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许贵金 《中外医疗》2011,30(36):139-139
目的 探讨和分析永久心脏起搏器置入手术对患者护理的体会,规范患者应用心脏起搏器,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方法 回顾性分析具有完整临床资料的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来我院就诊的60例进行永久心脏起搏器置入手术的患者,术后对患者加强护理和随访,建立随访档案,采用自身对照法评价患者在实施护理干预前,干预半年和干预1年后的生活质量情况.结果 通过实施护理干预措施,患者的生活质量随着时间的推移具有明显的改善.结论 对永久心脏起搏器植入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可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借鉴和推广.  相似文献   

2.
任浩 《当代医学》2013,(2):122-123
目的探讨术前心理干预对心脏介入术患者术中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1年1月南阳医专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进行心脏介入术3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并随即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150例心脏介入术前实施心理干预,对照组150例心脏介入术前实施常规心理护理,对比两组患者心脏介入术中患者的并发症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心脏介入术患者术中并发症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术前心理干预能明显降低心脏介入术患者术中并发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张宇  孙凌  邢强  张疆华  汤宝鹏  张燕一  王疆 《新疆医学》2012,42(11):107-109
埋藏式心脏起搏器作为治疗心律失常的重要手段之一在临床上应用已达半个世纪。脉冲发生器受电池寿命的限制,均存在一定的使用年限,而随着病人寿命的延长,心脏起搏器系统的更换也逐渐增多,约有16-24%的患者需要更换脉冲发生器,起搏器系统更换已成为起搏器植入的重要组成部分。本研究对我院223例埋藏式心脏起搏器更换术的资料进行分析,探讨起搏器系统更换原因及原电极的处理情况。1对象与方法1.1研究对象自2009年1月~2012年1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脏中心行心脏起搏器系统更换术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缓慢心律失常患者行临时心脏起搏的应用效果及护理要点.方法 回顾38例缓慢心律失常患者安置临时心脏起搏器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临时心脏起搏器在缓慢心律失常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及注意事项.结果 38例患者行临时起搏器植入,手术顺利,均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术中、术后无并发症发生,术后恢复良好,病情稳定出院.结论 对已确诊窦房结或心脏传导异常的患者,安置临时心脏起搏器可有效帮助患者渡过疾病危险期,为进一步治疗奠定基础.做好术前、术中及术后的护理是保证疗效的必要保证.  相似文献   

5.
心脏起搏器对老年非心脏手术围术期的心脏保护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心脏起搏器对老年非心脏手术围术期的心脏保护作用。方法 对25例安装起搏器后行非心脏手术的老年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分析。结果 安装心脏起搏器的非心脏手术患者无危及生命的严重心律失常和急性心梗发生,且心律失常和心肌缺血和发生率较未安装起搏器者少。结论 安装心脏起搏器对老年冠心病患者非心脏手术围术期的心律失常和心肌缺血的预防及心脏保护作用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正> 本文就埋藏式心脏起搏器安装术后的X线观察作初步探讨。材料和方法从安装埋藏式心脏起搏器的95例患者中,选出有完整临床资料,有术前和术后X线对照资料的43例,其中12例有长期随访资料。X线检查均摄有标准的心脏常规片。根据汪、谢氏测量方法,按术前、术后1个月以内,术后2——5年的期限分别测量心脏实测面积。统计按引起心律失常的病因分类。计冠心病14例;心肌疾患14例;病窦综合征9例;室缺术后2例。埋藏式心脏起搏器安装术后1月内未摄X线片者4例。同时还着重观察了心内膜电极的位置,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早期行有创干预(PCI术)及护理干预的近期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2007年1月~2008年3月收治CCU 177例AMI患者,其中保守治疗组94例,早期有创干预组(PCI术)83例,早期有创干预组在保守治疗基础上于发病6~12小时内急诊行PCI术,比较两组AMI患者住院期间心脏事件发生率及住院日数.结果 AMI患者早期行PCI术及护理干预其住院期间心脏事件发生率、平均住院日与保守治疗组比较有显著差异性.结论 对AMI患者,早期行PCI术及护理干预可获得良好的近期疗效.  相似文献   

8.
心脏起搏器是以一定强度的频率和脉冲电流刺激心脏,使起搏和传导功能障碍的心脏能够激动,并以一定的频率有效的收缩.随着永久心脏起搏器的发展,不但越来越多的心律失常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提高,而且拯救了许多生命.对于安装永久式人工心脏起搏器220例病人,通过术前良好准备,术中常规测试起搏器相关心内参数,术后密切观察及护理,使并发症的发生率大大降低,提高了手术成功率.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9.
心脏起搏器是以一定强度的频率和脉冲电流刺激心脏,使起搏和传导功能障碍的心脏能够激动,并以一定的频率有效的收缩.随着永久心脏起搏器的发展,不但越来越多的心律失常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提高,而且拯救了许多生命.通过安装永久式人工心脏起搏器678例,通过术前良好准备,术中常规测试起搏器相关心内参数,术后密切观察及护理,使并发症的发生率大大降低,提高了手术成功率.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双腔心脏起搏器对改善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心功能的作用.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60例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均进行双腔心脏起搏器植入手术,治疗后随访观察6个月,观察患者的心功能情况.结果 治疗后6个月,患者心率、心脏指数、心输出量、左室射血分数等指标比治疗前有明显改善,各项临床症状评分也比治疗前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双腔心脏起搏器对于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的心功能具有明显改善作用,可以缓解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并总结临时心脏起搏器在心脏介入治疗中的保护性应用。[方法]回顾性总结35例在心脏介入治疗前安置临时心脏起搏器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临时心脏起搏器在心脏介入治疗中的应用及注意事项。[结果]35例患者介入术中、术后使用临时起搏器起搏,手术顺利,感知功能均正常,未发生心律减慢等心血管意外事件。[结论]对介入治疗前已确诊窦房结或心脏传导异常的患者,手术前安置临时心脏起搏器,能有效降低手术风险。术后密切观察病情及做好预见性护理,注意并发症的预防及发生是降低手术风险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我院介入中心自2005年1月起对心脏介入治疗患者积极采取有效的心理护理干预措施,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一般资料:自2005年1月至2007年1月在我院介入中心行心脏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型术及支架置入术患者300例,按手术的先后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对照组150例,其中男90  相似文献   

13.
心脏移植是治疗晚期心脏病的一种重要手段,我院2001年1月-2002年3月间进行了3例原位心脏移植手术,均获得成功,现将有关麻醉体会报告如下。1 对象和方法1.1 病例 例1,男性,40岁,60 kg。术前诊断:扩张性心肌病(终末期)、永久性心脏起搏器安装术后,心功能Ⅳ级,中度肺动脉高压,于2001年1月行心脏移植术。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延续随访护理对心脏起搏器植入患者术后康复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2016年3月至2018年3月我院心内科执行了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手术的60例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30例,对照组3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手段,观察组则在此基础上实施延续跟踪随访,对两组病人观察6个月。对两组病人病情恢复情况、心脏功能改变情况、生活质量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病人干预后6 min步行距离(6MWD)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人干预后焦虑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延续随访护理能有效促进心脏起搏器植入病人的术后康复、提高病人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心脏介入治疗术后切口渗血的原因及对策.方法 选择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月住院治疗的20例心脏介入治疗后切口渗血的患者,分析入选病例心脏介入治疗术后切口渗血原因,并制定相应的护理对策.结果 本次未完善术前准备引发切口渗血10例,占50%;术中操作问题引发3例,占15%;术后处理不当引发6例,占30%;其他1例,占5%.经精心护理和积极治疗后无痊愈.与干预前比较,干预后护理满意度及知识知晓率明显提高(P<0.05).结论 分析心脏介入治疗后切口渗血的原因,并制定针对性防治对策,同时辅以心理干预和健康宣教等整体护理,可使不良事件得到有效控制,提高患者知识掌握率,改善护理水平,对保障预后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究心脏康复延伸护理模式在经皮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患者术后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选择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我院进行经皮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的76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对象,按照不同的护理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8例患者.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予以心脏康复延伸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基于加速康复外科(ERAS)理念的综合护理干预对起搏器植入术患者生存质量及服药依从性影响.方法:选取福建省某三甲心血管病专科医院2018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心脏起搏器植入患者120例,按照随机分组的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观察组采用基于ERAS理念的综合护理干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结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临时心脏起搏器在心脏疾病患者围手术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15例有较严重心脏疾患的手术患者在手术前安装临时心脏起搏器,并对围术期进行密切的观察。结果 15例均顺利渡过围术期,无麻醉死亡。结论 临时心脏起搏器在严重心脏疾患的手术患者中有较高的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6):67-69
目的探讨心脏康复训练对冠心病患者PCI术后心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收集2017年1月~2018年1月我院心脏康复中心收治的接受冠心病介入治疗的冠心病患者60例,根据护理方法不同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对症护理。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心脏康复训练。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干预前后心功能及生活质量各项评分的变化情况。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的LVEF水平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干预后干预组LVEF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干预前,两组患者的心绞痛稳定状态、心绞痛发作、躯体活动受限、疾病认识程度、治疗满意度评分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干预后干预组的心绞痛稳定状态、心绞痛发作、躯体活动受限、疾病认识程度、治疗满意度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脏康复训练有利于改善冠心病患者PCI术后心功能,提高生活质量,促进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20.
涂忠宇  吴湘斌 《中原医刊》2011,(10):104-105
目的探讨围手术期应用临时心脏起搏器的观察与护理。方法围手术期安装临时心脏起搏器128例患者。术前做好心理护理及患者自身准备;术中仔细观察起搏器工作状态及患者生命体征,确保起搏功能;术后安全撤除起搏器。结果128例均无严重并发症,康复出院。结论术前、术中、术后加强观察和护理是保证围手术期临时心脏起搏功能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