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为建立黑木相思(Acacia melanoxylon R.Br.)茎段高频率再生体系,以优良无性系(SR17)组培苗茎段为外植体,研究培养基中添加TDZ及TDZ与IAA组合使用、不同浓度Ag NO3以及茎段部位对愈伤组织诱导和不定芽再生的影响。结果表明:当TDZ质量浓度为0.05 mg/L时,愈伤诱导率、不定芽分化率和不定芽数最高,IAA 0.05 mg/L配合TDZ使用可使不定芽分化率高达89.4%。同时发现不同质量浓度Ag NO3对不定芽分化率影响不显著,当Ag NO32.5 mg/L时,诱导的愈伤和不定芽容易产生玻璃化。另外发现组培苗中部茎段最有利于不定芽分化。因此选择组培苗中部茎段为外植体,在WPM+TDZ 0.05 mg/L+IAA 0.05 mg/L的诱导培养基上培养30 d,转入MS+6BA 0.5 mg/L+IBA 0.5 mg/L的分化培养基上培养30 d获得最高的不定芽诱导率,且平均每个外植体形成14.3个不定芽。将经过伸长生长的不定芽转入生根培养基1/2 MS+IAA 2.0 mg/L+IBA 0.5 mg/L时,生根率高达95.8%。生根培养10 d,炼苗培养20 d后获得可供移植的组培苗。本研究为黑木相思遗传转化和分子育种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2.
枣茎段再生体系建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骏枣’茎段为试验材料,通过组织培养技术的应用,研究影响茎段不定芽再生的主要因素。通过试验,选择出不定芽再生的适宜条件,建立枣茎段的高频再生系统,为基因工程技术在枣上的应用奠定良好基础。试验结果表明:茎段最佳取材阶段为5月中旬;最好的灭菌方法是间歇性灭菌处理;对内生菌抑制效果最好的抗生素是添加480 mg/L青霉素;茎段在培养基中的插入方式以竖直插入培养基方式接种,效果最好;在培养基1/2MS +6-BA 2.0 mg/L + IBA 0.5 mg/L上,不定芽再生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3.
为降低蝴蝶兰通过再生原球茎途径频繁继代培养可能出现的变异及玻璃化风险、减轻继代培养中的褐化,以蝴蝶兰花梗茎段再生的营养芽为试验材料,进行基于再生不定芽的继代扩繁及抗褐化研究。结果显示,以5节花梗的中间腋芽茎段为材料,在VW+ 6-BA 5 mg/L+ NAA 0.1 mg/L+蔗糖30 g/L培养基上进行启动培养,能获得最高的营养芽诱导率。继代培养中,TDZ促进再生不定芽的效果比6-BA强。茎芽经过“切叶”处理,在培养基VW+ TDZ 1 mg/L+300 mg/L柠檬酸+10 g/L蔗糖+15%椰汁,或培养基VW+ 6-BA 5 mg/L+ NAA 0.1 mg/L+ 300 mg/L柠檬酸+10 g/L蔗糖+15%椰汁上进行继代培养,能获得最佳的继代扩繁效果。笔者研究认为初步建立了基于再生不定芽的蝴蝶兰继代扩繁体系。  相似文献   

4.
研究旨在建立一种珍惜濒危植物太行菊的高效再生方法,为工厂化生产提供理论基础。以MS为基本培养基,用不同激素组合对太行菊无菌苗的叶片和茎段离体培养及植株再生、炼苗移栽等过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太行菊的叶片分化不定芽比茎段难,茎段最适合作为外植体进行愈伤组织的诱导及不定芽分化;筛选出了最佳培养基MS+6-BA 1.0 mg/L+NAA 0.1 mg/L,在此培养基中,茎段外植体可一步成苗,不需转换培养基即可完成愈伤组织的诱导分化及不定芽增殖过程;最佳生根培养基为1/2MS+NAA 0.2 mg/L;再生苗在花园土中移栽成活率可达80%。研究简化了培养流程,建立了太行菊一步式高效再生体系。  相似文献   

5.
本试验分别以荷兰菊茎段、花托、叶片为外植体,通过不同的处理方式,建立其高频再生组培快繁体系。结果表明:茎段诱导丛生芽最佳培养基为MS+6-BA 1.0 mg/L+NAA 0.3 mg/L+GA30.5 mg/L,平均诱导不定芽数为4.95个;花托诱导不定芽最佳培养基为MS+6-BA 1.5 mg/L+NAA 0.6 mg/L,诱导率最高为75%;叶片诱导不定芽最佳诱导培养基为MS+6-BA 2.0 mg/L+NAA 1.0 mg/L,诱导率67.4%;最佳增殖培养基为MS+6-BA 1.0 mg/L+NAA 0.4 mg/L,其增殖倍数为8.3倍,且幼苗生长情况优于其它处理;最佳生根培养基为1/2 MS+NAA 0.4 mg/L。该研究建立了荷兰菊稳定高效的组培再生体系,为工厂化育苗与大面积推广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以枣优良品种骏枣为试材,研究了多种因素对其离体叶片及大田幼嫩茎段再生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幼嫩茎段再生较容易.叶片再生与生长调节物质种类和浓度及叶片成熟度有关.枣叶片不定芽再生的最佳培养基为1/2MS(大量元素减半)+TDZ0.5mg/L+IBA0.2m/L.不定芽再生率以上部叶片最高.  相似文献   

7.
魔芋不同外植体组培快繁及其再生体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以魔芋不同外植体为实验材料,建立了魔芋离体培养快速繁殖的再生体系,为以后魔芋基因工程进行品质改良奠定了基础。以不同基因型魔芋为实验材料,研究魔芋不同外植体在不同的培养基中诱导不定芽再生的频率。魔芋不同基因型外植体在含适宜6BA、NAA等激素的培养基中形成愈伤组织的难易程度不同,愈伤组织诱导形成不定芽的能力强弱也不一样;不同基因型魔芋外植体的不定芽诱导率最高的是块茎幼叶茎段;对魔芋的块茎、茎段和幼叶来说最适合的培养基配方是MS+6-BA 2.5 mg/L+NAA 0.05 mg/L,不同培养基诱导不定芽的能力是块茎茎段幼叶,其中,魔芋块茎和茎段的再生能力较强。最合适的生根培养基是MS+1.0 NAA。本研究成功的建立了魔芋不同外植体离体培养再生途径,并获得再生植株。  相似文献   

8.
为解决生产上‘蕲山药’脱毒种药供不应求的问题,以其茎节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配比对‘蕲山药’不定芽再生的影响以及不同碳源对试管微块茎形成的影响,建立‘蕲山药’的离体再生体系及高效形成试管微块茎的方法。结果表明,在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配比对‘蕲山药’诱导不定芽分化的影响中,MS+ 6-BA 0.5 mg/L+ NAA 0.1 mg/L或MS+ ZT 0.2 mg/L+ NAA 0.2 mg/L对‘蕲山药’不定芽分化较好,形成不定芽频率分别达到81.33%、82.67%;MS+ 6-BA 0.2 mg/L + NAA 0.02 mg/L对‘蕲山药’不定芽增殖效果最好,增殖系数高达4.7;MS+ NAA 0.02 mg/L适合‘蕲山药’不定芽生根,生根率高达96.32%。150 mg/L PVP能有效降低‘蕲山药’组织培养的褐化现象。试验还发现,MS+ BA 0.5 mg/L+ NAA 0.05 mg/L+ 60 g/L蔗糖,最有利于‘蕲山药’试管微块茎的形成与生长,其微块茎形成率最高,达到了97.50%;其60、120天微块茎质量分别达到了0.18 g和0.39 g。  相似文献   

9.
以美洲黑杨与大青杨杂种(Populus deltoids Bartr.×Populus ussuriensis Kom.)无性系的茎段作为外植体,研究了杂种无性系的离体培养及叶片再生体系,探讨了不同激素组合对杂种无性系不定芽的诱导、分化、增殖以及生根的影响。结果表明:杂种无性系茎段的最佳消毒时间为5 min;最佳分化培养基为MS + 6-BA 2.0 mg/L + NAA 0.1 mg/L + ZT 0.5 mg/L;MS + 6-BA 0.5 mg/L + NAA 0.05 mg/L培养基可对不定芽实现增殖与复壮;最佳生根培养基为MS + NAA 0.3 mg/L。5个杂种无性系中,无性系177的分化能力最强;叶片近轴面向上放置培养,其不定芽再生能力显著高于叶片近轴面向下放置培养;叶片、茎段及根段的分化能力大小依次为叶片>茎段>根段。本研究优化了美洲黑杨与大青杨杂种的组织培养体系,为杂种无性系快速繁殖和遗传转化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番茄组培再生体系优化研究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对番茄再生体系中无菌苗的苗龄、不定芽诱导培养基和生根培养基的激素配比进行了优化。试验以‘浙杂905’、‘圣亚’和‘富丹’为材料。用番茄的茎段和子叶作为外植体,对外植体的出愈率、诱导率和不定芽生根情况进行差异比较。主要结果如下:选苗龄为4天的番茄幼苗。番茄子叶为外植体的最佳再生培养基配比为MSB5+3%蔗糖+0.6%琼脂+BA 2.0 mg/L+NAA 0.1 mg/L(pH5.8),‘浙杂905’、‘圣亚’和‘富丹’子叶的出愈率分别为97.00%、91.00%、86.00%,诱导率分别为64.67%、59%、53%。以番茄茎段为外植体的最佳再生培养基配比为MSB5+3%蔗糖+0.6%琼脂+BA 2.0 mg/L+NAA 0.2 mg/L(pH5.8),‘浙杂905’、‘圣亚’和‘富丹’茎段的出愈率分别为81.67%、76.00%、82.67%,诱导率分别为41.00%、48.67%、39.67%。不定芽生根培养基为:1/2MS+NAA 0.1 mg/L +IBA 0.5 mg/L。通过试验对比得出,番茄再生体系中选用无菌苗的最佳苗龄、不定芽诱导培养基和生根培养基的配比,子叶的再生能力要显著高于茎段。  相似文献   

11.
山新杨组织培养快繁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山新杨冬季枝条经FC处理,选择萌发新枝的茎段和叶片为接种外植体;诱导茎段产生腋芽的培养基为1/2MS 6-BA0.2~0.5mg/L NAA0~0.5mg/L,诱导叶片产生不定芽的培养基为1/2MS或MS 6-BA0.5mg/L NAA0.5mg/L;丛生芽快繁培养基MS 6-BA0.3mg/L NAA0.3mg/L,每20天继代一次,繁殖倍数20左右;生根培养基为1/2MS或MS,附加0.1~0.5mg/L的多效唑,对生根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2.
“渝苏303”甘薯离体形态发生过程中生理生化特性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龚一富  高峰  杨贤松 《作物学报》2005,31(6):749-754
甘薯茎段、叶片和叶柄在附加有1.0 mg/L NAA的MS培养基中培养5天可产生大量的不定根,培养20 d茎段和叶片分化出不定芽。本文以甘薯品种“渝苏303”为材料,研究了甘薯外植体在不定根和不定芽分化过程中可溶性蛋白质含量、过氧化物酶(POD)和超氧化物酶(SOD)活性的变化,以及可溶性蛋白质和SOD同工酶酶谱的变化。结果表明  相似文献   

13.
山新杨组织培养快繁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新杨冬季枝条经FC处理,选择萌发新枝的茎段和叶片为接种外植体;诱导茎段产生腋芽的培养基为1/2MS+6-BA0.2~0.5mg/L+NAA0~0.5mg/L,诱导叶片产生不定芽的培养基为1/2MS或MS+6-BA0.5mg/L+NAA0.5mg/L;丛生芽快繁培养基MS+6-BA0.3mg/L+NAA0.3mg/L,每20天继代一次,繁殖倍数20左右;生根培养基为1/2MS或MS,附加0.1~0.5mg/L的多效唑,对生根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4.
大豆不同基因型胚尖不定芽的诱导及对抗生素的敏感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大豆胚尖为外植体,在MS+3.0mg/L6BA上培养诱导8个基因型产生不定芽,筛选适合于胚尖再生系统的大豆基因型。同时,测定吉林40在诱导胚尖不定芽时对卡那霉素和头孢霉素的耐受性。结果表明,在8个大豆基因型中,2个基因型的不定芽诱导率大于90%,综合考虑不定芽诱导率和芽数两个性状,吉林40和黑农37适合于大豆胚尖不定芽再生系统。在培养基中加入卡那霉素或头孢霉素时,随着抗生素浓度的增加,胚尖不定芽诱导率急剧下降。经方差分析,卡那霉素和头孢霉素对大豆胚尖不定芽诱导率和芽数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在培养基内加入200mg/L卡那霉素或300mg/L头孢霉素时,胚尖不定芽诱导率和芽数显著地低于对照。在胚尖再生系统遗传转化中,建议以200mg/L卡那霉素作为抗性筛选浓度,使用头孢霉素作为脱菌剂时,浓度低于300mg/L不会降低大豆胚尖不定芽的诱导率和芽数。  相似文献   

15.
韭葱愈伤组织和不定芽诱导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韭葱假茎和葱薹为外植体,进行离体培养。结果表明,在MS附加不同浓度的NAA和6-BA培养基上,韭葱假茎和葱薹均能诱导形成愈伤组织,但二者出愈率差异极显著。在MS+NAA1.0mg/L+6-BA2.0mg/L培养基上,韭葱假茎愈伤组织出愈率仅为27.09%,在MS+NAA2.0mg/L+6-BA1.0mg/L培养基上,韭葱葱薹愈伤组织出愈率高达77.09%。愈伤组织继代培养后,葱薹形成的愈伤组织不能分化形成芽,而假茎形成的愈伤组织可以诱导产生不定芽,在MS+NAA1.0mg/L+6-BA2.0mg/L培养基上,假茎芽的诱导率为20.83%,且假茎靠近茎基部处诱导产生的愈伤组织分化芽的能力最强。  相似文献   

16.
巴西橡胶树自根幼态无性系的试管微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带有腋芽的橡胶花药苗切段接种在MS 6—BA2mg/L的培养基上,30~40天新芽可长至3~5cm高,并可切割再次增殖;切取3~5cm高带叶片的增殖芽作为插条,基部经50~100mg/L IBA预处理再插到生根培养基上,生根率达95%;诱发的根系与茎杆之间愈合良好,输导组织连接紧密,生根植株移栽成活率达85%以上。  相似文献   

17.
花生不定芽分化及植株再生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进一步探索和完善高频植株再生体系并扩大基因型的研究,以8个花生品种为材料,对幼叶不同部位(叶片顶端、中间切段、叶片基部)的切段、子叶、上胚轴和下胚轴外植体,接种到添加1 mg/L NAA和6 mg/L BAP的MSB5培养基上,10天后将形成的愈伤组织转移至添加10 mg/L BAP或添加3 mg/L BAP和1 mg/L ABA的再分化培养基上进行培养,诱导不定芽分化。结果表明,6天叶龄叶片中间切段不定芽分化频率达到了91.4%,上胚轴26.7%,下胚轴12.5%和子叶0%;花生品种8823幼叶外植体获得了的91.4%不定芽分化率,生根植株经驯化后移至砂土中,正常开花结果。因此,幼叶外植体分化不定芽频率明显高于子叶、上胚轴和下胚轴;6天叶龄的叶片中间切段为最佳;不同基因型不定芽分化率存在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8.
适当提高蔗糖浓度能明显改善甜樱桃试管苗的状态,在F14培养基蔗糖浓度由原来2%增加到6%,增殖倍数由1~2增加到25~30,叶片由黄绿无光变为浓绿油亮,保持天数由原来的15d增加到70d。经过4步骤程序培养可以获得小叶片再生,即:①将普通继代试管苗接入F14(附加6-BA0.5mg/L+IBA0.05mg/L+GA30.2mg/L+蔗糖6%+琼脂7.0g/L,pH5.8)继代培养30d,获得小叶型高分化试管苗。②剪取并且横切2~3刀后将小叶片,先在0.1%VC无菌水中浸泡1到30min,然后接入MS或F14或WPM(附加6-BA2mg/L+2,4-D2mg/L+蔗糖4%+琼脂7.0g/L,pH5.8)进行光照培养3~4d,获得剪切口组织脱分化的小叶片。③转接1/2大量元素的WPM培养基(附加6-BA2mg/L+IAA2mg/L+蔗糖4%+琼脂7.0g/L,pH5.8)及在环境控制(15h/24h日光周期变化,光照2000lux,温度20℃;黑暗,温度15℃)下培养20~30d,得到诱导出红色愈伤组织(含有花色苷)的小叶片。④转接F14培养基(附加6-BA0.5mg/L+IBA0.05mg/L+GA32mg/L+蔗糖6%+琼脂7.0g/L,pH5.8)培养20d后得到由红色愈伤组织中萌发出不定芽,同时颜色变淡。小叶片再生不定芽率可达91%。  相似文献   

19.
北沙参根茎不定芽诱导及生根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摘要:【研究目的】研究北沙参试管繁殖的诱导、分化、生根、移栽等过程,筛选优良试管苗。【方法】以北沙参根茎为试材,通过筛选激素种类、浓度和光暗条件、 基质等因素找到不定芽诱导、分化、生根及移栽的最佳条件。【结论】根茎不定芽分化诱导适宜的培养基为MS+ NAA0.2mg?L-1 + 6-BA 2.2mg?L-1~2.4mg?L-1+蔗糖30g?L-1+琼脂8g?L-1,适宜北沙参不定芽生根的培养基为1/2MS+ IBA 0.2 mg?L-1+蔗糖15g?L-1+琼脂6g?L-1,对不定芽带茎段切割可以显著提高转接芽的存活率,添加0.2 g?L-1活性炭有利于提高单株平均生根数,促进根毛发育。采用两步法半封闭炼苗{培养基覆沙法半封闭短期(2d)炼苗结合混合基质移栽长期(10d)半封闭炼苗}效果较好,适宜的移栽基质有两种,分别是:1/3园土+1/3草炭 +1/3细沙和1/3园土+1/3草炭+1/3蛭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