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水布垭水利枢纽岸边溢洪道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布垭水利枢纽具有水头高、流量大、地质条件复杂、建筑物布置集中等特点.因消能区地层抗冲能力差,故泄洪消能设计难度较大.经多方案比选,泄洪消能建筑物采用岸边溢洪道全表孔布置方案,溢洪道采用阶梯式窄缝鼻坎挑流消能,下游防冲建筑物采用护岸不护底的防淘墙方案.阐述了泄洪消能特点及设计原则,对溢洪道布置、泄洪方案、消能方案、溢洪道结构设计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2.
《人民黄河》2021,(1):115-119
为了研究弯段溢洪道中水流运动规律,建立了径宽比R/B为1.75的60°弯段溢洪道试验模型,通过改变导流墩联合糙条辅助消能工的布置参数,对实测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导流墩联合糙条辅助消能工对水流有显著导流效果,可使水面横比降有效降低,使水面结构改善;长宽比L/B=0.187 5时水力条件优于L/B=0.125 0的,其最大消能率可达60%,水流动力轴线在弯道段,由凸岸向溢洪道中轴线靠近且出现不同幅度波动的趋势,在出口段,由凹岸一定程度向溢洪道中轴线迁移,大大缩短了纵向流速分布的调整距离。在弯道内合理地布置联合消能工既节省工程投资,又符合溢洪道水力特性要求。  相似文献   

3.
系统地介绍了水布垭水利枢纽的布置方案研究过程与最终的枢纽布置方案.根据水布垭工程的地形地质条件,在枢纽布置总格局研究的基础上,确定了左岸布置溢洪道和导流隧洞,右岸布置地下电站厂房与放空洞的枢纽布置格局;通过坝轴线的比较,大坝布置在水布垭峡谷河段偏上游位置更有利于其它主要建筑物的布置与调整;通过大量的方案比较论证,水布垭枢纽布置为:大坝采用混凝土面板堆石坝、左岸布置台阶式窄缝挑流消能溢洪道、右岸布置引水地下电站与放空洞.  相似文献   

4.
小石峡水电站表孔溢洪道模型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新疆小石峡水电站表孔溢洪道的模型试验研究,优化了溢洪道进口段,改善了进口流态;提出在溢洪道消力池内布设趾墩-消力墩-尾坎的修改方案,试验结果表明,修改方案有效的改善了池内水流流态,同时缩短了池长、降低了池深,提高了消能效果,并且消力池内各项水力指标满足设计要求.试验成果对于工程设计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为获得更好的来流条件,某水库溢洪道进口处采用迷宫堰控制流量,在立面沿轴线布置成阶梯型.本文对该水库溢洪道设计了3种布置形式,并利用水工模型试验对溢洪道的布置形式进行对比分析,得出最优方案.对工程的设计施工提供有力技术支撑,同时可为类似工程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某山地溢洪道入流角度过大,且水流受圆弧段弯道离心力的影响,溢洪道外侧水体壅高明显,严重影响下游的衔接消能。在不改变原平面布置情况下,采用物理模型试验方法对溢洪道进行了优化设计,上游入水口及弯道衔接段设导流墩,下游陡槽段采用台阶式溢洪道的防冲消能体形,并对水流流态及消能率等方面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上游进口段水流分布均匀,衔接段水面线明显降低,台阶段呈现稳定的滑行流。实测台阶式溢洪道消能效率达到了87%,消能效果良好,流态稳定。  相似文献   

7.
张洁 《四川水力发电》2013,32(3):160-163
针对隘口水库溢洪道弯道段内同时存在横向与纵向坡降、挑流消能出口轴线与下游天然河道走向存在一定角度交叉导致的水力条件复杂问题,通过水力学模型试验,开展了溢洪道消能防冲效果方案和改善水流流态的优化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弯道段增设斜槛和改常规挑流鼻坎为扭鼻坎,能有效地改善弯道内水流流态和消能防洪效果。  相似文献   

8.
由于弯道离心力与边墙的作用,导致溢洪道内产生水面超高、横向冲击波等问题。为了充分体现加设导流墩糙条后对溢洪道内水力特性影响,通过对曲率半径与底宽比值为2. 2的60°弯段溢洪道试验研究,得到了不同试验方案下溢洪道各典型横断面的水深与水流动力轴线分布规律。结果表明:导流墩布设位置和个数均可以一定程度地改善溢洪道内水面结构形态,单一形式导流墩对弯道内水面结构改善效果不如导流墩和糙条联合布置形式; 5组试验方案最大水面差及最大水深在1/5~2/5弯道横断面和4/5弯道横断面相邻上下游位置发生频率较大,且导流墩糙条联合方案的水流动力轴线更趋向弯道中轴线;相比同类消能工,导流墩糙条联合形式布置在弯道内更加节约工程造价,且施工较方便,可为实际工程设计提供理论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通过1∶40水工整体模型试验,研究了大塅水库新建溢洪道的泄流能力、水流流态、压力特性、水面线及下泄水流的消能防冲效果等。试验发现溢流堰面出现了较大负压,通过对溢流堰、溢洪道进口段喇叭形边墙、泄槽过渡段、泄槽渐变段以及挑流鼻坎等体型参数的优化,提出了能基本满足设计综合要求的优化布置方案,其试验研究成果可供相关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10.
郭丽 《陕西水利》2014,(2):56-57
通过对刘家水库溢洪道的现状及工程地址进行分析,指出溢洪道存在的问题,并对原溢洪道侧槽泄洪能力进行复核,提出除险加固方案,分别对侧堰、侧槽、泄槽段及消能设施进行重新布置和设计,经计算复核,加固设计后的溢洪道达到设计标准.  相似文献   

11.
盱眙山洪水库溢洪闸下游泄槽段平面上为弯道,立面上水流有较大落差,水流条件复杂,泄槽结构布置及设计难度较大。本文结合山洪水库溢洪道水工模型试验成果,着重对各种工况下溢洪道泄槽转弯段的布置及消能进行设计与研究,并与泄槽直线段对比分析,进一步阐明在各种复杂工况下泄槽转弯段内设置导流墩的必要性及其合理的布置方式以及出口消能设施的效果,以实现山丘区中高水头弯道溢洪道在过流、消能防冲等设计方面安全可靠、经济合理,为其他水库溢洪道设计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2.
台阶式溢洪道广泛应用于工程中,基于模型试验对某水库溢洪道除险加固工程台阶式溢洪道方案进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设计方案基本满足溢洪道常遇洪水的泄洪消能要求,但当下泄流量高于消能防冲流量时溢洪道泄槽局部出现不良水力现象,并且消力池长度不足。为此在设计方案的基础上,对溢洪道闸室出口泄槽连接段、泄槽掺气设施及消力池消力墩进行不同方案优化布置。通过模型试验最终选定相对较优方案作为某水库溢洪道除险加固方案,优化后泄槽内水翅现象消除,消力池内流态改善,总消能率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13.
摺上川坝在设计溢洪道时,对有长达300m以上的溢流堰顶的平面弯曲型侧水道式非常溢洪道进口、梯级二级消能工等进行了水工模型试验。二次消能工决定采用梯级有沟型式,布置沟可以获得使溢流水脉分散的消能效果。  相似文献   

14.
溢洪道设计与布置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到水库防洪安全,影响到水库除险加固整体工程造价。本文通过介绍凉马水库溢洪道现状,科学计算溢洪道控制段泄流能力和消能,对比优化溢洪道结构设计和建设方案,以此达到降低工程投资之目的。  相似文献   

15.
为了验证鸭河口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溢洪道设计布置方案的合理性,根据重力相似准则,采用比尺1:55的整体正态模型对溢洪道进出口体形、泄流能力、水流流态、流速分布、压力分布、消能防冲、空化气蚀等进行了系统研究.不同方案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方案二优于方案一,同时建议加高溢洪道进口圆弧翼墙及墩头的高度,并注意加强下游回流区对两岸岸...  相似文献   

16.
结合某水库溢洪道水力模型试验,研究优化布置对溢洪道水力特性的影响。通过对进水渠导墙布置型式以及墙身结构优化,扩大进水面、减小导墙进口内、外侧水位差、改善进水渠内水流流态,从而提高溢洪道泄流能力;通过增加外凸式阶梯陡槽段、降低消力池尾坎高程等措施,增加下游消能效果,优化出池流态。  相似文献   

17.
九井岗水电站整体水工模型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九井岗水电站通过整体水工模型试验,验证水库各特征水位下溢洪道的泄流能力,校核挡墙的设计高度,分析坝体及岸坡式溢洪道产生气蚀的可能性,提出优化溢洪道进口的布置方案,并根据下游消能冲刷情况,提出对下游岸坡采取适当保护措施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阶梯式消能工已在广东省溢洪道工程中得到了应用,但目前有关的阶梯式消能工的设计方法尚不够完善。在总结广东省现有的溢洪道陡坡段阶梯式消能工试验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阐述了连续的内凹型阶梯和不连续的外凸型阶梯的体型布置方法和消能特性,并在坡度1∶3的陡坡段上进行光滑槽面和外凸型阶梯槽面的消能特性比较。结果表明,溢洪道陡坡段的阶梯式消能工具有消能效果好、可简化下游消能设施等优点。研究成果可供类似的工程研究和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19.
缅甸道耶坎Ⅱ级水电站位于缅甸锡唐河流域热带雨林地区,工程规模大,枢纽布置涉及的水文气象、工程地质、社会环境等因素复杂。为科学确定枢纽布置方案,通过优选缅甸道耶坎Ⅱ级水电站大坝坝型,泄水建筑物开敞式溢洪道调整为有闸控制溢洪道,并结合地质条件,优化引水发电隧洞和导流隧洞轴线,提出了在河床布置当地材料坝、左岸垭口布置有闸控制溢洪道、中间山脊布置引水发电隧洞和导流隧洞的总体枢纽布置方案。监测结果表明:自2013年运行以来,枢纽工程各建筑物均运行正常。该枢纽布置设计方案合理解决了枢纽工程筑坝材料、泄洪消能、隧洞工程等技术问题,节省了工程投资,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0.
河岸式溢洪道体型布置分析与优化研究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文中就某工程溢洪道体型布置进行分析 ,对所存在的控制段进口流态欠佳及底流消力池设计欠合理等问题进行了试验研究 ,该泄洪建筑物的布置及泄洪消能中所存在的问题在此类工程中有一定的代表性和典型性 ,研究成果可供类似工程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