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 毫秒
1.
对碗窑水库的工程概况、分层取水的必要性、直立式钢管分层取水装置及其结构组成等作了介绍。通过潜水员水下施工安装直立式钢管分层取水装置,成功地解决了碗窑水库深孔取水的水质问题。运用结果表明,该装置不仅可以在水库的不同深度取水,而且结构相对安全、稳定,操作管理方便。  相似文献   

2.
针对深孔取水的水库难以改建成分层取水的问题,提出了一种经济可行的新方法——水下施工安装条件下的直立式钢管分层取水装置。该装置将竖向钢管、三通连接不同高程的水平取水口,通过抱箍将钢管固定在混凝土坝体内;竖向钢管底部采用三通与水平钢管连接,然后伸入原放水管内,并浇注水下混凝土固定接头;取水口设拍门,通过坝顶启闭室控制开闭,根据需要分层取水。该装置构件在陆上预制,通过潜水员水下安装。装置结构简单,工程投资小,在无需放空水库的条件下较好地解决了深孔取水存在的水质问题。  相似文献   

3.
峡口水库利用除险加固的机会,经过对周边水库分层取水装置及水质情况的调研,会同设计人员分析、比较、论证,采取了分成3层塔式进水口的取水方案,确保了优质原水的供应。表2个。  相似文献   

4.
卓胜 《吉林水利》2021,(10):47-50,54
对茶坑水库建成后的水温结构和垂向水温分布进行计算预测,通过对照同类水库分层水质变化规律,从满足优质原水供应和解决灌溉水温方面对稳定分层型水库分层取水方案进行了简要分析.从设计角度介绍了茶坑水库的竖井式分层取水方案,该取水方案对现有分层取水结构进行了优化改进,可较好地满足供水、灌溉和生态环境对水库水温水质的要求.  相似文献   

5.
采用浮船取水构筑物在水库分层取水,通过取水泵以及接头形式的合理选择,节省电能,有效降低工程造价;在水库不放水情况下即可进行施工,缩短工程周期。对于中小型水厂水库分层取水,能灵活切换,具有较好的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6.
水电站下泄的低温水可能对下游河道生态环境如农业灌溉、鱼类繁殖等造成较大影响,若在水电站进水口采用分层取水设施,有望解决水电站低温水下泄的问题。亭子口水电站为国内首例将分层取水设施应用于坝式进水口的电站。对分层取水结构布置、叠梁门调度运行方案、水库水温分布及采用分层取水后的下泄水温过程等技术问题进行了研究。详细介绍了设计过程,可为国内同类水电站分层取水设施设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分层水库春夏季下泄低温水效应显著,分层取水是解决上述问题的有效手段。隔水幕是一种较为新型的分层取水方案,具有造价低廉、发电水头损失小、运行灵活、施工便利等优点,对我国大量改建、扩建及新建水库具有重大的研究和应用价值。目前隔水幕在美国和日本部分水库已有工程应用和研究成果,其中美国主要关注下方过流的顶部挡水幕,而日本主要关注中小型水库。国内隔水幕分层取水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与当前巨大的工程需求不相适应。因此,在借鉴已有国际经验的同时,也需要针对我国水库特点,尤其是诸多大型深水水库,进行自主研发,提出一套适用于我国的隔水幕分层取水理论和施工、运行、调控技术。梳理了现有水库隔水幕分层取水的研究现状,并剖析了研究及应用中存在的各类问题,并对隔水幕后续的研究及应用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桓仁水库取水首部土石围堰水下拆除施工为例,简要阐述了围堰水下拆除施工方案,就施工主要难点,详细叙述了防渗体水下爆破和水下松散石渣挖运施工,采用的爆破技术参数和水下松散石渣挖运方法,对类似工程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在水库不同高程取水直接影响取水水质及后期处理成本,以某小型水库分层取水建筑物为背景,介绍了水库分层取水的必要性,即水库采用分层取水方式进行取水可以最大限度确保流向水厂的水质,减少水厂处理成本。结合工程布置情况,对取水建筑部布置及选型方案进行了说明,即取水方式分2层取水,取水口高程分别为440.0、459.0 m高程,采用平板钢闸门控制。根据取水建筑物布置,对配套的进口拦污栅、分层平板钢闸门、启闭设备、坝内埋管、出口闸阀室及拦污栅与闸门配套埋件等金属结构布置情况进行了说明,同时对相应金属结构设备主要结构形式、构成材料、不同结构部位防腐工艺要求及后期运行方式等设计情况进行了介绍,对同类型水库分层取水工程金属结构布置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0.
《人民黄河》2015,(12):139-141
为解决水库取水口位置偏低引起原水下泄水温较低产生的问题,针对聚仙庙水库提出了"平面交错、立面分层、一电多控"的平面钢闸门分层取水方案。工程取水系统进水口采用竖井式,五层取水口分设在坝体的不同断面上,各个取水口在平面布置上相互错开,通过移动轨道上的手电葫芦来控制取水口各个闸门的启闭。这种设计能有效提高下泄水温,又能使上、下各取水口间不会受到相互牵制和影响,较好地解决了水库下泄低温水对下游环境与水生生态的影响问题。  相似文献   

11.
卢金锁  汪利德 《给水排水》2012,38(12):113-118
深水型水库作为城市重要供水水源,纵向上通常呈现明显的水质分层,不同水位出流水质不同。在优选纵向一维水质模型基础上,运用Matlab平台将模型程序化,开发了应用于选择性取水构筑物的出流水质预测软件;在西北某水库选择性取水塔的取水实例中,利用水库纵向水质数据,对温度、密度、溶解氧、电导率、氧化还原电位等13项出流水质指标进行了模拟验证,研究结果表明软件预测的出流水体的温度、溶解氧、电导率、pH、硬度、总氮指标与实测数据吻合,相对误差在10%以下,氨氮等指标预测误差较大。该软件可为深水型水源水库出流水质优化调度及水厂的运行控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正1工程概况水涝槽水库位于广东省珠海市斗门区乾务镇以东约2 km处,始建于20世纪80年代初,是一座防洪为主兼供水的山塘型水库。水库总库容4.5万m3,大坝为浆砌石自溢式重力坝,坝顶总长68.0 m,由溢流坝段和非溢流坝段组成,输水管为穿坝钢管。由于水库运行多年,没有得到有效的维修养护,存在坝基、坝肩渗漏、坝面破损、断面单薄、取水设施锈蚀老化、供水能力不足、库区水土流失和淤积严重等一  相似文献   

13.
针对我国取水许可制度执行过程中对各类取水、供水、用水对象界定模糊,以及部分类型取用水监管不到位的问题,提出将取水许可管理对象分为配置类工程、河道内生产工程、公共供水类工程、自备水源类工程以及其他取用水户五大类,并从水量分配、取水量监管、用水总量管理、水资源有偿使用等方面提出监管重点。  相似文献   

14.
丰满水电站重建工程叠梁门分层取水进水口取水效果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研究丰满水电站重建工程分层取水进水口的取水效果,开展了水温物理模型试验与三维数值模拟计算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叠梁门分层取水进水口不能取得预期效果;一方面,旧坝距新坝仅120 m,未拆除部分形成前置挡墙,对新旧坝之间的水温分布产生了影响,表底层水温温差大幅减小,从而抑制了叠梁门的运行效果;另一方面,由于新旧坝间距120 m,水电站运行时对旧坝缺口处的热通量影响甚微,旧坝的存在形成了前置挡墙,实际上已经起到了叠梁门的作用。基于上述结果,建议采用常规进水口布置方式替代叠梁门分层取水进水口布置方案。研究所得结果为工程设计优化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5.
水电厂进水口拦污栅前后水位差过大分析与处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进水口拦污栅前后水位差过大严重影响机组的安全稳定运行,文中对其原因进行了分析,采取了开启溢流表孔、机组甩负荷反冲、人工水下清渣、安装水库导漂设施等处理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同时介绍了机组甩负荷后应重点检查的项目.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借奥运机遇,朝阳区水务建设取得了很大成就,为了适应新时期现代水务的发展,必须切实做好水务规划工作.本文基于目前我区水务工作以及国内外水务工作的思路,贯彻市局提出的"民生水务、科技水务、生态水务",从水资源管理、水环境建设、安全供水、防汛以及节约用水等几个方面,阐述了新时期水务规划思路.  相似文献   

17.
孙磊  毛献忠 《给水排水》2012,38(5):151-156
采用EFDC模型建立东江东莞段二维水动力和氨氮输运模型,模型计算结果与实测数据及一维河网模型吻合,高、低水位与石龙站实测数据比较平均误差为0.13m和0.18m,与河网模型比较平均误差为0.03m和0.05 m,流速平均误差小于0.13 m/s,氨氮计算结果与实测值比较平均误差小于0.18 mg/L.模型计算分析了不同水文条件下运河排涝对东莞水厂取水口附近氨氮的影响,以及在取水口上游设置挡板对于排涝影响的改善.计算结果表明,未设置挡板时,中水位排涝流量大,取水口附近污染物浓度低,为4 mg/L;设置150 m挡板时,低水位排涝污染物受潮汐影响,氨氮浓度峰值下降至2.6~4.5 mg/L,设置挡板效果明显,中水位时设置挡板效果不明显.  相似文献   

18.
于辉  钟笑 《吉林水利》2007,(11):39-41
通过对跨地区、跨流域输水工程的研究,加之相关工程的设计和水土保持工作的实践,对输水工程建设中的输水线路比选中水土保持论证、水土流失预测、施工期水土保持、水土流失监测及弃渣场的选择和防护进行系统归纳,提出可供类似工程参考的分析意见。  相似文献   

19.
北京是资源性缺水城市,1999年以来连续8年干旱.水资源紧缺成为制约北京发展的第一瓶颈。在缺水的不利条件下管好用好有限的水资源,保障城市的安全运行.是摆在北京水务人面前的艰巨任务。北京市水务局在水利部的指导下,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中央水利工作方针,积极探索科学管水用水的规律,确立了统筹城乡发展、建设循环水务的工作思路,对水进行有效保护、适度开发、高效利用、科学管理,保证了连续干旱条件下的水安全。  相似文献   

20.
节水的关键是提高水分生产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远华 《中国水利》2005,(15):16-17
20世纪90年代以后,节水灌溉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虽然世界上已经有许多比较成熟的节水灌溉技术,但要么适用条件有限,要么成本太高.武汉大学(原武汉水利电力大学)水利水电学院茆智院士领导的课题组经过多年试验研究所提出的水稻节水灌溉技术理论上成熟、应用上简单,既能节水、又不影响水稻产量,一些条件下还能增产,受到灌区和农民的欢迎,因此,也引起了国际研究机构的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