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反滤回灌井是山东半岛地下水回灌中常用的回灌设施,它由普通回灌井和回灌池组成。在分析现有反滤回灌井存在问题的基础上,设计了3种新型对偶反滤回灌井,研制了室内稳定流回灌试验装置,进行了普通回灌井、现有反滤回灌井和3种对偶反滤回灌井的室内稳定流回灌试验,分析了回灌井口类型对单井回灌量的影响。得出以下结论:对偶回灌井口的不透水下壁,可防止雨洪初期劣质水回灌含水层;如果在对偶回灌井口外套一层土工膜,则可预防污染河水回灌含水层。在试验条件下,同现有反滤回灌井相比,对偶反滤回灌井的单井回灌量增加了395%~414%,并具有较强的抗冲能力。反滤回灌井初次回灌试验的单井回灌量最大,随回灌试验次数的增加,其单井回灌量逐渐减小,并趋向稳定。回灌井口类型影响单井回灌量,与方形和台形对偶回灌井口相比,圆形对偶回灌井口进水水流流态较好,单井回灌量较大。  相似文献   

2.
反滤回灌井是地下水库中一种有效的回灌设施,它由回灌井和回灌池组成。分析了已建反滤回灌井存在的主要问题,指出回灌池结构不合理是产生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探讨了回灌池结构优化的基本方法,提出回灌池外型优化、过水断面优化、防淤抗冲优化以及用土工材料代替砂砾石材料等。基于提高回灌池过流能力、防淤抗冲能力和节约砂砾石材料,研发了多面进水反滤回灌井,并给出多面进水反滤回灌井单井回灌量的理论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3.
用数字模拟方法分析了沈阳城区地下水系统的水文地质条件.基于分析结果结合解析方法提出了沈阳城区地下水源热泵抽水井和回灌井的取水条件以及抽水井之间、回灌井之间、抽水井与回灌井之间的合理间距.对于指导沈阳城区地下水源热泵项目的建设具有直接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4.
人工回灌是地下水水源热泵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而衰减问题是人工回灌中的关键,衰减因素可分为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等。影响地下水水源热泵人工回灌的因素有回灌地区水文地质条件、回灌水水质以及回灌方案选取等。研究中人工回灌采用重力回灌和压力回灌两种形式,可以反映出在不同阶段各种衰减因素对回灌的影响。对回灌因素的不同时间尺度进行分析,对各阶段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后,有针对性地提出对各种影响因素的解决办法,提高回灌效率,从而使地下水水源热泵运行更加顺畅。  相似文献   

5.
本文主要针对山前平原区普通水泥管农用机井,在运行使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塑料管真空井的设计方案。并论述了机井的结构、施工工艺、设计方法和技术要求。对井深、井径、滤水管和砾料的选择,允许流速及流量等设计数据,均做了严格的验算和论证。同时以改造后的机井性能各项指标测定的数据,结合实用情况,阐述了真空井的原理和经济效益。证实了塑料管真空井是节能节水的一种新型机井。  相似文献   

6.
根据于田县各乡镇近5年的用水量数据和各人文因子的统计数据,运用GIS技术将用水量数据和人文因子数据空间化。通过逐像元统计分析了用水量和各人文因子空间分布的相关性。结果表明:用水量与耕地面积在空间上的相关性最强,二者线性拟合度高达0.96;其次是粮食产量、GDP和年末牲畜存栏量,线性拟合度分别为:0.92、0.90、0.70;空间相关性最弱的是人口,其线性拟合度为0.35。然后通过灰色关联度分析了近5年于田绿洲水资源使用量同各人文因子之间在时间序列上的相关性。结果显示:影响用水量的人文因子的关联度排序为:耕地面积人口年末牲畜存栏量粮食产量GDP。其中耕地面积、粮食产量与用水量的关联度呈下降趋势;年末牲畜存栏量、人口、GDP与用水量之间的关联度呈增强趋势。最后,根据于田绿洲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提出了于田绿洲实现水资源的高效利用及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基于灰色关联分析与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的水面蒸发预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灰色系统理论中的关联分析方法,对影响水面蒸发的各个因素进行分析,挑选出影响水面蒸发的主要因子,建立水面蒸发与主要影响因子之间的多元线性回归预测模型。通过实例证明,该方法简单可行,预测精度比较高。  相似文献   

8.
<正> 我国黄淮海平原,浅层地下水的附存条件多以粉细砂层为主。在这类地区所打浅机井,常因多孔混凝士滤水管的骨料粒级不匀和围填滤料不规格而使机井涌砂、滤水管淤堵和出水量逐渐衰减。针对此情况,我们从研制透水性好和不易机械淤堵的多孔混凝土滤水管入手,并强调围填合格滤料,以解决出水效率低、易淤堵和井寿命短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依据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中水资源开发利用红线指标——用水总量的影响因素特征及其变化规律,对其提出综合运用时差相关分析与多元回归模型的预测分析方法,该方法特点是在时差相关分析法鉴别出先行影响因子的基础上,再建立多元回归模型预测用水总量。以太湖流域为实例,通过时差相关分析法筛选出与区域用水总量相关的人口、产业结构比、农田面积、人均用水量、工业用水量等8个预警指标,再借助SPSS软件建立多元线性回归分析预测模型,模型检验表明该方法具有较好的拟合度和预测精度。通过该模型方法预测了太湖流域2015年及2020年用水总量,并分析了其变化趋势,所用方法及其计算成果可为太湖流域水资源承载能力评估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设计了一沙箱模拟地下水无压自流回灌试验,测得抽、灌井周围测试点的水头值和水均衡状态时的抽灌水流量,并进行统计分析以及MODFLOW数值模拟,为地下水源热泵工程的前期可行性分析提供了科学的模拟试验方法,也为地下水源热泵温室利用系统回灌技术的利用提供了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1.
建立了计算机视觉系统获取番茄的图像,利用0°图像的圆度特征判别番茄生理病害果中的空洞果。实验表明:该方法对生理病害果的识别准确率可以达到94%。  相似文献   

12.
就缓冲材料的弹性模量对鸡蛋跌落冲击特性的影响进行试验研究。通过分析试验数据,建立回归方程,并对回归方程进行曲线拟合,得出缓冲材料弹性模量与碰撞参数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缓冲材料的弹性模量对冲击力峰值和碰撞时间影响极显著,该结果可为鸡蛋的加工、包装和运输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3.
美国是个农业发达的国家,农业合作社在其农业发展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本文主要针对美国新一代合作社的特征、绩效与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由此得出的一些启示对我国农业及合作社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缓冲材料弹性模量对鸡蛋冲击特性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就缓冲材料的弹性模量对鸡蛋跌落冲击特性的影响进行了试验研究,对试验数据的分析发现,缓冲材料的弹性模量对冲击力峰值和碰撞时间影响极显著;建立了回归方程,并对回归方程进行了曲线拟合,得出缓冲材料弹性模量与碰撞参数之间的变化规律,可以为鸡蛋的加工、包装和运输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中外存在的家庭暴力状况来论述家庭暴力存在的深层根源,探讨为防治家庭暴力应构筑的法律保障机制及多层次的社会支持体系。  相似文献   

16.
分析了最高燃烧压力概率密度的算法;运用LabVIEW语言编程,设计了一个最高燃烧压力概率密度的测试模块.同时,运用模块计算出最高燃压概率密度数值并绘制出曲线.通过实验验证,证明了该模块的正确性,可以用来作为判定发动机工作稳定性的一种诊断手段.  相似文献   

17.
本文在分析联合收获机清选装置的基础上,依据相似性原理对联合收获机清选装置试验平台进行微缩设计。对单风道双振动筛结构,选取该结构的清选装置,通过相似原理中的尺寸相似,对其进行微缩设计。根据气流速度与所需风量的关系,给出微缩设计相似比的合理范围,权衡试验平台轻量化和清选量,选定相似比确定清选装置相关几何参数,再利用三维设计软件对微缩清选装置的进行实体造型设计。研究将为联合收获机清选装置微缩试验平台研制提供初步的技术资料。  相似文献   

18.
降低渠底和两侧地下水位对保证大型明渠边坡稳定和渠道安全具有重要意义.以山东省胶东引黄调水工程莱州段为研究对象,建立了二维水文地质模型及渠道边坡渗流模型,定量分析渠道两侧不同高度和不同水平距离的排水管降压效果;根据不同排水管位置下总水头和孔隙水压的变化规律,确定渠道排水降压的最佳位置.研究表明:渠底排水降压效果最佳位置是...  相似文献   

19.
桩土共同作用下的桩基开裂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某输电线路跨越塔桩基计算为例,针对桩土接触问题的高度非线性,通过引入三维接触单元来模拟桩与桩侧土体之间的非线性"滑移破坏",采用弹塑性有限元的方法计算了桩土共同作用下的桩基位移及应力,确定了桩侧土体可能产生缝隙的宽度和深度,并在此基础上复核土体的渗流特性.计算结果表明:在各种不利荷裁组合作用下,跨越塔桩基与土层的缝隙开展宽度及深度均非常有限,桩体所受的拉、压应力均较小,桩基建设对渗流场整体分布特征的影响极为微弱.  相似文献   

20.
黄河三角洲是胜利油田采油的主要区块,海床上分布有大量的输油管线。2005年8月6日至9日台风"麦莎"经过此地形成风暴潮。2005年8月5日和8月12日在风暴潮前后分别对胜利油田106钻井平台附近一条裸置海底管线铺设地区海床土工程性质进行了原位测量,并在管线拆除后于2006年9月5日对该地区进行了复测,发现:①由于管线的存在导致管线两侧潮滩的水动力条件发生改变,继而使得两侧海床土的性质发生了变化;②管线存在使得其影响区海床土强度增高,管线拆除后海床土强度降低均匀性变差;③风暴潮作用使海床土强度提高,均匀性增强。研究结果为波浪与管线共同作用下海床土变化研究提供典型实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