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4 毫秒
1.
为有效提高GPS静态单点定位的精度,提出了一种基于模糊聚类算法和卡尔曼滤波算法的组合优化方法.该方法首先对GPS实测数据进行卡尔曼滤波,消除波动较大的数据,然后应用模糊C-均值聚类算法寻求聚类中心,以该聚类中心为最终定位坐标.实验结果表明,该组合优化定位方法在降低定位成本的同时,可以有效提升GPS静态单点定位精度,采用该方法得到的定位坐标更接近于真实的地理坐标.  相似文献   

2.
手持式GPS定位误差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手持式GPS的标称精度为10~15m,但在实际应用中其单点定位精度在无SA政策时仅为15~30m,因此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它的应用。本文通过实验研究其定位稳定性,绝对定位精度,得知手持式GPS定位误差主要以系统误差和粗差为主。粗差主要来源于观测条件,如卫星通视条件欠佳等,而系统误差主要来源于GPS定位卫星和定位信号的大气延迟等,由于偶然误差具有n趋近无穷大,期望值趋近于零的特性,因此根据均值模拟修正法,对观测误差进行识别和改正,最终可以获得8m左右的手持式GPS定位精度。  相似文献   

3.
起算点精度对GPS基线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工程测量中通常采用双差模型求解GPS基线,解算时要求知道一个端点的坐标,该坐标的精度对GPS基线的解算结果有影响.通过模拟计算发现,已知点的精度越低,基线的解算精度也越低。因此,为了保证GPS基线解算精度,必须采用高精度起算点,并给出了提高起算点精度的3种方法。  相似文献   

4.
信号短暂缺失下的非完备GPS定位算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该文提出一种在城市峡谷等复杂环境中卫星被频繁遮挡造成卫星信号短暂缺失的非完备条件下,利用少于3颗有效卫星,实现满足一定精度要求的定位方法。实际数据测试表明,在数十秒的短暂非完备期间内,该方法可以提供满足导航要求的定位结果,从而提高了GPS接收机的有效性。该方法不依赖额外传感器,亦不需要电子地图支持,同时系统成本无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BURSA-WOLF公式进行简化,得到两种简化的BURSA-WOLF模型。简化公式具有形式简单、直观、转换参数少、编制程序简单等优点。利用简化的公式对某城市四等控制网的GPS观测成果进行坐标转换和精度分析,结果表明,两种公式具有不同的转换精度,适用不同的GPS测量及应用。  相似文献   

6.
随着GPS-RTK定位的精度越来越高,数据传输的距离越来越远,可靠性越来越高,GPS-RTK技术在海洋、湖泊、河流等的水下地形、航道测量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多.本文阐述了水下地形测量中控制网布设、数据采集的特点;探讨了在GPS-RTK测量中坐标转换的方法,即Bursa7参数转换模型和3参数转换模型;探讨了在GPS-RTK测量中,获得高程异常及其转换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GPS测量数据的应用一般需将WGS - 84坐标转换为BJ - 5 4坐标或工程坐标 对在公路工程较小测区内如完全没有或无足够数量转换控制点的情况下 ,如何使用GPS技术完成控制网测量及其精度影响进行了探讨 并提供了无坐标转换点区域的GPS基线在公路工程设计中的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8.
GPS RTK转换参数求解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GPS RTK技术是目前测量中具有定位快速,精度高的一种先进的测量方法.主要介绍了RTK在应用过程中求解转换参数的方法,着重对求解转换参数的两种较常用的方法进行的讨论,并结合两种方法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对成果进行了精度分析,得出一些结论.  相似文献   

9.
GPS测量数据的应用一般需将WS-84坐标转换为BJ-54坐标或工程坐标。对在公路工程较小测区内如完全没有无足够数量转换控制点的情况下,如何使用GPS技术完成控制网测量及其精度影响进行了探讨,并提供了无坐标转换点区域的GPS基线在公路工程设计中的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10.
在进行GPS相关的各种应用中,由于GPS坐标采用WGS-84坐标系,而不同的应用所采用的坐标系不尽相同,所以需要进行WGS-84坐标系与实际采用的坐标系之间的转换.而对于不同的应用环境,坐标转换模型也不尽相同.作者在移动应用环境下,针对不同的起算数据和要求,提出了不同的GPS坐标转换模型,利用最小二乘法进行了坐标转换参数的求取与平差,探讨了坐标转换模型计算时应该注意的问题.利用所提出的GPS坐标转换模型,应用于上海某区绿化信息GPS采集,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模型在移动应用环境下具有较好的适应性与快捷性.  相似文献   

11.
研究的目的是将LEA-6T应用在UAVPM系统中,探讨不同速度对偏航距和定位精度(均方差)的影响。简要介绍了UAVPM系统结构,在此基础上详尽围绕I2 C硬件接口,数据提取,坐标转换等方面阐述LEA-6T与UAVPM系统集成。结合小型无人直升机做飞行实验,实验数据证明集成了LEA-6T的UAVPM做航磁磁测时,飞行速度保持在30km/h以内,满足预期偏航距不大于150m,定位精度(均方差)不大于10m的要求。  相似文献   

12.
针对车载导航系统下定位的点转换到实际电子地图的过程中存在误差,通过改善坐标转换模型来提高车载导航系统的定位精度,在经典的平面转换算法的基础上,首先利用高斯投影把全球定位系统接收的(B,L)坐标转化成平面坐标(X,Y);其次根据最小二乘法,确定转换参数;同时把公共点本身误差作为随机参数处理,将转换参数作为非随机参数,利用最小二乘法配置建立转换模型,以得到稳定的参数估值,避免了公共点因分布不均引起的误差.与传统算法相比,实验结果验证了该算法具有更高的实时性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13.
基于BDS3提供的PPP-B2b服务,测试分析了不同伪距精度的接收机在PPP-B2b定位收敛时间和收敛精度等方面的差异.结果表明:BDS3单系统定位精度静态30min可收敛至水平方向优于0.15m,高程方向优于0.17m;BDS3/GPS双系统定位精度静态20min可收敛至水平方向优于0.11m,高程方向优于0.13m;相比于BDS3单系统,双系统定位精度水平和高程方向分别提升26.7%和23.5%.此外,平均伪距精度为1.681m的A接收机,其BDS3单系统PPP-B2b定位收敛30min后精度为0.331m,BDS3/GPS双系统收敛20min后精度为0.250m;平均伪距精度为0.873m的B接收机,单系统和双系统对应的收敛精度分别为0.221m和0.167m;两者相比,B接收机的平均伪距精度提高0.808m后,使用其进行PPP-B2b测试BDS3单系统和BDS3/GPS双系统的收敛精度分别提升33.4%和33.2%.  相似文献   

14.
GPS卫星位置计算是进行GPS导航定位的关键环节,快速准确地计算出卫星坐标,对提高GPS定位精度和速度有着重要意义.本文基于SuperstarⅡGPS接收机,利用MATLAB对Marconi二进制格式数据进行了解码,计算卫星位置并对卫星位置进行了外推,与IGS精密星历比较可得位置误差在2m以内,充分验证了方法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5.
差分GPS定位精度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空间差分和时间差分两种方法, 研究了差分GPS定位精度受差分站间距离和差分改正数龄期的影响, 证明在满足差分站间距离小于100 km, 差分改正数龄期小于5 s的情况下, 各种空间相关误差以及SA对差分GPS定位精度的影响很小, 通常情况下可以忽略, 因此最终的定位误差主要取决于接收机热噪声和多路径效应.而利用一个GPS接收机的观测数据进行时间差分的方法, 无需建立差分基站, 可有效修正各种误差因素的影响, 提高定位精度.  相似文献   

16.
从GPS基本原理出发,提出了用GPS进行多点转发定位的新方法,给出了相应的应用系统结构,并通过基本实验,对此方法进行了初步验证,若此方法应用于多点定位系统,将使GPS的用途更加广泛。  相似文献   

17.
针对GPS动态定位中模糊度参数个数的可变性和参考卫星变化时参数的不适用性,导致常规序贯平差 模型前后两个历元间承接关系异常复杂、计算量大、效率较低等问题,根据GPS动态定位的特点,利用转移矩阵 的思想,推导了序贯平差统一模型,有效解决了变参数的问题。结果显示:推导的序贯平差统一模型计算正确, 点位计算精度优于0.482m,且计算效率明显优于常规模型,便于编程运算。  相似文献   

18.
针对GPS载波相位差分定位中差分基准站不能移动的问题,提出了一种GPS移动基准站精密相对定位的方法.该算法首先基于MW组合构造几何无关测量值,然后对几何无关测量值进行滑动平均滤波消除随机噪声影响,在移动站进入移动基准站数据链覆盖范围时进行站间和星间双差处理获得宽巷整周模糊度,并结合载波相位的双差几何相关模型建立Kalman滤波观测方程,将多路径误差建模为1阶Gauss-Markov随机过程,作为状态参数纳入状态方程,增广状态向量,同时扩增观测方程,从而滤波获得L1/L2模糊度浮点解的精确估计,最后采用LAMBDA算法搜索固定模糊度的整数解.通过静态和车载动态实测试验验证了新算法的正确性和适用性.  相似文献   

19.
RTK定位技术是GPS测量技术发展中的一个新的突破,具有定点速度快、误差不累积、节省人力、作业效率高等特点。在国民经济建设中得到广泛应用,能够达到cm级的定位精度。近年来,为满足城市建设的需要,保证测绘保障的现代化,急需对原有控制网进行加密。用实例证明采用RTK测量技术能够为所有这些问题的解决开辟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20.
GPS导航系统下坐标转换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减少GPS导航系统接受下来的经纬度数据在转换到电子地图过程中的转换误差,在七参数转换模型的基础上,分析不同公共点位置的分布对转换精度的影响,建立公共点分布密度和转换精度之间的关系.实验结果表明:在局部范围内合适公共点的分布和密度,使其转换误差小于0.4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