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溃疡性结肠炎(UC)是一种慢性炎症性肠道疾病,以非特异性、易复发和持续性肠道溃疡为特征,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现代难治性疾病之一。研究发现肠道微生态失衡导致肠黏膜屏障(包括免疫屏障、机械屏障和生物屏障)受损导致机体免疫功能障碍,进而参与UC发生发展并导致恶化。中医药治疗UC不仅具有复发率低、不良反应小及作用温和的优势,而且对机体免疫炎症反应和肠道微生态平衡具有正向调节作用。现对中医药通过调节肠道菌群改善免疫紊乱治疗UC的研究现状展开论述,并基于肠道菌群探讨中医药干预措施,为UC的治疗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2.
溃疡性结肠炎(UC)是一种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肠病。该病发病机制复杂,由多种因素共同致病。肠黏膜屏障受损是UC的基本病理改变,肠道菌群紊乱是UC的重要特征之一,肠道菌群通过调节肠黏膜免疫及炎症反应以修复受损的肠黏膜屏障,在UC的病理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目前西医治疗该病具有起效迅速,短期疗效显著等优势,但长期使用疗效欠佳,并伴随诸多不良反应,给患者造成了巨大的身心痛苦。因此,探索长期疗效确切,不良反应轻的治疗新方法迫在眉睫。大量研究显示,中药能够多靶点、全方位调节肠道菌群,恢复菌群稳态,修复受损的肠黏膜屏障,从而遏制UC进展。众多研究表明,中药活性成分或单体、中药复方可通过调节肠道菌群以改善肠黏膜免疫,降低肠黏膜炎症反应,从而恢复肠黏膜屏障正常生理功能,从而有效拮抗UC,为UC防治提供新策略。虽然当前有一些关于中药调节肠道菌群以防治UC的研究,但其研究均存在着系统性与全面性不足的缺点。因此,该文基于UC的研究现状、肠道菌群及中药治疗等,综述了肠道菌群与UC的关系,以阐明肠道菌群在UC发生发展中的关键作用。同时,对近5年来靶向调节肠道菌群以治疗UC的中药进行全面、系统的总结,以期为UC治疗提...  相似文献   

3.
溃疡性结肠炎(UC)是一种病因复杂的慢性肠道炎症性疾病。该病发病机制复杂,至今尚未阐明,由多种因素共同促成。其中肠黏膜屏障损伤是UC的基本病理改变。自噬作为细胞的非损伤性应答,通过降解及重吸收等调节肠黏膜免疫、炎症、氧化应激及菌群稳态等多种过程,从而修复受损的肠黏膜屏障,在UC的发生发展中起关键作用。该病在临床上主要使用氨基水杨酸制剂、糖皮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等治疗,西医治疗本病起效快,短期疗效确切,但长期使用容易伴随较多不良反应,且部分药品价格昂贵,给患者带来了极大的身心痛苦与经济负担。因此,探索疗效稳定、不良反应小的新疗法刻不容缓。近年来大量研究表明,中药能够多靶点、多效应调节肠黏膜细胞自噬,修复肠黏膜屏障功能,从而遏制UC发展。众多实验显示,中药活性成分或单体、复方可通过调节细胞自噬水平改善肠黏膜免疫、炎症、氧化应激及菌群等以维持肠黏膜屏障正常功能,从而有效干预UC,为防治UC提供了新举措。但目前尚缺乏对中药调节肠黏膜细胞自噬水平防治UC的系统综述。因此,该文基于UC研究现状、自噬过程、中药治疗等,综述了自噬及其关键靶点蛋白与UC的关系,以阐明自噬在UC产生中的关键作用。同时,对近年来靶向调节细胞自噬以治疗UC的中药进行系统总结,以期为UC的治疗及药物研发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4.
黄芩汤出自《伤寒论》,被奉为治痢之祖方,全方由黄芩、芍药、大枣和甘草4味药配伍组成,具有清热止痢的功效,是临床上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的经典方剂。实验研究和临床实践均表明黄芩汤治疗UC具有多途径、多靶点的特点。目前黄芩汤治疗UC的机制研究主要集中于减轻肠道炎症反应、修复肠上皮细胞屏障、改善肠道菌群失调、维持肠道免疫平衡、缓解氧化应激、调节线粒体自噬、抑制细胞焦亡、抑制细胞铁死亡等。在临床应用上,黄芩汤及其加减联合常规西医治疗UC效果明确,能明显改善患者腹痛腹泻、黏液脓血便等症状,同时能有效控制病情、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且具有不良反应小、安全性高等特点。但黄芩汤治疗UC的实验方法、研究方案等有待进一步完善,与之相关的机制研究有待进一步深入。该文通过相关文献的检索与整理,对近年来黄芩汤治疗UC的作用机制和临床研究结果进行系统总结和综合分析,并就其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提出建议,以期为黄芩汤的进一步应用提供理论和数据支持,这对之后黄芩汤内涵的阐释以及临床的科学运用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芍药汤由黄连、黄芩、大黄、白芍、当归、木香、槟榔、肉桂,甘草构成。因其具有清热利湿、调气活血功效,后世医家皆推此方为治疗湿热泄痢之主方。现代临床应用中,除芍药汤原方,其加减方亦用于溃疡性结肠炎治疗,并可与其他方剂(痛泄要方、白头翁汤、参苓白术散等)、西药(美沙拉嗪、柳氮磺吡啶、英夫利昔单抗等)、中医针刺或艾灸等特色疗法联用。临床疗效结果显示芍药汤及其加减方能明显降低梅奥内镜(Mayo)评分、结肠黏膜病变(Baron)评分、中医证候积分等疾病评分,改善患者肠道症状效果显著且不良反应少。实验药理学研究显示芍药汤可通过抑制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核转录因子-κB(NF-κB)、白细胞介素-1β(IL-1β)等促炎因子表达,上调白细胞介素-10(IL-10)等抑炎因子来减轻炎症反应;可通过调节炎症信号通路,阻断连环反应,减少细胞凋亡;可通过调节免疫轴平衡、调节免疫蛋白修复异常免疫屏障;可调节肠道菌群平衡、促进肠上皮细胞再生、改善黏膜通透性,从而恢复肠道内环境平衡以达到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效果;其药物单体黄芩苷、芍药苷、黄连素等可起到抗炎、抗菌、调节代谢等作用。该文就芍药汤治疗溃疡性结肠炎...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芍药汤合葛根芩连汤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肠腑湿热证的临床疗效。方法:按随机数表法将96例UC肠腑湿热证患者分为芍药汤合葛根芩连汤组(研究组,n=48)和常规西药组(对照组,n=48)。治疗4周后评估疗效。于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检测2组患者血清炎症因子[白介素-6(IL-6)、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内脏脂肪特异性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vaspin)、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可溶性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sRAGE)水平,比较2组中医症状积分差异。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大于对照组(P0.05)。治疗4周后,2组血清IL-6、IL-8、TNF-α、vaspin、MCP-1、sRAGE水平及主要中医症状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芍药汤合葛根芩连汤可显著减轻UC肠腑湿热证患者肠道炎症反应,改善其免疫功能,缓解中医症状,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7.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 UC)是一种临床常见的炎症性肠病,证候表现多见于湿热型,其病因尚不明确,但UC患者存在肠黏膜屏障受损的表现。中医药在治疗UC方面历史悠久,效果显著,临床常用健脾及清热类中药治疗,研究表明,多数中药及复方的化学成分有调节患者血清内炎症因子的含量,抑制肠道炎症反应,修复肠道黏膜的作用。此文通过研究整理近年来关于肠黏膜屏障结构、UC患者的肠黏膜表现以及中药对湿热型UC肠道黏膜的作用机制研究的相关文献,明确中医药湿热型UC的机制,并为进一步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8.
肠黏膜屏障作为肠道内环境与外界接触的第一道防线,是肠道防御机制最重要的环节,能够维持机体内的稳定环境。肠黏膜屏障损伤,会使肠道通透性改变,导致细菌移位、内毒素入血,从而诱发一系列由炎症反应引起的相关组织损伤,加重原发疾病的发生。脾为后天之本,能维持人体的内外平衡,抵御外邪,其生理功能与肠黏膜屏障的功能具有相似之处。脾气亏虚,易导致肠黏膜屏障功能下降。因此益气健脾、恢复脾胃之气的防御和运化功能是防治肠黏膜屏障损伤的基础及关键所在。近年来研究表明,健脾类中药可通过促进肠上皮细胞紧密连接蛋白表达、调节肠道免疫功能、菌群及其代谢产物和补充肠道营养等作用修复肠黏膜的损伤,逐渐成为研究热点。现结合国内外研究,阐述常见中医证型及脾虚时肠黏膜屏障的变化、健脾类中药对肠黏膜屏障损伤的修复作用机制,以期为健脾类中药治疗肠黏膜屏障功能紊乱相关疾病的研究提供一定线索。  相似文献   

9.
自噬是真核生物体内细胞的一种病理和生理现象,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作为一种免疫相关特发性肠道炎症疾病,自噬机制参与其病理、生理过程,介导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肠黏膜屏障损伤是IBD发病的关键因素,自噬通过肠道黏膜屏障损伤,影响疾病进程,干预和调控自噬是治疗IBD的新途径之一。本文重点阐述IBD发病中,自噬调控的肠黏膜屏障损伤机制,查阅相关研究文献,探讨中药通过自噬干预IBD疾病进程的作用靶点,发现中药能够干预PI3K/Akt/mTOR、JNK/Beclin-1/Bcl-2、PINK1/Parkin等自噬相关信号通路,拮抗肠道致病微生物,调控各类肠黏膜屏障细胞炎症因子的表达,抑制肠道炎症反应,促进肠黏膜屏障的修复,从而发挥治疗IBD的作用;不同中药对自噬调控的炎症因子差异性作用与不同自噬蛋白亚型和细胞靶点相关,主要集中Beclin-1、CDK1及NLRP3炎症小体等。目前,中药通过自噬调控肠黏膜屏障治疗IBD的研究主要涉及自噬相关蛋白表达和炎症小体激活方面,较少直接涉及细胞生理、病理层面的研究,且主要集中在肠免疫屏障相关细胞,肠机械屏障及生...  相似文献   

10.
薏苡附子败酱散出自《金匮要略》,为治疗肠痈代表方,全方由薏苡仁、附子、败酱草3味药配伍而成,具有健脾温阳、清热祛湿解毒之效,是临床上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的常用方剂。UC是一种病变累及结直肠黏膜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疾病,病因病机尚未十分明确,多与遗传、外界及肠道环境、免疫、感染等多种因素相关。动物实验及临床研究均表明薏苡附子败酱散治疗UC具有多靶点、多方位的优势。薏苡附子败酱及其中单味药的提取物均有防治UC的作用,目前薏苡附子败酱散治疗UC的作用研究机制主要集中于减轻肠道炎症反应、抗结直肠癌作用、缓解氧化应激、修复肠上皮细胞屏障、改善肠道菌群紊乱、抑制细胞凋亡、维持肠道免疫平衡等。临床上薏苡附子败酱散加减联合西药效果满意,能明显改善UC患者相关临床症状,并能延缓病情,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并具有安全性高、不良反应小等优势。其相关研究为UC的临床防治及薏苡附子败酱散对UC作用机制的后续探索提供了理论支持和数据支撑,同时也对中医药治疗UC的研究有重大意义。该文就薏苡附子败酱散对UC的防治及作用机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1.
溃疡性结肠炎(UC)是一种影响患者结肠或直肠的疾病,以长期反复性炎症为特征,最终导致肠黏膜出现溃疡。该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且不易治愈,给患者带来了巨大的身心不适和经济负担。因此,探索和研发治愈率高、不良反应小的新疗法迫在眉睫。本病病理机制复杂,由多因素共同促成。其中肠黏膜屏障受损是UC的主要病理基础,是当前热门研究课题和新方向。肠上皮紧密连接(TJ)作为肠黏膜机械屏障的结构基础,可积极调控黏膜功能,在UC的发病中起关键作用。中医药可以多途径、多靶点调控TJ蛋白,修复肠黏膜屏障,从而阻断UC进展。大量研究表明,中药单体或成分、复方及其制剂可通过调控TJ蛋白维持UC肠上皮功能,降低其通透性而有效治疗UC,为干预UC提供了新的治疗策略。虽然中药通过介导TJ蛋白表达干预UC具有西医难以取代的独特优势,但目前缺乏对中药促进TJ蛋白表达治疗UC全面的综述。故该文从UC的现状、中医辨证论治基础上以“溃疡性结肠炎”“紧密连接”“中药”等为关键词,检索查阅近年来中英文相关文献,综述了TJ及其关键靶点蛋白与UC的关系,以明确TJ在UC病理生理的关键作用。同时,对近年来靶向调控TJ而治疗UC的中药进行系统性总结,以期为UC的治疗以及进一步的药物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孟欢  侯晓婷  张华敏  王旭德 《中草药》2023,54(10):3349-3369
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是原因尚不明确的非特异性的肠道炎症性疾病。遗传、环境因素、免疫功能障碍、肠道菌群失调及肠道屏障功能受损都是其发生和发展的主要原因。临床上常用的治疗药物有氨基水杨酸类、抗生素类、皮质类固醇类等,但治愈率较低且不良反应明显。研究表明,中药天然产物具有免疫调节、调节肠道菌群组成和改善肠黏膜屏障功能等作用,可以有效治疗IBD。通过对常见的中药天然产物治疗IBD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中药天然产物的进一步开发及IBD的治疗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3.
类风湿关节炎(RA)是以局部关节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系统性自身免疫性疾病,是中医临床治疗的优势病种之一。RA的起病不仅与基因等先天因素相关,而且与饮食、微生物感染等环境因素相关。肠道是人体重要的消化器官和免疫器官,定植其中的微生物促进了肠道的物质代谢、屏障保护和免疫调节功能。随着对RA发病和治疗研究的深入,肠道的结构和功能异常与RA发病、进展具有的潜在联系不断被揭示。临床和实验研究表明,RA关节炎症与受损的肠道屏障功能、失调的免疫细胞及紊乱的肠道菌群几乎同时可见。“肠-关节轴”理论与中医的整体观念高度一致。在近期对中药治疗RA的药理研究中,人们发现治疗RA的有效中药复方及成分同时发挥了抑制炎症、保护关节和维持肠道功能的作用。因此,该文总结了“肠-关节轴”的基本内涵和中药通过调节肠道菌群结构、改善微生物代谢来发挥肠道的屏障保护和免疫调节作用,从而缓解RA的机制。该综述为RA中“肠-关节轴”的深入研究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艾灸对野生型和TRIM31基因敲除(TRIM31-/-)溃疡性结肠炎(UC)模型小鼠紧密连接蛋白以及血清炎症介质的影响,探讨TRIM31能否通过保护UC肠黏膜屏障而降低UC肠道炎症反应以及艾灸对其调节作用.方法:分别采用野生型和TRIM31基因敲除小鼠构建UC模型,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肠组织中TRIM31、闭合...  相似文献   

15.
葛根芩连汤是中医经典复方,经现代研究已确证其具有抗炎、抗氧化应激、保护肠黏膜屏障、调节肠道菌群及免疫反应等多种药理作用。溃疡性结肠炎(UC)是病变累及结直肠黏膜的一种慢性特发性炎症性疾病,其病因涉及遗传易感性、肠黏膜屏障损伤、异常免疫反应、肠道菌群紊乱、胆汁酸代谢紊乱等。该文通过查阅文献,梳理了近年来葛根芩连汤治疗UC涉及的相关通路,并阐述其可能的作用机制,为进一步开展临床及基础研究提供思路。通过梳理相关文献发现,葛根芩连汤治疗UC的机制涉及白细胞介素-6(IL-6)/Janus酪氨酸蛋白激酶2(JAK2)/信号转导及转录激活因子3(STAT3)信号通路,Toll样受体4(TLR4)/核转录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Notch信号通路,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 MAPK)信号通路4条信号通路。葛根芩连汤通过调节多通路下的细胞间分子信息传递,发挥保护肠黏膜屏障、调节机体免疫反应、抗氧化应激等作用,对UC起到显著的治疗作用,同时体现了中药复方多靶点、多机制、多途径的优势。  相似文献   

16.
《辽宁中医杂志》2016,(6):1326-1328
溃疡性结肠炎(UC)是一种病因、发病机制尚不清楚的发于大肠黏膜及黏膜下层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肠病。肠黏膜屏障损伤是UC发生的重要机制,近年来肠黏膜屏障在UC发病中的变化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文章通过检索近几年中药对肠黏膜屏障的影响,发现其治疗UC的主要机理是促进肠黏膜紧密连接、降低肠黏膜屏障通透性、抑制肠上皮细胞凋亡及炎症因子释放。由此可见中医药对肠黏膜屏障影响受到广泛重视,修复肠黏膜屏障功能成为治疗UC的重要靶点。  相似文献   

17.
何碧霞  朱延涛 《新中医》2020,52(13):21-23
溃疡性结肠炎(UC)是一种病因不明,发生于结肠黏膜的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症性疾病,有发作与缓解交替的特点,属于中医肠澼、痢疾、滞下等范畴。西医采用水杨酸制剂、免疫抑制剂、糖皮质激素、生物制剂等治疗,但疗程长,不良反应多。中医治疗UC依据辨证论治采用内治、外治疗法,有经济实用、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等优点。中药经典方剂如乌梅丸、芍药汤、半夏泻心汤、白头翁汤,针灸疗法如艾灸、穴位敷贴,中药灌肠疗法治疗UC都有显著疗效。笔者对近几年中医药治疗UC的相关文献进行概述,为UC的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芍药汤对湿热蕴结型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大鼠肠黏膜通透性的作用机理。方法:将60只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芍药汤高、中、低剂量组、柳氮磺吡啶(Salicylazosulfa Pyridin,SASP)组(西药组),每组10只,雌雄各半,采用高脂高糖辛辣饮食+免疫复合法+2,4,6-三硝基苯磺酸(Trinitrobenzenesulfonic Acid,TNBS)结合乙醇的方法复制湿热蕴结型UC大鼠模型,用药干预后第21天处死,取大鼠结肠病变部位组织,检测结肠组织中ZO-1、Occludin mRNA及蛋白表达。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中ZO-1、Occludin mRNA表达显著下降(P 0.01);与模型组比较,西药组中ZO-1和Occludin m RNA表达明显升高(P 0.01),芍药汤高、中剂量组ZO-1及Occludin mRNA表达显著提高(P 0.01)。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中ZO-1、Occludin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下降(P 0.01);与模型组比较,西药组、芍药汤各剂量组中ZO-1、Occludin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 0.01)。结论:芍药汤可以改善湿热蕴结型UC大鼠的肠黏膜通透性,修复肠黏膜屏障功能,达到治疗UC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溃疡性结肠炎(UC)是一种原因不明的常见慢性肠道炎性疾病,病程长、易反复发作且有癌变的风险,目前尚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案.黄芪多糖是黄芪的主要活性成分之一,具有免疫调节、抗炎、抗氧化、抗肿瘤、修复损伤、保护血管等功能.黄芪多糖通过保护肠黏膜屏障、调节免疫反应、调控信号通路、调节肠道菌群等方式治疗UC,具有一定的疗效.通过查阅整理近年来黄芪多糖对UC作用机制研究的相关文献,旨在为黄芪多糖治疗UC的药物开发和实验提供思路与参考.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芍药汤对2,4,6-三硝基苯磺酸(TNBS)诱导的溃疡性结肠炎大鼠肠黏膜免疫屏障的影响。方法:将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美沙拉嗪组(0.067 g·kg~(-1)),芍药汤低、中、高剂量组(1.8,3.6,7.2 g·kg~(-1)),采用TNBS诱导溃疡性结肠炎模型,对应给予生理盐水、美沙拉嗪、芍药汤灌胃治疗7 d,采用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结肠组织病理学改变,免疫组化法和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肠黏膜中CD4~+T淋巴细胞数量和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SIg A)蛋白的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肠黏膜损伤程度评分及病理学评分显著升高(P0.01);CD4~+T淋巴细胞,SIg A蛋白表达显著下降(P0.01);与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大鼠结肠黏膜损伤程度评分及病理学评分显著下降(P0.01),肠黏膜CD4~+T淋巴细胞,SIg A表达明显升高(P0.05,P0.01);与美沙拉嗪组及芍药汤低剂量组比较,芍药汤中、高剂量组肠黏膜损伤程度评分和病理学评分显著下降(P0.01),芍药汤中、高剂量组大鼠肠黏膜中CD4~+T淋巴细胞及SIg A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0.05)。结论:芍药汤可通过增加肠黏膜中CD4~+T细胞数量及SIg A分泌的表达,起到减轻肠黏膜损伤,保护肠黏膜免疫屏障功能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