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比较文章学是“未曾涉猎和开垦过的”领域,周楚汉的新著《比较文章学》通过横比、纵比、外比、内比,“初步构建了比较学的内容体系”,明确了文章学的研究对象,为文章文学的分野立了新功。  相似文献   

2.
《世说新语》之“文学”门,可明显地分为两部分,即学与文。“学”是指博学经典子史,“文”则更多地与现代概念的文学相一致,表现出“纯文学”的特征。而从“学”与“文”所涉及到的一些审美概念来看,此二者又有一定的交叉性,这或许能解释“文学”门中“文学”的含义。支遁在“文学”门并不涉及纯文学形象的范畴,而这种形象很可能会影响到后人对他文学成就的评价。  相似文献   

3.
北京大学的董学文教授积多年文论研究之功而筚路蓝缕,完成了一部研究文学理论的学理基础的原创性著作《文学理论学导论》,该书在建构文艺学当代形态方面的学术价值体现在:首先,以理论的自觉率先切入“文学理论的理论”、“文学研究的研究”领域,为建设“文学理论学”探寻了有价值的逻辑原点;其次,以清醒的理论反思意识,把脉“理论失语症”的病根,也是该著的一大贡献;再次,以洞明的识见预设一个“文学理论学”的创意体系,是这部新著留给当代文学理论建设的又一个亮点。  相似文献   

4.
张福贵先生在其文章《从意义概念返回到时间概念》中对“中国现代文学”的称谓产生质疑,进而提出“中华民国文学”的概念。本文主要从遮蔽与超越、封闭与敞开、诱惑与质疑三个维度阐释“中华民国文学”概念对“直线性”、“政治性”、“现代性”等既往“现代文学史观”的理论反思和修正,以及作为一名文学评论家独特的思想个性和对文学解释回归本原的学术诉求。  相似文献   

5.
世界第一部词典是我国的《尔雅》,作者不可考,周祖谟先生认为“大约是战国至西汉之间的学者累积编写而成的”(见周祖谟著《尔雅校笺》)。此书将词汇按意义进行分类,并加解释,有晋郭璞注,研究《尔雅》之学世称“雅学”。让人吃惊的是《尔雅》当年是靠着豹鼠才为世人所重视。从而风行天下的。豹鼠对于世界第一部词典《尔雅》的贡献大矣哉,应当嘉奖才对。  相似文献   

6.
被称之为“八代文学的选粹”的《文选》,实在是一部各类应用文与文学文的总集,仅以“文学”称之,确有“名不正,言不顺”之嫌。而“文章”作为古代一切创作文学的共名而为历代所公认,只有“文章总集”这个名称才能从内涵到外延都恰如其分地涵盖全部《文选》。  相似文献   

7.
针对传统的概念教学方式,本文从概念学习的认知规律出发,通过对数学概念的双重性、认知顺序、心理过程的分析,提出了数学概念在“做”中“学”,“学”中“用”,“用”中“通”,即从形成概念到应用深化概念,到最后概念网的形成的教学方式。  相似文献   

8.
余莉 《韶关学院学报》2010,31(5):135-138
《文则》是宋代第一部文章学理论著作,其文章学理念具有鲜明的重实用性特征,不仅"文章"概念上偏重实用性,而且文章法则上也以实用性为准绳。从文章学史的角度来看,《文则》是中国古代文章风格由重文学性转向重实用性的理论标志,这种重实用的文章学理念对后来的文章学走向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思潮》是中日文学整体比较研究的第一部成果,具有拓荒意义和填补空白的性质。该书不仅揭示了日本近代文学从西方文学、中国近现代文学从具有新质的日本文学吸纳了什么,更重要的是,回答了怎样吸纳的这样一个仅用影响和平行研究方法无法回答的根本性问题,从而总结出民族文化、文学交流中一般规律性的东西。  相似文献   

10.
坚持以人为本,是我党第十六届三中全会第一次提出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容之一。作为“人学”的文学,怎样在人本社会中确立自己的创作走向、构筑自己的精神大厦?这是值得我们深思的。我们有必要对“人本文学”的一些基本问题,譬如中国人本文学的历史轮廓、人本社会和人本文学的关系、人本文学的当下生存景观、中西人本文学的比较、人本文学的美学特征等等进行理性梳理和深入探讨。时至今日,我们尚未看到关于这个话题的集中论述和阐释。基于此,我们特开辟“人本文学发展笔谈”专栏,刊发一组短小精悍而又富有创见的文章,以期引起学界同人的关注。  相似文献   

11.
台湾乡土文学是台湾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经历了一个艰难曲折的发展过程,其概念与内涵也几经变化。文章选取台湾20世纪20、30年代的“乡土文学”思潮为研究对象,界定“乡土文学”的概念,梳理其发展历程,并与同时期的大陆“乡土文学”进行比较,希望回归历史现场,在界定与对比中获得某些发现,以期重新认识那段文学史。  相似文献   

12.
司马迁所著《史记》是一部具有百科全书性质的通史巨著,较为全面地记录了我国汉代之前中华文明的主要成果,具体而生动地反映了近三千年中华文明的发展历程,并且推动了中华文明的不断发展与进步,是中华文明中最具代表性的优秀史学成果。  相似文献   

13.
在中国现当代近一百年的文论史上,钱谷融先生是为数不多的能够超越时代意识形态拘同,探寻文学的艺术魅力内在生成理路的理论家之一。“文学是人学”学说的论断,融会了明清心学中的人学思想资源和西方逻辑智慧,辩证了主流艺术反映论,从而完成了我国对文学的审美属性及其来源的第一次现代意义上的本土言说。该学说的提出,也标志着在文学领域里中国传统人文学术迈向现代人文学术过程中一座桥梁的诞生。  相似文献   

14.
卷首语     
本期“文学人类学研究”栏目的4篇文章都围绕“神话学的变革”这一主题来展开探讨。(德)瓦尔特·伯克特著,唐卉译的《东方智慧文学与创世神——兼谈对古希腊宇宙开创论的影响》把我们的视线拉回到公元前6世纪之前的东方文学,让我们看到在东方文化传统中以细致的知识传递和生动的口头演述为特征的智慧文学与创世神话是古希腊哲学形成的早期基础。  相似文献   

15.
文学与学文     
对文学的反思需要建立一个新的知识场域,即用知识考古的方式求得对文学意义新的开掘。对于日益僵化、窄化的文学(无论是概念、理念、范式、学科整合,还是分析方法、研究手段),这种反思性建构工作都是必须的。文章试图从“文学”中“学文”的线索入手进行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6.
北宋有“献著赐官”现象,时人将自己的诗歌、赋颂、文章等进献给皇帝,就有可能直接获得官职。宋人献著的原因,盖因献著能够得官、“偃武修文”的基本国策、“不杀士大夫”的祖宗家法和创业君心的艺文风尚等。“献著赐官”既是特殊的选官方式和政治现象,也是重要的文学现象,对推动宋代文学的繁荣、文学体裁的多样化和宋型文风的演进都有客观影响。  相似文献   

17.
通过生生的合作与互动.不断促进学生自我学习与知识构建。金融投资学教学适应高等教育改革的要求,注重学生能力培养,实现“生生合作”教学。文章分析了金融投资学“生生合作”教学的重要性,构建了金融投资学“生生合作”教学实现的路径,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认为要实现“生生合作”,必须进行教学内容设计、合作性学习小组建设、教学资源的整合、学习过程评价等方面。  相似文献   

18.
中国传统文论之“文”与西方现代诗学之“文学”是两个异质的谱系,前者一直都是在杂文学观念的视域中,而后者则有鲜明的学科分类意识,基本上属于纯文学观念的视域。然而,从晚清至“五四”,以梁启超为代表的功利主义政教型文学观和以王国维为代表的超功利审美型文学观的建立,促成了中国传统文论中的“文”向西方现代诗学的“文学”谱系转型。  相似文献   

19.
卷首语     
本期“文学人类学研究”的栏目主题是“神话历史”,共刊发4篇文章。Lisa Raphals著,胡建升、周黎译的《古代占卜比较研究的中国视野》谈了占卜的分类,对20世纪希腊的占卜、古典文学和社会科学进行了阐述,论述了占卜理论的中国视野,由对中国和希腊材料的比较进而对人文进行了讨论。林炳僖《韩国神话历史初探》认为,神话与历史并非相互对立,而是不断互补转化。  相似文献   

20.
唐代有“献著赐官”的现象,时人将其诗歌、赋颂、文章等进献给皇帝,就可能直接获得官职.唐人献著,既有“投匦”的具体方式,又有“自举”的制度保障,且与科举中的“制科”相关.“献著赐官”既是一种补充科举的特殊选官方式,也是一种重要的文学现象,对推动唐代文学的繁荣有客观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