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世界上最大的丝绸消费国日本,目前对和服及和服用品的需求稳定,丝绸制成品消费领域扩大并持增长,丝绸成品市场出现了购销两旺的好势头。前几年,日本由于丝制品价格昂贵,且只能干洗,所以除领带、围巾以外,使用范围不广泛。近年来,随着丝绸针织品的开发,衬衫、T恤、内  相似文献   

2.
新年伊始,吴江县丝绸系统产品创优又传佳音:水榭牌真丝和服绸产品荣膺1991年度国家金质奖称号。水榭牌和服绸是吴江新生丝织总厂和吴江绸缎炼染一厂生产的一种纯真丝提花织物。这种产品织造工艺精细,经过精练和整理后,绸面富有弹性,花型新颖美观,共有200多种风格各异的花样,是制作高档和服的上乘面料,产品深受日本消费者青睐,外销量逐年递增,据统计,投产13年,累计出口量已逾1000万m,为国家收汇3 500万美元,成为江苏丝绸出口创汇的拳头产品。和服绸之所以能够夺得国家金质奖,能在日本市场  相似文献   

3.
本来养蚕业就是依赖于廉价而丰富的劳动力而得以发展的。在中国,缫丝女工的工资是日本的二十分之一,因此,这方面无法与中国竞争。 以往,日本大部分丝绸用于制作和服,而用于西装的技术开发历史较浅,并且技术人员也少。应邀请前往中国的日本丝绸工作者只是养蚕、制丝的技术人员,而染色、后整理、服装设计方面的技术人员则大多来自欧美。中国丝绸在国际上获得得很高的评价,这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相似文献   

4.
刘侠 《国外丝绸》2002,(3):11-14,26
最近,随着可洗丝绸和可水洗有干洗标志的衣料的各种洗涤剂的产品市场化,丝绸产品即使在家庭中也可洗涤了,然而和服洗涤向来在和服专门店和洗衣店中洗涤,那种洗涤方法被称为洗张和京洗,丝绸的和服没有整件衣服湿洗的。不仅仅是和服,在洗涤其他衣服时,尺寸稳定性,色泽坚牢性,织物风格保持性能等等各种性能是必须注意的,于是把蚕丝和尼龙在  相似文献   

5.
一、仿丝绸纤维的开发史及它的特征蚕丝具有光泽优雅、手感柔软等优良的风格,是高雅的高档服装面料。为了使合成纤维的性质接近于蚕丝,开发出了仿丝绸的合成纤维织物。这种纤维的开发,是将丝的特点逐渐地带到合成纤维上,利用的纤维主要是涤纶纤维。涤纶作为服装面料具有很多优点,它性能优良,刚性接近于丝,容易用烧碱进行碱减量加工,所以它在仿丝绸的合成纤维中占主要的地位。在日本,研究涤纶仿丝绸加工已有25年之久,涤纶纤维问世不久,便开始有这方面的研究。总括起来,仿丝绸涤纶的发展大致经历  相似文献   

6.
日本是世界上丝绸消费量最大的国家,也是中国丝绸的主销市场。目前,日本销售看好的丝绸产品有领带、衬衫、茄克衫和睡衣,最受妇女欢迎的是头巾。购买丝绸和服和西式丝绸服装的年龄层次大部分是中  相似文献   

7.
《丝绸》1974,(5)
在毛主席革命路线指引下,随着高分子科学技术迅速发展,合成纤维在丝绸工业中的使用越来越广泛。为了配合进行合纤绸染色的染料选择和工艺制订,由省丝绸公司和省轻工业科学研究所一起组织了有本省各丝绸印染厂参加的合纤绸染色染料性能试验小  相似文献   

8.
一、前言自古以来,丝绸一直以它出色的风格和光泽博得人们的青眯。许多化学纤维是以人工制造丝绸为目的而进行研制的,其商品名称大多也是与丝绸有某些联系的,可以说这也反映了丝绸作为衣料用纤维原料的优越性。但是,由于化学纤维的发展,丝绸实用性的需求范围逐渐缩小,一般只局限于和服  相似文献   

9.
对丝绸制成的内衣,人们都说好,但对其特性并不深知。因此,听取了和洋女子大学川村一男医学博士的介绍,对丝绸的特性是意外地感到惊异。蚕丝、丝绸业界,如果不从医学的观点注意丝绸内衣那么重要的优良特性,来对比化学纤维内衣,应该认为是行业的一大损失。当了解有的合成纤维作内衣还有毒害时,更强烈感到对丝绸真是“有宝不识宝”了。经过对天然纤维、人造纤维、合成纤维内衣长时间的研究,得到如下的结论:丝绸的特性比天然纤维的棉织品优良,更是大大  相似文献   

10.
江苏吴江丝绸试样厂经过反复试验和不断改进,革新成功一台能同时织造两个单幅和服绸的丝织机。过去织造真丝和服绸,通常有两种方法:一种是用特狭织机织造单幅,绸面两边光边,但织机需把各轴截短改装,改机费用大,且碰到真丝和服绸销路发生变化时,难以改织其它品种,适应性较差。另一种方法是在一般丝织机上织造双幅或三幅和服绸,中间开缝,毛边,由于边纹质量差、身价低,创汇率大大减少。  相似文献   

11.
“平面茧”是熟蚕在平面上吐丝结茧而形成的非织造丝绸。平面茧的生产,在昭和时期就已风行。人们除用来填充寒衣外,还可制作团扇、裱糊纸、墙纸等工艺用品。化学纤维兴起后,平面茧即被取代,成为过时产品。近年和服需求振兴,开拓丝绸原料新领域,重新有效地运用曾盛行过一时的平面茧,开发具有现代化感的新利用法,以满足丝绸需求的增长,又成为必要课题。平面结茧,是采用平面盘状的簇具,强  相似文献   

12.
和服的知识     
提到和服,人们常常认为是类似于中国旗袍的日本女性穿着的漂亮的丝绸服装。学过日语的人对日语中“和服”一词解释为能经常在挂历或其它彩色画面上看到的那种色彩鲜艳的服装。而依作者之掘见,以上这些看法虽然正确,但不够全面。作者为此访问一些日本丝绸行业的专家,查阅了有关资料,现将其归纳如下。 ○和服的称谓 日本的和服,在日语中有如下一些词汇。 1.和服 日本的民族服装,古代传下来的服装,也叫做“着物”和“洋服”一词对应。  相似文献   

13.
1.前言据有关资料介绍,流行与色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这里,我们就纺织材料如何着色这个问题展开讨论。为了使纤维着色,可以使用染料。就染料而言,虽有天然和合成染料之分,但至今几乎都使用后者。纤维除了棉、麻、丝、羊毛等天然纤维之外,还有尼龙、聚丙烯腈、聚酯等合成纤维,不同的纤维则采用不同的染料着色。对羊毛、丝绸来说,可以用酸性、媒染、  相似文献   

14.
由广东省新会合成纤维纺织厂、广东省红棉丝织厂、佛山市丝绸印染联合公司组成的“广东省开发涤纶仿真丝绸一条龙”,是经中纺部批准,列入全国开发涤纶仿真丝绸四条龙项目之一。两年来,“广东一条龙”在中纺部及广东省各级主管部门的积极领导下,在开发涤纶仿真丝纤维与涤纶仿真丝绸方面,作了大量工作,已取得显著的成果。涤纶仿真丝绸已在南国开出绚丽的花朵。两年来,作为“广东一条龙”龙头的新会合成纤维纺织厂,在开发研制涤纶仿真丝绸用的差别化  相似文献   

15.
当前我国丝绸工业面临着两种严重的情况,一是世界蚕茧产量以我国为首不断提高,亚洲和太平洋地区除日本、南朝鲜减产外,其他发展中国家如印度、泰国、菲律宾等对种桑养蚕的兴趣方兴未艾,都想以此来富国裕民,世界蚕丝消费量有所增加,绸缎消费量却逐年在减少,尤其是以穿着和服的世界最大丝绸消费国日本下降得最为显著,从而  相似文献   

16.
《丝绸》2016,(8)
饰金是明代丝绸装饰的重要方法,从制作工艺上可分为织金、刻金、金绣和销金。明代前后期的丝绸饰金面貌差异较大,在制作工艺、色彩搭配、使用对象上都有所体现。前期丝绸饰金面积较大,使用材料单一,后期开始转向金彩并用,万历年间形成了材料丰富、金彩交织的晚期风貌。在这个过程中,饰金丝绸生产比例上升,使用范围也从上层扩展到了民间。明代丝绸饰金受到奢侈世风、审美趣味等因素的影响,其风格与使用的演变不仅体现着织绣工艺的进步,也反映了服用制度的变迁。  相似文献   

17.
目前,世界上以合成纤维制作的土工布在土木工程的各个领域中正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然而在印度,合成纤维土工布的推广应用较为缓慢。主要原因就是合成纤维土工布的成本较高。当前最有吸引力的替代产品是使用天然材料,如黄麻、椰子皮纤维、竹、木、棕  相似文献   

18.
方秀菊 《丝绸》1996,(8):20-21
新原料“真丝短纤纱”的开发方秀菊(全国丝绸科技情报研究所)近年来,由于生活方式及消费趋向的变化,用于和服的丝织物的销量在日本迅速减少,而用于西服的各种高贵、漂亮、舒适的丝织品纷纷登场,销量上升。于是,日本的丝绸科技工作者把目光转向适合西服的丝绸原料的...  相似文献   

19.
日本和服绸是我国近年开发的高档丝绸,其中做和服腰带用的属丝绸工艺品,其经纬结构复杂,中段是提花组织,两端是平素组织,每1.75m为一条,而每织一条就必须更换一次花本。若以每人挡三台织机计算,一个班需上20多次龙头,这既增加了工人的劳动强度,又带来了不安全因素。为此,设计了一套花素交换装置,经过一段时间的安装调试已获成功,并已在该品种织机上全部推广应用,效果良好。现在只需扳动手柄即可在同一花本上既织花又织素,减轻了操作工的劳动强度。该装置如图所示。  相似文献   

20.
开发日本丝针织市场的若干体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左小宝 《丝绸》2000,(8):35-36,40
日本是中国丝绸出口的传统市场 ,原先以经营厂丝等原料为主 ,70年代末我省自营口岸出口后 ,对日制成品以和服绸与和服腰带 ,即所谓“和装”出口为主 ,丝绸梭织、针织服装 ,即所谓“洋装”(属于开发性商品 )出口数量很少。 2 0年过去了 ,我省的丝针织品对日本出口已形成了一定的数量和规模 ,也取得了不少成绩 ,但仍不尽如人意。回顾这些年来我们公司所做的工作 ,感受颇多。  收稿日期 :2 0 0 0 - 0 5- 0 8  作者简介 :左小宝 ,男 ,1 952年生 ,浙江丝绸进出口公司成品部针织科科长 ,长期从事丝针织贸易等。1 体会之一 :丝厂开发真丝针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