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 1 .0 1± 0 .96 (P <0 .0 5 ) ;COX 2mRNA表达随肺腺癌的临床分期增高而增高。结论 :COX 2可作为肺腺癌的重要生物学指标 ,有助于对肺腺癌生物学行为的了解 ,从而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 总结全肺切除术治疗中央型肺癌的临床经验,探讨经心包内全肺切除的治疗价值.方法 2003年-2005年 行心包内全肺切除40例(部分左心房切除5例);鳞癌17例,腺癌8例,腺鳞癌5例,小细胞未分化癌10例;常规进行系统淋巴结清扫.结果 本组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术后1年、3年、5年生存率分别为65.0%(26/40)、37.5%(15/40)、17.5%(7/40),其中4例生存超过6年.结论 经心包内全肺及部分左心房切除术可提高中央型肺癌根治性手术的切除率,降低术中大出血的风险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Wnt-1基因在肺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RT-PCR检测48例肺腺癌组织中Wnt-1基因表达;应用cox模型分析基因表达与预后的关系.结果 ①肺腺癌组织中Wnt-1基因表达率为39.6%,生存时间≥3年组其表达率(29.0%)明显低于生存时间<3年组(58.8%),P<0.05;②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TNM分期和Wnt-1基因mRNA高表达反映肺腺癌预后情况,风险度分别为2.015和1.313.结论 Wnt-1基因表达与生存时间呈负相关.TNM分期和Wnt-1基因mRNA高表达是肺腺癌独立的预后指标.  相似文献   

6.
198 4~ 1998年 ,我科共行全肺切除术治疗肺癌 96例 ,占同期肺癌手术的 15 .1% .现将其治疗体会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 96例病人中 ,男 6 7例 ,女 19例 ;年龄 39~ 6 3岁 ,平均 5 0 .2岁 ,>6 0岁者 5例。肿瘤直径 <3cm者 10例 ,3~5cm者 5 1例 ,>5cm者 35例。中心型肺癌 6 9例 ,周围型肺癌 2 7例。1.2 手术方式左全肺切除 6 2例 ,右全肺切除 34例。其中行心包内处理血管全肺切除 2 4例 (2 5 % ) ;根治性切除 77例 ,姑息性切除 19例。 8例支气管残端阳性。1.3 病理类型及分期鳞癌 5 8例 (6 0 .4% ) ,腺癌 18例 (18.…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nm23-H1基因在肺腺癌组织中的表达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SP法检测48例石蜡包埋肺腺癌组织中nm23-H1基因的表达;应用Kaplan-Meier及多变量比例风险模型分析基因表达与预后的关系.结果 ①48例肺腺癌组织中nm23-H1基因表达率为68.8%,淋巴结转移阳性组其表达率(52.0%)明显低于淋巴结转移阴性组(87.0%).P<0.05;生存时间<3年组其表达率(41.2%)明显低于生存时间≥3年组(83.9%),P<0.05;②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TNM分期和nm23-H1基因表达反映肺腺癌预后情况,风险度分别为2.015和0.313.结论 nm23-H1基因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呈负相关,与生存时间呈正相关.检测nm23-H1基因表达可能有助于筛选出具有高转移危险的患者.  相似文献   

8.
《新乡医学院学报》2019,(9):833-836
目的分析共刺激因子B7同源体4 (B7H4)在肺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手术切除的100例肺腺癌患者癌组织及配对的癌旁组织(距肿瘤组织边缘> 5 cm)石蜡包埋标本为观察对象,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肺腺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B7H4蛋白表达,分析B7H4蛋白表达与肺腺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采用COX回归分析各因素对肺腺癌患者预后的影响,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及Log-rank检验分析B7H4蛋白表达与患者生存时间的关系。结果肺腺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均可见细胞膜及细胞质出现棕黄色颗粒,B7H4蛋白呈阳性表达。肺腺癌组织中B7H4蛋白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总评分及高、中、低分化癌组织B7H4表达免疫组织化学评分均显著高于癌旁组织(P <0. 05);随着癌组织分化程度的降低,B7H4蛋白表达免疫组织化学评分逐渐升高(P <0. 05)。B7H4蛋白表达与肺腺癌患者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TNM分期和5 a生存情况有关(P <0. 05),与患者的性别、年龄、吸烟及饮酒无关(P> 0. 05)。淋巴结转移、TNM分期及B7H4蛋白表达是影响肺腺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 <0. 05)。B7H4蛋白表达阳性和B7H4蛋白表达阴性患者5 a生存率分别为2. 17%和27. 78%,B7H4蛋白表达阳性患者5 a生存率低于B7H4蛋白表达阴性患者(χ2=31. 020,P <0. 05)。结论 B7H4蛋白高表达可能促进了肺腺癌的发生、发展,抑制B7H4蛋白表达可能是肺腺癌靶向治疗的潜在靶点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心房或大血管部分切除在局部晚期肺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总结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采用部分心房或大血管及一侧全肺或肺叶切除治疗的35例局部晚期肺癌(L4N0-2M0)的临床资料,其中左全肺及左心房部分切除15例,左全肺及肺动脉干部分切除3例,右全肺及左心房部分切除11例(其中2例在体外循环辅助下进行),右肺中下叶及部分左心房切除3例,右上肺叶及上腔静脉切除人工血管置换3例.术前化疗4例,术后化疗18例,放疗9例.结果 本组35例患者,术后发生心律失常4例,呼吸衰竭2例,均经治疗得到纠正.术后所有患者均恢复了生活自理能力,随访3个月~4年.1年生存率为79.2%(19/24);2年生存率为53.3%(8/15);3年生存率为46.2%(6/13);4年生存率为36.4%(4/11).术后病理分型:鳞癌27例,腺癌3例,腺鳞癌3例,大细胞癌2例.ⅢA期17例(T4N0M0 6例,T4N1M0 11例);ⅢB期(T4N2M0)18例.结论 对于局部晚期肺癌患者,采用部分心房或大血管及一侧全肺或肺叶切除,扩大了手术适应证,使以往被列为手术禁忌的患者获得了根治性手术切除机会,从而提高了患者的远期生存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微小血栓形成对非小细胞肺癌手术预后的影响。方法 :对60例肺癌手术标本进行HE染色观察肺细小动脉内微小血栓形成,计数微血栓形成的血管数目,分析微血栓形成与肺癌术后预后的关系。结果:60例肺癌手术患者中,35例发现微小血栓形成,其中腺癌28例,低分化癌29例;Ⅰ期2例,Ⅱ期18例,Ⅲ期15例,Ⅰ~Ⅲ期肺癌中有微小血栓形成的血管根数具有显著差异(P<0.05);微血栓在腺癌及低分化癌中明显,与淋巴结转移、TNM分期及5年生存时间有关(P<0.05)。结论:肺癌手术患者存在微小血栓,微小血栓的形成不利于肺癌术后的预后。  相似文献   

11.
198 8年 6月至 1998年 6月 ,本院共行肺癌切除术 96 5例 ,其中中央型肺癌经心包内处理血管行肺切除手术83例 ,占 8.6 %。现总结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中男 5 8例 ,女 2 5例。年龄 36~ 74岁 ,平均5 7.7岁。 83例均为中央型肺癌 ,病理分类 :鳞癌 48例 ,腺癌 19例 ,腺鳞癌 4例 ,小细胞癌 8例 ,细支气管肺泡癌 2例 ,类癌 2例 ;TNM分期 :Ⅱ期 12例(占 14.5 % ) ,Ⅲ期 71例 (占 85 .5 % ) ,其中Ⅲa 期 6 1例、Ⅲb 期 10例。1.2 手术方式 全肺切除 5 1例 ,其中左侧 31例、右侧 2 0例 ;肺叶切除 32例 ,其中左上叶 10…  相似文献   

12.
丁兀兀  何鑫  曹译丹  刘倩  张尚福 《西部医学》2019,31(10):1498-1505+1516
【摘要】 目的 观察并分析CXCR4和CD26在浸润性肺腺癌原发肿瘤组织以及相关淋巴结的转移性肿瘤组织中 的表达及意义,分析观察结果,探讨两者的相关性,以及与肺浸润性腺癌各种临床病理特征、预后的联系。方法 采用 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肿瘤旁正常肺组织57例、肺浸润性腺癌原发肿瘤组织222例以及在淋巴结中的转移性肿瘤组织 54例CXCR4和CD26的表达。结果 CXCR4蛋匂的阳性表达率在肺浸润性腺癌癌组织中的表达率高于癌旁正常肺组 织中的表达率,并且其表达率低于在淋巴结中的转移癌组织中的表达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D26蛋匂的 阳性表达率在肺浸润性腺癌癌组织中的表达率高于癌旁正常肺组织中的表达率,并且其表达率低于在淋巴结中的转移 癌组织中的表达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XCR4在222例肺浸润性腺癌原发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与浸润 性肺腺癌形态学分级、淋巴结有或者没有癌组织转移和临床TNM分期相关(P<0.05),CD26在222例肺浸润性腺癌原 发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与肺浸润性腺癌患者肿瘤的形态学分级及大小相关(P<0.05)。Kaplan-Meier生存分析说明在 P<0.05情况下,肺浸润性腺癌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大小、淋巴结有或者没有癌组织转移、临床TNM分期为影响患 者术后的生存时间的有效因素(P<0.05); Cox回归模型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后显示,在P<0.05情况下,以下情况成 为影响肺浸润性腺癌患者预后好坏的独立危险因素:肺浸润性腺癌患者的年龄、瘤体体积、部分肿瘤的形态学分级、淋 巴结有或者没有癌组织转移、临床TNM分期(P<0.05) o 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提示CXCR4和CD26在肺浸润性腺 癌原发肿瘤组织中的表达与患者的性别、年龄、形态学分级、临床TNM分期、肿瘤大小和淋巴结有或者没有淋癌组织转 移呈正相关(r>0,P<0.05)。结论 CD26和CXCR4在肺浸润性腺癌的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评估浸润 性腺癌患者的预后好坏。  相似文献   

13.
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K-ras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陈健  杨增  梁景仁  王鸿雁 《医学争鸣》2003,24(20):1854-1856
目的 :探讨K ras蛋白在非小细胞肺癌 (NSCLC)中的表达及其与NSCLC的发生、发展及临床预后的关系 .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ABC法 ,检测 37例经手术切除、病理证实的NSCLC及 9例正常肺组织K ras蛋白的表达 .结果 :K ras蛋白在NSCLC中的高表达率为 5 7% ,K ras蛋白表达与组织类型 (r =0 .5 2 9,P =0 .0 2 1 )、吸烟史 (r =0 .5 82 ,P =0 .0 0 3)、肿块大小 (r=0 .5 0 6 ,P =0 .0 4 9)、淋巴结转移 (r =0 .5 2 1 ,P=0 .0 1 8)间显著相关 (P <0 .0 5 ) .K ras高、低表达组平均生存时间分别为 1 1 .2 9和 34.31mo ,前者生存期明显缩短 (P <0 .0 1 ) .K ras表达 (P =0 .0 0 4 ,RR =4 .1 0 7)具有独立的预后意义 .结论 :K ras蛋白高表达与NSCLC的发生、发展及预后密切相关 .K ras蛋白高表达更易发生于吸烟者及肺腺癌患者 ,易发生淋巴结转移 .K ras蛋白的表达程度可作为NSCLC早期诊断及预后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14.
Ⅲ期肺癌41例均行开胸手术,切除27例(65.9%).中央型肺癌切除14例中,鳞癌10例,腺癌3例,小细胞癌1例.周围型肺癌切除13例中,鳞癌5例,腺癌6例,小细胞癌、腺鳞癌各1例.肺叶切除17例,全肺切除10例中,姑息性切除3例,2个月内死于呼衰2例.手术死亡1例.术后对27例进行随访,随访>5年15例中,失访1例,死亡9例,5年存活5例.本文资料表明:鳞癌切除率高,周围型肺癌切除率高于中央型,全肺切除死亡率高,并发症多,需持慎重态度;术前放疗,化疗可提高手术切除率.  相似文献   

15.
全胸膜肺切除治疗Ⅲb期肺癌并胸水9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7年 9月~ 1999年 8月 ,我科共收治 b期肺癌并胸水 13例 ,其中 9例行全胸膜肺切除 ,取得满意疗效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男性 6例 ,女性 3例 ,年龄 5 4± 9.2岁 (38~ 75岁 )。临床表现为 :胸痛、胸闷、气促和气短。术前均多次抽取胸水 ,症状改善不明显 ,胸水中均找到癌细胞。术后病理检查 :腺癌 6例 ,鳞癌 2例 ,小细胞癌 1例 ;按 TNM分期均属 b期。1.2 手术方法 本组均采用气管插管静脉复合麻醉。取患侧后外侧切口 ,第 4肋间进胸 ,吸胸水量约 40 0 0~ 70 0 0 ml。探查发现 :除原发部位肿瘤外 ,尚在胸膜、肺组织…  相似文献   

16.
自 1994年 1月至 1999年 5月 ,我科手术治疗原发性肺癌 132例 ,其中中心型肺癌 5 8例 ,占同期肺癌手术的 4 3.9%。针对不同的病理类型及TNM分期 ,分别采用不同的手术方式。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5 8例中男 4 5例 ,女 13例 ,年龄 2 8~ 6 9岁 ,平均5 1.2岁。术前均经胸部CT及支纤镜取材病理检查明确诊断。其中鳞癌 4 1例 (70 .6 % ) ,腺癌 11例 (18.9% ) ,未分化小细胞肺癌 5例 (8.6 % ) ,腺鳞癌 1例(1.72 % )。根据 1997年国际肺癌分期 :Ⅰa期 1例(1.72 % ) ,Ⅰb期 2例 (3.4 % ) ,Ⅱa期 14例 (2 4 .1% ) ,Ⅱb期 16…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胸腔镜手术治疗后肺腺癌患者的无瘤生存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7月至2017年1月安徽省胸科医院122例胸腔镜手术肺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运用Kaplan-Meier法计算无瘤生存率,对影响患者术后无瘤生存的影响因素使用log-rank检验及Cox回归方法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 122例胸腔镜治疗肺腺癌患者出院后随访36~54个月,中位随访时间41个月,平均无瘤生存时间45.57(95%CI:42.938~48.193)个月,总体1、2及3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94.26%、85.25%和78.69%.Cox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0岁、病理分期为ⅡB期、ⅢA期、Ⅳ期,淋巴结转移,病灶>3 cm是影响肺腺癌患者术后无瘤生存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年龄、TNM分期、淋巴结转移、病灶大小是行胸腔镜手术治疗肺腺癌患者无瘤生存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8.
20 0 0年 1月~ 2 0 0 2年 6月 ,我们手术治疗肺癌85例。其中经心包内处理血管的全肺切除手术 9例 ,占 10 .6%( 9 85 )。现将此 9例总结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资料本组 9例患者中 ,男 7例 ,女 2例 ;年龄 37~ 62岁 ,平均 5 0 .6岁。鳞癌 5例 ,腺癌 1例 ,腺样囊腺癌1例 ,神经内分泌癌 1例 ,未分化小细胞癌 1例。根据 1997年国际肺癌分期 ,Ⅱb期 (T2 N1M0 ,T3N0 M0 ) 2例、Ⅲa期 (T2 N2 M0 ,T3N1M0 ,T3N2 M0 ) 6例、Ⅲb期 (T4 N2 M0 ) 1例。术前血气分析基本正常 ,肺功能满足全肺切除手术要求。右全肺切除手术 3…  相似文献   

19.
目的 通过分析胸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治疗情况,了解胸腺癌的预后相关因素. 方法 对进行手术切除的71例胸腺癌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按Masaoka分期标准进行分期,其中Ⅱ期7例,Ⅲ期33例,Ⅳ期31例. 并总结本组病例的病理分型、Masaoka分期、治疗及预后. 用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用Logrank行差异显著性检验及生存因素分析. 结果 71 例患者的中位生存期为57. 2 个月,5年生存率为47. 9%,其中完整切除的25 例5 年生存率为68%,部分手术的46例5年生存率为36. 9%. 肿块直径大于或等于8的41例5年生存率为53. 6%,肿块最大径小于8的30例5年生存率为40%. Ⅱ、Ⅲ、Ⅳ期5年生存率分别为57. 1%、69. 7%、29. 0%. 不同病理学类型、鳞癌、腺癌、小细胞癌、腺鳞癌及类癌5 年生存率分别为55. 1%,14. 3%, 28. 6%,33. 3%,100%,手术方式、肿块最大径、Masaoka分期及不同病理学类型对生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术前治疗、术后放疗及分化程度对生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手术方式、肿块大小、Masaoka分期及不同病理学类型是预后重要因素,手术方式和肿块大小是患者的独立预后影响因素. 术后辅助放疗可能不是预后不良的指标.  相似文献   

20.
老年胃癌患者预后多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影响老年胃癌预后的独立因素。方法 :采用单因素 ,Kaplan meier生存曲线及COX多因素回归分析了 92例老年胃癌患者临床病理因素及治疗措施对预后的影响。结果 :单因素分析表明 ,老年胃癌预后与血小板计数、体重、肿瘤大小、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有关 (P <0 .0 5 ) ,COX多因素回归分析表明TNM分期、淋巴结转移和血小板增多是影响老年胃癌预后的独立因素 ,TNM分期Ⅰ期、无淋巴结转移和血小板≤ 30×10 12 /L的 5年生存率分别为 91.2 %、92 .3%、86 .7% ,而Ⅳ期、淋巴结转移和血小板 >30× 10 12 /L的 5年生存率分别为 4 1.7%、4 4 .4 4 %、5 0 % (P <0 .0 1) ,根治性手术仍是影响胃癌预后的重要因素。结论 :TNM分期、淋巴结转移和血小板增多是影响老年胃癌预后的独立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