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白头鹤(Gnusmonacha)隶属于鹤形目鹤科,是国家Ⅰ级保护野生动物,《国际自然与自然资源保护联盟》红皮书(2007年)将其列为易危(VU)物种。目前,全球白头鹤种群数为9400~9600只,其中在中国越冬的个体约有1000只。  相似文献   

2.
2005年兴凯湖中俄湿地鹤类调查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兴凯湖是亚太地区水鸟重要的迁飞区和栖息地,在鹤类保护中占有特殊的地位。2005年中俄在春、夏、秋三个季节开展了兴甄湖鹤类资源联合调查。调查总面积达3255km^2。共记录到鹤类3346只,其中丹顶鹤799只,白枕鹤2523只,白头鹤14只,蓑羽鹤3只,白鹤7只。还对兴凯湖流域鹤类生存环境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该区域鹤类保护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白头鹤、丹顶鹤、蓑羽鹤隶属于鸟纲、鹤形目、鹤科。其中白头鹤与丹顶鹤为我国一级保护动物,蓑羽鹤为我国二级保护动物。为了扩大种群数量,提高野生动物的繁殖率,以便能更好的建立完善的种群体系。2020年长春市动植物公园采购了Brinsea品牌的孵化器两台,决定以人工孵化的方式,更加有效的保护野生动物资源。  相似文献   

4.
中国东北地区与扎龙自然保护区相邻的长沟村是白头鹤(Grus monacha)重要的中途停歇地之一。目前关于该地区白头鹤的行为和健康状况研究尚不足。本文旨在研究长沟的人为活动对白头鹤行为和健康的影响。我们调查了该地区白头鹤的日常行为,包括飞行时间、惊飞距离以及警戒持续时间。结果表明,当地农民收获农作物(玉米)的过程所产生的声音对白头鹤的日常行为产生明显的影响。人为扰动不仅打断白头鹤正常的觅食过程,同时导致警戒时间增加200%,并且显著增加了飞行时间(从0.4h增加到0.7h)(p<0.05)。另外,高强度的声音使白头鹤的惊飞距离增加:轰鸣的车辆马达声响会惊飞600m以外正在觅食的鹤,而收割活动中的农民的叫喊声达120dB,足以惊走700m外的白头鹤。为减少人类活动对中途停歇的白头鹤的影响,有必要在鹤觅食和栖息区域建立一个缓冲带。为了解决当地白头鹤觅食与因觅食导致的农作物经济损失之间的冲突,需要当地政府对农民进行适当补偿。  相似文献   

5.
2011-2012年冬季中国鄱阳湖越冬鹤类的数量和分布(英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鄱阳湖是中国和东亚十分重要的鹤类越冬地。我们于2011/2012冬季对在鄱阳湖越冬的鹤类进行了两次调查,分别为2011年12月18–19日和2012年2月18–19日。本次调查覆盖了整个鄱阳湖区以及邻近的赛城湖和赤湖,共计调查了85个子湖泊,记录了4种鹤类。12月份的调查计数了4577只白鹤(Grus leucogeranus)(主要在蚌湖、沙湖和大湖池)、302只白头鹤(G.monachus)、885只白枕鹤(G.vipio)和8408只灰鹤(G.grus)(主要在鄱阳湖区中部)。2月份的调查计数了3335只白鹤(主要在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及其邻近地区)、110只白头鹤(主要在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及其邻近地区)、283只白枕鹤(86%在蚌湖)和2205只灰鹤(主要在都昌和南矶山一带)。12月份计数的白鹤数量比2月份高1000多只。由于调查期间白鹤的大中群体都集中在相邻的子湖泊,因此很难排除重复计数;在1996–2009期间多年统计的白鹤平均数量是3019只(最低为1996年的2345只,最高为2002年的4004只),因此我们估计鄱阳湖的白鹤越冬种群大约为3800–4000只。对于白鹤全球种群数量的估测有待于更多的调查和监测。我们的调查同时也显示白枕鹤种群在近年来的持续下降和灰鹤种群的增长。  相似文献   

6.
内蒙古呼伦贝尔盟发现大群白头鹤栖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白头鹤(Grusmonacha)又名锅鹤,玄鹤,是世界现存15种鹤类中体型较小的一种鹤为我国一级保护鸟类。其分布仅限于亚洲东北部地区。主要分布于俄罗斯的西伯利亚;我国黑龙江省北部、内蒙古东部、长江下游地区及日本南部和朝鲜半岛,据记载白头鹤在我国繁殖季节仅在黑龙江省通北林业局发现l个繁殖巢。而在其他地区未见繁殖个体。1998年6月,笔者在内蒙古呼伦贝尔盟陈巳尔虎旗进行野生动物资源调查时在胡列也吐发现了大群白头鹤。这也是迄今为止在我国所发现的最大的白头鹤夏季集群,胡列也吐(49”48”118。27)位于海拉尔西北部120km。中俄…  相似文献   

7.
本实验于2005年3~5月在哈尔滨北方森林动物园鸟类繁育中心进行。本文利用Avisoft Seslab软件绘制了白头鹤、灰鹤和蓑羽鹤繁殖期的鸣声声谱图,并对其鸣叫和鸣唱特征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发现这3种鹤的鸣声基频均不超过2kHz,鸣叫在持续时间和频率上都显示出很大差异而鸣唱(对鸣)在持续时间上有较大差异,但在频率上都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对哈尔滨北方森林动物园繁育中心丹顶鹤、白枕鹤、灰鹤、白头鹤等7对种鹤自2005~2010年6年的饲养、繁殖情况进行总结、对比,通过一系列的数据显示,饲料的营养水平对鹤类的繁殖有直接影响,这种影响是长期的.  相似文献   

9.
<正>白头鹤(Gnus monacha)隶属于鹤形目鹤科,是国家Ⅰ级保护野生动物,《国际自然与自然资源保护联盟》红皮书(2007年)将其列为易危(VU)物种。目前,全球白头鹤种群数为9 400~9 600只,其中在中国越冬的个体约有1 000只。关于白头鹤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种群的数量与分布、野外生态及迁徙等方面,而关于笼养条件下的研究则很少,而且主要集中在生理、生化方面,在笼养繁殖方面只有2篇相关的  相似文献   

10.
黄翠莲 《野生动物》1998,19(4):28-29
广州地处亚热带属于鹤类正常分布区之外、饲养和繁殖鹤类有一定难度。广州动物园利用饲养场内原有的水塘,填土改造以草胚、野芋、灌木等植物覆盖全场,并保持水土完好,使这一场地形成常年湿润,荫生植物繁茂,光照充足和遮阳合理的小气候环境,为鹤类的饲养繁殖创造了条件。经丹顶鹤、白头鹤、白枕鹤、灰鹤等试验种鹤在此饲养、行为的观察及产卵结果表明,人工建造的这一湿地环境,符合鹤类生活要求。广州动物园的鹤类共有7种,一直在冈山的湖中岛饲养仅在80年代初有过一对丹顶鹤(Grusjoponensis)的两年繁殖史,获2仔其它鹤均无繁殖记…  相似文献   

11.
中国鹤类动物发生疾病统计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成林  刘燕  贾婷  郑常明  罗毅 《野生动物》2012,33(6):345-349
依据已有文献资料记载,分析了中国近25a来鹤类动物发生的疾病。丹项鹤、白鹤、黑颈鹤、白枕鹤、灰鹤、蓝鹤、蓑羽鹤、白头鹤,共8种鹤有发病资料,丹项鹤疾病占统计总数的64.12%。营养因素、寄生虫、细菌是引起鹤发病的主要原因,有机磷中毒是造成野生鹤大批死亡的主要原因,球虫病、血液原虫病是造成圈养鹤大批死亡的主要疾病。幼鹤腿部疾病和痛风是主要的营养性疾病,吸虫、球虫、住白细胞原虫是导致发病主要的寄生虫,巴氏杆菌、大肠杆菌是引起发病的主要细菌,有机磷是造成中毒的主要原因,新城疫病毒、马立克病毒、疱疹病毒亦可引起鹤发病。加强饲养管理与合作,改善环境条件,提高饲养人员的业务素质,完善保护法律和落实措施,是减少疾病发生和死亡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哈尔滨北方森林动物园内丹顶鹤、白枕鹤、灰鹤、白头鹤共4种7对鹤类自2004~2013年饲养管理及繁殖情况的总结,并进行大量的数据分析和对比,得出在饲料的营养水平以及饲养环境相近的情况下,利用鹤类补卵的习性,通过捡卵人工孵化提高了鹤类的产卵数量,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繁殖率。但同时长期人为干涉鹤类的产卵情况,有意识地增加鹤类产卵数量会导致降低种鹤的产卵年限、卵的受精率以及种卵的质量,从而降低鹤卵的孵化率、出雏率,以及鹤雏的质量,成活率降低。以亲鹤自然孵化以及自然孵化和人工孵化相结合的方式代替单纯的人工孵化减少了种鹤的产卵数量,但保持了鹤类原始行为,双亲共同孵化育雏使其关系更加亲密,更有利于繁殖行为的进行,同时提高了鹤雏的出雏率以及雏鹤的成活率,延长产卵年限。  相似文献   

13.
该鸟为稀有的笼养观赏鸟类,主要分布在黑龙江、吉林等省或更北的广大地区,冬天部分迁徙到江苏、安徽、江西等省的湿地越冬。白枕鹤为国家一级保护珍禽。鹤形目,大型涉禽,因眼周裸露呈红色,又叫红面鹤。白枕鹤体形与丹顶鹤相似,略小于丹顶鹤,而大于白头鹤。我园于1992年引进的成年雌鹤与园内自繁的雄  相似文献   

14.
白头鹤是我国拥有的9种鹤中,数量较少,研究也较少的一种。国内已有的关于白头鹤的研究文献,均未有湖北省越冬白头鹤的报道,并认为白头鹤的主要越冬地在安徽省升金湖、江西省鄱阳湖、湖南省洞庭湖等地(见马逸清《我国鹤类研究和保护进展》;王岐山《白头鹤》等)。其实,湖北省龙感湖是我国白头鹤的最重要越冬地,在那里越冬的白头鹤种群数量大大超过升金湖、鄱阳湖和洞庭湖等地。这个新发现,是湖北省环保局近年组织鸟类学者开展《江汉湖区越冬湿地珍禽考察》中发现的。龙感湖是江汉湖群中一个较大的淡水浅水湖泊,位湖北省东南隅,与安徽省相接。湖心位置东经116°03′,北纬29°55′,在湖北境内的湖泊面积  相似文献   

15.
中国动物园圈养鹤类现状调查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道了中国动物园协会主要饲养鹤类会员单位的鹤类调查结果,目的是更好地了解中国动物园圈养鹤类的种群数量及目前会员单位鹤类饲养管理的现状、存在的问题与相关需求,从而提高鹤类饲养管理水平,最终形成健康的、可持续发展的种群。本调查于2011年8月向中国动物园协会120家会员单位发出了调查问卷,截止到2011年10月11日共收到中国动物园协会主要饲养鹤类的56家会员单位(包括动物园、野生动物园与自然保护区)的回复(回收率为46.7%)。在回复的56家单位中共饲养鹤类12种1 836只(8只杂交鹤除外)。种群数量比1997年增加了58.4%。近一半的单位认为饲养设施处于一般水平。近80%的鹤类向游客展出,并且大部分都采用成群饲养的展出方式。有85%的单位能够实现个体识别,更多的单位选择脚环和芯片标识鹤类。在人工育雏过程中,雏鹤的腿病和由于混养引起打斗而造成的外伤是存在的主要问题。疾病是造成全国圈养鹤类死亡的主要原因,其次是由于外伤造成骨折引起的死亡。各会员单位希望今后能够开展鹤类性别鉴定、人工育雏、人工授精的培训。根据本次调查结果,提出了8项建议。  相似文献   

16.
对中国白头鹤圈养种群的统计学和遗传学结果进行了相关分析,并对种群数量、年龄结构、性比情况、基因多样性、近交系数以及未来100 a种群的发展趋势进行了重点研究。结果表明:截止到2013年12月31日,中国圈养白头鹤种群共有存活个体76只,分别饲养于15家单位,其中建立者的数量为16只,潜在建立者的数量为41只。圈养白头鹤种群中育龄个体充足,但幼龄个体数量不足,种群年龄结构不是很合理。白头鹤种群保留了野生个体92.9%的基因多样性,平均近亲系数为0,是一个没有任何近亲繁殖的优质种群。通过分析发现,虽然白头鹤圈养种群的数量呈逐年递增的趋势,但多数都是野外救助的个体,圈养出生数近10 a没有明显的增加。根据现状分析结果,建议将潜在建立者集中饲养在几家技术能力比较强的单位,解决饲养中的配对等繁殖难题,完善个体标识和完成性别鉴定工作,从而最大限度地增加白头鹤的圈养种群数量。  相似文献   

17.
哈尔滨北方森林动物园自2007~2010年,人工饲养繁育白头鹤9只,在这4年里,深入的研究了白头鹤的生活习性。并对白头鹤卵的孵化条件进行研究,确定为白头鹤卵孵化前中期适宜温度为37.4~37.7℃,最适宜温度为37.6℃.湿度为48%~53%。晾卵时间根据天气情况及室内温度、湿度、通风条件而定,一般为3~8min;孵化后期温度为36.5—37℃,湿度为60%~62%,晾卵时间为5~15min;在孵化期间对白头鹤卵采取不同的孵化方式,包括人工孵化、义亲代孵、亲鹤自然孵化、人工孵化与自然孵化结合等孵化方式,通过对比发现,以上几种孵化方式都比较成功。同时本文通过对白头鹤人工育雏总结了白头鹤育雏方式、方法、以及饲料对白头鹤雏鸟体重的影响,为今后白头鹤在迁地保护中人工饲养繁育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8.
2014、2015和2016年春季鹤类迁徙期,在图牧吉保护区采用以定点观测为主,结合路线统计的方法用望远镜对保护区内的鹤类进行了观察统计,结果表明:图牧吉保护区春季灰鹤(Grus grus)在3月中下旬至4月初开始迁来,5月初至5月中旬离开保护区,种群平均停留时长为(46. 00±7. 94) d。白鹤(Grus leucogeranus) 3月末至4月初开始陆续迁来,4月中下旬迁离保护区,种群平均停留时长为(23. 33±2. 08) d。白头鹤(Grus monacha) 3月末至4月初到达图牧吉保护区,4月下旬至5月中旬陆续离开保护区,种群平均停留时长为(36. 00±7. 94) d。白枕鹤(Grus vipio)在3月末至4月初到达图牧吉保护区,4月下旬至5月中旬离开保护区,种群平均停留时长为(30. 00±6. 56) d。丹顶鹤(Grus japonensis)到达图牧吉保护区的时间为3月末至4月初,4月中旬离开保护区,种群平均停留时长为(14. 00±5. 66) d。保护区内的鹤主要分布在图牧吉泡子和三道泡子,偶尔会在农田发现灰鹤、白鹤和白头鹤。结合往年保护区内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影响,对每年保护区内5种鹤类停歇期种群数量变化进行了一些分析讨论。最后针对保护区内存在一些保护不当问题,给保护区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9.
1985年4月--1991年9月,在黑龙江扎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环志丹顶鹤,白枕鹤,蓑羽鹤43只,回收15只。分析环志鹤类的回收信息,提供了在扎龙自然保护区繁殖的白枕鹤,丹顶鹤的越冬地点及迁徙路线的依据;本文还讨论了鹤类的捕损环志方法及影响回收率的因素。  相似文献   

20.
本文综述了全球范围内15种鹤类的种群动态趋势及受胁状况,并对鹤类的优先保护行动作了总体评价。全球五大洲均有鹤类生存,其中东亚种类最多(9种),其次是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6种)。IUCN红色名录中11种鹤类为受胁而濒临灭绝物种,其中1种为极危物种(CR),3种为濒危物种(EN),7种为易危物种(VU)。在目前无危的4个鹤类中,蓑羽鹤(Anthropoides virgo)和澳洲鹤(Grus rubicunda)种群现状不是十分明确;但在某些地区,这两种的种群数量也在不断下降。沙丘鹤(Grus canadensis)和灰鹤(Grus grus)的数量最为丰富,种群数量也在快速增长,部分原因是它们能够灵活选择觅食地,并利用农田中废弃谷物作为食物来源。本文更为详细地总结了灰冠鹤(Balearica regulorum)、蓝蓑羽鹤(Anthropoides paradise)、黑颈鹤(G.nigricollis)、丹顶鹤(G.japonensis)、沙丘鹤及白鹤(G.leucogeranus)的现状,以说明鹤类家族内种群多样性的变化以及受胁情况。列出了鹤类面临的主要威胁,对各种鹤的威胁进行了逐一评价,并对鹤类家族所受的各种威胁计分。5种主要威胁中的4种均对鹤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系统产生直接影响,而另外一种则来自于人类活动的直接干扰。特别讨论了4种主要的威胁,即:水坝及河流改道、农业开发、鹤类贸易、气候变化。对鹤类的保护措施应切实具备科学依据,减少对鹤类的直接威胁,保护或修复栖息地环境,增强决策者及群众关于保护鹤类及湿地的意识。对受胁极其严重的鹤类,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来综合理解鹤类的需求及其所栖息的生态系统,并与农业、水资源管理及能源发展的决策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