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邹勇 《前沿》2012,(17):139-140
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让越来越多的女性获得了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然而市场经济环境下,女大学生的价值观念也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她们的职业价值取向和心理素质的发展间接地反映着社会形势变化.结合女大学生的特点,针对他们的生理、心理变化和职业价值观的特点提出相应的思想政治教育策略,才能指导女大学生不断自我教育,重塑与完善其职业价值观,构建适应经济发展、社会转型时期的职业价值观,以最终实现社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2.
北大女生公开拒绝选美,显示了20世纪90年代知识女性的骨气,被传为美谈。然而时至今日,情形却发生了变化,在近几年举办的各项选美比赛中,女大学生频频亮相并屡屡得奖,形成了一道靓丽的风景。从“拒绝选美”到“参与选美”,不仅折射了社会价值观的变迁,也渗透了“美女经济”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丁丽娟 《前沿》2013,(19):41-43
大学生是一个社会具有超前性和先导性的价值群体,他们的价值观变化直接而明快地反映着社会生活和社会观念的变迁.当代大学生呈现价值观基础由群体本位向个体本位偏移的倾向,价值判断标准从理想主义向实用主义转化,价值取向由单一型向多元化趋势发展.笔者通过了解和把握大学生价值观的整体性现状,探析了大学生价值观出现消极变化背后的深层原因,并提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赵英 《青年论坛》2002,(5):32-34
改革开放 2 0年来我国大学生的价值观 ,紧密围绕着一个中心即“寻找自我与社会的统一” ,经历了觉醒与复苏、反思与批判、裂变与冲突、回归与多元等四个时期的变化 ,生动形象地反映了我国社会发展和历史变迁的时代风貌。科学地分析和评价 2 0年来大学生价值观的演变 ,对引导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通过问卷法和访谈法,开展对高校青年女大学生道德状况的跟踪调查,分析女大学生的思想倾向和发展趋势。针对女大学生出现的道德失范现象,提出要加强价值观、女性意识、心理和恋爱观等方面的道德人格教育。  相似文献   

6.
从小说看台湾女性价值观的嬗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辩证唯物主义观点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又反作用于社会存在.半个世纪以来,尤其是60年代以后,台湾经历了由传统的农业社会向现代工商业社会转型的历史性巨变,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作为一种社会意识的女性价值观亦不可避免地发生了重大变迁.这种变迁在台湾当代文学,尤其是表现女性处境、命运、地位和心态的女性小  相似文献   

7.
大学生价值观的阶段性特点与发展前景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引言价值观是一定主体的利益、需要、心理和行为取向的反映,是人们用以衡量事物的价值、评判事物的好坏并决定对其态度的内心标尺。对于大学生而言,价值观是他们内心深处最重要的“信念、信仰和理想的总和”犤1犦。大学生的价值观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和焦点问题。近二十年来学术界对大学生的价值观进行了多方面的探讨和研究,取得了不少有价值的成果,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引导和促进作用。笔者现对大学生价值观二十余年来变迁的主要方面作一梳理,以便得出阶段性结论,为大学生价值观的发展提供前瞻性、务实性的引导依据。一、大…  相似文献   

8.
恋爱观是经济、文化和社会伦理道德观念在恋爱问题上的反映。受不良文化的影响,当代女大学生在恋爱动机、恋爱观念、恋爱目的等恋爱价值观上产生了偏离。因此,有必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不断改善与创新家庭教育、学校教育,营造健康和谐的社会环境,引导女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观。  相似文献   

9.
秦琴  李美双 《人民论坛》2011,(12):160-161
恋爱观是经济、文化和社会伦理道德观念在恋爱问题上的反映。受不良文化的影响,当代女大学生在恋爱动机、恋爱观念、恋爱目的等恋爱价值观上产生了偏离。因此,有必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不断改善与创新家庭教育、学校教育,营造健康和谐的社会环境,引导女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观。  相似文献   

10.
人生价值观的总体趋势可以反映当前社会的现实环境和思想环境,同时也影响着未来的社会发展方向。当代大学生是未来社会的支柱和希望,是社会价值观念中具有超前性和先导性的价值群体,他们的价值观既是社会价值观念变迁的一种折射,也是社会变迁的缩影。目前,大学生的人生价值目标整体上积极向上,实现人生价值的手段正当合理,但其人生价值目标趋向自我、个人化倾向,重小我,轻大我,有忽视国家和社会层面价值的趋势。研究不同时期的大学生人生价值观特点,制定有效的教育方式,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关于女大学生成就动机的分析与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萍 《青年论坛》2002,(2):41-42
一、女大学生成就动机的现状分析在大学校园里 ,女大学生有幸接受人类文化和现代文明的熏陶 ,这对于她们理想、信念、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无疑具有导向、调适和控制的功能。广博的知识、开阔的眼界使她们能站在更高的境界审视人生 ,从而冲破了传统女性“相夫教子” ,做贤妻良母的生活理想。在我们调查的 2 0 0名女大学生中 ,其中一年级 88名 ,四年级 112名。结果显示 ,有 10 0 %的女大学生不同意“女子无才便是德”的陈腐观点 ;有 93%的女大学生认为“女性应有自己事业追求 ,而不应该满足于仅做一个贤妻良母” ,表现出较强的平等意…  相似文献   

12.
大学生就业性别歧视的成因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女大学生的学业成绩不低于甚至是优于男大学生,但在就业过程中却遭遇用人单位的歧视,致使女大学生在就业中处于劣势.就业单位歧视女大学生是理性计算的结果,招聘女大学生可能给单位带来额外的成本,解决大学生就业过程中的性别歧视,需要从法律和道德方面入手,但更要从经济方面入手,建立由社会分担女性生育成本,才能最终促进男女大学生的平等就业.  相似文献   

13.
青年价值取向既是社会价值观念变迁的一种敏感的折射,同时,也是社会变迁的缩影。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成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以后,全球思想文化的交流交锋冲击着青年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如何用马克思主义思想指导大学生建构起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积极地探讨和构建新时期当代大学生的核心价值取向,对大学生们予以正确的价值观引导,使学生建立起符合社会进步要求的价值取向,是关系到国家与社会发展前途的重大教育问题。  相似文献   

14.
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处在改革开放大变革时代的大学生,其人生价值观的形成和转变,是整个社会价值观变革与整合的一部份,具有价值变迁的时代性、价值主体的自我性、价值形成的波动性、价值选择的兼容性、价值发展的阶段性等特点。  相似文献   

15.
祝坤  方奕 《中国青年研究》2012,(12):73-77,95
由于多年的高校扩招、社会分配体系和价值观的变迁,在经济处于退行的现阶段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已经成为关系国计民生的头等大事,本文从高校发展状况、教育投入-产出、社会亚文化、政府促就业行为和单位用人标准等角度出发对大学生就业难问题进行深入剖析,提出了建设性的对策建议,以期对大学生就业效率的提升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6.
刘石玉  刘陆晶  莎日娜 《前沿》2006,(5):206-208
本文从实际调查结果出发,在与发达地区大学生就业状况进行比较的基础上,试图找出我区女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在充分分析社会、法律政策及女性自身因素对女大学生就业的影响的前提下,提出了缓解和解决我区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17.
本论文以江西一所师范学院的女大学生为探究主体,立足于建构主义的多元视角透析学校这个黑匣子中与女大学生相关的故事。研究采用民族志方法,通过对当下校园生活的参与式观察,从时间与空间的变迁以及存在的意义三个维度,展示当今急剧变化的社会经济、文化背景下,浸润于传统与现代混沌复杂语境中失衡的现代教育对女大学生未来发展的影响。论文还就如何促进女大学生的多元发展提出了若干政策性建议,期望人们行动起来,打破边缘与中心的界限,共建性别平等的世界。  相似文献   

18.
公共空间中的维权行为艺术以其契合青年身心特点与独立特性的表达方式赢得了当今女大学生的青睐,并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和热议。该现象的生成与青年女性表达自身权益、追求“围观效应”及西方思潮的影响紧密相关。对于这种现象,我们要科学地评价,以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女大学生进行行为艺术式维权。  相似文献   

19.
从上学动机分析大学生价值观变化趋向的深层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具有培养合格的社会成员的功能。了解大学生的价值观趋向是教育者的职责,从中也可以管窥当今社会的变迁。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尚未完善的时代背景下,调查大学生价值趋向并研究其产生的诸多原因,可为教育部门优先塑造具有顽强生存能力、能服务社会并树立现代意识的大学生,提供一个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20.
张锦智  李逢春 《前沿》2012,(14):182-184
大学生作为社会中的一个特殊群体,其自身的价值原则和价值取向对整体社会能起到一定的规约和范导作用.作为大学生个体来讲,其价值观会影响甚至决定其成长的高度和自我发展的程度.因此,分析研究大学生价值观的合理塑造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对价值、价值观、价值观塑造的哲学反思,认为大学生价值观的合理塑造需要从中国传统的价值观中流出,吸纳其他文明的合理因素,并结合现实社会的时代主题,才能为自我完善的最终指向提供方向性范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