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用多元回归方法对掺用粉煤灰和外加剂后工厂实际生产混凝土各种构件的各种生产配合比,以及实验室各种配合比进行了分析评价.用回归方程分析诸因素对蒸养出窑强度和28天抗压强度影响的变化规律十分有益.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基于煤矸石底基层混合料在营口地区道路建设中的应用.方法以3种配合比混合料的抗压强度、劈裂强度、回弹模量、抗冻性能、干缩性能和温缩性能为控制指标,比较分析其性能和配合比的关系.结果煤矸石混合料早期强度较低,如果混合料中粉煤灰含量增加,则其后期强度增加缓慢;煤矸石混合料的抗压回弹模量的变化与抗压强度较为相似的上升趋势;3种煤矸石混合料的冻融指标和强度指标都满足要求;水泥、石灰、粉煤灰、煤矸石、碎石质量比2:10:28:60:0为最佳配合比.结论煤矸石混合料各项路用性能能达到了《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D50—2006中石灰稳定类工业废渣规定的要求,说明煤矸石混合料可广泛应用于营口地区道路底基层建设.  相似文献   

3.
通过正交试验获得磷石膏—矿渣—粉煤灰—石灰—水泥胶凝体系的优化配合比为磷石膏∶矿渣∶粉煤灰∶生石灰∶水泥=30∶25∶24.5∶10.5∶10,并通过XRD、SEM微观分析手段和宏观测定强度的方法探讨了养护制度对该胶凝体系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该胶结料90℃下蒸养7 h,然后自然养护,28 d抗压强度高达43.9MPa,凝结时间正常,耐水性良好。胶结料强度随养护温度的升高而增加;90℃下,胶结料强度随蒸养时间的增加而增加,此温度下蒸养13 h所得制品,7 d抗压强度便达到39.6 MPa。利用最优配比成型的免烧砖能达到非烧结粘土砖15级的要求。  相似文献   

4.
提出了高等级公路路面混凝土实现高折压比的配合比设计方法.通过大量试验,分析了掺加抗折剂后混凝土的技术特性,结果表明,要获得抗弯拉强度高、成本经济的混凝土配合比,需从单位水泥用量、抗折剂掺量、抗折剂品种与水泥的适应性等方面综合考虑.通过合理使用抗折剂,在减少水泥用量同时,优化的配合比设计能使混凝土7 d抗弯拉强度达到6.00-7.00 MPa以上,28 d能达到7.00-8.00 MPa以上.  相似文献   

5.
为能在装配式渠道及建筑物建造中大比例添加粉煤灰,通过设置水胶比、粉煤灰、抗冻剂3因素3水平正交试验确定最优配合比。结果表明,以28 d抗压强度和28 d劈裂抗拉强度为考察指标,采用综合平衡法最终确定最优配合比为水胶比0.34、粉煤灰掺量20%、抗冻剂4%。试件冻融试验表明,选择合适的水胶比对提高渠道混凝土的抗冻性能非常重要;粉煤灰掺量和抗冻剂掺量对渠道混凝土的强度和动弹性模量无显著影响。所优选的配合比已投入装配式渠道混凝土板材生产,通过一年的使用和观察,工作性能良好。  相似文献   

6.
国产硬质沥青及混合料高温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硬质沥青混凝土具有较好的抗车辙性能和较高的回弹模量,近年来国际上道路沥青标号的应用也向偏稠的方向发展.利用常规指标和SHRP指标分析了国产2种50#道路硬质沥青结合料的性能,研究了硬质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方法,运用回弹模量、车辙动稳定度、高温蠕变劲度模量等指标评价其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国产硬质沥青混合料具有较高的回弹模量和劈裂强度,同标号硬质沥青混合料高温性能存在明显差异.相比于25℃针入度指标,硬质沥青60℃动力粘度与沥青混合料高温稳定性能相关性较好.  相似文献   

7.
为了控制工程建设目标,并预测混凝土强度,用回归分析理论对收集到的混凝土3 d和28 d抗压强度进行了分析,发现其内在线性关系.利用施工中收集到的质量检验数据求标准差,根据标准差调整混凝土配合比.在保证施工质量的前提下,既加快了施工进度又节省了投资.  相似文献   

8.
文章通过对具有代表性的二灰砂砾不同龄期的力学性能试验分析研究,提出了用7天强度和7-180天强度增长率作为二灰砂砾力学性能的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9.
施工现场需要在早于28天、甚至早于7天前对混凝土的质量是否合格作出判断。如果不能较早地查出低强度的混凝土,而要纠正这种失误则往往花费很大,同时也很困难。一种较早的确定混凝土强度潜力的方法,是提高混凝土强度试件的早期温度。本文讨论了几种这类加速养护的方法。在美国一些标准化的方法中,沸水法(boilng water method)显得最可靠。此法提供了在24~25小时龄期时的加速强度。最简单的方法是自然养护法(autogenous curing method),此法在48小时龄期可得到强度。虽然利用加速养护1天或2天的强度不完全象28天的强度那样容易得到,但是工程师还是依靠这样一些试验,以迅速防止由于28天的强度不合标准而产生的复杂后果。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是根据最优设计理论的基本思想首次在我国建材工业混凝土生产中应用的一次尝试。本文研究了掺用高效减水剂UNF_(-2)后混凝土关键性质量指标早期出窑强度、28天抗压强度以及坍落度与节约水泥用量百分率△C/C、减水率△W/W和UNF_(-2)的掺量之间的关系,用最优试验设计求出了数学模型,配上经济函数后,通过约束条件下计算机优化求解,优选出最佳配合比,并直接用于指导工厂生产,解决了高效减水剂的合理应用和400~#屋面板的质量问题。  相似文献   

11.
以实际工程建设为背景,基于不同种类集料、包含AGS在内的不同水泥品种、不同水泥掺量对于水泥稳定基层的强度进行了试验,验证了它们的工程可行性。利用正交试验分析了前述不同因素的影响大小,为配合比设计和质量控制提供了依据。依据试验结果提供了建议配合比,该配合比在工程中的应用表明其各项指标优良。  相似文献   

12.
本文利用建立系建材试验室(二级实验室)对校外建筑工程所做的,一定强度等级的混合砂浆配合比试验强度的成果,运用概率理论及数理统计的方法,研究混合砂浆配合经强度,由7天强度平均值增到到28天强度平均值的增长规律,为建筑工程施工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基于绝热温升控制的GHPC配合比优化设计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影响砼绝热温升的3个主要因素,利用正交试验设计与方差分析方法,考察了水胶比,单位水泥用量,高效减水剂的掺量,粉煤灰的掺量,粗集料的类型、水泥种类等6个因素对砼的绝热温升、28d抗压强度、工作性及抗Cl-渗透性4个考核指标的影响,得到了最佳配合比。结果表明:在最佳配合比下,能有效地控制大体积砼的绝热温升,保证其高耐久性。为绿色高性能砼在高层建筑基础大体积砼中的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在水泥-粘土复合粉混合砂浆配合比设计的基础上利用7d强度对28d强度进行早期的推定;运用数理统计的方法,建立不同的回归方程并对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指数方程稳定性好;28d强度早期推定对建筑工程实践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在实验室条件下对粉煤灰进行了配合比设计和强度测试,获得了可利用的非承重墙结构的砌块配合比,实验结果基本符合各项要求。  相似文献   

16.
钛矿渣活性激发及用其生产墙体材料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对攀钢钛矿渣生产实心砖和混凝土空心砌块的可行性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石灰、煅烧石膏、粉煤灰混合掺入时对钛矿渣的活性激发效果最好。微观分析也证明此时钛矿渣积极地参与了反应。在此基础上获得了用于开发钛矿渣实心砖和混凝土空心砌块所用胶结料的最优配合比,用该胶结料可以生产强度达MU10的实心砖和空心率为50%、强度达MU10以上的混凝土空心砌块。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对海排灰原材料的物理力学性能试验和基于海排灰的二灰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的研究,为海排灰应用于道路基层提供可靠的理论和实践依据.方法进行配合比设计以及最佳配合比条件下不同含盐量对抗压强度的影响分析.结果在进行的6组试件中只有一组早期强度为1.27 MPa不能满足规范7 d强度大于1.5 MPa的要求,其他各组都能满足强度大于1.5 MPa的要求.海排灰中不同的氯盐含量对水泥海排灰碎石强度有影响:当二灰混合料中海排灰的氯盐含量在1.3%左右时,混合料28 d强度最高.当海排灰中氯离子含量大于1.3%时,二灰试件浸水后,氯离子融解到水中而使试件变疏松,强度会有所下降,但还能满足规范要求.结论海排灰中的氯盐含量对二灰混合料路用性能有一定影响,但能满足规范要求,可安全用于营口沿海产业基地路面基层.  相似文献   

18.
从物理、化学和微观结构方面,针对磁化水影响混凝土的实验强度和配合比的问题,做出理论和实验分析。一方面通过实验分析表明,水磁化后,其分子表面张力、电导率等理化指标发生变化,提高了水的活性,并分析其机理;另一方面通过对比实验和调查的数据分析指出,用磁化水拌和混凝土,能使混凝土强度显著提高、水泥用量适当降低、塑性提高和硬化速度加快、透水性下降。磁化水混凝土的推广将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9.
句飞 《商品与质量》2022,(5):137-139
本文根据某公路工程项目,从配合比设计、施工工艺等方面重点分析了灌入式复合路面施工技术.并进行了后期跟踪监测,结合路面的平整度与强度指标实现灌入式复合路面施工评价.实践证明,灌入式复合路面能够增强路面强度,提高承载力,同时延长路面运行年限.  相似文献   

20.
作为刚性路面的水泥砼路面,水泥砼的抗弯拉强度远小于抗压强度,因此,决定水泥砼板强度的指标是抗弯拉应力。在道路砼配合比设计时,应以抗弯拉强度为设计指标的计算方法进行。阐述了以抗弯拉强度为设计指标的道路砼的配合比设计方法,结合昆明市高新开发区管网道路路面砼配合比设计及实际使用效果,说明以抗弯拉强度为控制指标来配制道路混凝土是可行且必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