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解临夏地区木槿病虫害发生情况并进行有效防治,开展了临夏地区扦插木槿病虫害调查及防治方法研究。结果表明,临夏地区扦插木槿病虫害种类主要有细菌性叶斑病、灰霉病和蚜虫。所用药剂均对扦插木槿植株生长安全,无药害发生。20%噻菌铜悬浮剂500倍液为防治木槿细菌性叶斑病最佳药剂,施药2次,防效可达81.07%;50%嘧菌环胺水分散粒剂450 g/hm2为防治木槿灰霉病的最佳药剂,施药2次,防效可达86.81%;3%啶虫脒乳油2 000倍液对木槿蚜虫的防治效果最好,施药后7 d防治效果达92.67%。  相似文献   

2.
利用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和化学防治技术防治番茄灰霉病。生物防治药剂枯草芽孢杆菌和嘧啶核苷类抗菌素对番茄灰霉病的保护作用防效为86.21%和82.74%,治疗作用防效为76.7%和77.28%;物理防治药剂臭氧化葵花油对番茄灰霉病的防效为85.18%;化学防治药剂氟菌?肟菌脂、醚菌?啶酰菌、啶酰菌胺、吡唑醚菌酯、嘧菌酯和嘧霉胺对番茄灰霉病的防效为86.68%、86.92%、84.62%、84.97%、79.71%和73.33%。结果表明,生物、物理和化学防治技术均能有效防治番茄灰霉病。  相似文献   

3.
以西瓜枯萎病菌株(Fusariumoxysporiumf sp niveum)、蔬菜灰霉菌(Botrytis cinerea)、辣椒疫霉(Phytophthoracapsici)、辣椒根腐病菌株(Fusariumsolani)为测试菌,研究了克菌康对几种设施蔬菜主要真菌病害病原真菌的抑制作用;以西瓜细菌性叶斑病菌株(Pseudomonsspp )黄瓜细菌性叶枯病菌株(Xanthomonascampestris)和白菜软腐病菌(Erwiniacarotovora)为代表,研究了克菌康对西瓜、番茄、白菜细菌性病害的防治效果。室内测定结果表明,克菌康对多种蔬菜病原菌有明显的抑菌作用;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克菌康防治西瓜枯萎病单用、混用的防效可达62 11%~84 12%,对番茄灰霉病亦具有良好防效。  相似文献   

4.
王晓东  张勇  毛建红  姜龙 《浙江农业科学》2018,59(12):2200-2201
分别选用 20%噻唑锌悬浮剂、50%嘧酯·噻唑锌悬浮剂、20%噻菌铜悬浮剂 3 种不同药剂对水稻细菌性条斑病开展防治试验,并对比了 1 次用药和2次用药的防效差异。结果表明,3种药剂防效差异显著,防效大小依次为20%噻唑锌>20%噻菌铜>50%嘧酯·噻唑锌;2次用药防效明显好于 1次用药,667 m2用 20%噻唑锌120 g 连续防治2次效果最佳,防效可达71.4%。  相似文献   

5.
为明确番茄灰霉病的有效防治技术,开展了应用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和化学防治等措施防治番茄灰霉病效果试验。结果表明,生物防治药剂枯草芽孢杆菌和嘧啶核苷类抗菌素对番茄灰霉病的预防效果分别为86.21%和85.74%,防治效果分别为76.70%和77.28%;物理防治药剂臭氧化葵花油对番茄灰霉病的防效为85.18%;化学防治药剂氟菌·肟菌酯、醚菌·啶酰菌、啶酰菌胺、吡唑醚菌酯、嘧菌酯和嘧霉胺对番茄灰霉病的防效分别为86.68%、86.92%、84.62%、84.97%、79.71%和73.33%。说明生物、物理和化学防治技术均能有效防治番茄灰霉病。  相似文献   

6.
为筛选出防治草莓灰霉病高效的药剂,本试验选择11种杀菌剂,设计17个处理进行防治效果筛选试验。结果表明,供试药剂基于施药频次的增加防治效果则呈现出显著上升的趋势。供试药剂在第3次施药后7d,防治效果均达至最高值,防效为53.6%~88.8%;第3次施药后15d,防治效果略有下降,防效为55.6%~83.2%。表明供试药剂50%咯菌腈SC93.75mL/hm2、50%异菌脲SC750mL/hm2、25%啶菌噁唑EC400mL/hm2、38%唑醚·啶酰菌胺WG342g/hm2、42.4%唑醚·氟酰胺SC150mL/hm2处理防治效果较好,防效均在80%以上,可作为防治草莓灰霉病首选药剂。1000亿cfu/g枯草芽孢杆菌WP作为生物菌剂,对环境友好,无农药残留隐患,但防治效果较为缓慢,随着施药频次增加防治效果显著提升,防效最高可达71.2%;其它供试药剂均可以作为防治灰霉病备选药剂来使用,以延缓灰霉病菌抗药性的产生。  相似文献   

7.
莼菜叶斑病的防治药剂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莼菜作为绿色蔬菜珍品,是石柱出口及农民致富的支柱产业之一,而莼菜叶斑病在当地的发生危害越来越严重。本研究通过室内平板筛选和田间小区试验,以获得对莼菜叶斑病有较好防效的杀菌剂。研究结果表明,戊唑醇、苯醚甲环唑、苯甲?丙环唑、吡唑醚菌酯的平板抑菌效果较好,对病原菌的生长抑制率可达75%;而吡唑醚菌酯的田间防效最好,3次用药后8天、16天对莼菜叶斑病的相对防效为43.6%和47.8%,并且对植株生长未见影响。以上结果表明吡唑醚菌酯可以作为防治莼菜叶斑病的备选药剂。  相似文献   

8.
用24%腈苯唑悬浮剂、5%烯唑醇微乳剂、250 g/L吡唑醚菌酯乳油、22.5%啶氧菌酯悬浮剂4种药剂进行香蕉叶斑病防治试验,以常用杀菌药剂30%苯醚甲环唑悬浮剂和250 g/L丙环唑乳油作为比较,进行田间试验防效对比。结果表明,4种处理药剂对香蕉叶斑病具有良好防治效果,最高防效达到74.03%,药后21 d防效最高仍达69.94%,其中22.5%啶氧菌酯SC和250 g/L吡唑醚菌酯EC的药剂防效速效性和持效性均好;24%腈苯唑SC药剂防效速效性好,持效性次之;5%烯唑醇ME速效性好,但持效性稍差。4种药剂对作物发育无不良影响,可以在香蕉种植上作为轮换药剂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9.
油菜和茄子是兰溪市粮油和蔬菜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油菜菌核病和茄子灰霉病严重阻碍了其发展。为筛选出高效、低毒、低残留的防治药剂,本文采用了新型吡啶酰胺类杀菌剂(氟唑菌酰羟胺SC)与常规药剂(腐霉利WP、多菌灵WP、啶酰菌胺WG、嘧霉胺SC)在油菜菌核病和茄子灰霉病的田间防治对比试验,油菜菌核病防效结果表明:50%啶酰菌胺WG和50%腐霉利WP显著优于50%多菌灵WP。其中,50%啶酰菌胺WG处理的效果最好,病指防效在85%以上。大棚茄子灰霉病防效结果表明:50%啶酰菌胺WG防治效果极显著优于其他2种杀菌剂,防效为86.67%。  相似文献   

10.
为了选择水稻细菌性条斑病防治的最佳药剂,用8%菌克毒克水剂、36%菌毒净可湿性粉剂、20%龙克菌悬浮剂、20%叶青双可湿性粉剂4种药剂按药剂种类和用药次数进行田间药效比较试验。结果表明,36%菌毒净900g/hm2防效最好,用药2次防效达到67.8%;各药剂处理用药2次的防效均高于用药1次的防效。  相似文献   

11.
采用9种药剂防治烤烟棒孢霉叶斑病的盆钵烟株及田间小区药效试验,结果表明:代森锰锌对烤烟棒孢霉叶斑病的防治效果较好,防效的校正值(下同)达83.8%,在喷药后经历连续雨天的情况下,病指迅速下降并保持较为平稳的低病指,是可用于大田生产的农药;多菌灵的防效虽然较好,达84.3%,但其含有硫磺粉,不宜在烤烟采烤期使用;扑菌特与百菌清的防效分别为81.6%和68.5%;甲基托布津的防效较差,仅为31.2%.代森锰锌可作为烤烟大田发生棒孢霉叶斑病的防治药剂.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8种杀菌剂对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的田间防效和使用剂量,为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的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水稻细菌性条斑病感病品种五山丝苗为试验材料,于五山丝苗处于分蘖期时选用广东地区水稻细菌性条斑病优势强致病型代表菌株GDXc1608进行人工喷雾法接种,分别在接菌后48 h和第1次药后7 d采用喷雾法施药防治,调查第2次药后8种杀菌剂(20%噻唑锌SC、50%氯溴异氰尿酸SP、20%噻菌铜SC、20%叶枯唑WP、5%噻霉酮SC、1.2%辛菌胺醋酸盐AS、3%中生菌素AS和21.4%络铜·柠铜AS)在常规剂量下水稻的病情指数和植株反应,评价各药剂的田间防效及水稻安全性;选取表现较好的4种药剂分别设置3个使用剂量梯度开展盆栽防治试验,筛选目标药剂的最佳使用剂量。【结果】田间防治试验结果显示,8种药剂中以20%噻唑锌SC的防效最好,在使用剂量为450.00 mL/ha时对细菌性条斑病的防效为71.81%,其次是21.4%络铜·柠铜AS、20%噻菌铜SC和5%噻霉酮SC,对细菌性条斑病的防效分别为53.50%、52.00%和48.23%,但21.4%络铜·柠铜AS处理水稻植株出现轻微的药害症状;其他药剂防效均较差。药剂使用剂量盆栽筛选试验结果显示,4种药剂随用药量增加对细菌性条斑病的防效均逐渐提高,且各药剂不同剂量间防效均差异显著(P< 0.05),其中20%噻唑锌SC在使用剂量375.00~525.00 mL/ha时的防效均在77.00%以上;20%噻菌铜SC在使用剂量375.00~525.00 mL/ha时的防效均在62.00%以上;21.4%络铜·柠铜AS在使用剂量481.50 mL/ha时防效为51.83%,其他试验剂量下防效均较低;5%噻霉酮SC在使用剂量37.50和52.50 mL/ha时的防效分别为49.50%和53.15%,使用剂量为22.50 mL/ha时的防效较低。【结论】20%噻唑锌SC对细菌性条斑病的防治效果较好,可作为目前细菌性条斑病田间应急防控的首选药剂;21.4%络铜·柠铜AS、20%噻菌铜SC和5%噻霉酮SC对细菌性条斑病也有较好的防效,可与20%噻唑锌SC交替或轮换使用,以延缓病菌产生抗药性;20%噻唑锌SC和20%噻菌铜SC推荐使用剂量均为375.00~525.00 mL/ha,21.4%络铜·柠铜AS和5%噻霉酮SC推荐使用剂量分别为481.50 mL/ha和37.50~52.50 mL/ha;应用21.4%络铜·柠铜AS防治时要严格控制浓度和注意喷施时间以避免产生药害。  相似文献   

13.
为筛选出防治香蕉叶斑病的适宜药剂,选用18.7%丙环唑·嘧菌酯悬浮剂、250 g/L嘧菌酯悬浮剂、250 g/L丙环唑乳油、50%氟环唑悬浮剂共4种杀菌剂,运用田间喷雾的方法,开展香蕉叶斑病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18.7%丙环唑·嘧菌酯悬浮剂有效成分168.3 g/hm2处理防效最好,2次施药后14 d的防效为84.54%;其次是250 g/L嘧菌酯悬浮剂有效成分225 g/hm2处理,防效为73.37%;250 g/L丙环唑乳油有效成分225 g/hm2处理防效为71.65%;50%氟环唑悬浮剂有效成分225 g/hm2防效最差,为71.35%。由此说明,18.7%丙环唑·嘧菌酯悬浮剂有效成分168.3 g/hm2可有效防治香蕉叶斑病。  相似文献   

14.
进行了不同药剂防治番茄蚜虫的田间药效对比试验。结果表明:5%啶虫脒&#183;高效氯氰菊酯乳油防治番茄蚜虫不但有优秀的速效性,而且有良好的持效性。在番茄蚜虫发生盛期施用该药剂450~600 ml/hm~2时,防效可达92%以上。  相似文献   

15.
张远芳 《农技服务》2009,26(1):69-69
进行了不同药剂防治番茄蚜虫的田间药效对比试验。结果表明:5%啶虫脒·高效氯氰菊酯乳油防治番茄蚜虫不但有优秀的速效性,而且有良好的持效性。在番茄蚜虫发生盛期施用该药剂450~600 ml/hm~2时,防效可达92%以上。  相似文献   

16.
叶斑病是玛卡的主要病害,包括霜霉病、白粉病和灰霉病,春作在气温高、相对湿度大时发生严重,导致作物毁产。通过药剂试验,结果表明,50%西派、60%百泰和1%广清对叶斑病有较好的防效,药后30 d防效为50.8%~61.3%,产量增23.9%~38.0%;以50%西派600倍液防治2次效果较好,平均防效达57.8%,产量增38.0%,对植物安全,可以在生产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7.
为筛选出防治绿豆叶斑病有效的生物药剂,采用喷雾法,比较0.3%丁子香酚可溶液剂和30%吡唑醚菌酯悬浮剂、250 g/L嘧菌酯悬浮剂在田间对绿豆叶斑病的防治效果。2年田间药效试验发现,丁子香酚对绿豆叶斑病的防治效果最好,最高防效达49.23%。喷施药剂防治绿豆叶斑病对产量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效果不显著。推荐在生产上使用丁子香酚防治绿豆叶斑病。  相似文献   

18.
近几年,灰霉病是开封地区温室大棚的主要病害,常规药剂防效大大减低。为了筛选防治灰霉病药剂和研究开封地区灰霉菌的抗药性情况,我们选取了市场上防治灰霉病的药剂进行田间试验研究,研究表明:60%烟酰啶菌乙可湿性粉剂对灰霉病防治效果较好,防效可达89.2%,可以在生产上推广应用;40%嘧霉胺悬乳剂、26%嘧胺乙霉威水分散粒剂、30%嘧霉福美双悬乳剂、2亿个/g木霉菌在第2次施药后14d防效均在73.47%以上,生产上也可使用;灰霉菌对常规药剂50%多菌灵和50%腐霉利已产生抗性.应慎重使用。  相似文献   

19.
青浦区防治草莓灰霉病药剂筛选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比较5种草莓灰霉病防治药剂的田间应用效果,特进行了相关药效试验。结果表明,每667m~2施50%啶酰菌胺WG60g、25%啶菌噁唑EC80mL对草莓灰霉病的防效显著;施药后14d,病穗防效分别为74.26%和70.89%,病果防效分别为78.43%和72.45%,且持效期较长,对草莓生长安全,这2种药剂可在田间生产中交替轮换使用。  相似文献   

20.
针对目前稻瘟病抗药性增强,传统药剂防效降低的现象,为提高防治稻瘟病的药剂选择性,以新型高效杀菌剂75%嘧菌酯·戊唑醇WG为试验药剂,进行防治寒地水稻稻瘟病的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高剂量的药剂处理(75%嘧菌酯·戊唑醇WG 25 mL·667 m-2)综合性状表现最好,叶瘟防效可达94.26%,穗颈瘟防效可达92.46%,单产产量为600.11 kg·667 m-2。75%嘧菌酯·戊唑醇WG可作为防治稻瘟病的药剂做进一步试验示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