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S-苄基二硫代时基甲酸酯(H_2NNHCSSCH_2C_6H_5)衍生出的两种希夫碱——邻氯苯甲醛希夫碱O—CIC_6H_4CHNNHC(S)SCH_2C_6H_5和亚苄基丙酮希夫碱C_6H_5CHCHC(CH_3)NNHC(S)SCH_2C_6H_5为配体,合成了与镍和铜的四种新的螯合物。对这些配合物进行了化学分析以及电导,磁性、紫外-可见光谱和红外光谱等性质的研究。结果表明,Ni(Ⅱ)与上述两种配体形成具有[NiA_2]和[NiB_2]形式的反磁性的平面正方形配合物,其中配体为单价双齿阴离子配体。Cu(Ⅱ)与邻氯苯甲醛希夫碱形成反磁性的Cu(Ⅰ)配合物[Cu(HA)A]。Cu(Ⅱ)与亚苄基丙酮希夫碱形成室温下磁矩为1.44B.M.的双核配合物[Cu_2Cl_2B_2],其中每个Cl桥与两个Cu(Ⅱ)相连,每个Cu(Ⅱ)具有平面正方形的配位结构。  相似文献   

2.
以S-甲基二硫代肼基甲酸脂衍生出的两个含硫希夫碱——邻羟基苯甲醛希夫碱((?)_(-CH=NNHC(S)SCH_3)~(-OH))和邻羟基萘甲醛希夫碱((?)_(CH=NNHC(S)SCH_3~(-OH))为配体,和SnCl_4合成了1:1和1:2(M:L摩尔比)的螫合物,研究了它们的电导、磁性、红外光谱和1H核磁共振波谱等物理性质,并在这基础上提出了配合物的结构。  相似文献   

3.
制备了香兰素(3-甲氧基-4-羟基苯甲醛)对甲苯胺希夫(Schiff)碱硝酸稀土配合物。该配合物由一个中心稀土离子,二个单齿配位希夫碱,二个双齿配位硝酸根和一个外界硝酸根组成,中心稀土离子的配位数是6,其一般式为[LnL_2(NO_3)_2]NO_3(Ln=La, Ce, Pr, Nd, Sm, Eu; L=希夫碱配体)。  相似文献   

4.
胱氨酸水杨醛希夫碱及其配合物的合成和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合成了胱氨酸水杨醛希夫碱配体及其与高氯酸钴(Ⅱ)形成的配合物,用红外光谱、紫外光谱对配体及配合物进行了分析和表征,并推测其可能的结构式。  相似文献   

5.
从S—甲基双硫代肼基甲酸酯与邻羟基苯甲醛和β—萘醛酚衍生出两种含硫希大碱和,以这两种化合物为配体,合成了与锰,镍的四种新的螯合物。测定了它们的化学组成、溶液的电导、磁性、可见—紫外光谱、红外光谱以及顶磁共振谱等性质。实验结果表明,Ni(Ⅱ)与上述两种配体形成具有[NiL_2]形式的反磁性的平面正方形结构,而Mn(Ⅱ)在形成配合物过程中转化为Mn(Ⅲ),形成具有[MnL_2.OAC](式中L~-为单价双齿阴离子配体,CAO~-为醋酸根)形式的四方锥结构。  相似文献   

6.
通过缩合和还原反应合成了还原型希夫碱配体H_2Sal Gly.以H_2Sal Gly、2,2'-联吡啶和醋酸铜为原料合成了配合物[Cu(Sal Gly)(2,2'-bipy)]·3H_2O,并通过溶液挥发法得到了配合物的单晶.利用元素分析、IR及单晶X-衍射仪对所合成配合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晶体属单斜晶系,空间群为Cc,Z=4,a=0.528 35(8)nm,b=2.253 9(3)nm,c=1.662 5(3)nm,α=90°,β=98.029(2)°.  相似文献   

7.
合成了香兰素与对甲苯胺希夫(Schiff)碱的重稀土配合物,(LnL_2Cl·3H_2O)Cl_2(Ln:Gd,Dy;L:希夫碱配体)和(LnL_2Cl_2·2H_2O)Cl·H_2O(Ln:Ho,Er,Tm,Yb,Lu),并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X射线光电子能谱、摩尔电导和差热-热重分析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8.
合成了双乙酰丙酮缩乙二胺希夫碱及其与Cu(Ⅱ)、Ni(Ⅱ)的配合物,经元素分析和红外光谱对双乙酰丙酮缩乙二胺希夫碱的Cu(Ⅱ)、Ni(Ⅱ)的配合物进行了表征.提出了它们可能的结构.  相似文献   

9.
李冬青  周盛 《广西科学》2009,16(1):73-75,81
以苯丙氨酸和VB6为原料,合成VB6缩苯丙氨酸希夫碱配体及其钆配合物,用红外光谱、紫外光谱和荧光光谱对希夫碱和配合物进行表征,并进行抑菌活性试验。结果表明,VB6缩苯丙氨酸希夫碱及其钆配合物具有较强的荧光和抑菌活性,并且配合物的荧光主要是配体发光而不是钆的发光。  相似文献   

10.
设计合成一种希夫碱2-氨基-5-巯基-1,3,4-噻二唑水杨亚胺(L)及其铜的配合物Cu(L),运用红外、紫外、元素分析等方法对其结构进行表征.同时在pH=7.5的三羟甲基氨基甲烷-盐酸缓冲溶液(Tris-HCl)中用荧光光谱法研究了该配合物Cu(L)与DNA的相互作用,结果发现配合物Cu(L)与DNA的作用模式是插入式模式,测得Cu(L)与DNA的结合常数为K=2.0×104mol.L-1,线性相关系数r=0.999 5,并且还用不同的离子强度和不同的浓度[Fe(CN)6]4-对Cu(L)配合物与DNA体系的荧光光谱的影响情况进行研究,从而进一步论证了其相互作用模式是插入式.  相似文献   

11.
氨基酸希夫碱及其金属锌配合物的合成及表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合成了5种氨基酸希夫碱Sal-Gly(甘氨酸希夫碱)、Sal-Glu(谷氨酸希夫碱)、Sal-Met(甲硫氨酸希夫碱)、Sal-Tyr(酪氨酸希夫碱)、Sal-Arg(精氨酸希夫碱)及其金属锌离子配合物共10种化合物,采用核磁共振、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光谱和荧光光谱进行表征。  相似文献   

12.
1 实验部分 1.1 原料的制备:Ce(NO_3)_3·6H_2O按文献[1,2]的方法制备;双希夫碱配体按文献[3]的方法制备。由邻香兰素与乙二胺、联苯胺、邻苯二胺、间苯二胺、对苯二胺缩合而成的双希夫碱,分别以L~1,L~2,L~3,L~4,L~5表示。  相似文献   

13.
采用醛与有机胺缩合反应合成了19种希夫碱及其5种配合物,并对其进行了荧光光谱研究.结果发现,单希夫碱具有激发光谱与荧光光谱对称的特点,而双希夫碱相应的光谱则对称性较差.同时发现双希夫碱配合物其激发光谱与荧光光光谱具有完美的对称性.上述极富规律的荧光现象对于希夫碱及配合物表征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本文用模板合成方法,以1,7-二(2′-甲酰基苯基)-4-苄基-1,7-二氧杂-4-氮杂庚烷(DH)和邻苯胺为起始原料,在三价铁离子的模板作用下,缩合得到一种新的三氮二氧希夫碱大环配合物,FeLCl_3·2.5H_2O(L 代表大环)。对此配合物的红外光谱,荧光光谱,紫外光谱,热稳定性及摩尔电导等性质进行了测定.  相似文献   

15.
以自行合成的一种新型希夫碱——胡椒乙胺缩吡啶-2-甲醛(L)作为有机配体,与PdCl2配位反应合成一种希夫碱-钯(Ⅱ)配合物[PdCl2L](1)。通过红外光谱、元素分析和电喷雾质谱对配合物1进行结构表征,用X射线单晶衍射分析确定其晶体结构。通过MTT法测定了配合物1对5种人肿瘤细胞株的体外抗肿瘤活性,结果显示配合物1对人乳腺癌细胞MDA-MB-231有较好的增殖抑制活性,其IC50为(6.98±1.43)μmol/L,对其他4种肿瘤株的抑制活性则较低,表明配合物1对于不同肿瘤细胞表现一定的毒性选择性,表现出潜在的抗肿瘤药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通过溶剂热方法合成了一个新颖的水杨醛希夫碱桥联的六核镝(Ⅲ)配合物{[Dy_6(HL)_2(hfac)_2(NO_3)_2L_4(SO_3)_2]·C_2H_(52)OH·CH_3CN}(H_2L=2-羟基-N-(吡啶-2-亚甲基)苯甲酰肼,hfac=六氟乙酰丙酮),通过单晶和粉末X-线衍射、元素分析、红外光谱以及变温磁化率等技术对配合物的结构和磁学性能进行了全面表征.该配合物结晶于正交晶系Pbca空间群,a=1.387 8(13)nm,b=2.682 0(2)nm,c=2.921 0(2)nm,V=10.873(16)nm~3,Z=4,ρ=1.953 mg/m~3,μ=4.214 mm~(-1),F(000)=6 136.配合物中离散的Dy(Ⅲ)离子被双去质子的L2-配体和亚硫酸根聚集,形成一个封闭的笼子状的六核配合物.配合物中Dy(Ⅲ)离子间存在弱的反铁磁相互作用,在零场下呈现磁矩的慢弛豫行为,加场下表现为单分子磁体行为,其自旋翻转的有效能垒为11.83 K,指前因子为5.29×10~5s.  相似文献   

17.
室温下以N-(5-溴-2-羟基苄基)氨基酸及其希夫碱为配体,水和甲醇为溶剂,采用分步法,将配体与金属离子按1:1的摩尔比在弱碱性条件下络合,合成了24种N-(5-溴-2-羟基苄基)氨基酸类金属配合物,并用核磁、红外光谱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在配合物中配体N-(5-溴-2-羟基苄基)氨基酸的羟基、氨基和羧基均参与了配位.抑菌测试表明,N-(5-溴-2-羟基苄基)氨基酸衍生物金属配合物的抑菌活性普遍高于其配体,并且还原型配合物活性要高于希夫碱型,对白色念珠菌的抑菌效果更为明显,均高达100%.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过渡金属钴(Ⅱ)、镍(Ⅱ)、铜(Ⅱ)、锌(Ⅱ)与乙二醛双邻氨基苯甲酸希夫碱(H2L)配合物的合成,并用元素分析、摩尔电导、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光谱、X-射线衍射物相分析、热重分析等测试手段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这是一类新的配合物,其组成为*4H2O(M=Co、Ni、Cu、Zn,L=乙二醛双邻氨基苯甲酸根),中心金属离子与希夫碱配体中的亚胺氮和羧酸根中的氧原子发生配位,配位数为4.  相似文献   

19.
用L-半胱氨酸、水杨醛和醋酸铜合成了一种新的希夫碱铜(Ⅱ)配合物(Cu(Ⅱ)L),并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用荧光、黏度和电化学方法研究了该配合物与DNA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希夫碱铜(Ⅱ)配合物与DNA的作用模式是插入和吸附的混合模式,测得Cu(Ⅱ)L与CT DNA的键合常数是1.63×104L/mol.该配合物与单链DNA和双链DNA有不同的电化学性质,利用这种性质可以作为识别dsDNA和ssDNA的探针试剂.  相似文献   

20.
以一个新型的双希夫碱五齿配体N,N'-二-[(苯并咪唑)亚乙基]二乙撑三胺(LA)分别和Zn Cl2和Cd Cl2反应,得到了两个过渡族配合物.在Zn(Ⅱ)配合物中,五齿配体发生了水解,变成一个单希夫碱配体,配位中心呈现一个五配位的配位模式.而Cd(Ⅱ)配合物中的配体却是完整的,配位中心呈现一个六配位的配位模式.结果表明金属中心对配位模式和配体的水解有较大的影响.晶体结构分析表明:两个配合物中心的过渡金属离子与LA或LB的多齿配体螯合,端基的卤素离子协同参与配位,配位中心分别表现出三角双锥和八面体的配位构型.苯并咪唑上未参与配位的N—H基团和水分子产生了大量的氢键作用,最终形成了三维的堆积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