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目的探讨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20年5月至2022年5月海南省海口市中医医院159例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临床资料,检测血清胱抑素C(cystatin C,Cys C)、血肌酐(serum creatinine,Scr)、血尿素氮(blood urea nitrogen,BUN)、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尿β2-微球蛋白(urine β2-microglobulin,β2-MG)及25羟维生素D3[25-hydroxy vitamin D3,25-(OH)D3]水平。根据改善全球肾脏病预后组织标准分为AKI组(56例)和非AKI组(103例);同时将73例未达到光疗标准的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设为轻度组,将65例达到光疗标准而未到达换血治疗标准的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设为中度组,将...  相似文献   

2.
正新生儿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是新生儿胆红素代谢异常所致黄疸,多发生在新生儿早期,临床表现为皮肤、巩膜黄染,可引起心、肝、肾、脑等多器官功能损害[1-2]。研究[3]发现,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患儿存在免疫功能低下,易合并感染性疾病。蓝光治疗是一种降低血清未结合胆红素的简单有  相似文献   

3.
花响岭 《全科护理》2009,7(34):3130-3131
[目的]观察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行光照治疗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85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行光照治疗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病人3d胆红素降至正常58例,5d胆红素降至正常26例,由于病情危重转上级医院治疗1例。[结论]光照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4.
光疗预防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是新生儿期常见病和多发病[1] 。美国Gubemick等[2 ] 最近报道 ,足月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为60 % ,早产儿为 80 %。高胆红素血症可引起神经系统损害 ,智力、听力[3 ] 和肾脏损害[4] ,从而严重影响新生儿的身心健康。为了提高新生儿生存质量 ,预防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就显得尤为重要。我院根据光疗作用原理 ,以及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特点 ,采用间断性光疗法用于预防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 ,取得一定效果。1 研究对象  随机选择 2 0 0 0年 1月— 2 0 0 2年 10月出生的新生儿 3 0 0例 ,其中足月儿 180例 ,早产儿 12 0例 ,并…  相似文献   

5.
正高胆红素血症在健康新生儿中的发病率为60%,是导致新生儿再次住院的首要原因[1]。新生儿高非结合胆红素血症是因为体内胆红素生成过多,而肝脏不能迅速清除所致[2-3]。虽然大多数高胆红素血症患儿未发现其他异常,但黄疸可对人体多个脏器造成损伤,其中最严重的是永久性神经系统损伤[4]。每10万例新生儿中就有0.4~2.7例发生胆红素脑病,在孕周不足30周的早产儿中,胆红  相似文献   

6.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在临床上并不少见。如以新生儿血清胆红素含量在10毫克%以上作为诊断的依据,则在出生后一周内体重大于2.5公斤和低于2.5公斤的全部新生儿中,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病数各占20~25%和55~60%。高胆红素血症的主要危害是导致核黄疸,这对新生儿的生命和腔康威胁很大,且是造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行光照治疗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85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行光照治疗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病人3 d胆红素降至正常58例,5 d胆红素降至正常26例,由于病情危重转上级医院治疗1例.[结论]光照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脐血甲胎蛋白与胆红素检测诊断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7月至2018年10月新生儿120例,依据新生儿患高胆红素血症与否分为观察组(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与对照组(健康新生儿),每组60例。分别检测两组脐血中甲胎蛋白水平及胆红素水平,并分析脐血甲胎蛋白及胆红素水平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中的诊断价值。结果观察组新生儿脐血甲胎蛋白水平以及总胆红素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新生儿(P 0. 05);新生儿脐血甲胎蛋白的特异性高于总胆红素的特异性,而敏感度低于总胆红素的敏感度,甲胎蛋白的最优临界值是50. 41 mg/L,而总胆红素的最优临界值是41. 25μmol/L;观察组新生儿出生3 d时其血清总胆红素水平是(252. 96±26. 14)μmol/L;新生儿出生时脐血甲胎蛋白和出生3 d时的血清总胆红素两者之间呈现显著的正相关关系(r=0. 512,P=0. 036);出生时脐血总胆红素和出生3 d时的血清总胆红素两者之间呈现显著的正相关关系(r=0. 652,P=0. 003);新生儿出生时脐血甲胎蛋白与出生时脐血总胆红素水平呈现显著的正相关关系(r=0. 468,P=0. 048)。结论新生儿脐血中甲胎蛋白及胆红素水平均显著上升,两者均可作为临床中新生儿是否患有高胆红素血症的辅助诊断指标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9.
<正>高胆红素血症是新生儿期最常见的疾病,以胆红素升高为特征[1-2]。新生儿出生后红细胞破坏增加,而肝脏清除胆红素的能力不足引起,但非结合胆红素具有较强的抗氧化能力,因此大多数新生儿的黄疸均为良性、一过性反应。但对溶血性新生儿等特殊新生儿,其胆红素浓度会大幅度升高至危险水平,造成神经功能障碍甚至死亡[3]。目前,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治疗方法有光疗、换血疗法等[4],但这些方法均存在较多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法治疗新生儿高胆经素血症的疗效及护理方法.[方法]对有换血指证的10例新生儿高胆红血症患儿进行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治疗.[结果]换血过程顺利,平均换血时间120 min~180 min,换血后血清总胆红素、间接胆红素下降明显.[结论]同步换血术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安全、有效,输血泵控制换血速度大大优于人工控制,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血清抗氧化酶活性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是新生儿期常见病、多发病,国外有关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血清抗氧化能力的研究结果报道不一,国内对于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血清抗氧化能力的研究较少,我们观察了60例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新生儿不同浓度血清胆红素与血清抗氧化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  相似文献   

12.
杨新娥 《全科护理》2012,10(8):692-693
[目的]探讨抚触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蓝光治疗的影响。[方法]将110例蓝光治疗高胆红素血症的新生儿随机分为抚触组和对照组,两组治疗方法及一般护理措施相同,抚触组在此基础上实施新生儿抚触,比较两组新生儿住院期间经皮测胆红素值的变化及住院时间。[结果]抚触组住院期间新生儿经皮测胆红素值低于对照组,住院时间比对照组短(P〈0.01)。[结论]抚触能降低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经皮测胆红素值及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3.
<正>新生儿黄疸又称新生儿胆红素血症,是新生儿期最常见的表现之一,是新生儿时期血清胆红素浓度(主要是未结合胆红素)增高而引起的皮肤、黏膜、巩膜等黄染的现象[1]。临床约60%足月儿和80%早产儿会出现生理性黄疸[2]。病理性黄疸发生率约为49.1%,居新生儿疾病之首[3]。由于未结合胆红素具有神经毒性,能穿过血脑屏障并可导致严重的胆红素脑病,其发生率约为  相似文献   

14.
抚触对新生儿黄疸影响的临床观察与分析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汤丽娟 《护士进修杂志》2002,17(12):941-942
新生儿黄疸为早期新生儿最常见的症状 ,健康足月儿均可发生。一般于出生后 2~ 3天出现。血清胆红素 >85 μmol L时方在皮肤上察觉有黄染。>136 .8μmol L时可有轻度嗜睡或纳差 ,4~ 5天为高峰 ,7~ 10天消退。但正常足月新生儿血清胆红素不超过 2 0 5 .2 μmol L。 >2 2 0 .5 μmol L ,称为高胆红素血症[1] 。由于出生后头几天新生儿血脑屏障不够成熟 ,通透性较大 ,胆红素易于透过而易发生核黄疸 ,严重高胆红素血症可导致胆红素脑病 ,给新生儿带来严重的后果[1] 。对我院今年 4~ 5月出生的足月正常的新生儿进行抚触对照 ,…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经络调联合理西医舒适护理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预防性护理中的应用。[方法]将80例足月新生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经络调理与西医舒适护理,比较两组新生儿胆红素值、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日摄奶量、首次排便及排黄便时间。[结果]观察组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15.00%)低于对照组(30.00%),第4天、第6天、第14天胆红素值低于对照组,第2天、第3天、第4天摄入奶量多于对照组,首次排便及排黄便时间均早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经络调理联合西医舒适护理可增加新生儿奶摄入量,改善胆红素水平,降低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促进排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腺苷蛋氨酸(SAMe)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疗效.[方法]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124例,按不同治疗方法分为两组:对照组60例予护肝、蓝光照射等常规治疗;治疗组64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腺苷蛋氨酸60 mg/(kg·d)静脉注射,疗程均为7 d.监测血清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及经皮测定胆红素指数....  相似文献   

17.
<正>新生儿高间接胆红素血症是新生儿时期的常见疾病,可见于50%左右的足月儿及80%以上的早产儿,占住院新生儿的40%左右,国内有报道其发病率占新生儿常见疾病的首位[1]。近几年新生儿高间接胆红素血症患儿不断增多,且入院时总胆红素水平居高不下,如不及时控制病情,很可能出现胆红素脑病。笔者选择总胆红素水平较高的患儿为对象,探讨静脉用人免疫球蛋白的疗效。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根据《实用新生儿学》[2]第3版病理性黄疸诊断标准,选择2007年1月~2011年12月  相似文献   

18.
换血治疗新生儿重度高胆红素血症14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新生儿重度高胆红素血症的病因构成和换血术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142例重度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进行换血治疗,分析换血前后血清总胆红素、间接胆红素、直接胆红素水平和血常规指标变化。结果引起新生儿重度高胆红素血症的主要病因为:细菌性感染(28.20%)、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27.50%)、新生儿母婴ABO血型不合(16.20%)。重度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术后血清总胆红素、间接胆红素、直接胆红素水平和血常规指标明显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胆红素换出率为(54.40±9.90)%,术中不良反应率为3.50%,术后血小板减少症发生率为72.00%。结论换血治疗新生儿重度高胆红素血症具有临床意义,但要加强血液学和生化指标等监测,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韦林安  李丽  何群 《护理研究》2008,22(3):796-797
[目的]探讨抚触对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血浆蛋白值的影响及意义。[方法]将100例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随机分成抚触组和时照组。各50例。观察记录两组患几干预第1天及第3天、第5天摄入奶量及第1天、第7天的血浆蛋白值和胆红素值的变化。[结果]两组患儿干预第1天血浆蛋白值比较、血清胆红素值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3天、第5天摄入奶量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7天血浆蛋白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清胆红素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抚触可提高血浆蛋白水平,降低血清胆红素,减轻黄疸程度及其对脑神经的潜在损害。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检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的变化,探讨NSE早期诊断新生儿胆红素脑病的意义。方法 36名健康新生儿和96名本院新生儿室收治的高胆红素血症患者生后3-7天静脉采血检测血清胆红素和γ-GGT、NSE水平,同时做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检测,分析统计不同胆红素水平下NSE和BAEP、γ-GGT的变化。结果 NSE水平在胆红素重度升高、中度升高、轻度升高组均增高,各组间及与对照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BAEP异常和γ-GGT升高在轻度升高组与对照组、重度升高组与中度升高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但在轻度升高组与中度升高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结论血清NSE水平较BAEP及γ-GGT检测来判断新生儿胆红素脑病更早、更敏感,NSE可作为判断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发生脑病早期诊断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