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侗族民风一瞥蒋红星侗族是我国古老的民族之一,主要聚居于湖南、广西、贵州三省交界的边远山区,现有人口142.5万。在这个南亚热带季雨林和亚热带中山常绿阔叶林区域生活的土著民族,基本上依赖周围的森林资源生活、林地管理得好坏决定着种族的生存、繁衍。研究侗族...  相似文献   

2.
在我国的五十六个民族中,侗族是最爱歌唱的民族之一。侗族是一个喜欢水和歌的民族,历来就有“饭养身,歌养心”的说法。侗族有语言而无文字,是歌声帮他们传达情感、记录历史。不论是童年的游戏、青年的恋爱、老年的欢聚,也不论婚丧嫁娶,还是互访做客,只要社会上有活动,就有歌声。1996年,小黄村吴婢建、吴婢号等4名侗族小姑娘代表中国少数民族艺术团赴法国巴黎参加“金秋艺术节”演出,以一曲精妙绝伦的侗族多声部大歌合唱轰动巴黎,被巴黎艺术界誉为“清泉闪光之音乐”。自此,侗族大歌开始受到各方关注。  相似文献   

3.
王先扬 《中国林业》2009,(24):56-59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是国家重点林区和贵州省主要林区,也是全国苗族侗族聚居人口最多的自治州,州内山清水秀森林密布,苗族侗族民族风情独具特色,  相似文献   

4.
《森林与人类》2008,(6):72-75
我国侗族主要分布在贵州和广西两省(区),两地侗族人民大都使用干栏式的传统民居。侗族人民精于匠作,他们的干栏式民居颇负盛名,而又别具特色。  相似文献   

5.
黎平县概况     
侗族分布于湘黔桂毗连地区和鄂西南一带,计有250余万人。在贵州境内聚居的侗族为全国最多,而黎平县聚居的侗族人口为全省最多。黎平位于贵州省东南边缘,地处湘、黔、桂三省(区)交界处,东连湖南靖州、通道县,南连从江县和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西倚榕江县,北靠锦屏县、剑河县,地理上形成侗族中心地区。全县辖15个乡10个镇,面积4441平方公里,总人口48万人,少数民族占80%,其中侗族人口32万人,是国家对外开放县。县城德凤镇是省级历史文化名城。黎平,中国侗疆的腹地。黎平,中国最典型的侗乡。黎平侗乡自然资源…  相似文献   

6.
指出了鼓楼作为侗族最有代表性的符号之一,是我国民族建筑中的瑰宝,从侗族鼓楼的社会地位、象征意义、社会功能等几个方面进行了分析,探讨了其独具特色的社会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7.
侗族是我国古老民族之一,主要聚居于湖南、贵州、广西三省(区)交界的边远山区,森林资源异常丰富。历史上,侗族人根据土地的“地力”情况,将各自的土地划分为若干片,逐年按  相似文献   

8.
在我国的五十六个民族中,侗族是最爱歌唱的民族之一.侗族是一个喜欢水和歌的民族,历来就有"饭养身,歌养心"的说法.侗族有语言而无文字,是歌声帮他们传达情感、记录历史.不论是童年的游戏、青年的恋爱、老年的欢聚,也不论婚丧嫁娶,还是互访做客,只要社会上有活动,就有歌声.1996年,小黄村吴婢建、吴婢号等4名侗族小姑娘代表中国少数民族艺术团赴法国巴黎参加"金秋艺术节"演出,以一曲精妙绝伦的侗族多声部大歌合唱轰动巴黎,被巴黎艺术界誉为"清泉闪光之音乐".自此,侗族大歌开始受到各方关注.  相似文献   

9.
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榕江县大利寨是著名的“侗族大歌之乡”、贵州省“魅力侗寨”,被称为“深山明珠”。这个古老的侗寨,不仅有建于清代的石板古道、石质古墓雕和侗族四合院等古建筑,还有令人惊叹的罕见楠木群。  相似文献   

10.
黎平县地处黔、湘、桂三省(区)交界处,国土面积4441平方公里,辖25个乡镇403个村,人口52万,侗族人口占70%以上,是全国侗族人口聚居最多的县,也是典型的山区贫困县,  相似文献   

11.
侗族是一个神秘的民族。挺拔斗艳的鼓楼,直立古朴的风雨桥,庄圣典雅的寨门楼,鳞次栉比的吊脚楼……寨前流水潺潺,寨后古树参天。蓊郁山林掩映下的田间地头,古老的水车吱呀作响,一幅幅田园牧歌似的侗乡秀丽景象,令人魂牵梦萦、流连忘返。三江县是广西唯一的侗族自治县。盛产杉木、松木、油茶和毛竹,是杉木重点产地之一,素有"杉海油  相似文献   

12.
通道县是侗族聚居区,也是全国绿化模范县、全国生态示范区、全国最佳休闲旅游县、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全县环境秀美,气候宜人,山连峰叠,溪清林翠,森林覆盖率达74.56%,素有“天然氧吧”之誉。通道侗乡正处在科学发展迈进的关键阶段,必须始终坚持“生态立县”发展战略不动摇,坚定不移地走“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道路,让绿水青山长留,让蓝天白云永驻,用生态文明支撑“美丽侗乡”建设。  相似文献   

13.
在湘、桂、黔毗邻地带集居的侗族对杉树十分崇敬,他们赞赏杉树笔直挺拔的性格,喜爱杉树四季常青不屈服于自然的精神。侗族敬杉,也崇尚种杉。据《贵州通志》记载,侗族人工栽种杉树已有三百多年历史。杉木是侗家各种建筑的最主要材料,侗家经典建筑———鼓楼便是一座纯...  相似文献   

14.
侗族的传统林地管理与乡村林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侗族人民在长期生产和生活实践中,对其周围的森林资源产生的深刻的认识和了解,并形成了独特的对其赖以生存的森林资源的利用与管理的传统知识和经验。这些传统智能和经验,对于当地乡村林业发展起了积极作用。本文应用民族植物学,民族植物生态学原理和乡村林业的研究方法,对侗族林地传统管理与利用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5.
指出了侗族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民族。侗族先民把对自然崇拜的神灵附于村寨周围的古树林木,并继而举行祭祀仪式,自然生态环境得到保护,至今侗族聚居的村寨仍然保留其民俗。根据所从事民族植物学研究工作,长期深入侗族村寨调查、访问、采集等进行的项目研究,收集了有关侗族民间利用植物保护生物资源的传统知识和经验,对通道侗族自治县溪口镇孟冲侗族村寨赤皮青冈神树作了调查,结果表明:该村寨尊崇风水林的赤皮青冈神树对自然生态环境起到了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6.
我国生态环境建设现状及其对农业推广人才的需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该文通过分析我国生态环境建设的现状及其面临的主要问题,指出目前造成我国生态环境建设与发达国家存在差距的重要原因之一是我国严重缺乏高层次应用型农业专门人才,特别是高层次的农业推广人才。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作为国内培养高层次农业推广人才的途径之一,它的设置更有利于培养第一线的生态环境建设人才。但是,该专业学位设置的时间较短,还有很多需要探索和解决的问题。因此,围绕这些问题和我国生态环境建设对农业推广人才的需求,该文对农业推广硕士的培养方向及其相应对策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7.
对通道侗族自治县及其周围侗族地区的民间传统药用植物进行调查研究表明,该区计有药用植物155科513属866种。其中常用的为10科137属197种。有21种植物的药用价值为本次调查所发现,并有223种在临床应用上与有关文献的记载有着不同程度的殊异。为研究侗族医药和开发利用侗族民间传统药用植物资源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8.
贵州自古以来就是中国文化多样性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这里既有卉代氐羌族群的后裔如彝族、白族等,还有古代百越族群的后裔如壮族、侗族、布依族、水族、仡佬族等,又有以盘古为祖先神的所谓南蛮系民族如苗族、瑶族,更有古代巴人的后裔土家族。  相似文献   

19.
侗族传统观念认为,林业不仅有实用的生活与生产价值,而且有奇异的宗教,伦理及其它价值,并由此形成了独特的传统观念和价值评判,产生了许多崇拜,祭祀,仪礼,节庆和习俗。  相似文献   

20.
芷江生态旅游开发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龙湘洋 《中国林业》2008,(11):49-49
芷江县属于大湘西,位于湖南省西部,云贵高原东缘,是祖国通向大西南的要地,素有“黔滇门户”、“全楚咽喉”之称。全县区域面积2099平方公里,辖5镇23乡,城镇化率达22.7%,森林覆盖率达63%,全县总人口36万,其中农业人口31万,居住着侗、汉、苗、土家等15个民族,侗族人口占总人口的51.4%。芷江历史悠久,有众多绮丽的自然生态旅游资源和丰富独特的人文生态旅游资源。这里有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受降纪念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