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针对现有输电线路无人机巡检图像缺陷检测方法存在的精度低、耗时长等问题,为了实现输电线路杆塔鸟巢的快速和准确识别,基于无人机巡检图像采集与处理系统,提出了一种改进的YOLO4模型用于输电线路杆塔图像的鸟巢检测。采用轻型MobileNetV2网络替换CSPDarkNet53网络,提高特征提取速度,在SPP模块中采用平均池化替换最大池化,提高算法对小目标的检测精度,引入注意力机制CBAM增强特征表达。通过试验验证了所提方法的可行性和优越性。结果表明,所提方法与常规检测方法相比,在输电线路杆塔图像缺陷检测中具有更优的检测精度和速度,检测精度达到94.40%,检测速度为60 FPS。所提研究为输电线杆塔缺陷检测方法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2.
无人机采集输电线路航拍图像由于其特殊性,往往背景复杂多变,检测目标存在尺度不一及部分遮挡等问题容易造成检测过程中误检、漏检。本文从特征融合角度出发,提出基于注意力特征融合YOLOv5模型的输电线路金具检测方法。首先,在主干提取网络中引入了具有自注意力机制的AFF-Transformer模块更好的捕获全局信息和上下文信息,提高主干网络特征提取能力。其次,通过在特征融合过程中使用通道空间注意力避免了关键信息丢失。最后,利用双向加权特征融合机制使得模型更有效的将浅层特征和深层特征进行融合,以上改进有效缓解了金具在密集状态下的误检、漏检等问题。通过在自建输电线路金具数据集上进行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方法在原YOLOv5模型的基础上准确率提升了2.7%,模型召回率提高了1.5%,针对于小目标,以及漏检、误检等问题有了较好的改善。  相似文献   

3.
黄谦 《电工技术》2022,(23):83-85
高压输电线路外部隐患日益增多,为保障电网的安全可靠运行,设计一种使用简单、易于安装的输电线路监测预警装置,采用图像采集器获取图像信息,将获取的图像信息进行预处理,增强源图后提取图像信息中各类特征,通过比较图像在空间结构上的差异,运用多目标检测识别模型识别和检测输电线路外部隐患,包括鸟巢、安全距离不足的机械施工和人力破坏等问题,实现输电线路外部隐患的自动识别和监测预警。  相似文献   

4.
针对输电线路无人机巡检图像鸟巢检测现有方法实时性差及小目标检测能力较弱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深度可分离卷积的轻量级YOLOv3输电线路鸟巢检测方法。首先,使用Mosaic数据增强方法增强数据集并变相提升训练集中小目标的数量;然后,在主干特征提取网络使用深度可分离卷积代替部分标准卷积,提高检测网络的速度,并降低网络参数量从而降低权重文件内存,再使用PANet代替FPN,进一步提升特征融合的能力,增强对小目标的检测能力;最后,使用标签平滑进行训练,解决由于极少量标签错误导致的网络过度自信问题和网络过拟合问题。将某供电局无人机巡检视频剪切成图像制作数据集,使用本文算法与原始YOLOv3算法进行比较,并做消融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本文的算法逐步提升了模型的速度和精度。  相似文献   

5.
为解决架空输电线路运行过程中因设备及杆塔上鸟巢对输电线路造成的不良影响,本文通过对比分析一阶目标检测模型和二阶目标检测模型的优劣,选取以分类损失函数为核心、特征金字塔网络为骨干网络的RetinaNet模型用于鸟巢目标的自动检测。解决了经典的一阶目标检测模型和二阶目标检测模型对鸟巢的检测效率或准确率比较低的问题。本文实验首先通过数据集选取及数据集预处理,并经过模型训练逐步优化调整网络结构和参数,建立了适合鸟巢检测的RetinaNet模型,实现对鸟巢的快速准确检测。实验结果表明,RetinaNet模型对输电线路的鸟巢的的平均准确率为94.1%,每张图片的识别速度为68ms,通过与Faster R-CNN、YOLO及SSD方法进行比较,验证了RetinaNet模型对输电线路设备及杆塔上鸟巢检测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6.
利用无人机对高压输电线路巡检,并基于计算机视觉技术对巡检数据中的故障目标进行自动、准确检测是输电线路巡检领域中的重要研究方向,同时也是一个极具挑战性的课题。针对复杂巡检环境中待检测目标存在多尺度特性以及部分遮挡造成传统算法难以准确检测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注意力机制与跨尺度特征融合的YOLOv5输电线路故障检测算法。首先,搭建YOLOv5检测网络,为了抑制复杂背景干扰,在其基础上引入空间与通道卷积注意力模型,以增强待检测故障目标的显著度;然后,将原始YOLOv5检测框架Neck中的FPN+PAN结构改为BiFPN结构,从而使目标多尺度特征能够有效融合;其次,为了解决待检测目标特征表达能力不足造成漏检和误检的问题,设计多尺度与同尺度特征的自适应加权融合模块,以增强检测网络对遮挡情况下故障目标的检测能力。最后,为了验证提出算法的有效性,利用某巡检部门近4年无人机巡检数据对算法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提出的算法能够对复杂环境中输电线路上的多尺度故障目标实现精确检测,其平均检测精度可达96.8%。  相似文献   

7.
塔吊、挖掘机等外破隐患导致输电通道事故频繁发生,有效地检测输电通道周围的外破隐患对保障输电线路安全稳定的运行意义重大。该文以边缘智能芯片为基础,研制了一种输电通道外破隐患边缘智能检测装置,并提出了一种适用于计算资源有限前端装置的轻量化外破隐患识别方法。利用深度残差网络对输电通道图像进行视觉特征提取;利用候选区域生产网络RPN捕获外破隐患目标的候选区域,再用全卷积神经网络FCN进行外破隐患的目标分类与定位。以实际采集的输电通道图像构建成样本集,进行模型测试与验证,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在边缘装置中表现出良好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8.
针对输电线路巡检中可能存在拍摄图像质量不高的问题,以及线路缺陷目标小而分布密集而导致传统方法检测精度不高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超分辨率重建与多尺度特征融合的输电线路缺陷检测方法。首先,使用超分辨率网络对巡检图像进行重建,提升清晰度,丰富图像中包含的特征信息;然后使用改进的YOLOX网络检测巡检图像中的缺陷,在主干网络中嵌入卷积块注意力机制,强化模型对重叠小目标的定位能力;为进一步提升小目标的检测能力,在YOLOX的特征融合网络中新增浅层检测尺度进行特征融合;最后,通过使用CIOU优化边界框损失函数提升模型收敛能力,降低缺陷目标的漏检率。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能在提升巡检图像质量的基础上对输电线路缺陷准确地检测,精度达到93.27%,相比SSD等经典模型,对小而密集的缺陷目标有着更强的提取能力和鲁棒性。  相似文献   

9.
为了实现输电线路的高精度、高速度巡检,设计了一种适用于移动终端设备的轻量化目标检测网络 DE-YOLO。 首先融 合深度可分离卷积、逐点卷积和 ECA 注意力机制提出了特征提取模块 NewC3,它负责显著降低网络参数、同时强化网络提取绝 缘子有效信息的能力。 再借助通道数成倍增长策略和通道注意力机制 SE 设计了轻量化模块 DC-SE,它用于削弱复杂背景对绝 缘子故障的干扰、互补提取绝缘子细微特征,进而增强浅层网络对目标特征信息的提取能力。 实验表明,DE-YOLO 网络在自制 绝缘子数据集上的 GFLOPs 降低 45%,运行参数降低 42%,自爆缺陷检测精度高达 93. 2%。 NewC3 和 DC-SE 能保证 DE-YOLO 的轻量化,同时满足绝缘子自爆缺陷实时检测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
基于红外图像识别的输电线路故障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外图像中输电线路故障的准确识别一直是困扰检测人员的难题。本文借助红外成像仪获取输电线路温升变化图像,从分析输电线路红外图像的特征入手,通过比较各颜色空间的优缺点,应用HSI颜色空间转换获得图像边缘信息,借助中值滤波保持边缘信息的优势,利用改进的中值滤波排除干扰,采用梯度法提取其中的温度最高区域,从而迅速准确地诊断输电线路温升故障。以输电线路的红外图像为例,验证了HSI空间梯度法识别温度最高区域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1.
针对输电线路无人机巡视图像经典鸟巢检测算法权重参数范围大、识别效率低、识别精度低的缺点,提出了一种改进型YOLOv4输电线路鸟巢检测与识别方法。首先,选取Mosaic图像增强技术对图片集进行多种变换,变相增加图片集中的小目标数量。其次,在骨干特征提取网络中,通过引入深度可分离卷积来提高检测网络的速度;在YOLO头中,基于K-means++算法改进锚框的大小和比例,基于最小凸集建立回归损失函数。最后,在PANet和YOLO头之间增加2个SPP模块,进一步增强特征融合能力,提高小目标检测能力。利用某供电局无人机巡检图像制作数据集,将提出的算法与其他目标检测算法进行对比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改进后的算法有更高的鸟巢检测准确度和更低的运算开销。  相似文献   

12.
窃电检测旨在识别和检测非法或未经授权的电力使用行为。在智能电网技术高速发展的背景下,如何实现准确的窃电行为检测,是学术界和工业界广泛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针对已有方法依赖人工特征设计以及低层特征提取能力不足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深度混合注意力网络的窃电检测方法,将通道注意力和自相关注意力机制相结合,在不同层次和空间范围内捕捉数据中的时间依赖性和周期性等复杂特征。所提模型在低层使用通道注意力网络来增强低层特征的表达能力,在中间层使用自相关注意力来捕捉全局上下文信息,并利用自监督方法来学习注意力参数,从而提取出更具表达力和判别力的特征表示。在中国国家电网数据集上进行实验所获得的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方法在AUC以及F1等性能指标上取得了更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针对传统电网现有窃电检测仅用单一电量且实际数据集下检测准确度低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通道注意力网络改进卷积神经网络模型的窃电行为检测方法。首先建立一种包含用电量趋势、线损增长率、终端告警多源数据融合的窃电评价指标体系,以此构建用户用电特征集。然后,基于通道注意力挤压激励网络(squeeze and excitation networks, SENet)优化卷积神经网络(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 CNN)模型,据此构建自适应通道注意力网络改进卷积神经网络模型的窃电检测方法。最后,利用南方电网数据集对提出方法的有效性与准确性进行验证。实测结果表明,所提方法能有效实现实际电网情况下各类窃电行为准确检测,建立的评价指标体系可更明显表征窃电行为规律。构建的窃电检测模型可自适应对特征通道重要程度调整,提升通道利用率。相比现有检测方法,其具有更高准确度和更优泛化性能。  相似文献   

14.
环网下电力线载波通信信道特性的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智能配电网除传统的树状拓扑结构外,还将出现环网、格状网等结构。建立具有这些特殊拓扑配电网的电力线信道模型并进行信道特性影响因素的分析是在智能配电网中应用电力线载波通信技术的必要前提和重要依据。首先提出了对不同网络拓扑具有通用性的基于信息节点的信道建模方法,在此基础上通过仿真分析了主干长度、分支长度、负载阻抗和分支个数等因素对环网拓扑下信道传输特性的影响规律,重点分析了这些影响因素对信号衰减的影响。通过实验验证了所得结果的正确性和有效性。所提出的分析方法和所得结论为设计智能配电网电力线载波通信的调制方法提供了必要的理论基础和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15.
具有格状网的电力线载波通信信道特性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智能配电网除传统的树状拓扑结构外,还将出现环网、格状网等结构。建立具有这些特殊拓扑配电网的电力线信道模型,并进行信道特性影响因素的分析是在智能配电网中应用电力线载波通信技术的必要前提和重要依据。通过基于信息节点的建模方法建立格状网拓扑的信道模型,并仿真分析前后主干长度、格网主干长度、分支长度、分支负载等因素对格网拓扑下信道传输特性的影响规律,重点分析了这些影响因素对信号衰减的影响。通过实验验证了所得结果的正确性和有效性。所提出的分析方法和所得结论为设计智能配电网电力线载波通信的调制方法提供了必要的理论基础和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16.
宽带电力线载波OFDM信道估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交频分复用(OFDM)是电力线高速数据传输的有效调制技术.而电力线信道的时频双选择性造成OFDM系统的频率偏移,导致载波间干扰(inter-carrier interference,ICI).为准确掌握信道特性,提出了基于离散长球序列-基扩展模型(DPSS-BEM)的宽带电力线载波OFDM信道估计方法.采用二维DPSS-BEM对电力线信道进行建模,将电力线信道视为二维正交分量的线性加权,并利用导频位置的训练信息和最小二乘法估计权值.仿真表明,该方法能有效地跟踪电力线信道变化,改善信道的归一化均方误差和误码率性能,以便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减少载波间的相互干扰.  相似文献   

17.
针对绝缘子目标尺寸小导致检测精度低、误检漏检率高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YOLOv7改进的输电线路绝缘子检测模型。首先,将双支路融合通道注意力机制与主干部分的ELAN模块进行融合,强调重要的通道信息,抑制噪声等无用信息的干扰;其次,在特征融合部分加入局部自注意力机制,使得局部微小区域局部关注度增强;同时,在Neck部分融入BiFPN跨层连接,在增加部分计算量的同时,使得边缘信息得到更好的保留,更利于小目标的检测;最后,以精确度、召回率、平均精度均值等作为评价指标,对采集的数据集进行了消融实验和对比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改进后的网络模型对输电线路绝缘子检测精度为92.1%,相比于传统的YOLOv7网络模型提高3%,并且其平均检测均值、召回率分别提高3.1%、3.6%;同时,改进的模型在各个评估指标上相比YOLOv5-ECA和Faster-R-CNN等均有显著优势,针对输电线路绝缘子检测具有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