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急性心肌梗塞的中医证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祖国医学无心肌梗塞病名,从临床症状分析,大致相当于祖国医学的“胸痹”、“厥心痛”以及“真心痛”等范畴。一、病机中医学释心肌梗塞的病机是:本虚而标实。“虚”,主要表现为阳虚、气虚、阴虚;“实”,主要表现为由虚而导致的痰浊瘀阻、  相似文献   

2.
刘昭坤 《国医论坛》1997,12(3):27-28
“冠心病”全称“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临床分为隐性冠状动脉性心脏病、心绞痛、心肌梗塞、心肌硬化、猝死等5种类型。冠心病主要原因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是目前中老年常见病之一,属祖国医学的“胸痹”、“心痛”范畴。患者中恒缘种种原因愈而复发,反反复复,经年不愈,在老年患者中表现尤为突出。虽然本病发生之因颇多,临床表现不一,论证分型繁杂,然而,笔者从30余年实践中体会到,冠心病其病机特点为本虚标实:本虚者,脏腑功能不足,阴阳气血失调,气机不利。标实者,气滞血瘀,或痰浊内阻,经脉不通,引发本病。而冠心病…  相似文献   

3.
从心肺相关论冠心病的证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学法 《光明中医》1999,14(4):12-13
冠心病属祖国医学“胸痹”、“心痛”之范畴。一般认为其以“本虚标实”为主要病机,与肝、脾、肾诸脏密切相关。然而冠心病无论“本虚”或“标实”都与气血息息相关,《内经》曰:“诸气者,皆属于肺”,“诸血者,皆属于心”。可见气与血的关系,实可谓之心与肺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冠心病证治体会张笑丽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450000)冠心病属于祖国医学胸痹、真心痛、厥心痛、心悸等范畴。临床症状上心绞痛与胸痹相似,心肌梗塞与真心痛相似,心律失常与心悸相似,心功能不全多表现为喘证和水肿。总的病因病机系本虚标实。我们从1987...  相似文献   

5.
曾学文主任医师,学贯中西,勤于临床,对冠心病辨治颇有独到之处,兹将其经验略述于下。1辨病机,气虚为本,与血、水、厥互为关连冠心病隶属祖国医学“胸痹”、“心痹”、“真心痛”等范畴。其病机多为本虚标实、虚实夹杂。先生认为本病主要病机以气虚为本,与血、水、...  相似文献   

6.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在祖国医学中属于“肺胀”、“咳喘”、“痰饮”、“心悸”、“水肿”等病之范畴。笔者从整理诊治的105例完整病历资料来分析肺心病的病机为邪正相兼,虚实夹杂,正虚邪实,多脏受累,诸邪相合;本虚标实夹痰夹瘀。以本虚标实夹痰夹瘀这一病机贯穿本病的始终,以正虚邪实,多脏受累,诸邪相合为本病的特点。在105例肺心病治法中始终以扶正祛邪兼活血祛痰法贯穿本病的始终,收到了满意的疗效,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7.
老年冠心病标本同治法探讨山东中医学院附院(250011)王景存,姜云香关键词冠心病,老年期,标本同治1病因病机本病属祖国医学胸痹、心痛等范畴。其基本病机为本虚标实。本虚系脏腑气血、阴阳亏虚;标实乃血瘀、痰浊、寒凝等导致心脉闭塞不通而发病。本病与心、脾...  相似文献   

8.
冠心病气虚血瘀发病机理与益气活血药治疗的研究概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冠心病属于祖国医学“胸痹心痛”、“厥心痛”、“真心痛”等范畴,其基本的病因病机是本虚标实、气虚血瘀。近十年来,根据气虚血瘀发病原理,采用益气活血法治疗冠心  相似文献   

9.
从痰论治急性心肌梗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性心肌梗死是冠心病的急危重症,以发病急骤,危险性大,死亡率高为主要特点,近年来我国急性心梗发病率明显上升,在采用西医溶栓、冠脉支架等治疗的同时,结合祖国医学辨证论治使急性心梗的治疗更加完善。急性心梗属中医“胸痹”、“真心痛”、“厥心痛”范畴,为本虚标实之证,本虚为心之气血阴阳亏虚,标实以痰浊、血瘀、寒凝、气滞为主,本病病机复杂,辨证分型难以统一,然痰浊是关键,在发病中占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10.
笔者用中药治疗颈椎病 ,效果满意 ,现总结如下。1 临床表现头痛头晕、恶心呕吐、食纳减少、健忘失眠、颈项酸楚 ,因臂丛神经受压 ,可产生肩臂疼痛 ,单侧或双上肢麻木疼痛 ,少数严重者可因颈髓受压而出现截瘫和大小便障碍 ;与天气变化有明显改变 ,多发生于 4 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 ,舌质红 ,苔白或黄腻 ,脉弦滑。2 病因病机本病在祖国医学中属“痹证骨痹、痰证、瘀证”等范畴之内 ,属“本虚标实”证 ,虽以“本虚”为主 ,但以“标实”症候常见。本虚主要是人体的肾脏虚、血虚和气虚 ,标实主要是在肾虚的基础上 ,感受风、寒、湿三邪后所表现的一…  相似文献   

11.
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治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志群 《中医药学刊》2004,22(4):619-620
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的病机颇为复杂,表现为多脏腑受累,笔者认为,本病的病机为本虚标实,本虚以脾胃虚损,气阴两虚为主,标实则有气滞、血瘀、湿阻、热毒蕴结等,本病的治则应遵循《内经》:“虚则补之,实则泻之”之旨,其具体治法,正如《杂病源流犀烛》所论:“虚则补其气,实则消食、豁痰、燥湿、清热、消导,但不可峻剂。”  相似文献   

12.
慢性肺原性心脏病因理证治探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慢性肺原性心脏病是内科常见病,据其临床症状,当属祖国医学“咳嗽”、“喘证”、“痰饮”、“水肿”、“肺胀”等范畴,龙与肺胀颇为类似。对于该病的中医辨证施治,历来见仁见智。笔者为适应临床医疗教学科研的需要,也曾就其因理证活做过概括总结,且经多年运用,尚属可行,现简述如下。1审病机,虚、痰、瘀为关键慢性肺原性心脏病多从各种胸肺疾病迁延不愈而来,究其病机.多由本虚与标实两者错杂而致。本虚以肺脾肾虚为主,标实以痰浊瘀血为要。因肺主气,卫外主表,故外邪侵袭人体,首先犯肺,致肺气喜降不利而发咳喘,久咳不愈导致…  相似文献   

13.
一、关于治疗问题慢性肝炎属祖国医学之“肝胃病”“胁痛”“症瘕”“积聚”及黄疸等范畴,多属本虚标实证。虚,指正气虚,多表现为肝、脾、肾功能低下,其中尤以脾虚为多见。实,指邪气实,多表现为湿热稽留于肝胆肠胃或气滞血  相似文献   

14.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是在糖尿病迁延较久而并发出现的,传统的观点认为糖尿病的病机特点主要为“阴虚为本,燥热为标”,从临床症状所见,DPN病也属本虚标实之证。本虚为阴虚、气阴两虚、阴阳俱虚,标实当责之于痰湿瘀血。纵观近年来中医药治疗DPN的文献,对DPN的中医病机规律认识可概括为阴虚燥热、气阴两虚、瘀血阻络、痰瘀痹阻、阳虚寒凝5种。  相似文献   

15.
心绞痛心肌梗塞之症,祖国医学早在《内经》中即有所认识。《素问·藏气法时论》曰:“心病者胸中痛,胁支满,胁下痛,肩背肩胛间痛,两臂内痛”。《灵枢·厥论》篇:“真心痛,手足青关节,心痛甚,且发夕死,夕发旦死”,即现代医学典型的心绞痛发作。历代医家对其病因的认识不外七情饮食损伤,因体虚劳倦,其病机总属本虚标实之证。肾为先天之本,五脏之源。而肾虚是气滞血阻,脉络不通之本。肾虚则五脏虚,心阳不足,气虚血行无力,聚湿生痰,从而心脉瘀阻,形成本虚标实之症。  相似文献   

16.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并发症中常见的微血管病变,它提示慢性肾衰过程的开始,是致残致死的重要因素。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加之高血糖控制不理想,本病发病率逐年提高,然而目前又无理想的治疗措施,所以人们对近几年关于本病的研究探索情况极为关注。1 中医药研究进展1.1 病因病机:本病属祖国医学的“消渴”范畴。其病理特点主要为多虚、多燥热、多血瘀,多有兼挟证、病及气、血、经络、五脏六腑,基本病机为“虚实夹杂、本虚标实”。本虚标实又互为因果,恶性循环,出现“久病入络”、“久病必瘀”的现象。现代中医学者在发扬传统理论基础上,更深…  相似文献   

17.
根据中医学的“标本”概念和临床实践,论述了冠心病病机是一个相对静止的动态过程。病机在整体上存在着“因虚致实”的“本虚标实”阶段,和“因实致虚”的“本实标虚”阶段。探讨了疾病的病理变化和病机转变的同一性。从而提出了中医对该病病机存在一个值得重新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尿毒症患者行透析治疗后的中医治疗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尿毒症是各种慢性肾脏病患者发展到晚期的临床危重综合症群,表现为代谢废物储留和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失调以及由此而导致的全身多脏器损害,预后较差,往往需要行维持性透析(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治疗。本症属中医“水肿、呕吐、癃闭、肾劳、关格”等范畴。祖国医学认为,其病机主要是肾元衰竭,湿毒储留(包括水湿、湿热、湿油、瘀血等),病理性质属因虚致实的本虚标实证,正虚为本,邪实为标,其中医治疗主要遵循维护肾气,保摄阴阳的原则,扶正和祛邪兼顾,标本同治,具体方法可有健脾、益肾、补气、养阴、滋肝、温阳以及利水消肿、…  相似文献   

19.
马连珍温阳活血法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经验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冠心病心绞痛属祖国医学的胸痹、厥心痛、真心痛的范围。古医籍中多有记载,如《素问·脏气法时论篇》中:“心病者,胸中痛,胁支满,胁下痛,鹰背肩胛间痛,两臂内痛。”《灵枢·厥病》记载:“真心痛,手足青至节,心痛甚,旦发夕死,夕发旦死。”包括现代医学的心肌梗塞、心肌缺血、不稳定心绞痛。马连珍主任在治疗胸痹、心痛中认为,其病位在心,病机在于”阳危阴弦。”即上焦阳气不足,下焦阴寒内盛,此乃本虚标实之证。心主阳气,又主血脉,心脏依赖阳气的鼓动血……  相似文献   

20.
慢性浅表性胃炎,是一种临床常见病,属于祖国医学“胃脘痛”、“痞证”等范畴,以胃脘疼痛、嗳气纳差为主要临床表现,具有本虚标实的病机特点。本虚指脾胃气虚或胃阴亏虚,标实指气滞日久形成郁热,导致血瘀,气滞津凝而生湿浊。因此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须重在辨证,结合胃镜病理表现,采取辨证与辨病结合的方法,提高临床诊疗水平。1 气滞血瘀型  胃脘胀痛连及两胁或背部,嗳气、呃逆,舌淡红,苔多薄白,脉沉弦。胃内表现:粘膜变薄、脆弱,轻微触碰即发生出血点或出血斑。血管网隐露或显见,粘膜下可有轻度的斑点状出血点。治疗以疏肝理气,和胃活血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