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黄芪治疗冠心病的机制。方法应用TCMSP、DRAR-CPI、UniprotKB、GeneCards数据库预测黄芪主要活性成分及其治疗冠心病的作用靶点。应用Cytoscape软件,构建黄芪—冠心病疾病靶点群网络;并对靶点GO富集分析和KEGG信号通路进行分析。结果黄芪对冠心病发挥治疗作用涉及19个活性成分和107个潜在作用靶点,其中主要包括调节凝血过程靶点(PROC、VDR、F9、ITGAL)、脂代谢调控靶点(RXRA、PLA2G2A、PPARD、PPARA、NR1H4)以及氧化应激调控靶点(GSTT1、SOD1)等。GO分析发现黄芪参与调控甾体激素、细胞对脂多糖反应、血管舒张的正向调节等生物学过程;KEGG分析结果显示黄芪参与调控补体和凝血级联反应、胰岛素抵抗、缺氧诱导因子1信号通路、细胞色素P450药物代谢等信号途径。结论黄芪治疗冠心病的作用机制主要包括凝血、脂代谢及抗氧化损伤过程调节。本研究为为黄芪治疗冠心病的基础与临床研究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黄芪注射液和川芎嗪组成的益气活血剂对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及对左心舒张功能的影响.方法:将气虚血瘀型冠心病心绞痛7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6例,对照组34例.两组采用相同的基础治疗,治疗组予黄芪注射液和川芎嗪,对照组予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2周为一疗程.观察临床疗效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左心舒张功能各项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组心绞痛疗效、心电图疗效及对左心舒张功能的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黄芪注射液和川芎嗪组成的益气活血静脉制剂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效果显著,同时对该病左心舒张功能的障碍亦有明显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复方丹参注射液合黄芪治疗冠心病的疗效.方法:采用复方丹参注射液合单味生黄芪20g水煎服治疗冠心病41例.结果:总有效率为90.3%.提示:复方丹参注射液合黄芪具有益气活血化瘀之功效.  相似文献   

4.
鸡胚法筛选促血管生成中药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建立中药促进血管生成活性的鸡胚绒毛尿囊膜(CAM)实验模型,筛选对CAM具有促血管生成作用的治疗冠心病中药.方法:成功建立鸡胚绒毛尿囊膜实验模型后,将丹参、川芎、黄芪、赤芍、当归、红花、党参、瓜蒌、郁金、炙草等十种临床常用治疗冠心病的中药溶液及生理盐水作为被测物分别置于CAM表面的载体上,作用后数码照相记录结果.计算血管生成反应阳性率,从而分析比较不同中药对血管生成的影响.结果:丹参、黄芪促CAM血管生成阳性反应较生理盐水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党参、当归、炙草表现出一定的促CAM血管生成作用,但较对照组无显著差异.结论:丹参、黄芪具有较强的促CAM血管生成作用.  相似文献   

5.
现代实验观察证实,黄芪有抗病毒和免疫调节作用。笔者采用穴位注射黄芪注射液治疗冠心病23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联合静点黄芪和丹参注射液治疗冠心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68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采用黄芪40mL+丹参20mL联合静点,对照组单用丹参20mL静点,2组均每日1次,15天为1个疗程。结果:冠心病的临床症状及ECC改变。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黄芪和丹参联用治疗冠心病,其临床效果优于单用丹参,且两者配伍,作用可互补和相加,治疗期间无任何毒副反应发生。  相似文献   

7.
黄芪的临床应用进展及其不良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晋华  陈敬然 《时珍国医国药》2001,12(11):1042-1043
黄芪是我国传统的中药之一。大量的实验研究证实 ,黄芪具有增加正性肌力、清除氧自由基、减轻钙超负荷、调节免疫应答、改善血流动力学及血流流变学、保护重要脏器功能等药理学作用 ,因此其在临床的应用也日益广泛。本文就近年来黄芪在临床应用的进展及其不良反应综述如下。1 对心血管系统疾病的治疗作用1.1 冠心病周丽等 [1 ]采用常规疗法加黄芪注射液静滴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患者 37例 ,治疗组治疗前与治疗后比较 ,左室舒张功能明显改善 ,超氧化物歧化酶 ( SOD)活性明显提高 ,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 ( P<0 .0 1)。曹志军等 [2 ]给 68…  相似文献   

8.
黄芪生脉饮临床应用及基础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芪生脉饮由黄芪、党参、麦冬、五味子四味药组成,是由古方生脉散演变而来,生脉散的处方来源于金元时期张元素所著的<医学启源>[1],具有益气滋阴、养心补肺之功效.生脉饮具有强心、改善周围血液循环等作用.黄芪为补气药物,现代药理研究显示,黄芪含有多糖、胆碱、皂苷、氨基酸、甜菜碱、香豆素及黄酮等,能增强机体抵抗力,扩张血管(包括冠状动脉、肾血管、全身末梢血管),增强心肌收缩力(尤其对衰竭的心脏作用更为明显).在生脉饮基础上加用黄芪,不仅能用于治疗病毒性心肌炎,还能用于治疗冠心病和慢性心力衰竭等心血管疾病.笔者对黄芪生脉饮及在黄芪生脉饮基础上加减的方剂临床应用和基础研究情况做一回顾,以明确该药的应用现状,并在此基础上扩展其新用途.  相似文献   

9.
黄芪丹参滴丸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黄芪丹参滴丸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气虚血瘀证)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双模拟、阳性药平行对照、多中心临床研究方法,将209例受试者分试验组104例(黄芪丹参滴丸),对照组105例(养心氏片).结果黄芪丹参滴丸治疗心绞痛的显效率为43.27%,总有效率为86.53%;对中医症状的总有效率92.31%,黄芪丹参滴丸组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黄芪丹参滴丸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气虚血瘀证)疗效确切,未发现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10.
郭爱娣  虞金龙 《中医杂志》2011,(Z1):127-128
心绞痛为常见的冠心病,常反复发作,中医学对心绞痛的治疗有独特优势。中药黄芪具有补中益气功效,现代实验研究证实,黄芪有抗病毒和免疫调节作用。笔者采用黄芪注射液足三里穴位注射治疗心绞痛,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益气活血法对心绞痛病人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通过益气活血结合西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病人,观察冠心病心绞痛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yc)水平的关系,确定益气活血法对血管内粥样板块的治疗作用。方法102例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采用纯西药,治疗组除西药外加用中药益气活血,观察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变化。结果对照组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治疗后较治疗组高,(0.01〈P〈0.05),但比治疗前低,(P〈0.01),治疗组治疗后亦较治疗前低,(P〈0.01)。结论加用益气活血中药比单纯运用西药降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效果明显,两种治疗方法均可通过降低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减小血管内粥样斑块,缓解心绞痛症状。  相似文献   

12.
目的找出针、药及针药结合三者的最佳治疗方法,并为电针手厥阴心包经内关穴对冠心病心肌缺血患者具有良好的调整作用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通过电针内关穴、口服复方丹参滴丸及针药结合等3种不同治疗方法对冠心病心肌缺血患者心肌耗氧量和临床症状积分的改变进行客观疗效比较。结果3种不同治疗方法均能降低心肌耗氧量(P<0.01),缓解心绞痛,减轻临床症状,降低临床症状积分(P<0.01),提高疗效;3组比较,针药组>电针组>药物组。结论单纯运用电针和口服复方丹参滴丸治疗冠心病患者均有较好的疗效,但针药结合运用效果更好。电针手厥阴心包经内关穴对冠心病心肌缺血患者具有良好的调整作用。  相似文献   

13.
冠心病是老年人最常见的疾病之一,本研究充分利用现代医学和现代科技的理论与成果,对提高冠心病的诊疗水平,做好老年人冠心病的防治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参照统一医学语言系统、医学系统命名法?临床术语、中医临床术语集等多个知识系统中的规范化术语及术语间的语义关系,采集与中医养生有关的多种信息来源,梳理面向中医养生的与冠心病相关的语义关系,构建面向中医养生的冠心病知识本体,为老年人对冠心病的防治与保健需求提供知识服务。  相似文献   

14.
目的中西医结合冠心病单元疗法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成本效果分析。方法将入选的ACS病例随机分为中西医结合冠心病单元组(治疗组)和中西医结合非冠心病单元组(对照组)。两组患者在遵循相关指南予以西医常规诊疗的同时,治疗组依照辨证施治方案规范中医诊疗,并进行中医特色情志干预及健康教育康复指导等辅助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的中医诊疗,不进行辅助治疗。对两种治疗方案进行成本效果分析。结果共147例纳入研究,脱落18例,129例纳入分析,分为治疗组72例、对照组57例。治疗组与对照组心绞痛疗效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1.67%和82.46%(P〈0.05);治疗组、对照组成本效果比分别为123.91元和147.94元,治疗组低于对照组;治疗组、对照组调整后成本效果比分别为114.83元和137.05元,治疗组仍低于对照组。结论中西医结合冠心病单元疗法治疗ACS较非单元治疗更加经济、有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对中医药治疗盆腔瘀血综合征(PCS)的临床研究进行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了解中医药治疗PCS的临床效果,从而指导临床中医药治疗盆腔瘀血综合征的应用。方法: 按照循证医学的原则和方法,通过计算机和手工检索近20年来中医药治疗盆腔瘀血综合征的随机对照文献,对纳入的文献进行系统评价并进行Meta分析。结果: 纳入17篇文献, 3篇采用随机数字表分组的方法,3篇采用门诊就诊顺序的半随机分组;仅有1篇采用单盲;1篇有明确的纳入和排除标准;8篇有具体的统计学方法,有具体的统计量和P;5篇提到随访;所有文献均未描述退出与失访病例;3篇提及了对不良反应的观察;所有文献都未描述是否实施分配方案的隐匿;方法学质量评分,3个为2分,其余均为1分。Meta分析结果显示:中医药对本病的疗效与西医比较有一定的优势,中西医结合治疗优于单纯西药疗效,不同中药的疗效有差异性。结论: 中医药治疗研究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Meta分析显示中医药治疗PCS较西医有一定优势,不同中医药的疗效也有差异,但肯定的疗效证据强度不够,需高质量、大样本、多中心的随机对照试验的进一步证实。  相似文献   

16.
基于中医临床疗效评价研究现状,对目前研究中若干观点进行阐述,包括病证结合模式下的中医临床疗效评价标准框架、证候诊断指标与疗效评价指标差异、中医疗效评价量表、中医PRO量表、中医临床疗效个体化评价方法、中医辨识证候的评价标准等观点。并就若干问题进行讨论,即病证结合研究是中医临床疗效评价研究的重要途径、中医临床疗效评价研究必须符合辨证诊疗模式、采用量表学方法以建立中医评价量表、应用多学科技术开展中医临床疗效评价研究、注意研究过程中若干重要问题的解决等。  相似文献   

17.
朱巧  马俊  王振波 《中医药研究》2011,(11):1285-1287
目的观察贞芪活血汤治疗冠心病血脂代谢异常之肝肾阴虚证的临床疗效。方法 92例冠心病血脂代谢异常之肝肾阴虚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和对照组(42例)。对照组予常规基础治疗(饮食调节+运动锻炼及戒烟等生活方式改变)加阿托伐他汀。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贞芪活血汤,每日1剂。观察两组患者入院第1天及治疗后180d的血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心电图及舌脉象的变化,并进行两组间比较。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比较,入院后第1天,血脂、心电图ST-T段、中医症状疗效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180d各指标比较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贞芪活血汤可以改善冠心病患者的血脂代谢,从而改善心肌缺血。贞芪活血汤可改善阴虚血瘀证,从而达到阴阳平衡、气血通畅之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益气温阳、活血利水中药坎离颗粒在改善冠心病心肾阳虚证患者心功能,及对动脉功能、结构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收集冠心病心肾阳虚证患者62例,随机分为西药组、坎离颗粒组。治疗前后测定心功能,同时检测动脉弹性指标,包括心脏脚踝血管指数(CAVI),踝臂指数(ABI),观察主动脉血流剪切率(SRs),动脉重构情况(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等),测定血清内皮功能相关指标,包括一氧化氮(NO),内皮素-1(ET-1)等,胶原代谢相关指标为Ⅰ型胶原代谢产物氨基末端前肽(PINP)和羧基末端肽(ICTP),通过观察血流介导的内皮功能和动脉壁结构改变两方面探讨坎离颗粒对动脉影响的可能机制。结果:坎离颗粒加载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冠心病心肾阳虚证患者左室射血分数明显升高(P0.05),坎离颗粒组动脉弹性指标ABI明显提高(P0.05),与西药组比较ABI提高更显著(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西药组SRs,一氧化氮合酶(iNOS)明显降低(P0.05)。结论:坎离颗粒加载治疗可改善冠心病心肾阳虚证患者左室收缩功能,其机制可能是由于左室收缩功能改善,动脉内血流加速,使内皮细胞表面SRs增加,从而稳定内皮功能所致。  相似文献   

19.
目的:编制一套有中华文化内涵的冠心病(CAD)生存质量量表,用以评价中西医结合治疗CAD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单盲方法,将129例CAD患者分为中西医结合治疗组(简称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简称对照组),其中治疗组72例和对照组57例。对照组予常规西药如抗血小板药物、硝酸酯类药物、β-受体阻滞剂、钙离子拮抗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等;治疗组在常规西药基础上辨证施治,加用中药汤剂和中成药。本研究主要观察治疗前后生存质量的改善情况。结果:(1)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治疗组和对照组生存质量情况均有一定程度的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组改善更明显;(2)治疗前,治疗组和对照组各维度计分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在"临床主要症状"、"疾病伴随情况"、"疾病认识程度"方面与对照组比较有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其余"躯体活动受限程度"、"疾病发作情况"、"疾病诱发因素"、"治疗满意程度"四个方面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中西医结合治疗能显著改善冠心病患者的生存质量。(2)中西医结合治疗后的患者,生存质量随时间的推移改善越明显。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